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刺探告密

望着浩浩荡荡杀进山谷的贼军大队,李渊再也忍不住,他见隋军已经冲过包围圈,立刻大喝一声,“杀!”

山谷内响起一阵急促的梆子声,两边顿时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射向山谷中的贼军士兵,几乎有上千支箭集中射向毋端儿,霎时间将毋端儿连人带马射如刺猬一般,重重摔倒在地上。

贼兵士兵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向两边奔逃,自相践踏,哭喊声、惨叫声响彻山谷,这时,号角声骤然吹响,两万李渊军队杀向山谷,李渊高声喝令道:“投降者免死!”

“投降者不杀!”隋军士兵大喊。

谷口两边出口已被隋军士兵堵死,李玄霸在东,李元吉在西,各率三千军堵死了贼军逃命的渠道,使贼军士兵一个也逃不掉,拥挤在山谷中贼兵士兵在绝望中听到了隋军士兵的大喊,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立刻成片成片跪地投降,一万贼兵倒有八千人投降了李渊军队。

这时,李世民带着一名贼军大将来到父亲身旁,高声道:“父亲,抓住了毋端儿的副将赵崖,他愿意为我们赚城!”

李渊大喜,连忙问道:“赵将军可愿意为我效力?”

赵崖跪下行礼,“为李公效力,卑职万死不辞!”

“好!”

李渊当机立断道:“二郎,你可带他前去骗城,我就在后面跟随。”

半个时辰后,一支贼军押着数百名身穿明光铠的隋军来到介休城下,赵崖上前大喊:“给我速速开城!”

一名贼军校尉探头看了看,笑问道:“大王怎么没回来?”

“问这么多干什么,大王去追击他的铠甲了,我带一部分铠甲先回来。”

城上贼军士兵都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大王思甲成疾,现在居然出现了三千副明光铠,大王怎么可能放过?校尉丝毫没有怀疑,大喊道:“开城!”

城门吱吱嘎嘎开启了。吊桥也缓缓放下,队伍中的李世民捏紧了马槊,带城门开启,他翻身上马。率先向城内奔去,后面士兵跟着他向城内一拥而入。

城上贼军顿时发现不对,急令关闭城门,但已经来不及,一千多隋军士兵杀进了城内。这时,号角声大作,躲在远处树林内的李渊大喊:“夺城啊!”

他率领一万多隋军向毋端儿的老巢介休城杀去,随着隋军大潮涌入城池,介休城落入隋军手中,上万贼军士兵投降,无数粮草物资也成为了隋军战利品。

毋端儿阵亡,介休县失守,粮草物资落入隋军手中,这无疑使贼军迅速崩溃。李渊随即分兵三路,前往雀鼠谷各个处山寨讨伐毋端儿的余部,李渊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路所向披靡,短短数日内,五万贼兵全部投降了李渊。

太原城,虎牙郎将高君雅匆匆走进郡衙,来到郡丞王威的官房前,高君雅是李渊的副将。这次李渊讨伐毋端儿,没有带他前往,而是令高君雅留守太原。

但高君雅的另一个身份却是监视李渊在军队中举动,若李渊有异心。他将直接向天子报告。

“王郡丞,有急事相商!”走到台阶前,高君雅便忍不住大喊道。

从官房里走出一名年约五十余岁,长得又高又胖的官员,比身为虎牙郎将的高君雅还要高一个头顶,他便是郡丞王威。和高君雅一样,他也是杨广派来秘密监视李渊的官员,只不过高君雅是负责军队监视,而他是负责政务监视,两人一文一武,严密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

“高将军,有什么急事?”

“我还能有什么急事,就是关于那个人.......”

不等高君说完,王威连忙摆摆手,打断了高君雅的话头,“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回房再谈。”

他把高君雅让进官房,又向两边看了看,这才关上了房门。

高君雅刚坐下,便急不耐道:“我接到心腹从介休县传来的快报,李渊大败毋端儿,收降了五万多战俘。”

王威眉头一皱,“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啊!他奉旨剿匪,这不很正常吗?”

“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昨天发生之事,五万多战俘按理应该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但李渊却从中挑选了两万精锐,编入自己的军队,他的军队一下子壮大到四万人。”

王威脸上也露出了震惊之色,如果是这样的话,李渊的问题就大了,每个在外统兵主帅能拥有多少军队,是兵部核定,天子审批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规模,如果擅自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自筹粮食,那就是拥兵自立,就是谋逆造反,李渊竟然敢擅自扩充军队?

“这个消息可属实?”

高君雅急道:“当然是真的,是我心腹昨晚连夜派人送信,肯定假不了,郡丞,我们该怎么办?直接向天子汇报吗?”

高君雅是武将,头脑略差,出谋划策都是王威来决定,王威沉思片刻道:“这件事要先询问李渊,看看他怎么解释,万一他得到天子密旨,我们就不要插手了,如果真是他擅自所为,我们再向朝廷汇报不迟,高将军觉得呢?”

“郡丞说得有理,那我去介休县问他,如果他没有奉旨,我会立刻派人通知郡丞。”

“好!就这么办,我等将军的消息。”

高君雅率领数百士兵一路南下,在太原郡和西河郡交界处遇到了正班师返回的李渊,高君雅已先一步得到消息,李渊令侄子李孝恭以及刘弘基、长孙顺德三人在介休县训练两万降军,他自己则率原部返回太原。

这时,李渊也得到了消息,高君雅来了,李渊心中不由冷哼一声,此人到来,必和那两万降卒有关,他心中也有说辞,便笑道:“请高将军来见我!”

不多时,高君雅被领到李渊面前,他上前抱拳行礼,“卑职参见李公!”

“高将军不必多礼。”

高君雅翻身上马,和李渊并肩而行,笑道:“恭喜李公剿灭毋端儿,再立大功!”

李渊淡淡一笑,“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胜之不武,高将军不用再恭维我了。”

“毕竟是五万多大军,两倍于李公的军队,打胜仗也不容易。”

高君雅话题一转,便回到正事上,“听说李公并没有全部解散降卒,而是留了两万余人,这是为何?”

李渊虽然早有准备,也没有料到高君雅问得如此直接,他心中暗骂一声,依然笑呵呵道:“那两万人都是西河郡本地人,由于西河郡山高谷生,极容易产生匪患,所以我接受了西河郡王太守的提议,留这两万人为西河郡民团,一旦有匪患苗头,他们便可以直接扑灭。”

“原来如此,还是李公考虑得周全,只是两万民团是否太多了一点?”

“两万民团确实多了一点,但我们也要考虑长远一点,去年发生了雁门事件,我们谁没有料到,但由此可见,突厥已经开始兵指中原,一旦突厥大军南下,我们并州首当其冲,作为太原留守兼河东讨捕使,我肩上责任重大,不得不未雨绸缪,多准备一些民团,一旦突厥大军,也不至于束手无策,高将军说是不是?”

李渊此事处理得极为圆滑,先是把责任推给西河郡太守,是应西河郡太守的要求,他才留下两万人,其次是民团,并非正式军队,你高君雅不能擅自扩军的大帽子盖在我头上,再其次是为了抵抗突厥可能的入侵,连天子都差点落在突厥人手中,你不能说突厥人肯定不来,所以一环扣一环,令高君雅哑口无言。

“李公果然高明,考虑得长远,卑职佩服!佩服!”

高君雅干笑两声,却无言以对,虽说如此,但他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李渊并非是奉密旨扩军,按照事先他和王威的约定,高君雅连夜派人去给王威送信,两天后,一名信使带着王威的八百里加急的告密信向江都方向疾奔而去。(。)

第1234章 神通抉择第583章 内部分歧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495章 瓦岗内讧(下)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692章 血战柳城(四)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120章 决战前夕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239章 血战长武(下)第851章 老将建议第993章 意外情报第839章 防不胜防第386章 陈留刺客第613章 何去何从第120章 决战前夕第154章 京都夜猎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529章 兵临辽东第765章 翟让抉择(上)第1032章 双面间谍第252章 树大招风第1175章 天下大战(三十三)第1162章 天下大战(二十)第627章 心有忧虑第877章 当廷对质(下)第949章 最后一战(下)第986章 太原战役(二十七)第966章 太原战役(七)第612章 幽州易帜第310章 王孙联手第420章 反客为主第918章 娄烦备战第982章 太原战役(二十三)第1154章 天下大战(十二)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766章 翟让抉择(下)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243章 走投无路第448章 下邳激战第45章 宇文太保第510章 后方失火第210章 冒险计划第71章 猎杀敌酋第197章 渤海之谋第734章 凯旋西归第516章 卢崔分道第1145章 天下大战(三)第1026章 兵临城下第1120章 国号共决(上)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731章 分而歼之第703章 试探进攻第242章 新锐小将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915章 达成妥协(下)第739章 兵出东海第1006章 诛心之战(下)第83章 勇救佳人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98章 用人之道第67章 情有所思第873章 官场铁律第589章 建德断指第294章 英雄大会(十)第933章 战争来临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820章 胆识过人第1069章 兵临武昌第373章 山寨内讧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217章 瓦岗异动第37章 须陀送礼第607章 窦威让步第570章 晋祠大祭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30章 庆功酒宴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923章 防御漏洞(上)第453章 夜扰难宁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1156章 天下大战(十四)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2章 人心难测第90章 卢府寿宴(二)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665章 偷袭井陉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353章 鲁郡伏击第1156章 天下大战(十四)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317章 智取费县第1245章 再度政变(上)第903章 败也萧何第885章 风雷再起第1053章 空城之计第1218章 亡羊补牢第420章 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