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

罗昭云在北方六郡开始治理民政,这是对他一个大考验,这不同于带兵打仗,戎马疆场,讲究排兵布阵,出奇谋破敌,搞经济、民生等问题,需要实打实循环渐进,不可跃进,不可浮夸,否则,会适得其反,历史上的这样的教训很多。

虽然罗昭云脑海中有不少改革反感,却不敢太超出时代的局限,如果百姓接受不了,门阀士族抵触,会把他当成另类,离他而去。

就像王莽一样,搞变革,推银行,弄金融,颁布新的钱币政策等等,短期内搞了太多名头,使得百姓和门阀大族跟不上他的节奏,结果都抱着怀疑态度,最后幅度过大,导致失败。

有时候,罗昭云都怀疑,那个王莽其实也是一个穿越者,否则,很多政令决策,跟后世实在太像了,与秦汉魏晋时候的思维大相径庭,绝对是个另类,只不过,最后失败告终。

目前,罗昭云稳扎稳打,先解决温饱问题,免除赋税,恢复农耕,普查户口,重新划分田地,把百姓固定在乡野田地和村庄上,这样才能保证人口的稳定,社会的安宁,不会落草为寇,聚众闹事。

其次,许民以利,建立酒厂、染布坊、织坊等,吸纳剩余劳动力,甚至许多家庭妇人都用上了,可以让不少人通过日常做工,获得工钱,添补家用。

一些修城、修渠道、建书院等大宫城方面,一部分用上了战俘,另一部分用农工,前者赎罪立功性质,后者则是赚取工钱,并且为家庭赚取工分,日后可以抵消徭役。

如此一来,百姓有偿劳动,没有了强制性压迫,不像往常那样对百姓劳工的生死不放在心上,不再任其死亡的姿态,使得涿郡的百姓都感激这种应征模式,虽然工钱不多,但添补家用,而且生存得到保证,都欣然接受。

上谷郡、辽东郡也纳入他的地盘,六个郡,人口达到了八十万,但与边戍的地域比起来,仍是地广人稀。

罗昭云通过手下的文谋武将,给他们的家族发去求才令,很快就有人陆续到来,比如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顺德,任洛阳右勋卫,被外放地方郡县镇压叛军,途中逃了队伍,投奔涿郡而来。

还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大儒,那就是隋室的通直谒者温彦博,也北上投奔涿郡,被罗昭云直接擢升为总管府长史。

除此之外,范阳卢家、祖家等,都有一些中年才学者投靠,使得治民人才方面,得到了补充。

年轻一辈,长孙无忌、杜如晦都被他破格使用,委以重任了。

北方六郡的钱币开始统一规范,依旧使用隋朝的五铢钱,但由于罗昭云知晓一些铜矿、铁矿的分布区域,派人开采,所以矿石方面储备足够,除了武器制造,铜钱、铁钱的流通,也得到了缓冲。

而且联合商会的钱庄成立,发布钱钞,可以兑换铜钱、银两、黄金等,使得六郡经济往来和流通,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一日,罗昭云接到两封来自吐谷浑的信函。

一封是李靖写给他的,告诉罗昭云,目前吐谷浑驻兵巩固在八万,兵强马壮,镇戍边关,监视着吐蕃和西域的异动,同时镇压附近的叛乱。

长安城派去了使节,想要调动这支兵马,回关陇拱卫西京安全,被李靖一口拒绝。

在信中,李靖提到天下形势,劝他早日去吐谷浑,接受边塞驻军的指挥权,趁机起兵,然后攻战西京,效仿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罗昭云有些意动,边关八万战士,其中一大半,都是五六年前,自己的部将,亲自练出的兵,有一定的感情,早日接手,或许可以出其不意,攻克长安,先李渊一步,抢占长安城,打乱李阀夺天下的步骤。

“这是一步好棋,从西南边戍,倒卷关陇,抢占长安,立于不败之地!”罗昭云沉思片刻,肯定了这种思路,跟自己当初的想法很贴近,不过,暂时他还动不得,需要等时机,至少李渊、薛举、李轨、刘武周这些人要先一步起兵,自己才能名正言顺,否则,他罗昭云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第二份信函,是慕容紫嫣写给他的,去年她带着索哲,回到了吐谷浑西部,集合了部分吐谷浑部落,暗中已经拥立索哲为新的吐谷浑王,不过索哲毕竟只有十一岁,所以决策权都在慕容紫嫣手里。

她通过各种手腕,结合在中原学的兵法、三十六计、纵横家谋术、尉缭子等书籍,变得更加鬼灵精怪,八面玲珑,对付那些草原质朴憨厚的部落人,简直如鱼得水,很快就团结一大股力量,铲除异己,发展兵力,要对抗吐蕃的入侵,为父报仇。

慕容紫嫣在信中,请求隋边戍军的支持,尤其是李靖、侯君集、郭孝恪等人的帮助,派出军队袭击吐谷浑境内的吐蕃军队。

她已经看清楚,那批边戍军的主要将领,似乎听从罗昭云的指令,所以,写信求援。

罗昭云曾经答应过她,帮她统一部落,对付吐蕃,作为交换条件,到时候他需要一匹吐谷浑上等战马,还有协作等,所以,他看过信函后,果断决定,让李靖择情决断,在一定限度内帮助慕容紫嫣。

“李渊啊李渊,你究竟什么时候起兵啊?这江山乱局的新开始,就由你拉开序幕了,一旦你为隋贼,我便可以出师有名了。”罗昭云冷淡一笑,关注着晋阳李阀的动向。

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四百五十三章 红拂女的经验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集结号(重要通知)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第四百七十一章 谶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七百八十章 大华新律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四百七十九章 阶下囚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略谋划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集结号(重要通知)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一百章 秉烛夜谈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六百一十八章 夺城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选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会佳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八百五十章 雄关漫漫,坚厚如铁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会争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华时代周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阳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四百七十三章 规模壮大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会争论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溃败第八百一十六章 负隅顽抗第七百八十章 大华新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一百二十七章 杀机四伏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二十一章 夺嫡谋事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稳少女心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华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议投诚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惬意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势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风波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缘的故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灯烛第七十章 宴上比斗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争议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与军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与军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没人想你第一千一十二章 荆门山要塞第八百零二章 主动请缨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聪慧的塔格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护送任务第七百五十九章 两虎相争必一伤第十九章 政斗漩涡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