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

隋军在关外大同城下,与都蓝可汗的鏖战已经结束,隋军大胜,都蓝率军十万众,最后丢盔卸甲,损失惨重,只率领数千骑,逃回了草原,最后被其部将所杀,境内大乱,部众纷纷投归启民可汗。

长安大兴城皇宫内,隋文帝手握情报卷折,边疆战突厥大胜,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隋文帝的脸色严肃,却没有多少欢喜。

因为他收到暗卫探子搜来的情报,矛头都指向了高颎,还有朝中几位忠臣虞世基、薛道衡等人,也纷纷上报高颖有谋反之心,在外拥兵自重,打算与朝中太子里应外合,进行逼宫夺位。

早就对太子杨勇有了戒备、废黜之心的隋文帝,竟然信以为真,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些人都被已经杨广、杨素等人收买,完全站在晋王一派,煽风点火,恶意中伤,只要拿下权臣高颎,太子一方无疑少去一位支柱大臣,对夺嫡将大有帮助。

隋文帝阴晴不定,脸色铁青,杀气凝重。随着年纪增长,如今他对国事和朝廷党羽、宫廷政治的判断,已经不如年轻时那么正直、明断了,猜忌之心日重,以致沉猜,捕风捉影,对所有大臣,都不放心了。

究其原因,与杨坚得江山大统不正关系最密切,他在北周王室长期受巨大压力,动辄要覆灭家门,后来干脆趁机政变,取而代之,不过篡易之际,时势环境与朝廷复杂的险恶,令他具有不安全感,经常失眠惊醒,对他猜忌性格形成影响极深。

虽然杨坚出身关陇集团,但被北周王室所疑,所以压制性格多疑而犹豫,当时素不悦学,也无嫡系军队的支持,一旦意外执政,能信任之心腹,实在太少,即便推他登基的旧友,他更深知他们的险诈,所以开国之后,对辅佐之功的元谐、刘昉、梁士彦、宇文忻、王谊等文臣武将造文帝猜忌而赐死,可知其翻脸心性。

如今,隋文帝杨坚已近花甲之年,长居宫廷,已经少了登基时的睿智和锐意,整日猜忌门阀贵族和大臣武将们,正在企图颠覆他的杨氏江山。

这时候,杨坚又拿起一份密奏,是一位发配桂州的武将皇甫孝谐,托人递交上来的告发信!

“凉州总管王世积暗开私市,拥兵自重,与突厥、铁勒、高昌等国交往甚密,阴谋欲反,克扣军饷,私匿战马,独立为王,请陛下明鉴,早作核查……”

杨坚脸色更阴沉了,别说谋反乃‘十恶不赦’中的头等大罪,仅仅‘私自交市’一罪按大隋规定就是死罪,绝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牵扯国之根本,在开皇律中早有律法规定,如有人从触犯,定斩不饶。

这王世积算是北周旧臣,当初北周末年,杨坚总揽朝政,企图改国号,地方讨伐声不断,其中就有尉迟迥的叛乱,当时王世积跟随大将军韦孝宽,平定尉迟迥有功,拜上大将军。

隋朝建立后,被委任蕲州总管,参加灭陈之役,平定豫章、庐陵、浔阳等郡,积功进柱国,拜荆州总管,还京后累进升为上柱国。后来王世积见文帝猜忌日重,功臣多获罪,于是醉酒自污,欲以消极逃避的态度免祸,倒是始终没倒。

但开皇十八年,他的旧部亲信武将皇甫孝谐犯罪,逃到王世积处,渴求庇护,但王世积拒绝收留他,致使皇甫孝谐被发配桂州,被桂州总管令狐熙管辖,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对王世积怀恨在心,恰在此时,杨素派其弟杨约找到他,要密告王世积,牵扯出高颎等派系的人下水。

皇甫孝谐走投无路,决定孤抛一掷,写密奏拖杨约传书,诬告王世积谋反,这些,隋文帝当然不甚清楚了。

“好大的狗胆!”

杨坚最忌讳的就是谋反和私市等,触动国之根本,杨家的江山利益,所以拍桌暴怒,当即下诏,废除王世积官职和爵位,由大理寺、都官(刑部),负责彻查此事,并搜寻同党,一场朝廷漩涡争斗,骤然发动。

………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月华如水,清冷柔和,仿佛柔和的轻纱披在庭院一片卷曲着的落叶上。

“嗨!嗨——”

罗昭云手中紧握长枪,展开五虎断魂枪,如箭直刺,枪头划破空气,闪烁着一丝晶亮的银电光芒。

他现在步法、腰力、精气神,都和枪术配合,以独特的运劲法门,抖动长枪,把前三枪近百种招式变化,一气呵成再演练,有虚实,有奇正,变化多端,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这一个月内,罗昭云每日坚持刺击枪术,从五百击,每隔十天加一百,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击了。

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所以扎枪刺击,是枪术之根基,变化之根本,要不断苦练,领悟其中枪术的精义和奥妙。

他白天上午扎枪、练拳脚等基本功,下午跟着一位大儒读书,晚上夜深人静,才练习罗家枪术,免得外泄出去。

睡觉之前,在木桶中浸泡草药液半个时辰,清除疲劳,活血化瘀,愈合伤口,整个身体在一个月内,已经蜕下一层老皮了。

罗昭云这些日子进食也都有了讲究,喝人参汤,吃鹿茸鹿肉,偶然还能喝到虎骨汤、虎血等,都是大补身子,满足他每日高强度的体能消耗,这样一来,就如同大浪淘沙一样,不断锤炼、净化血肉之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罗昭云的身子,就好像在磨练真金,越来越结实,臂膀、腰盘、后背、大腿都壮实了,胸膛甚至鼓起了一点点肌肉,比以前弱公子的瘦弱身板,强大太多,如同一头小豹子,迅捷有力。

不过,罗昭云如今只是起步,距离罗家枪小成还差得远,更别说炉火纯青了,没有几年的苦功,根本无法圆熟通透,把枪术与自身完全融合在一起,精髓还无法触摸到。

但是他这样风雨不误,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从雏鹰状态中蜕变,展翅高飞,腾上云霄的那一天!

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后余生第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劲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军心第三百五十章 问罪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风波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气大伤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师回京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五百六十四章 驱狼逐虎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杀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溃败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九十一章 拜临长孙府第五百零一章 坚守孤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战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较量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应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战略第九百五十三章 惨烈之战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筹备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观念第七百八十章 大华新律第八百八十一章 谋划突厥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战而胜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七百四十章 东门突围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稳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第七百五十章 备战状态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军心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难民第十五章 初窥门径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献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会佳人第三百八十章 无端遭妒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伤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胧总是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长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机意识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八百六十三章 谈何回头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战第四百零九章 尴尬相处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寿宫变 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二百六十七章 惊险一场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四百八十章 惊人言论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四百一十七章 击杀强敌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军之乱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后勇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战第五十八章 掩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严惩不贷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逃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国反应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会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恶间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