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聚将会

玉门关后方十里,中军主帅大营。

一杆大隋赤色军旗,上面绣着着“杨”字,在风中飘扬,被吹得猎猎作响。

这座营盘连绵数里,总体上呈圆形,依照地形的特点,一圆套一圆的连接,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大营,周长一千多步,直径约四百五十步,中军营帐以车布在外围,然后步甲一千八百人在外围,骑兵一千人,辎重兵也在内,侍卫军营等,层层环绕主帅大营。

外围是左前军、右前军、左虞侯军、后虞侯军、左后军、右后军各二营,这样成梯度扇形向外扩,每营一千四百人,一共一百四十幕帐,营街宽十五步,荆条有序,人道马道清晰区分,各营有偏将、校尉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营地最外层是行辕木栅,挖浅沟、埋鹿角,并每隔五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不但观察敌情,也监视着营内的异常动向。

杨素算是大隋朝一个枭臣,有枭雄气质,文武双全,虽然没有看过多少兵法,也非武将出身,但是带兵却极有个人特色,往往百战百胜,如果概括起来,无非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屡出奇兵。

这些年中,每次出军,杨素务求驭众严整,每到行军打仗之时,先寻找一些犯错的士兵斩之,多的时候有百多人,少的时候也有十数人,以血祭旗,威慑三军,对于军令,立竿见影,没有敢稍微怠慢或不服从的。

在古代,十万、数十万大军,人马太多,胜负皆在团体作战,发挥整体力量,只有军令使之如臂,无所不能及,才能最快的速度执行,最有力度地服从,往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此时,杨素正在大帐内召开亚将级别以上的将领会议,周罗睺、屈突通、鱼俱罗、杨惠、麦铁杖、赵才、李善衡这些大隋军方的猛将聚集一堂,浑身甲胄,神色冷峻,面对杨公都有些拘谨,在听候杨素的调遣。

“步迦可汗,这次出兵有些反常,竟然不是过阴山,攻古磴口和五原一带,而是从西而入,据长孙晟将军那边传来的消息,攻伐阳关的队伍,多是西域诸国的兵马,被突厥裹挟,充当了马前卒,突厥兵在后,发现西域、仆骨等,哪一国,哪一部落士卒敷衍、或后撤,都会果断砍杀,逼着攻城,不过阳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十万大军驻守,问题不大了,这一战关键在我军这一方,诸位将军都有何高见?”

杨素平静地说完,喜怒不显,端起一杯茶汤,慢悠悠喝着,眼神扫过堂内的将军和谋士,想听一听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武将都在大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一个个性格刚毅,火气暴躁,寻常人是无法驾驭了,当今朝廷,能同时收罗账下,还有心考较的人,也只有杨素了。

毕竟这些将军,二十年来,基本都曾在杨素麾下任过职,甚至有些将领是被他提拔而起,算是老将军的旧部了。

所以不论周罗睺、屈突通等人,都对杨素敬畏有加,加上杨素权倾朝野,势力极大,杨阀又鼎盛,心中都服气,故而杨素一问,在场没有人露出不满,反而都认真起来。

担任先锋军主将的周罗睺拱手道:“大帅,末将在前线与突厥交锋多日,发现突厥军攻城的意向不足,主力大军至今仍未到来,在西北方位百里外北山一带集结,并不断派散兵游骑去滋扰沙洲、肃州靠北部一带的小镇、村落,烧杀抢夺,由于他们都是骑兵,呼啸而来,奔腾而去,我大隋在当地的驻军根本无法拦截和阻击,突厥明显在躲避我们锋芒,却给我制造麻烦。”

一名中年谋士侯莫乾道:“大帅,如此谋略,不像是突厥人能想出来的,看来步迦可汗背后,请到了西域、吐谷浑或是漠北的能人,在出谋划策。”

杨素点了点头,思忖道:“步迦可汗这次统一漠北草原,整合东西突厥的势力,的确强大许多,经过三年的筹备,才发动这次侵隋战争,看来不但军力提升了,连智谋也用多了,不像以往一根筋地冲杀,猛虎不可怕,但兼具了狐狸的狡猾,就难对付了。”

一位年过五旬的将军开口道:“大帅,不若我们固守玉门关,坚垒不出,无论突厥有什么阴谋,破不开城关要塞,终归无计可施。”

这位老将军叫赵才,字孝才,出身关陇门阀之一的赵家,其祖父赵隗曾为北魏银青光禄大夫,其父赵寿,北周时任顺政郡太守,而赵才年青时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一生戎马,如今过了五旬年纪,用兵谨慎老成。

杨素微微摇头道:“大隋军三十万调集而来,士气正旺,如果长久在玉门关内耽搁下去,龟缩不出,大军的锋芒就要磨没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盈我竭,败亡不远!虽然突厥也要消耗粮草,但是突厥这次有备而来,肯定准备充足,加上从西域等国,铁勒等部,强征了不少粮草、兵力、战马等等,眼下又不断派骑兵沿着沙洲、肃州长城沿线打草谷,耗下去,对我军不利!”

一位身穿青衣长袍的谋士刘权道:“大帅,刘某觉得,突厥军打草谷只是掩饰,频频派出敌军深入我军背后,企图拦截、烧毁我军粮草运输道为实,一旦途中的粮草被毁,我军在前线只能支持几个月,周围村镇都被突厥捣毁,最后我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杨素闻言蹙眉,暗暗心惊,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看来后方护送运粮辎重的人马,也要增强兵力了,配备一些骑兵跟随护行。

此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将领站起身,身材魁梧,两臂如猿,浑身充满了气力,仿佛能抗起上千斤的重鼎般,更让人惊讶是他的眼瞳,一个眼睛里有俩个瞳孔,竟然是双瞳,目光凌冽,此人正是隋军名将鱼俱罗,杨素最器重的得力部将之一。

鱼俱罗拱手道:“大帅,我军新至,士气如虹,正是与突厥开战的时候,拖延下去,只会让突厥找到我们的软肋,毕竟我军千里跋涉,府兵的将士思乡,一旦久了,无心恋战。此外,突厥大军虽多,但有许多部落组成,不乏乌合之众,临时组建,不如我等隋军帅令通达,如臂挥使。故此,我们要趁着对方诸部还没有磨合好,予以重击,这样才能让那些西域、仆骨等小邦,胆战心惊,畏惧大隋,一哄而散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二百七十章 谈交易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会争论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压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杀戮第八十一章 密谋第九十五章 见伊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四百八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四十章 战事来临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八百零五章 叙话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盘算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三百零八章 兑现承诺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东都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楼切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惬意时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第六百四十章 话不投机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围截杀第五十三章 血腥鏖战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选第四百四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敌之计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战屈人之兵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话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六百零二章 抵达西海郡第八百零四章 参议军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临渝关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寻证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层层设伏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选择第三百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在对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边陲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第二十九章 权谋之术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岗豪杰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第三百五十章 问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击江东盟军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四百七十九章 阶下囚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四百三十五章 聪慧的塔格第五百八十七章 群情激愤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峡州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九百七十一章 关心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五百六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动局势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