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琅琊王氏

王氏家族是琅琊郡第一望族,也是孙宣雅和孟让要重点拉拢的对象,只要名门望族支持他们,他们基本上就能在琅琊郡立住脚。

所以孟让刚刚把军方稳住,便急匆匆前来拜访王家,自然也得到了王家的迅速表态,只要孟让善待民众,王家也一如既往地支持。

王家支持孙宣雅和孟让当然只是为了自保,只要有一线机会,王家都不会乱匪搅在一起,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虽然天下很多望族为了自保都暗中和乱匪私通款曲,可一旦隋军开始平匪,他们就会积极洗清自己,表示自己绝对清白,绝对支持官兵平匪。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张铉在开始进攻琅琊郡后,王家的态度也在一点点转变了,尤其在张铉全歼王薄一万精锐后,王家便开始彻底支持隋军,正是在王家的暗中支持下,隋军兵不血刃地夺取了费县,准备进攻临沂县。

王家家主叫做王永泉,年约四十出头,这几年愁绪满怀使他头顶谢了大半,看起来十分苍老,仿佛已经年过花甲。

王永泉听说沈光到来,立刻让子侄将他领到后院。

“沈将军,莫非官兵要开始攻城了吗?”王永泉满怀期待地问道。

沈光喝了口茶笑道:“攻城是下策,我家将军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攻城,上兵伐谋才是首选。”

王永泉立刻听懂了沈光的言外之意,就是要王家帮忙,王家当然也愿意帮忙,但前提是王家不能冒险,一旦被孟让知道,王家将面临灭族之灾,王永泉一时沉默不语。

沈光明白对方的担忧,又笑道:“其实也不会让家主为难,我们只是希望能找一个立足之地。”

王永泉心中一松,这个要求不高。王家完全可以办到,他立刻欣然笑道:“当然可以,不知有多少弟兄进城?”

沈光伸出两个指头。

“二十人吗?”王永泉试探着问道。

沈光摇摇头,“是两百人!”

王永泉有些呆住了。居然有两百人,他们究竟是怎么进城的?

“我们将分三天陆续进城,今天应该进了八十个弟兄,说好在社庙汇合,我要把他们领过来。请家主做好接待准备。”

王永泉默默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接纳,好在孟让并没有完全控制住临沂局势,让他还有一点机会,他沉思一下问道:“所有弟兄都在社庙汇合吗?”

“正是!”

“我有个侄子在社庙旁边经营一家布帛店,占地规模颇大,不过已经关门两年了,如果将军不嫌弃”

不等王永泉说完,沈光立刻道:“那我们就藏身在这家布店内!”

王永泉大喜。只要隋军不藏身在他们本府,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他又连忙补充道:“大家所需的食物我会派人送来,如果有任何需要,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那就多谢家主了!”

沈光又笑着给他介绍旁边的孙英,“我这位孙兄弟负责和家主联系,我另外有事情,这几天就要麻烦家主了。”

“哪里!哪里!为朝廷尽力,是王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家会全力相助。”

沈光安排好了各种细节。孙英跟随王永泉的侄子去社庙迎接其他弟兄,沈光则前往临沂县的南军营。

由于去城外割麦的军民陆陆续续回城,大街上格外热闹,孙宣雅之前实施了近一年的宵禁虽然没有被废除。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也是孟让没有能完全控制临沂局势的具体表现。

六支贼军各自为阵,出城抢收粮食他们个个争先,但巡视街道、维持宵禁却没有人愿意出力,孟让考虑让每人出一千军,组建一支由他亲自指挥的巡查治安军。但依旧互相扯皮而最终没有结果。

不多时,沈光来到了南军营,这里是大将陈海石的驻军之地,陈海石是孙宣雅的心腹,统领八千军队。

陈海石并不愿意效忠孟让,不过孟让答应他不杀孙宣雅和孙志安的妻儿,陈海石这才勉强表态支持孟让抗击隋军,等隋军撤军后,他才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陈海石的军营大门也是极为热闹,数千名士兵正扛着粮食返回军营,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粮食用骡车运进军营,使他们原本紧张的军粮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不仅是陈海石的军队,其他几支军队也都派出大量士兵出城割麦。

沈光却穿着普通民众的衣服,当他刚靠近军营大门,立刻有值勤士兵喝道:“站住!”

沈光连忙高声道:“我是陈将军的亲戚,从老家过来,请替我通报!”

“在这里等着!”

当值士兵喝令一句,立刻转身跑回了军营,不多时,一名陈海石的亲兵跟着值勤匆匆赶来,亲兵打量一下沈光问道:“请问,这位壮士是陈将军的什么亲戚?”

沈光取出金令箭在亲兵面前一晃,亲兵大吃一惊,连忙道:“请随我进营!”

沈光走进了大营,一直来到大帐前,亲兵进去禀报,片刻出来道:“将军请你进去。”

沈光走进大帐,大帐内灯光通明,主将陈海石坐在一张桌案后,目光凌厉地盯着走进大帐。

“果然不出我所料!”

陈海石一眼认出了沈光,当初他被张铉生擒时,此人就在张铉身旁,陈海石拔出长剑疾奔上前,长剑一闪,顶住沈光的咽喉恶狠狠道:“我认识你,你是隋军的斥候头子。”

沈光淡淡一笑,“我家将军抓住你时,可没有用长剑顶住你的咽喉。”

陈海石登时想起张铉曾放过自己,他脸略略一热,收起了长剑,冷冷问道:“我不会投降隋军,你不要再费神了,看在张铉曾放我一次的份上,我也放过你这次,你走吧!”

陈海石以为沈光是来劝降自己,尽管他心中也有点矛盾,但自尊心还是让他不愿痛快地接受招安。

沈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孙宣雅写给你的亲笔信,你自己看看吧!”

“啊!”

陈海石激动接过信,“我家大王难道没有死吗?”

“他被生擒,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但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死,你先看看信吧!”

陈海石连忙坐回位子,几下拆开信细看,渐渐的,他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最后他竟沉默不语。

沈光看出了陈海石心中的矛盾,他柔声劝道:“陈将军,在命运转折关头每个人都在选择,孙宣雅为了一线生机,选择和我家将军合作,当初在辽东,我对前途感到迷茫之时也毅然选择跟随我家将军,王薄也知道琅琊郡已无法立足,他选择了偷偷向鲁郡转移,临沂县的境况相信将军比我清楚,孟让必然是选择南逃徐州,那么将军的选择是什么呢?”

陈海石当然很清楚临沂的境况,孟让寡恩薄情,毫无威望,大家只是不想内乱才临时支持他,可一旦隋军大举攻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孟让守不住城池只能南逃,那么自己该怎么办?

陈海石长长叹一口气,“隋军为什么不攻城,一旦攻城,临沂县半天都守不住。”

沈光笑了起来,“其实不用攻城,只要有一两千人扮作你们的士兵混入割麦人群中,就像我一样,轻而易举就进城了,陈将军觉得孟让派出的巡哨真能发现隋军潜入吗?”

陈海石脸色大变,让军民外出割麦,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沈光说得对,孟让派出的探子只是监视各条通往临沂县的官道,只要隋军不走大路,他们根本发现不了,他也忍不住喃喃道:“那为什么”

“因为我家将军不希望琅琊郡再变成另一个清河郡,那种千里赤野惨象不能再出现了。”

陈海石低下头,他被张铉的心胸深深感动了,他本人就是费县人,当然不愿自己家乡遭受生灵涂炭,更不愿意琅琊郡成为第二个清河郡,更重要是,临沂城一破,他也无处可去了,他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暂时抛弃内心的自尊。

良久,他注视着沈光缓缓问道:“如果我答应,那我能得到什么?”

沈光这才取出张铉的信递给他,“这是我家将军给你的亲笔信,陈将军想知道的答案上面都有明确答复。”

.......(。)

第472章 八面包围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867章 资政议策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492章 内外勾结第832章 秘密地第818章 龙争虎斗第444章 进退之间第127章 战马风波第1225章 紧急军令第833章 困兽之斗第689章 血战柳城(一)第1022章 父过子偿第894章 奇袭并北(三)第830章 叔宝启用第545章 长江交易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561章 围困新乡第1206章 谈判得失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1235章 紧急决定第1124章 于筠事件(中)第271章 送礼风波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426章 江都征兵第430章 欲擒故纵第858章 天罗地网第452章 北上追击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1140章 雪后巡视第1152章 天下大战(十)第510章 后方失火第1114章 迁都之议第260章 又见北镜第258章 拜会虞相第95章 卢府寿宴(七)第1120章 国号共决(上)第1035章 家有难事第532章 无路可走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1220章 偷袭河湟(上)第421章 出尔反尔第875章 当廷对质(上)第648章 太后之请第916章 巡视井陉第1218章 亡羊补牢第1069章 兵临武昌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619章 大军南下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172章 强渡胶水(下)第127章 战马风波第258章 拜会虞相第336章 寿光船场(上)第900章 奇袭并北(九)第54章 强行北上第103章 艰苦训练第246章 瓦岗规矩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590章 甘为鹰犬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660章 夜袭唐军第900章 奇袭并北(九)第394章 偏殿述职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875章 当廷对质(上)第331章 首次交换第797章 激战到来第598章 西线突破第29章 玉钗风波第1238章 血战长武(中)第661章 两封来信第149章 一线希望第924章 防御漏洞(中)第1093章 军权问题第873章 官场铁律第964章 太原战役(五)第356章 补充兵源第443章 互斗心机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09章 武德议事第624章 江都兵变(上)第1217章 功亏一篑第947章 可汗抉择第817章 顺藤摸瓜第202章 考察河滩第285章 英雄大会(一)第398章 苏府赴宴第829章 亡羊补牢第47章 长平遇匪第167章 厉兵秣马第84章 一路向东第540章 最后妥协第984章 太原战役(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