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政斗漩涡

王世积因为部将亲信的告发谋反罪,被隋文帝高度重视,动用了大理寺、都官(刑部)联合纠察审判,由越国公杨素主审,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参与。

很快,王世积被打入京城大理寺的牢狱,宿卫士抄了王世积在长安城内的府邸,所有族人全部抓起来,女眷也都收押了。

过不数日,案件扩大,有王世积府内的一名司马上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颎,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杨素拿着奏章,露出冷笑,早已布下许多虚假证据,使王世积百口难辩,当即入宫求见隋文帝,把案情最新调查上陛下。

杨坚翻过奏折宗卷,脸上透着一股威严,浑身散着杀机,当即下旨:赐罪臣王世积一死,抄家没爵,直系三族皆斩,女眷一律打入教坊乐营,沦为宫妓和官妓,从此皆为奴隶身份。

高颎、元胄、元旻等人牵扯案中,由于许多门阀贵族和大臣站出来担保、劝谏,没有被斩,却被撤掉一切职务,而皇甫孝谐却因检举告发有功,提升为右卫府直阁将军,留守京城。

故此,在开皇十九年深秋,高颎被罢免上柱国、尚书左仆射等官职,以齐国公归家闲居。

可没过多久,齐国公府的国令被宇文述派人收买,上言告发高颖“阴事”,称高颎之子高表仁以司马懿的故事劝父忍耐,文帝闻言后大怒,下令将高颎除名为民,不再录用。

………

长安城内,太子居住的东宫,在紫微城东侧,东城和外郭屏障,守卫的极为严密。

东宫承晖殿,玉阶金壁,黄瓦朱檐,殿内富丽堂皇,殿角的白铜仙鹤袅袅地吐着兽香,满室暧流涌动,温暖如春。

殿室内,太子杨勇,和一些辅佐之臣,正跪坐软蒲上,坐而论道,商议当前政局形势。

虽然边疆一带和武将家里多用了胡凳胡椅,但是朝廷大员和贵族家里,依旧沿续汉人风格,讲究周礼旧制,这是一种心理,比如他们认为胡服适用,但是格调上,依旧不是能与汉服相提并论的,重要场合,穿汉服才算是正装一样。

杨勇今日已经三十四岁,比杨广年长三载,一身蟒袍玉带,相貌英俊,气质雍容,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不善矫饰,也正因此,才会在与晋王争权中,逐渐失利,从绝对优势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殿内聚集了十几人,都是他的心腹,有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右庶子刘行本,太子家令邹文腾,太子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太子洗马李纲,长安豪侠刘居士,高颖之子高表仁,名将韦孝宽之孙韦圆照,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玉玺下士何竦等东宫属官,以及姚察、魏澹、刘臻等一些文人谋士。

“表仁,说说令尊近况如何?”

高表仁是高颎嫡长子,参与政事很多,他娶了杨勇的女儿,大宁公主,按辈分是杨勇的女婿,同时,杨勇还娶了高颎之女高良娣,按这个辈分,他又是杨勇的小舅子,亲上加亲,所以利益拧在一起。

“回太子殿下,家父已经被剥夺爵位,贬为平民,亲信将领王景将军被赐死,只要当今陛下在位,估计很难重新启用了,不过父亲大人毕竟当政二十载,提携门生无数,恩荫不少地方望族子弟,人脉仍在,只是无法站出来当领头人了,请殿下及时调整部署,向陛下、皇后澄清冤名,重获信任,否则,晋王那边要占据大势了。”

太子杨勇皱起眉头,脸色发沉,他性格耿直,忠厚温和,不喜伪装矫作,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爱恨分明,不像晋王杨广那样,喜欢作秀,顺着当今陛下、独孤皇后的心思,伪装作态,他心有抵触,看着恶心。

其实,他也明白,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他猜忌很大,已经很反感他,对他有了歧见,而杨勇性子直一些,脾气倔强,我行我素,由于他在开皇元年就被册封为太子,二十年过来,早就养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习惯,以为自己就是日后的九五之尊,性格更加执拗清傲一些,现在再让他低下身子向父皇母后委曲求全,杨勇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因为骨子的性格,二十年已经养成了,很难改变。

此外,独孤皇后生下杨勇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出头,非常年轻,对孩子没有那么深母性关怀。他属于嫡长子,接着又先后生下杨广、杨俊、杨秀、杨凉等儿子,在一个家庭内,往往最不得意的就是大儿子,最宠爱的就是小儿子,更何况帝王之家,骨肉亲情最薄弱的地方。

许多皇子、皇女一出生,周围就被宫娥、奶娘、内侍们伺候、抚养,跟亲生父母接触的时间太短,也得不到像民间百姓家庭那样父母呵护,亲手哺育养大,所以彼此之间的感觉,难做到兄友弟恭。

这些年,因太子的利益集团跟皇帝、皇后的利益时常冲突,彼此误会越来越多,已经不是解释几句就能化解的。

杨勇摇头一叹,神色恢复不少,说道:“父皇和母后,被晋王蛊惑,受其表现所欺瞒,已经对我提防似贼,如临大敌,解释已经没用了。”

唐令则一身儒衫,脸庞方正,浓眉如墨,焦虑说道:“目前晋王那边,有杨素代表的部分杨阀,宇文述代表的部分宇文阀,以及独孤阀、裴阀的支持,关中八大门阀,已占了一半!我们这边,只剩下元阀还在支持太子,其余李阀、长孙阀、窦阀都中立在外,躲避太子和晋王的招揽,有意避嫌。”

李纲心直口快,直接插话道:“是啊,眼下因凉州总管王世积一案,陛下趁机小题大做,捕风捉影,把高丞相,元胄、元旻两位大将军撤职,目前掌握官掖禁御的左右卫府兵权已失,我们缺少了军方有力支持,在长安城,形势已经大为不妙。”

“除八大门阀之外,还有哪些势力坚定不移支持本王?”杨勇询问。

邹文腾答道:“回太子殿下,其余关陇门阀,还有地方望郡的豪族,以韦世康为代表京兆韦氏、以于翼为代表的于氏,以苏威为代表的苏氏,以柳敏为代表的河东柳氏,他们门阀的影响力,在朝堂上不如那八大老牌门阀。”

杨勇叹息一声,他心中也明白,八大门阀,势力极大,以李阀最壮,杨阀次之,其余六阀差不多,都是在西魏、北周时期,就有祖上担任八国柱、宰相等忠臣,一连数代,开枝散叶,家族直系、旁系在隋朝内担任官职者,达数十上百人,影响力非常大。

即便高颎在隋朝担任二十年仆射宰相,权力很大,但高家都无法挤进八大门阀行列,那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成就和努力,而是祖祖辈辈数代的积累。

“太子殿下,如今形势不利我等,既然无路可退,不若铤而走险,我们东宫十率宿卫,忠心者至少有三千侍卫,加上刘某暗中培养的武士、豪侠、部曲、食客等,也有上千人,不论逼宫,还是刺杀,袭击晋王府,杀入宫廷,都够用了,强过这样坐以待毙。”刘居士武功出众,相貌威猛,极有煞气,一双鹰眼凌厉如刀,显示出他杀伐果断,是个厉害至极的角色。

他的话一出,殿内十多位辅臣、门客全都脸色大变,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语,已经不是争权,更像是谋反,一旦走露风声,他们这群人可都要被斩杀,祸及家族满门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七百三十章 武斗不如床斗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谋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门相见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敌策第六百章 血拼荥阳第九十九章 招揽之意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围而出第五百一十八章 对饮小酌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协议生效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六十八章 吟诗一首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抚降臣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缘的故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战不停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无花空折枝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阳第二章 一入侯门深似海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论道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叙谈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来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盘踞关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杀机浮现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五百四十一章 冲锋攻阵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说客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一十二章 荆门山要塞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八百二十九章 袭击黎阳仓第七百五十章 备战状态第五百九十三章 难舍难分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九十五章 见伊人第四百零一章 计中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气大伤第七百四十章 东门突围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布于众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谋狠计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六十章 征讨吐谷浑第七百五十九章 两虎相争必一伤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九百八十三章 归州大营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谋划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灯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势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六百八十八章 惊人辛秘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一百九十二章 倾月的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帼俏公主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敌三策第二百零五章 遭袭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势已去第八百七十二章 困兽厮斗第八百一十章 应对之策第四十七章 男儿胆气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第三十七章 斥候营第六百四十章 话不投机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