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马粮交易(上)

李清明第二次见到沈坚已经是一月中旬了,空气变得温暖起来,柳树也见了绿,一群群鸭子在小河里嘎嘎地欢叫,江都城已有了几分春的气息。

李清明去了一趟东海郡,房玄龄亲自赶来给他面授机宜,这一来一去就耗费了时日,加上他去江宁扑了个空,那边人告诉他,沈公刚去了江都。

或许是因为张铉下了大订单的缘故,江南会在江都的几家商行都关了门,关门自然就不做生意,大门前冷冷清清,李清明敲了半天门,被无数路人侧目,小门才千呼万唤地开了一条缝。

“你找谁?”

“我从北海郡过来,找你们沈公!”

门开了,李清明闪身而入,随即门又轰然关上,门房事先得过沈坚的嘱咐,除非是北海郡过来之人,其他一律不见。

院子里,沈坚正负手在池塘边迈着方步,看起来似乎悠闲,但眉眼紧蹙,显得心事忡忡。

“沈公,李参军来了。”

一名认识李清明的随从走到门口禀报,沈坚仿佛在梦中,半天才反应过来,“哦——,请他到我书房,我马上就来。”

沈坚低低叹了口气,一笔大买卖上门,不知他叹什么气,难道是嫌卖得太便宜?

书房里,沈坚喝了一口热茶,将心神聚拢回来,苦笑一声道:“最近江都风声很紧,城内在严查外来者,超过三人同来要被严格审查,携带长刀弓箭也要被抓捕,弄得人心惶惶,生意也没法做了。”

“这是为何?”李清明笑问道。

“听说是宇文将军的命令,有人想来江都造反。”

“宇文化及吗?”

“正是此人,他现在权力很大,十万骁果军一大半都被他控制住了,他的上司云定兴就成了摆设,他随便一句话。全城都要跟着遭殃。”

“上不明,下必暗罢了。”

李清明淡淡回了一句,便把话题转回正事,“见幸沈公。我家大帅已经同意这笔交易,五千副明光铠甲,一千匹战马,沈公还有异议吗?”

沈法兴的军队刚在太湖边打了一场胜仗,全歼三千隋军。陈棱军队退到曲阿,局势已经不那么紧迫了,所以沈坚也有了挑剔的资格。

“先说好,五千副明光铠甲必须是全新,同时带头盔,一千匹战马也不能是老马、弱马,都必须是青壮之马,这三个条件不满足,这笔交易就没法谈。”

李清明想了想道:“我们头盔没有多余,不如换成五千双军靴。如何?”

“这也可以,那别的两个条件呢?”沈坚紧追问道。

“全新明光铠甲,一千匹青壮战马,这两个条件可以答应,不过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附加条件。”

“李参军请说!”

“我们希望交易放在胡逗洲,我们接到情报,朝廷已经在关注我们了,沈公也明白,毕竟我们还是隋臣,我家大帅不想再招摇过江都!”

李清明脸上带着笑意。他不想说真正的原因是担心被林士弘盯着了,那样的话,这次交易也会取消。

沈坚呵呵笑了起来,“李参军真会开玩笑。昏君的船只从来不过江都,江都又没有水军,他们拿什么监视?我在长江走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看见一艘军船,不信的话李参军随我去看看!”

“我知道,但这是大帅的军令。我可指挥不动大船,如果要改变条件,我又得回去禀报。”

沈坚当然知道李清明用不着回北海郡禀报,送一份鸽信回去就可以了,只是他也不是太反对在胡逗洲交易,毕竟是兵甲和战马,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连肠子都要悔绿了。

沈坚沉吟了片刻,便捋须笑道:“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胡逗洲便是今天江苏南通一带,只是隋朝时这里还是一座孤岛,没有和大陆相连,直到后来千年泥沙不断淤积,才最终和大陆连为一体。

不过胡逗洲在江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糊涂洲’,意思就是说胡逗洲上的一些交易,官府可以糊涂一点,说白了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去处,销赃、偷税,贩卖禁品等等无法见光的交易都会私下在胡逗洲进行。

所以青州提议把这次交易放在胡逗洲进行,也是有一点符合传统的,否则在天子眼皮下叫卖战马铠甲,天子岂不是会变成疯子。

时间也约定好了,在半个月后的正月三十日进行交易,这却是沈坚安排,用他的话说,准备粮食布帛需要一定的时间,急不来,至于李清明嘛!反正江都有的是温柔之乡,就怕陷进去了还会嫌时日苦短。

不过沈坚却想不到,李清明已经有了新的职务,他被提升为青州军录事参军,同时兼任江都候正。

所谓江都候正,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江都情报署头子,不过按照惯例,他被外派之前都要提升一级,升为录事参军,也作为对他调离权力机构的一种安抚。

过两年回去以后他就能升一级了,实际上是半级,比其他六曹参军高了半个肩膀,六曹文书都要汇总到他这里,由他整理后再向长史汇报。

虽然暂时无法实任录事参军,但李清明也异常欢喜,连主帅的大舅子卢庆元都没有被提升,唯独自己提升了。

论门第,大家都差不多;论后台,裴家要硬得多;论贡献,他们李家远不如黄家;论关系,卢家则属于外戚。

无论后台、关系、贡献,他李清明什么都比不上,但他却被提升了,只能说他的能力比其他人更强,得到了主帅张铉的认可。

事实上也是这样,裴行俨打仗还可以,但处理军务却一塌糊涂,多亏李清明这个骑曹参军事,把骑兵军务整理得井井有条,为骑兵迅速融合进青州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清明还创立了一套骑兵军务制度,就算他不当骑曹,其他人接手,也能迅速运转起来。

不过李清明却不知道,张铉真正欣赏他的一点:认真,万事皆困难,唯认真可破,张铉一直对江都情报运作不太满意,尤其今年是大业十三年,张铉一点不敢大意,便将做事最认真的李清明派到了江都,主管江都情报。

青州在江都的情报署对外叫做渤海商行,专做海货买卖,这是他们的掩饰身份。

情报署成员约三百余人,分布在江淮、江南各郡,但真正知道渤海商行的骨干却不到十人,他们都是各郡的小头目。

内堂上,李清明正在和九名下属进行上任前的训话。

“我在青州军中的职务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我被到江都来主事,是因为今年非同寻常,我出发之前大帅再三告诫,今年将会是大隋所有矛盾集中爆发的一年,想必大家也有体会。

所以今年江都的情报至关重要,大帅特地批准了八千两黄金给我们作为获取情报的费用,由此可见大帅对江都的重视。

下面我要说说几个重大的改变,把江淮、江南各地的骨干全部调到江都,使江都的情报探子不少于两百人,过去只有三十人,实在太少了。

同时我们在江都的情报点要增加四倍,达到二十个,另外设置情报整理职务,由四人专门担任,直接向我汇报。

其次情报线要职能清晰,分成官场、军方、在野和民间四条线,每条线各司其责,第三,要施行情报奖励制度.......

在李清明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江都情报点由过去的混沌状态变得异常条理清晰,规章制度森严,同时调动了所有人积极性,情报事务发生了质的改变。

很快,第一条极有价值的重要情报便迅速传向北海郡,武川府已在江都秘密筹划政变,政变谋划负责人是中书舍人元敏。(。)

第509章 十万火急第352章 将计就计第688章 风起辽东第1144章 天下大战(二)第528章 辽东柳城第934章 首战爆发第275章 同乡悲剧第987章 太原战役(二十八)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1183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第29章 玉钗风波第201章 北海新政第799章 一路追杀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237章 再次进京第680章 应对之策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340章 秘密拉拢第887章 先礼后兵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694章 血战柳城(六)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931章 草原异动(上)第329章 事件发酵第316章 两线出击第1082章 襄阳阻击(下)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796章 备战合肥(下)第274章 将帅交心第689章 血战柳城(一)第691章 血战柳城(三)第78章 不打不识第208章 清河兵败第434章 历阳世家第556章 仓促应战(下)第869章 新科进士第176章 深夜来客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1115章 一颗好棋第911章 不欢而散第1173章 天下大战(三十一)第1209章 雍县遇袭第1033章 喜讯到来第619章 大军南下第796章 备战合肥(下)第889章 出师未捷第1205章 天子接见第1173章 天下大战(三十一)第954章 紧急议事第742章 陈棱建议第491章 北海借粮第469章 武娘归心第1153章 天下大战(十一)第360章 兵不厌诈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929章 发现敌踪第366章 达成交易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465章 卢清夜审第1233章 唐宫政变(五)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280章 科举放榜第71章 猎杀敌酋第120章 决战前夕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292章 英雄大会(八)第696章 小国战略第594章 进退两难第835章 钱塘断桥第310章 王孙联手第286章 英雄大会(二)第432章 码头激战第91章 卢府寿宴(三)第888章 绝密任务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928章 征询线索第265章 金银锤战第855章 老巢聚歼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610章 金刚入晋第102章 恩威相济第523章 三管齐下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1128章 出使来意第312章 出兵细节第859章 正反两面第718章 游行风波第901章 再次出击第168章 离而间之第1081章 襄阳阻击(中)第445章 恐慌突来第546章 长江水贼第893章 奇袭并北(二)第1211章 谁是刺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