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虽远必诛

鱼俱罗绝对是一员虎将,在大隋军中算得上一号猛人,身高八尺,膂力过人,自幼习武,刀法出众,声气雄壮,如果一开口大声说话,其声音可传到几百步之外,在大帅账内,压制了自己的声音,否则就太吵人了。

在隋唐演义、隋史遗文中此人是宇文成都的师父,武功极高,不过出场次数少,没有留下太多笔墨,让观众记住。

而在兴唐传中,鱼俱罗戏份增多,甚至还有拖刀斩元霸的段子,武功比李元霸还厉害,不过后来鱼俱罗却被李世民偷袭射死。

不同的演义、评书版本,描写是不一样的,当不得真。

真实历史上,鱼俱罗既不是宇文成都师父,也没有斩过李元霸,更没有被李世民射死,而是在大业末年,因遭炀帝猜忌,被斩首于东都洛阳,跟隋朝许多名将的命运相同,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帝王猜忌。隋文帝父子,斩杀的名将,加起来有数十人不止了。

杨素微微点头,对他得力干将的说法表示赞同,或者说,由于二人在一起上下共事年岁多了,鱼俱罗深知杨素的脾气和秉性,察言观色,分析局势,也能推测到杨素的意向,于是主动提出来,这样可以抛砖引玉,替主帅分忧。

“末将也赞同鱼将军之言,突厥来势汹汹,必须要遏制其嚣张气焰,既然他们不主动叩关,那就由我们主动迎战了。”左军主将屈突通跟着附和说道。

紧接着,麦铁杖、杨惠、李善衡等将领都是中军和骑兵营,也纷纷赞同。

杨素谈笑风生,平静说道:“诸位将军的所言,正和本帅之意,然则这次与突厥交锋,与以往不同,因为出京之前,本帅向太子和陛下都请示过了,特意从各地征集、调动了八万骑兵,加上边戍守军营的战马,还有府兵人来,初步统计一下,我军两座雄关现下的骑兵加起来就有了十三万之多,所以,本帅才得以组建了一支可以与突厥正面交锋的骑兵军团!”

“以前与突厥交战,都是以步兵防御围住,依靠长枪阵、刀斧阵、战车阵来对敌,以壕沟、天堑、长城等地势持久抵抗,固然最后以我隋军得胜而结束,那只不过是一种自夸心理,其实不是我们把突厥打败了,是给耗走的,由于突厥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即便攻克一些小城镇,烧杀抢夺,然后不留守兵,就撤退了。”

“长此以往,被我隋军顺利夺回城池,一步步扼守反夺。突厥军士得到了足够的财物,就无心恋战了,要塞和长城隘口他们又攻不下,打上一阵子就退军了。十万大军袭击而来,虽然最后都失败而退,甚至被宫廷笔官记载‘只带数百骑逃亡’,但你我心知肚明,其余突厥兵众根本没有被我们斩杀多少,而是他们在撤退中化整为零,各自逃散,纷纷回自己部族去了。”

“所以,这突厥之患始终难以解决,而本帅有生之年,就想着彻底击败突厥联军一次,不是击退打散,而是围歼,打残,让这数十万突厥军,有来无回,数十年,甚至百年内,再也不敢南下放牧,无法再对我中原构成边患!”

杨素说完之后,整个人变得肃穆起来,脸色充满一种希冀,浑身还流露着一股淡淡的杀气,这种杀气和他的雄心结合起来,让所有人闻言激动,振奋不已。

数百年来,边疆作乱,狼烟不断,多少男儿马革裹尸,多少忠魂埋骨它乡!

匈奴、柔然、突厥,每当中原式微,草原崛起,都要南下蹂躏边疆百姓,远的不说,光五胡乱华,就差一点把中原文明掐断,要不是一些少数部落贵族仰慕汉文化,推行汉化改制,中原民族就要毁灭了。

中原是一块风水宝地,财富密集,人口众多,气候宜人,对于草原人而言,那就是遍地黄金白银的沃土,数不清的美女佳人,不论是草原天灾,需要南下抢粮食度过危机,还是草原兴盛,要南下掠夺财富,他们的野心和凶狠,一日也没有断绝过。

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匈奴、突厥无法真正改变,就只能消灭,或让他们滚蛋,离着中原远远地!

杨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没有多渲染,说的语气平和,也不激昂,但是却让在场所有武将热血澎湃,心中激动,差一点夺泪而出。

好男儿驰骋沙场,建功立业,除了谋这一世的功名和富贵外,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一种气血和坚韧,除自身名利外,他们更希望击溃敌人,彻底斩杀,消除心中那股从数百年前就憋在边疆武将心中的闷气!

犯我中原者,虽远必诛!这是一种宣言,也是一种傲骨!

杨素说出来后,屈突通、鱼俱罗、周罗睺、赵才等所有武将全都肃然起立,眼圈泛红,眼眸闪烁精光,眼底可见那一股倔强和坚定!

“大帅,下命令吧,你说咋干,我们就跟着干!”

“对,跟突厥来一次硬仗,杀溃他们,歼灭有生力量。”

“是啊大帅,末将不才,已近花甲,戎马一生,如果生前能把突厥之患斩断,大杀一批,把他们打残打痛,末将死而无憾!”

“………”

这些武将全都热血澎湃,摩拳擦掌,一副要跟突厥决一死战的架势。

“呵哈哈,诸位将军,既然众志成城,那么围歼突厥的计划,便更多了几分把握!”杨素捋着胡须笑了起来,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难道大帅已经胸有成竹,定计在心了?”中军中的一名亚将麦铁杖,兴奋地询问。

这麦铁杖是南朝人,天生勇武,臂力过人,特别是曾跟一位游侠江湖的高人学过上乘轻功,步行如风,跑及奔马,能日行五百里,素有“神行太保”之称。

此人未及弱冠之年时,曾在陈国太建年间与人合伙做贼,被俘获后,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奴仆,专给陈后主撑伞,据说这麦铁杖常常在陈后主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夜间到南徐州,翻越城墙而入,打劫偷盗。次日早晨返回时,仍旧替陈后主撑伞。像这样十多次,最后被失主认出他,南徐州官府用状子告到陈后主那里。朝中官员见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都不相信他做贼这件事。

隋灭陈后,麦铁杖转入大将军杨素军中,因一身本领,武艺高强,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也是杨素器重的得力部将。

杨素淡淡一笑,见众将的胆气和热血被激发起来,上下一心,较为满意,开口道:“计策嘛,无非引蛇出洞,声东击西,请君入瓮,围而歼之,其实计策都是教条,如何应运,见机行事才是关键!这次本帅决定,把各军营的骑兵,都抽调出来组合在一起,只留少数散骑在各营。这样,与突厥对阵时候,先以步兵阵,对抗突厥铁骑,争取时间,然后以我方潜伏的十万骑兵进行合围,让他们逃无可逃,追杀千里,以斩敌为主……”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关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业曙光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后谈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权与民政第五百八十二章 图谋杨隋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一百二十八章 护送任务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乐观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于无奈第三百九十八章 战火蔓延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长安团聚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号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铁生意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传力度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军对峙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复原职第四百一十二章 剑谱下落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锋血战第三百三十八章 乱局将启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二十五章 卖粮车队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八百零五章 叙话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为谋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军渡过河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战洛阳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第四百七十章 审帐目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后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开俏公主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恶终有报第八十九章 逍遥一叹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一百一十五章 较量第四百四十四章 铁勒盟会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第三百零八章 兑现承诺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浑女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二百一十七章 赏雪观梅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三百章 欢喜冤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获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七百二十四章 战力锐减的骁果卫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八百七十四章 斩玄霸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战告捷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