第1022章 父过子偿

深夜,李建成在两名宫女手执灯笼的引导下,匆匆向武德殿走来,李建成心中颇为惊讶,现在已是两更时分了,父皇还要召见自己,这是什么缘故?

但李建成还是隐隐意识到,一定是出了大事,否则,父皇不可能这个时候还在御书房。

李建成走进武德殿,只见两边站满了侍卫,戒备森严,大殿内灯火通明,在御书房的大门前站着十几名宦官,一名老宦官见李建成到来,连忙上前道:“殿下一定要劝劝圣上。”

“父皇怎么了?”李建成惊讶地问道。

“不知道,圣上从下午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水米未进,陈相国来劝过他也没有用,恳请殿下再劝劝圣上吧!”

李建成更加心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父皇如此失态?

就在这时,陈叔达从御书房里匆匆走出来,低声问道:“太子殿下来了没有?”

“陈相国,我在这里!”

陈叔达一回头,这才看见李建成,他苦笑一声道:“殿下总算来了。”

李建成连忙将他拉到一边,“相国,发生了什么事?”

陈叔达目光黯然,“段德操率军投降北隋了,儒林县也随之陷落,圣上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而且,程铎听说也不幸战死......”

说到这,陈叔达声音有点哽咽,李建成默然,他确实没想到事态会如此严重,他连忙安慰陈叔达道:“人生不能复生,相国请节哀顺变!”

“我没事,殿下还是劝劝圣上吧!他遭受的打击太大了。”

李建成轻轻拍了拍陈叔达的手臂,这才快步向御书房走去,陈叔达犹豫一下,没有跟进去,而是站在门口等候传召。

御书房内,李渊负手站在窗前,默默注视着天空的一轮半月,目光显得十分沉重。

这时,李建成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站了片刻,跪下沉声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没有动,好一会儿才缓缓道:“陈相国都告诉你了吗?”

“略说了一二。”

“事情确实不多,但后果却极其严重!”

李建成没有吭声,等待父皇继续说下去,李渊慢慢转过身,又回到墙边,望着挂在墙上的地图,略有伤感地说道:“雕阴郡丢了,朔方郡和盐川郡太守也先后投降,北隋军正在向灵武郡进发,看来他们是要一鼓作气剿灭梁师都,拿下灵武郡了,如果北隋就此止步也就罢了,段德操军队投降,使陇右和河西没有了抵御之军,如果唐军一鼓作气南下,陇右河西恐怕也保不住了,这就是朕坚决不肯让他们占领河套的原因,皇儿应该知道后果的严重了。”

“儿臣明白!”

“哼!段德操竟然背叛了朕,亏朕那么信任他,让他独领一军,他太令朕失望了!”

李建成虽然没有参加那天御书房的决策,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很清楚,他也知道根本原因是父皇软禁了北隋使者,撕毁之前达成的协议,这才触怒了张铉,大军随即南下。

事实上,张铉占领河套并不一定想动雕阴郡,否则他早就出兵了,李建成能理解张铉的态度,一是他看在共同抗击突厥的份上,其次是他需要巩固对河套的占领,所以暂时不会动雕阴郡,但父皇这次做得有点过分,导致遭到张铉的报复。

至于段德操投降北隋,李建成完全能够理解,在父皇的高压势态之下,段德操不投降才是怪事。

尽管李建成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找自己?

不过他也隐隐猜到了一点,难道会是......

李渊回到座位坐下,他沉思良久道:“朕想重启谈判,但之前犯下的错误需要有一个交代,所以朕把皇儿找来。”

“父皇是让儿臣去和北隋使者谈判吗?”

李渊摇了摇头,“你没有明白的朕的意思,最近发生之事,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李建成的心猛地一沉,原来父皇是要自己承担来责任,来背这个黑锅,这就是父皇找自己来的用意,可是......段德操是二弟的人,父皇为什么不让二弟出来承担责任,却让自己来承担责任。

李建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憋屈,他低下头,始终一言不发。

李渊看了他一眼,又道:“除了当权者的责任,还有建议者的责任,朕已经决定罢免刘文静的相位,皇儿可以推荐一个继任者。”

这是一个对李建成承担责任的补偿,但李建成更想知道,父皇要自己承担什么责任?是不是想趁机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当然,废太子是动摇国本的大事,父皇不会做这种事情,那父皇要让自己承担什么责任?

半晌,李建成低声问道:“父皇要儿臣承担什么责任?”

李渊温和笑道:“当然只是象征性地承担责任,后天早朝,朕希望皇儿能上书自责,承担起这次雕阴郡失利的责任,朕会处以罚俸一年,其他就没什么了,至于北隋使者那边,朕会让陈相国去解决。”

李建成默默点了点头,他明白父皇的意思,并不一定要受到什么惩罚,而是要把这个损兵折将,丢失疆土的恶名担下来,是他李建成的决策,才导致段德操投降,雕阴郡被攻占,李建成心中极为不舒服,但他也没有办法,父皇既然这样决定了他就得无条件执行。

“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儿子的态度还不错,李渊点点头笑道:“刚才朕也说了,你可以推荐一名继任相国,说说你的想法?”

李建成沉默片刻道:“王君廓去与隋军联合作战完全是儿臣的决定,和他无关,恳请父皇不要追究他的责任。”

李渊看了儿子片刻,从旁边柜子里取出一份奏卷,递给李建成道:“这是他在隋军大营的所作所为,坦率地说,只免去他的军职,已经是宽恕他了,否则朕会以通敌之罪将他处斩,你自己看看吧!”

说完,李渊把奏卷重重扔在御案上,“带回去看吧!看完后你就会明白,朕的眼睛都揉不得沙子!”

李建成无奈,只得拾起奏卷告辞而去了......

长子最终答应替自己承担责任,李渊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主要是段德操投降影响太大,不仅动摇他在众臣中的威信,而且会造成一连串的反应,尤其在陇右河西地区,会让很多人郡县心生异心,有了太子承担责任还不够,还必须解决陇右将遭遇的现实威胁。

这时,一名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快步走了进来,两人跪下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两位皇儿免礼!”

李世民和李元吉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虽然李元吉因为延安郡之战而被夺去了王爵,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儿子,李渊只是为了向文武百官交代才严惩李元吉,私下里,李渊还是很喜欢这个儿子。

李渊先对李世民道:“发生在雕阴郡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朕知道你很看重段德操,但他已经投降了北隋,以后就不要再提及此人了,明白了吗?”

李世民无奈地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李渊这才道:“找你们前来,是有两件重要之事要交给,第一是移权,二郎军务繁重,无暇顾及内政琐事,玄武火凤就移交给四郎吧!”

李世民浑身一震,这就等于是将对内监察权交给了四弟,父皇是要让四弟来监视百官吗?

可这么重要的事情,父皇事先没有和自己商量,李世民心中忽然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堵,就和他大哥听说要替父担责一样。

李元吉按捺不住脸上的喜悦,他立刻跪下,“儿臣绝不会让父皇失望!”

李世民看了一眼满脸兴奋的四弟,他心里明白了,父皇事先一定已经和四弟谈过了,否则四弟怎么会知道自己手中的玄武火凤?那可是绝密情报。

李世民万般无奈,只得答应了,“儿臣遵旨,这两天就把它移交给四弟。”

“不!”

李渊摇摇头,“你明天一早就移交,朕要你明天下午就率军去陇右。”(。)

第356章 补充兵源第583章 内部分歧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106章 瓦岗二主第848章 紧急撤退第1013章 撕开天窗第1222章 偷袭河湟(下)第1077章 最后通牒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1053章 空城之计第351章 釜底抽薪第933章 战争来临第624章 江都兵变(上)第696章 小国战略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827章 首战无锡第1183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第332章 意外来客第1228章 宫内消息第1137章 激战河东第443章 互斗心机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741章 闻风而动第180章 外围奇兵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1103章 函谷施压第787章 火筏攻击第824章 政治交换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64章 河边少女第1093章 军权问题第1130章 勉为其难第320章 局势骤变第313章 战争将至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960章 太原战役(一)第660章 夜袭唐军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984章 太原战役(二十五)第1193章 关中危机(五)第584章 进军平原第598章 西线突破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08章 发现敌踪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245章 再度政变(上)第126章 借刀杀人第815章 洛阳变天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47章 长平遇匪第276章 黄雀在后第703章 试探进攻第807章 立功赎罪第852章 暗寻贼踪第308章 巡视高密第540章 最后妥协第1122章 新周宝鼎第992章 分配指标第85章 情到深处第103章 艰苦训练第559章 望仓兴叹第85章 情到深处第911章 不欢而散第497章 窦军南下第303章 阿圆送信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581章 联窦击高第1033章 喜讯到来第1236章 奔袭险关第712章 陷入绝境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648章 太后之请第675章 黄河酒肆第766章 翟让抉择(下)第6章 替身之谜第1187章 天下大战(四十五)第272章 初见卢母第503章 引君入瓮第86章 都督郭绚第1069章 兵临武昌第287章 英雄大会(三)第991章 长安风波(下)第145章 接受任务第941章 血战善阳(上)第219章 紧急应对第396章 苏威心思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738章 尚书之争第956章 一网打尽第1222章 偷袭河湟(下)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925章 防御漏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