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政斗漩涡

王世积因为部将亲信的告发谋反罪,被隋文帝高度重视,动用了大理寺、都官(刑部)联合纠察审判,由越国公杨素主审,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参与。

很快,王世积被打入京城大理寺的牢狱,宿卫士抄了王世积在长安城内的府邸,所有族人全部抓起来,女眷也都收押了。

过不数日,案件扩大,有王世积府内的一名司马上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颎,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杨素拿着奏章,露出冷笑,早已布下许多虚假证据,使王世积百口难辩,当即入宫求见隋文帝,把案情最新调查上陛下。

杨坚翻过奏折宗卷,脸上透着一股威严,浑身散着杀机,当即下旨:赐罪臣王世积一死,抄家没爵,直系三族皆斩,女眷一律打入教坊乐营,沦为宫妓和官妓,从此皆为奴隶身份。

高颎、元胄、元旻等人牵扯案中,由于许多门阀贵族和大臣站出来担保、劝谏,没有被斩,却被撤掉一切职务,而皇甫孝谐却因检举告发有功,提升为右卫府直阁将军,留守京城。

故此,在开皇十九年深秋,高颎被罢免上柱国、尚书左仆射等官职,以齐国公归家闲居。

可没过多久,齐国公府的国令被宇文述派人收买,上言告发高颖“阴事”,称高颎之子高表仁以司马懿的故事劝父忍耐,文帝闻言后大怒,下令将高颎除名为民,不再录用。

………

长安城内,太子居住的东宫,在紫微城东侧,东城和外郭屏障,守卫的极为严密。

东宫承晖殿,玉阶金壁,黄瓦朱檐,殿内富丽堂皇,殿角的白铜仙鹤袅袅地吐着兽香,满室暧流涌动,温暖如春。

殿室内,太子杨勇,和一些辅佐之臣,正跪坐软蒲上,坐而论道,商议当前政局形势。

虽然边疆一带和武将家里多用了胡凳胡椅,但是朝廷大员和贵族家里,依旧沿续汉人风格,讲究周礼旧制,这是一种心理,比如他们认为胡服适用,但是格调上,依旧不是能与汉服相提并论的,重要场合,穿汉服才算是正装一样。

杨勇今日已经三十四岁,比杨广年长三载,一身蟒袍玉带,相貌英俊,气质雍容,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不善矫饰,也正因此,才会在与晋王争权中,逐渐失利,从绝对优势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殿内聚集了十几人,都是他的心腹,有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右庶子刘行本,太子家令邹文腾,太子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太子洗马李纲,长安豪侠刘居士,高颖之子高表仁,名将韦孝宽之孙韦圆照,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玉玺下士何竦等东宫属官,以及姚察、魏澹、刘臻等一些文人谋士。

“表仁,说说令尊近况如何?”

高表仁是高颎嫡长子,参与政事很多,他娶了杨勇的女儿,大宁公主,按辈分是杨勇的女婿,同时,杨勇还娶了高颎之女高良娣,按这个辈分,他又是杨勇的小舅子,亲上加亲,所以利益拧在一起。

“回太子殿下,家父已经被剥夺爵位,贬为平民,亲信将领王景将军被赐死,只要当今陛下在位,估计很难重新启用了,不过父亲大人毕竟当政二十载,提携门生无数,恩荫不少地方望族子弟,人脉仍在,只是无法站出来当领头人了,请殿下及时调整部署,向陛下、皇后澄清冤名,重获信任,否则,晋王那边要占据大势了。”

太子杨勇皱起眉头,脸色发沉,他性格耿直,忠厚温和,不喜伪装矫作,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爱恨分明,不像晋王杨广那样,喜欢作秀,顺着当今陛下、独孤皇后的心思,伪装作态,他心有抵触,看着恶心。

其实,他也明白,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他猜忌很大,已经很反感他,对他有了歧见,而杨勇性子直一些,脾气倔强,我行我素,由于他在开皇元年就被册封为太子,二十年过来,早就养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习惯,以为自己就是日后的九五之尊,性格更加执拗清傲一些,现在再让他低下身子向父皇母后委曲求全,杨勇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因为骨子的性格,二十年已经养成了,很难改变。

此外,独孤皇后生下杨勇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出头,非常年轻,对孩子没有那么深母性关怀。他属于嫡长子,接着又先后生下杨广、杨俊、杨秀、杨凉等儿子,在一个家庭内,往往最不得意的就是大儿子,最宠爱的就是小儿子,更何况帝王之家,骨肉亲情最薄弱的地方。

许多皇子、皇女一出生,周围就被宫娥、奶娘、内侍们伺候、抚养,跟亲生父母接触的时间太短,也得不到像民间百姓家庭那样父母呵护,亲手哺育养大,所以彼此之间的感觉,难做到兄友弟恭。

这些年,因太子的利益集团跟皇帝、皇后的利益时常冲突,彼此误会越来越多,已经不是解释几句就能化解的。

杨勇摇头一叹,神色恢复不少,说道:“父皇和母后,被晋王蛊惑,受其表现所欺瞒,已经对我提防似贼,如临大敌,解释已经没用了。”

唐令则一身儒衫,脸庞方正,浓眉如墨,焦虑说道:“目前晋王那边,有杨素代表的部分杨阀,宇文述代表的部分宇文阀,以及独孤阀、裴阀的支持,关中八大门阀,已占了一半!我们这边,只剩下元阀还在支持太子,其余李阀、长孙阀、窦阀都中立在外,躲避太子和晋王的招揽,有意避嫌。”

李纲心直口快,直接插话道:“是啊,眼下因凉州总管王世积一案,陛下趁机小题大做,捕风捉影,把高丞相,元胄、元旻两位大将军撤职,目前掌握官掖禁御的左右卫府兵权已失,我们缺少了军方有力支持,在长安城,形势已经大为不妙。”

“除八大门阀之外,还有哪些势力坚定不移支持本王?”杨勇询问。

邹文腾答道:“回太子殿下,其余关陇门阀,还有地方望郡的豪族,以韦世康为代表京兆韦氏、以于翼为代表的于氏,以苏威为代表的苏氏,以柳敏为代表的河东柳氏,他们门阀的影响力,在朝堂上不如那八大老牌门阀。”

杨勇叹息一声,他心中也明白,八大门阀,势力极大,以李阀最壮,杨阀次之,其余六阀差不多,都是在西魏、北周时期,就有祖上担任八国柱、宰相等忠臣,一连数代,开枝散叶,家族直系、旁系在隋朝内担任官职者,达数十上百人,影响力非常大。

即便高颎在隋朝担任二十年仆射宰相,权力很大,但高家都无法挤进八大门阀行列,那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成就和努力,而是祖祖辈辈数代的积累。

“太子殿下,如今形势不利我等,既然无路可退,不若铤而走险,我们东宫十率宿卫,忠心者至少有三千侍卫,加上刘某暗中培养的武士、豪侠、部曲、食客等,也有上千人,不论逼宫,还是刺杀,袭击晋王府,杀入宫廷,都够用了,强过这样坐以待毙。”刘居士武功出众,相貌威猛,极有煞气,一双鹰眼凌厉如刀,显示出他杀伐果断,是个厉害至极的角色。

他的话一出,殿内十多位辅臣、门客全都脸色大变,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语,已经不是争权,更像是谋反,一旦走露风声,他们这群人可都要被斩杀,祸及家族满门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课第二百四十章 龙争虎斗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八十九章 逍遥一叹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务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将军来投第九百章 布杀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难民第二百九十五章 终止武斗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归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灯如昼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锋第八百二十五章 气吞山河出函谷第三百章 欢喜冤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师凯旋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九十四章 观音婢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围聚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议(中)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驾而来第二百六十九章 连环阵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八百零二章 主动请缨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八百九十一章 癫狂的一夜第二十八章 杀一是罪,屠万为雄!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府团聚第二百八十五章 设西海郡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稳少女心第二十九章 权谋之术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与灯依旧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八百一十章 应对之策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论道第六百四十八章 运筹千里之外第八百九十一章 癫狂的一夜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动局势第三百五十二章 诚心以对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恶少被治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萧后的秘密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九百七十六章 粮饷困难第七百九十九章 郑国举措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场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里速对决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话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枭雄陨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项目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与灯依旧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五百八十八章 晋阳起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错了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二百五十六章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