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

侯君集带领两万先锋军,快速机动赶来湟水城,沿途并没有遇到伏击和阻抗,抵达湟水城下时候,整个城池已经半空了,城内百姓暴动,赶走了剩余的残兵,开城主动迎接隋军的进入。

这一次李轨的下令清城,虽然战略上试想打击隋军,掠走一部分物资,但在名声上却输得很惨,使得当地百姓认清了这些反王的嘴脸,还不如朝廷军队,不懂百姓分毫。

侯君集兵临城下,由于赶路仓促,他并没有准备攻打城池,只是想要给李轨政权施压而已,没想到效果竟这样好,把数万西凉军给吓跑了。

城池唾手而得,没有遇到反抗,还被百姓出城欢迎隋军的回归。

侯君集看着巍峨古城,哭喊诉苦的百姓,不禁对罗昭云的战略安排很是钦佩,少帅早就会想到了这种结果,所以才让他加紧赶路,壮大声势,轻装上路,原来是要打心理战,吓退西凉军,减少对百姓的掠夺。

“父老乡亲们,我西北隋军,不是那些谋反叛贼,到处烧杀掠夺,也不是中原的隋军,助纣为虐,我们是西北的戍军,跟随罗成少帅,要平定祸乱,但凡在我军保护之下,不会再发生这种扰民欺压、豪取强夺的事。”

剩余的百姓,听到隋军将领这样做出保证,全都欢呼起来,欢迎西北隋军入城。

“不应该称隋军,应该称呼罗家军,罗少帅带领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啊!”有当地年长者,略懂诗书,带头提议,区别其它地的隋军,应该称呼罗家军才是。

“要是罗成自立就好了,我们依附罗家军的庇护下,不用担心强盗、叛军的欺负。”有百姓感叹。

西北隋军占据了湟水城,这是西平郡的治所,也是此郡第一大城。

两日后,罗昭云亲自带军抵达,更是被城内余下的百姓夹道欢迎,如果没有隋军的准时压境,很可能他们都会被西凉军给掠走、杀光、财产哄抢一空。

罗昭云感受到了民享所向,仁义之师的好处,没有百姓支持,新兴政权就很难立足。

“乡亲们,我罗成接管西平郡,不会允许有任何暴乱发生,也没有任何叛军赶来捣乱,烧杀百姓,大家可以放心生活,一切如旧,甚至比以前更好。过段时间,西北诸郡整合,打通与西域的商路,会有不少胡商,东北商人抵达这里交易,湟水城会继续繁荣起来,中原的物资也会一点点与这里沟通,大家都会富裕起来的。”

有了少帅的保证,湟水城内仅存的五六万百姓,顿时吃了定心丸,不再担忧了。

“少帅言出必行,有仁义之名,我们听他的话,在这安心住着,不会有事的。”

“对,听少帅的。”

百姓都有从众的心思,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这样认为,舆论观点很快就传开了。

罗昭云派杜如晦处理民政,调查目前城内的人口、物资受损情况,颁布新规和安民政策,迅速稳定局势,拉拢民心,继续征兵,扩大队伍。

.........

王世充带着几千亲兵北上,穿过沿途义军的阻截,狼狈抵达了洛阳城外。

这时的瓦岗军已经从虎牢关出兵,只是暂时还没有打到洛阳城下,离着尚有两三百里,局势可危。

洛阳城外,王世充自报了身份,手持御赐金牌,携带圣旨,很快被迎入城内。

雄伟奢华的洛阳城,虽然建筑依旧,但是城内已经不见了昔日的繁华,死气沉沉,没有了欢声笑语,城内百姓带着愁容,因为他们多少都了解到,大隋气数将尽,天下各地皆反,李密很快带兵打过来,皇帝杨广不会回东都了。

他们作为都城的百姓,曾有着无比的优越感,可是一旦亡国时候,天子脚下的百姓往往也处于旋涡之中,恐怕要遭到劫难。

“洛阳城会不会被那些叛军攻破?”

“瓦岗军会不会屠城?”

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些事,越穿越厉害。

王世充带着王行本、王世伟、王弘烈、王玄应等族内子弟,进驻洛阳大街,数千甲士被留在了城门口的校场,他只能带着几个人,进入宫城,面见越王杨侗。

穿过层层禁军把守的宫门,王世充进入了皇宫大殿内。

杨侗留守后方,暂时坐于主位,统摄朝政,辅佐大臣有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光禄少卿房萴等人。

王世充把圣旨递交上去之后,心中多少有些忐忑,虽说调任过来,掌握军权,但是能否击败瓦岗军,是否被这边的文臣武将接纳,都是未知数。

杨侗接到旨意,阅读一遍,然后让内侍宣读完毕,开口道:“王将军乃是陛下钦点,前来平定叛乱,保住东都洛阳,本殿下,与诸位卿家大臣,都会力助你作战,有什么需要的武器装备,哪些制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

王世充人精一个,并不主动狮子大开口,而是先赞扬杨广一番,说什么自己被提拔,都是陛下的慧眼识人,自己绝不敢松懈,有负皇恩,不会让朝廷为难云云,说了一大堆。

不少文臣冷笑,虽然接触不多,但都知道王世充擅于拍马,表面一套,暗地里一套,口若悬河,说的绝不靠谱,十句里听信三句,那就不错了。

杨侗询问:“瓦岗军即将攻打洛阳,不知道王将军可有退敌之策?”

王世充提前有所准备,回答道:“臣以为,当拒敌在城门之外,展开攻坚战,依据地形,修筑防线,跟瓦岗军周旋,虽然洛阳城高墙厚,适于防守,但这样死守,未免太过被动,而且洛阳城内人口密集,粮草却有限,依仗城外的几个粮仓,一旦被围住,不出三个月,城内缺粮,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臣需要带兵十万,在东部沿洛水一带修筑大营,跟瓦岗军在城外鏖战,同时派重兵把守回洛仓等仓城,保证洛阳的粮草供应。”

杨侗听王世充说的条理清晰,多少有些靠谱,微微点头,立即让他着手去做,并让兵部拨给十万兵马,出城备战。

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敌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胧总是诗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八十一章 密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亲自南征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二百一十六章 术士之言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二百六十九章 连环阵第二百七十章 谈交易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势各不同第一百三十四章 风高天黑肃杀夜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袭与反偷袭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难与共第六十八章 吟诗一首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围而出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备兵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开恩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二章 一入侯门深似海第五百零九章 来贺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号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线第二十七章 退敌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击江东盟军第七百三十章 武斗不如床斗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华时代周刊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岗豪杰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对峙局面第五百七十七章 乱军拼杀第七百七十四章 盘踞关中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波欲来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绩归降第四十四章 大军北进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七百五十章 备战状态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诚交流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访客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气大伤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波欲来第八百七十九章 宫内温情第八百六十九章 布局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八百四十七章 两军会师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军心第八百五十章 雄关漫漫,坚厚如铁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战后的胜利第八百五十章 雄关漫漫,坚厚如铁第八百零五章 叙话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视学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将功赎过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在对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请求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后余生第二百一十章 无可奈何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一百九十二章 倾月的心思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胜追杀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军心第七十七章 算计未成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