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秉烛夜谈

萧依依送走了晋王杨昭,回到了阁楼,这时罗昭云已经吃饱喝醉,见伊人回返,准备起身告辞了。

“现在坊门已经关闭,全城街道宵禁,出入不便,罗公子不如今夜就宿在依依府上吧。”

罗昭云愣了一下,虽然他有官爵在身,可以不受宵禁的影响,但是坊门关闭,夜间出入,还是非常麻烦,走在街上遇到巡视的卫队,不免有些口舌,思忖了一下,点头道:“那好,今夜就叨扰姑娘这里了。”

萧依依微笑道:“应该的,是依依留你用晚膳,耽搁了时间,自然要住在这了,此栋阁楼上,还有几间客房,等会让秀盈收拾一间就行了。”

罗昭云点头,跟萧依依坐下来,烛光之下,把佳人的雪肤映衬得白里透红,娇艳多姿。

接下来,萧依依把刚才晋王杨昭的话转述了一番,想知道罗昭云的想法。

“罗公子放心,你助我脱离困局,我已真心实意当你为朋友,晋王招揽之意,全凭你心,是否愿意,如何答复,不必太过介意,我会为你周旋一番,不会得罪晋王就是了。”萧依依说道。

树的影,人的名,罗昭云想不到自己出入京城,已经小有名气了,开始有人注意到他,要拉拢栽培,当成夺嫡漩涡中的一员。

不过,罗昭云很清楚,杨昭是一个不长寿的人,在大业二年就病故了,究竟是病死,还是被害,这都不好说,总之寿命很短,自己要是投靠他,很没前途。

整个大隋都没有前途,罗昭云不想自己提前陷入党争之中。

“不瞒姑娘,我罗家数代,不涉党争,祖父、父亲都是中立阵营,我不敢有违家训,此外,我的年尚未弱冠,前途未知,更不想过早牵扯其中,羁绊自己,如今能有这般成就,已是意外,接下来几年,想要在京城潜心读书、习武,并不打算在仕途上奋争,所以,不论何人招揽,都无心参与。”

萧依依听完,微微点头,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她也不想‘罗成’参与其中,毕竟年纪尚幼,不适合提前党争,其中凶险,无声的战场,比边疆厮杀还有惨烈,动辄家破人亡。

她来到京城两年期间,见识了京城盘根错杂的门阀关系,除了大隋八个顶级门阀外,其余一流、二流的门阀还有很多,整个关陇贵族,就牵扯了上百家,有的是同族分支,有的是不同族,因联姻关系、提拔关系、食客关系等等,无形中牵连在一起,很难滤清他们的真实关系。

可以说,京城的势力错综复杂,如果没有背景和势力,有可能刚跳出来,就被碾压破碎了。

萧依依道:“我明白罗公子的意思了,放心,等时机合适,会转达给晋王的,不过,晋王的人不错,礼贤下士,即便罗公子不打算为其效力,但是这个人,也是可交的,若日后他派人找到了你,能交流的时候,尽管交流一番无妨。”

罗昭云点了点头,这倒是可以做到。

“不谈这些了,依依平时写了不少诗文,想请罗公子指点一番。”萧依依起身后,进入内轩,须臾,拿出一些纸稿,还有一本书册,这是她几年来写下的诗文和曲词。

罗昭云心中叫苦,自己虽然能背出一些传世之作的唐诗宋词来,但是文学水平,真的不高,虽然穿越之后这四年,在教书先生的传授下,也翻了一些经典古书,春秋左传,诸子文章,但他并不多感兴趣,学的也是囫囵吞枣。

可想而知,接下来,罗昭云非常头疼,翻看着萧依依写的诗词,听着佳人讲解她写的深意,故作此间内行的样子。

好在他自己虽作诗水平不高,但是欣赏的水平还是很强的,毕竟多出了一千多年的视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都清楚,眼界自然也就高了,倒是能说出一些新颖的见解来,让萧依依惊叹连连。

这一诗文交流,秉烛夜谈,将到中夜了,罗昭云才得以脱身,去往隔壁的房间歇息了。

萧依依显然还没有谈尽兴,但是大半夜的,孤男寡女,也不好相处一夜。

当罗昭云去睡了,她还是在回味,前半夜的交流,觉得很舒适、轻松,还有思想的畅游,对方的思维,新颖独特,而且充满睿智,对古今未来,许多事情的看法,都丰富多彩,事业独特,让萧依依很是钦佩。

“恨不晚生几年,续一场缘……”萧依依轻轻一叹,连她都弄不清自己的心思了。

………

翌日一早,罗昭云离开萧依依的小筑府邸,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由于从京城送信到幽州,等宁沐荷接到信函,再准备一番派人手携带物资入京,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算了算日子,要到九月中旬,幽州那边才能来人。

眼下的重阳节,看来只能自己过了,见识一下大隋盛世,在仁寿年间,会是如何壮阔?

接下来几日,罗昭云去长林门驻所当差一次,回了罗府看望祖父一趟,又单独拜访了一次公孙府,打发了时间,小范围活动了关系。

如今罗昭云跟长孙无忌的关系越来越好了,彼此年纪相差四岁,很谈得来,经过相处,长孙无忌越来越感受到罗昭云的才能见解、武艺骑术,都远超过他,心服口服,开始认真向他请教,成为要好伙伴。

离着重阳节只剩下一日了,大兴城的主干街道两旁,都摆着菊花盆栽,一片金黄的色泽。

花香袭人,满城都有黄菊点缀,节日气氛很浓。

这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一直倍受文人墨客吟咏。

大隋时候还没有中秋节,所以在秋季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了。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所以城里许多人要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还有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曲池坊,就在长安城的东南角,与城边的一片芙蓉池相连,这里住户非常少,被朝廷在此修建不少山亭,楼阁、园圃,零星还有一些道观、佛寺,是个风景极佳之地。

重阳节盛会,就在这里举办,提前多日就已经搭建戏台子,蹴鞠、马球、茶坊、棋社等场地,许多商贩也来到这占地卖货,已相当热闹了。

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预言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场搞活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一千章 流民入长安第二百六十章 征讨吐谷浑第十一章 遇袭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八百二十三章 罗英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二百九十三章 龙争虎斗第五百五十一章 复国军反击第二百三十二章 风波欲来第二百五十六章 余波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七百三十章 武斗不如床斗第三百一十五章 谋划北伐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三百一十章 杨族密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五百零六章 春风一笑楼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义不靠谱第十章 天高任鸟飞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诚心以对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灭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图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驾到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五百五十四章 胜局已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七百四十章 东门突围第五百零一章 坚守孤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第八百九十六章 杀念消除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帼俏公主第八百五十七章 田间巡访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锋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战辽东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八百零六章 克渑池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十二章 厮杀第二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论第二百零五章 遭袭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国无门第三百三十八章 乱局将启第五百二十八章 盘算账目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两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六百四十四章 圣女吃货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进军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战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师回京第九十三章 点拨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关风与月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爱她,就给她一片天空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师凯旋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千零一章 天灾人祸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