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长安风波(中)

如果说登基之前裴寂和刘文静是李渊最信任之人,但现在李渊最信任之人却是陈叔达,主要是刘文静和裴寂和太子及秦王走得太近,使李渊多了几分忌讳,而陈叔达精明练达,和李渊的两个儿子都保持距离,渐渐赢得了李渊的信任。

李叔达也知道,天子这么晚找自己来,绝不是为了询问太子之事,自己一句话便说服了天子,只能说明天子早有想法,正好符合自己的劝说,天子一定还有另外之事要和自己商量。

陈叔达便没有说话,耐心等待天子的表态。

李渊负手在窗前站了良久,忽然沉声问道:“陈相国觉得朕该怎么处理关陇贵族?”

陈叔达心中释然,这才是天子找自己的真正目的,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独孤顺暗中支持宋金刚惹恼了李渊,但根源却是关陇贵族对土地和人口的大量占用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税赋收入,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

这其实就是前年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一个矛盾,对关陇贵族土地征税的问题,由于关陇贵族在李渊起兵之初给了唐军大量钱粮支持,所以李渊在建立唐朝后,作为投桃报李,给予关陇贵族的庄园土地特殊照顾,基本上不征税赋,而关陇贵族也时不时拿出大量钱粮支援唐军,时间久了便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关陇贵族以捐助取代税赋。

就在两年前,太子李建成认为应该收回关陇贵族的特权,取消捐赠而正常缴纳税赋,但李渊担心这样做会引发关陇贵族强烈反弹,而导致新建立的唐朝根基不稳,出于稳定基业考虑,李渊便坚持之前的默契。

应该说李渊的考虑比较合理,在开国之初确实不宜轻易触动支持者的利益,但李建成建议也有道理,这种事情改得越晚,阻力就越大,而且会在大唐形成一个特权群体。

但最终李渊没有改革这种默契,他考虑将来唐朝的地盘会不断扩大,自耕农也会越来越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税赋收入。

不料几年来非但疆土没有扩大,朝廷重要的税赋来源地并州也因为受战争影响而赋税锐减,而巴蜀的税赋需要拿去备战南郡,这便使得朝廷只能指望关陇的税赋收入,而关陇是关陇贵族的老巢,最肥沃的土地都被关陇贵族占据,偏偏他们又免税,今天朝廷税赋收入只有去年的两成,这让天子李渊怎么能不着急。

这其中的缘由陈叔达非常清楚,说白了就是有钱的时候大家一起吃肉,没钱了就要拿小弟开刀了,谁让关陇贵族积累了几十年,一个个家族富甲天下,猪养肥了总归要宰杀,圣上没有在正式场合商议此事,而是私下问自己,其实就是在问自己怎么杀猪?

陈叔达沉吟良久道:“微臣也知道朝廷财力紧张,陛下可以召集一些关陇世家,给他们摆明朝廷困难,请他们拿出钱粮支援朝廷,或者陛下拟定一个总数,让各家分摊。”

“如果朕改为征税呢?”

“陛下,征税是长久之计,难解现在的燃眉之急。”

李渊想想也对,如果对这些关陇贵族说起来要征税,保证谁都不肯再拿出一分一厘钱财,而且如果要征他们的税,还要核定税率,丈量田亩,还要面对各种破坏,各种抵制,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征到,当务之急是尽可能多地榨取他们钱粮,弥补朝廷财力的不足。

李渊走了几步又问道:“如果他们不肯拿出钱财怎么办?”

“陛下,对付狼群只要先擒住狼王,其他狼就好办了。”

虽然陈叔达说得很含蓄,但李渊便立刻明白了,他负手望着屋顶若有所思,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

就在这时,门外有侍卫急报,“启禀陛下,永安郡王府送来讣告。”

陈叔达目光黯然,李孝基最终还是不治。

李渊却面无表情,半响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

“如果陛下没有什么事,微臣告退了!”

“去吧!”

陈叔达行了一礼,慢慢告退了。

李渊则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需要做一个决定,在此之前他心中便生出了杀机,只是陈叔达的提醒将这种杀机落实为决定,做出最终的决定并不难,难的是需要权衡利弊,方方面面考虑周全。

李渊足足沉思了一刻钟,最终下定了决心,他取出一张便笺,写下三个字,锁进一只巴掌大的青铜兽头里。

李渊叫来一名心腹宦官,将兽头递给他道:“速去秦王府,将此物交给秦王。”

宦官接过兽头快步走了,李渊负手望着屋顶,在昏暗的灯光下,面容变得异常狰狞。

………

李世民今天上午才从上郡返回长安,他让副将左卫大将军李高迁继续率军和宋金刚军队对峙,自己则回京城述职。

就在刚才,李世民也接到了堂叔李孝基去世的讣告,他急忙换一件衣服要赶去永安王府。

刚走到门口,一名侍卫跑来对他低语几句,李世民一怔,立刻点点头,“带他来外书房见我。”

李世民心里明白,这个时候父皇来见他,一定有极为重要之事,他倒不急着赶去永安王府了,而是转身回到了外书房。

不多时,送信宦官被带到外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奴冯恩重拜见秦王殿下!”

“父皇让你来送什么信?”李世民问道。

宦官从怀中摸出兽头,呈给李世民,“圣上让奴把此物交给殿下!”

李世民慢慢接过青铜兽头,瞳孔立刻收缩成一线,这是他和父皇的暗语,只有父皇和他以及长孙无忌三人明白其中的意思。

“你稍等片刻!”

李世民拿着兽头走进里屋,从柜子里取出一把青铜钥匙。

这只兽头是用青铜浑然一体铸成,开启青铜兽头的钥匙是一对,一只在他这里,一只在父皇那里,如果没有钥匙,那就只能用利刃将兽头劈开了。

李世民用钥匙插进匙孔,‘咔吧!’一声,兽头开启了,李世民从里面取出一张纸条,却不急着看,他走出房间,将兽头递给宦官,“带回给去圣上吧!”

宦官匆匆走了,李世民这才打开纸条,只有纸条里只有三个字‘独孤顺’。

李世民一下子呆住了,独孤顺可是他的舅祖父,父皇怎么能……

李世民慢慢坐了下来,怔怔望着纸条发呆,父皇第一次使用兽头,目标竟然是他自己的舅父,李世民着实难以接受。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这绝不会是父皇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年舅祖父支持元家而不是他们李家,父皇就和他的感情有了很深的裂痕。

今天他从上郡匆匆赶回来,就是向父皇汇报调查独孤山庄的结果,调查显示当时独孤山庄的庄丁是协助宋金刚搬运钱粮,由此证明独孤家族确实在暗中支持宋金刚。

甚至还给了宋金刚一万套兵甲,那原本是支持元家起兵的战略物质,当初父皇在太原起兵时,独孤顺可是一套兵甲都没有给,这次却给了宋金刚一万套兵甲,做得很过分。

李世民也很生气,但也不至于到动杀机的程度,那毕竟祖母的娘家,而且独孤顺很多年来一直是关陇贵族的领袖。

这时,李世民心念一动,难道父皇是想对关陇贵族下手了吗?

李世民心乱如麻,但有一点他心里如明镜一般,父皇之所以没有将自己召入宫中当面传令,而是让宦官前来送信,就是不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劝他。

看来父皇已经割断了这份亲情,李世民心中不由低低叹口气,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对站在门口的一名侍卫吩咐道:“速去把长孙长史请来见我。”

第891章 出兵飞狐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100章 武勇郎将第1104章 最后努力第1083章 拼死突围(上)第659章 兵不厌诈第1051章 意外情报第1171章 天下大战(二十九)第409章 大喜来临第869章 新科进士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76章 粗眉大汉第989章 长安风波(上)第429章 初战不利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165章 飞鹰武将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833章 困兽之斗第544章 黄氏决策第1068章 永兴之战(八)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第573章 怒杀监军第4章 初入洛阳第223章 保卫临淄第907章 公主条件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867章 资政议策第462章 横洋之舟(中)第599章 东线开局第1194章 分权制衡第956章 一网打尽第157章 谶语事件(中)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229章 计中之计第964章 太原战役(五)第801章 江南来客第873章 官场铁律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50章 咬金失手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108章 轩然大波第318章 里应外合第818章 龙争虎斗第424章 东海造反第1013章 撕开天窗第314章 尉迟初战第875章 当廷对质(上)第1073章 变本加厉第782章 恩威相济第636章 阴差阳错第944章 第三防御(中)第91章 卢府寿宴(三)第552章 紧急求援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283章 母女冲突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1025章 党项骑兵第624章 江都兵变(上)第1081章 襄阳阻击(中)第33章 谁是真凶第274章 将帅交心第107章 进军辽东第767章 抓住战机第20章 再回卢氏第740章 施压江都第31章 山东名将第954章 紧急议事第315章 裴罗争功第817章 顺藤摸瓜第350章 使者到来第689章 血战柳城(一)第971章 太原战役(十二)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1112章 触犯逆鳞第516章 卢崔分道第521章 裂痕始现第591章 午餐要钱第1050章 唐军东征第227章 尔虞我诈第984章 太原战役(二十五)第1086章 三管齐下第176章 深夜来客第1121章 国号共决(下)第727章 长远规划第145章 接受任务第49章 发现秘密第696章 小国战略第923章 防御漏洞(上)第986章 太原战役(二十七)第814章 匪影疑踪第746章 最后一注第420章 反客为主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1192章 关中危机(四)第222章 兵不厌诈第893章 奇袭并北(二)第933章 战争来临第1109章 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