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争议

一些官员看着陛下动筷子了,吃下一口,嚼的有滋有味,脸上还带着一丝笑容,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尤其是不知道是猪肉的勋贵官员,看着血肠、酸菜、铜火锅,里面还有一些配料,咕嘟咕嘟的小火翻腾,香气飘开,都食指大动了。

等陛下品尝了之后,他们才敢动筷子,仿佛流露一副垂涎欲滴的姿态。

“诸位卿家,还等什么,下筷!”罗昭云笑着催促。

“遵旨——”这些官员也都笑嘻嘻地回应,感觉陛下这一刻,仁慈又和善,不像往日在金銮殿上,一丝不苟,不怒自威的。

“来来,诸位同仁,一起动筷了!”

“好,本官尝尝这个。”

“这个脆骨儿看着很怪,不知什么东西。”

这些官吏彼此打着招呼,客客气气,动筷去夹自己感兴趣的菜肴。

有年长的人,也有年轻的官员,所以分别下筷,第一个选择不同,带好奇心是差不多的。

“恩,不错不错,这个菜口感很好。”

“这个肉也挺香的!”

顷刻间,官员们赞不绝口,对吃下的菜肴发出赞叹,随后,他们开始每一种都品尝一下,脸色都带着一股惊喜表情。

“这是番邦进来的肉吗,感觉挺特殊的,可不是牛羊马肉了。”辛公义询问。

不少人摇头,猜不到这肉的来历。

但是,也有人小声嘀咕:“这好像是猪肉,只是,味道不大对,没有了骚腥味儿。”

“猪肉,那种黑猪肉?”

当世只有一种黑猪,不少人脑海里都浮现了黑猪的样子,顿时感觉不妙了,一个个目瞪口呆,有些傻眼,黑猪肉能吃吗?

即便能食用,那也是寒门、贱民才吃的吧!

一些关陇勋贵官员,顿时脸色微变,目光看向陛下,看着当今皇帝吃的很带劲儿,若不是这样,他们会以为,这是皇帝故意落他们颜面,在羞辱勋贵了。

但此刻,连陛下也都在吃着这些菜肴,难道陛下并不知情?

如果陛下不清楚,那正是进谏的好机会,一些人有了这种想法,立即就付之行动。

“臣,有事要奏!”

“臣也要奏。”

有御史和勋贵侍郎,从桌案上起身,然后走到中间空地,跪下叩拜,声称要进谏奏事。

罗昭云停下筷子,目光扫了桌案情景,已经猜到几分,心下冷笑,问道:“诸卿家在这君臣同宴的时候,不安心吃酒,坏了大伙兴致,有什么急事,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山奏,平时干什么去了?”

一些臣子听了陛下的责问之言,已经感觉到陛下的不快,但是有性格比较直性的御史,仍然坚持进谏道:“陛下,臣是担心陛下受到了蒙蔽,这些所谓的佳肴,山珍海味,都是假的,是用黑猪肉,猪内脏,蒙混的......”

“是啊,陛下,黑猪肉骚味难掩,而且不易饲养,民间百姓尚且不愿意宰割服食,更何况贵族,有人用此物来蒙混陛下,其心可诛!”

“请陛下明鉴,彻查此事......”

罗昭云放下了筷子,拍案喝道:“够了。”

跪在地上的几十名官员,以及在酒桌前端坐的人,都多少紧张起来,毕竟君王一怒,不知道有谁要倒霉了。

“朕且问你们,刚才第一口服食,你们可曾察觉不妥,或是觉得腥膻难当?”

“这个.....倒是没有。”进谏的一群人纷纷摇头,实话实说。

罗昭云又问道:“你们觉得口感如何,这菜肴,是否从未吃过,并且味道可口?”

“这个,口感倒是过得去。”有官员硬着头皮回答。

“何止过得去,简直是一种新的大华美食!”罗昭云一锤定音,先给杀猪菜等,定义为新的美食了,这是从口感和品尝上来评判的。

紧接着,罗昭云目光看向房玄龄、褚遂良、魏征、杜如晦、长孙顺德、萧瑀等人,询问道:“政事堂,三省六部的人,二品以上,觉得这些菜肴口味,当不当的‘美食’之称?”

房玄龄起身,站出来躬身道:“启禀陛下,这八菜一锅,至少有大半,很合臣的胃口,以前从未这样吃过,当得美食二字。”

魏征人品刚正,也起身道:“回陛下,臣也觉得,味道可口,而且做法独特,从前虽然看过黑猪,也吃过黑猪肉,但是与此相比,实在大相径庭,差距很大。这其中,恐怕会有新的做法创新,若是能够普及,当造福社会了。”

长孙顺德是户部躬身说道:“臣同意魏征之言,这一桌菜肴,都口味不俗,臣是从未吃过,觉得这锅菜,吃起来,一点不次于羊肉、牛肉带来的口感了。”

随着这些二品大员不断赞美,跪地的三四品官员,脸色也越来越差,似乎也感觉到,大家对新菜肴认可度很高,并不在乎是否黑猪肉,论起口感,的确不错,与传闻中黑猪肉又臊又脏,说法根本不一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番邦的猪肉?

对,一定是这样,中原黑猪的肉是臊的,这是民间早有的定论,连许多古书记载也是如此,唯猪肉不可食,既然这桌上的猪肉没有腥膻臊味,那肯定是来自西域的其它品种了。

不少人都开始这样想了!

此时,门下同平章事,兼户部尚书的高士廉站出来,躬身一礼,然后说道:“陛下所言甚是,这桌案上的每一种菜,臣都品尝过,味道各不相同,却都很入口,也没有异味,的确称得上美食。臣想多问一句,不知道这铜锅菜,可有名称?即便这肉质真的与黑猪肉有关,但它与传闻不同,根本不见腥臊味道,吃了也无不适,倘若能够普及推广,那么民间百姓都可以吃上这种菜,实在是大华百姓之福啊!”

高士廉的话,引发大多数官员的共鸣,如果能够普及这些菜在民间,百姓也可以吃上,以前不怎么吃的猪肉,一下子变成美味,百姓生活的品质,就能提升。

目前百姓平时吃不上肉,不带荤味儿,许多地方的贫民都是面如菜色,骨瘦如柴,勉强温饱而已,体质很差,需要肉食增补身子。

第六百一十三章 议出兵第二十八章 杀一是罪,屠万为雄!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六百六十三章 设枢密机构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烟雨楼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场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六百章 血拼荥阳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三百八十二章 肉飞仙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三百零八章 兑现承诺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六百四十八章 运筹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七十八章 登临罗府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连天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九百一十四章 实干兴邦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军对峙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铁娘子第三十章 废立太子第六十二章 长安行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记粮仓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驾而来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四百七十三章 规模壮大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诚交流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九百五十七章 亲自出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丝苦第三百六十章 河滩之战 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第八百六十三章 谈何回头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议出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万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十六章 拉拢人心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雪归途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门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进谏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临渝关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三百六十五 举步维艰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三百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五百二十八章 盘算账目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三十四章 积累财富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九百五十四章 军医队的作用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记粮仓第九百九十五章 围城用计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涨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二十二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