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钧一发

一股脑儿冲进来的近百侍卫,被他斩杀了就斩了近半,随后才是其它侍卫拼杀的战果。

尸体横七竖八,到处都是,鲜血喷溅,人头滚落。

当第二轮冲击过后,北斗殿的大门已经失守,庭院也都是元阀的兵马,而杨广的三十来个侍卫,只剩下十来人,都有伤在身了,但还是坚毅地抗争。

鱼成都一身是血,八九成都是敌人被砍杀时候,喷溅到他身上的。

他站站在北斗正殿与庭院之间的石阶上,带着剩余的侍卫,殊死搏斗,他的勇猛,再次让杨广感到信任。

不过,一个人的武功,终究是有局限的,哪怕是江湖中传闻的剑圣人物,也不能独自抗衡千军万马的冲击。

鱼成都虽然是大隋军方第一高手,但江湖之大,天下之奇,并不能代表什么。

把他放在江湖那些古老的剑门、武宗之内,也许并不如何出奇了。

殿内有萧媚娘、张衡几个人,透过窗棂,看到外面的厮杀场景,也都面色大变。

萧媚娘紧紧握住杨广的手,想要说些什么话安慰一下,但话到嘴边,显得苍白无力,只能沉默,一步不离,要与丈夫生死与共。

“难道天要亡我杨广?”

“不会的,夫君,你有天命在身,不会失败的!”萧妃吃了一惊,连忙劝道。

杨广脸色深沉,点点头道:“若失败在此,我真的心有不甘!”

他离着九五至尊位,只差了一步,如何肯接受失败?他的大业,已经在当太子的时候,就默默规划了,以后要大展一番作为,功业名垂千古,如何肯这般草草收场?

就在这时,北斗殿外传来了喧闹声,喊杀声,紧接着,兵器交击,出现了一片的混乱。

晋王、罗昭云、司马德戡带着数百人终于杀过来了,及时救驾,挽救了杨广的命运。

“殿下,快看,咱们的援兵来了。”张衡趴在窗棂前,看到大门火光下的一幕,顿时大喜高呼。

杨广快步上前,向外张望,果然看到大门外火把通明,人影冲撞,两股兵马在相互拼杀。

他的心终于回到了肚子里,脸色由慌张、担忧甚至绝望,变成了一种深沉、狠辣、肃杀!

今晚的一幕,也算他目前有生之年最凶险的一次,杨广发誓不会忘记,再也不能让自己处于这种危难状态,但凡能危及自己的地位和安全的人,不管他是谁,都要扫除掉。

一夜之间,杨广的性格,好像变化不小,有点偏激了,而且杀气更重。

“难怪父王要把江山传给我,难怪临终前,跟我说那番提防门阀的话,有些人,对皇权的敬畏,太少了,眼皮底下,就敢发动宫变,敢杀正辅国政的堂堂太子!”

杨广义愤填膺,这时候,想到其父杨坚临终前,向他交代,天下毒瘤,莫过于门阀,门阀之毒又莫过于关陇。

杨坚立国二十多年,执掌朝政,始终奈何不了他们,还让这些贵族阀门壮大起来,几乎断了寒门之路。

虽然杨坚在开皇年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打破贵族的垄断仕途,打算推行科举,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实行起来,只是规定每州每年要推荐有才学的贡士三人,推荐的标准是文章华美,并需经过特别考试。

在开皇十九年,杨坚又下诏,规定凡是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要以有德、有才二科举人,把德和才结合起来,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担任官吏。

可这些明文规定,在地方推行起来,太困难了,有些地方根本就不执行,哪怕推荐的德才之人,还是跟贵族、官僚有关系的人。

寒门入仕途,大多通过依附一些门阀做客卿,通过自己的才学,被人所知,然后推荐上去,非常的少。

所以,大隋看似歌舞升平,繁荣似锦,其实根基不牢,随时都将风雨飘摇。

因为自东晋之后,数百年的天下分裂,东西魏,北周齐,无数短暂的朝代更迭,中原形成了胡强汉弱的社会格局,南方士族的敌视冷漠,与朝廷鼎足的门阀贵族,腐朽贪婪的权贵,边陲之乱的突厥胡狄,有很多因素,需要一位能平定祸乱,奋进开拓的强势继承人。

杨坚最后舍弃了杨勇,就是觉得他的性格宽厚,而且有的迂腐,率性而为,城府不足,难以驾驭庞大的关陇贵族,担心大隋王朝,在他手里,会被外戚、朝贵所取代,就如同杨坚当年一样,顺利轻巧地篡得皇位。

故而说,杨坚废立杨勇,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并非野史传的那样不堪和脑残。

“杀——”

罗昭云一马当先,率领铁骑向前猛冲,长枪盘旋飞舞,点杀周围的元阀武士,这股气势和勇猛,在外围闯出一道豁口。

数十铁骑开路,连冲带撞,碾压下面的甲士,很快,外围的士卒溃不成军,被东宫卫士包围追杀。

北斗殿的局势完全改写了,变成一边倒地倾向了杨广一方。

里应外合,不一会,北斗殿院子内的元阀卫士已被斩杀零零星星了,晋王在侍卫的簇拥下,冲进了大殿内,哭喊道:“孩儿救援来迟,请父王、母亲责罚!”

杨广看到了自己的胖儿子,深叹一口气,多少有些欣慰,儿子长大了,在这种场合,仍没有胆怯,而是第一时间带兵冲过来,有些感动。

“杨昭,起来吧,这次你做的很好,一路上凶险万分,还是冲破过来,及时通知为父早做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我们还有扳回来的机会!”

晋王起身,擦了擦泪痕,真挚道:“多亏了罗都尉神勇机智,料敌先机,又一番拼杀,才能护住孩儿和小妹性命,也是他在城外想到这些办法,及时给城内的父王送信,才能这样及时。”

“哪个罗都尉?”杨广愣了一下,他整日思考都是国事、大业,接触的是杨素、宇文述之流,早把罗昭云忘于脑后了。

“就是罗昭云,都尉还是父王亲自提拔起来的,想不到,英雄年少,果有大才!”

杨广思忖了一下,啊了一声:“那个写出‘宁做百夫长,胜为一书生’的罗家少年郎吧。”

他总算想起来了,不过印象更深的,还是对方写过的两首诗,让杨广一直耿耿于怀。

萧媚娘听说罗昭云保护了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安危,心中感激,凑上去道:“应该就是这个罗都尉,想不到年纪轻轻,就这般有才能。”

杨广点点头,道:“他跟过来没有?”

“就在院内杀敌!”

杨广大声喝道:“召进来,本王要册封他为直阁将军,带兵杀向仁寿殿,平定祸乱!”

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战后的胜利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七百九十三章 爱她,就给她一片天空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后路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第三百二十一章 绵里藏针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二百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第四十六章 发现敌情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四十八章 神武飞扬第四百二十章 株连甚广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闭的平阳公主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寻证人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谋划第一千一十五章 发明不断第二百五十六章 余波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儿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杀第二百九十五章 终止武斗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调出征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于无奈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七十九章 罗家老爷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气吞山河出函谷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八百八十一章 谋划突厥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敌策第七百三十章 武斗不如床斗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于无奈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无情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项目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十二章 厮杀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杀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会虎牢关第三百一十五章 谋划北伐第五百零九章 来贺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发展第一百六十六章 斩将第五百六十章 乐极生悲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势杀人第九十九章 招揽之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府团聚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四百八十七章 杀戮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九百八十三章 归州大营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第二百七十章 谈交易第二十六章 拼杀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