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占七郡

数日后,罗昭云派出的侯君集已经占据了枹罕郡,当地一些富户、地主等,早就听闻少帅来到西北治军,平定祸乱,镇压反王,暗中响应,通风报信,帮助西北隋军迅速击垮地方几支的起义军。

而那些没有被叛军攻战的县城,县令、县尉开城迎接朝廷军马。

如此一来,枹罕郡拿下,为西北隋军开拓地盘,收复了几座城池,人口和土地、财物增多。

西海郡、浇河郡、河源郡、西平郡、金城郡、枹罕郡,整个六郡连成一片,都是罗昭云的管辖范围,另加上李靖刚攻克的张掖郡,西北七郡都收入囊中。

罗昭云调派人手,重新任命一些地方官吏,统计户籍,普查人口,开仓放粮,不允许有百姓饿死。

这些都是大隋的边疆之地,民风朴实,甚至有些缺少教化,保持着不少落后愚昧的风俗习惯,经济方面也相对原始,以物易物的情况比较多,对钱币信任度缺乏。

罗昭云亲自带着亲兵走访这些郡地,考察民情,然后制定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制度,比如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废除一些旧的严刑酷法,不允许买卖奴隶,不允许随便以宗族的名义处罚杀人。

因为这一片地区,多是党项族人居住,党项是西羌族的一支,发源地在青海内,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到河陇及关中一带,由于党项族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

在西北地区,除了七大豪族外,还有党项八部,诸姓部落分别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个大部落,势力颇大,分居在西平、浇河、枹罕、临洮等郡。

罗昭云想要把西北真正变成自己的根据地,就需要跟七豪族、八部落,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拥戴,一味的杀戮和高压,不能得到真心服从,还会起到相反作用。

在震慑的同时,如何许给利益、好处,让他们得到实惠,自然就会倾向他,诚心归附了,

与此同时,罗昭云派人给涿郡送去信函,把以前收养的一些孤儿,培育七八年后,在治民、经商、手工、铁匠等各方面有所学习的人才,调过来,治理西北。

侯君集见到罗昭云后,禀告道:“吐蕃羌族,蠢蠢欲动,出没河源郡和临洮郡边界,有可能会对我方疆域进行滋扰,毕竟要入秋了,这是边戍游牧部落聚合为兵,前来打草谷的时候,掠夺粮食、物资和人口。”

罗昭云冷肃道:“在我管辖的时候,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着急地方勇士,组建军队和府兵,阻抗吐蕃的牧民北上来侵扰,另外,派麦季才带五千兵马,前往边戍巡视,阻击吐蕃的部队。”

侯君集点头,深知这关乎到管辖区的安宁和少帅的威望,不容边戍受到破坏和入侵。

………

武威郡。

李轨带着残余兵马在武威郡内立足,占据了姑臧、会宁、昌松、番和四座大一点的城市,但规模跟金城、湟水城还差了一截。

几万人虽然兵力不少,但是要在武威郡彻底立足,管住族内百姓,也非一时的易事。

尽管李轨、关谨、梁硕、李贇祖籍都是武威人,但是在西平郡举旗起兵,麾下招揽的兵卒,多是西平的壮丁,那些兵卒毕竟远离家乡,时间长了,都有些想家了,不知家人在隋军管辖下生活如何。

武威郡的百姓,多是党项、鲜卑、铁勒,及汉族混杂,不好管理,西凉政权没有任何治民经验,还一味使用兵力压制,结果导致地方百姓积怨很少,一些百姓纷纷逃亡西平、金城郡。

时间一长,不光百姓逃亡,连军中都出现了逃兵,要投奔隋军了。

李轨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目前他没有实力跟罗家军叫板,只剩下两条路,一是联合薛举、梁师都、李渊,形成战略联盟,然后跟罗昭云死磕到底;另一条路,则是投降隋军,但生死难料。

西凉王召集了文臣武将,商讨对策,如何抉择后面的路,因为李靖拿下了张掖,武威就等若被张掖与金城、河西郡等围住,武威郡往北,就是腾格里沙漠地带,无法迁徙与生存,等于绝路。

“诸位,该如何抉择,是战是降?”

“启奏陛下,臣以为,若是鏖战下去,难以抵挡,如果早一日归附,也许能获得一定待遇,招安为隋臣,也是保身之计。”有大臣不愿意再跟少帅为敌,想要投降,这样进入隋朝廷,也许还能继续为官。

梁硕急忙阻止道:“不可,我们既已叛变朝廷,难有再归顺道理,一旦交出兵权,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不是任人宰割。”

太子李伯玉也说道:“父王,朝廷即将灭亡,即便罗成再强势,也无法扭转大局,我们不该投靠朝廷,否则,也许其它臣子无碍,我们李家父子难逃死罪,应该联合薛举、梁师都、突厥、李渊等势力,共抗罗成!”

“臣也赞同太子之言,目前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联合对抗罗成的兵马,纵横捭阖,谋取生存空间!”安修仁顿了顿,又拱手道:“臣的长兄安兴贵,就在李渊帐下为军务司马,臣请缨去求见唐王,定下盟约,相互照应,给罗成施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成为西北众矢之的。”

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二十六章 拼杀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战洛阳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风月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五百九十章 接纳秦琼第九百四十章 骑兵阵法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务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九百七十一章 关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层次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隘口第五百五十八章 河北雄第九十九章 招揽之意第六百二十八章 祸从口出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惊人第一百零一章 重阳之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约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关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夺城第四十一章 出关第六百三十一章 设立驿亭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锋开始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战大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严惩不贷第二百一十二章 赔罪来了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败身亡第八百九十一章 癫狂的一夜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长安团聚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来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布于众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琼登场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弃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五百六十章 乐极生悲第四百七十九章 阶下囚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风月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儿的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七百八十章 大华新律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军势如虹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三十七章 斥候营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九百七十一章 关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击不断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阵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华虽远必诛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谋战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坚守防线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关风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