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

侯君集抓住了机会,立即发动攻势,号角响起,苍凉雄壮,铁骑冲锋,甲士方阵如山一般的压上去。

已经涣散不堪的唐军,顿时溃败了,毫无还手能力,因为不少士卒在逃亡,校尉、百夫长在拦截,内讧起来,形成了兵变。

等大华军队压上,唐军临阵倒戈增多,或是纷纷弃械投降,城外一片混乱。

李秀宁喊道:“赶快,打开城门,放李道玄、张公谨两位将军进城。”

慕容罗睺摇头道:“公主殿下,这可不行啊,现在大乱,一旦打开城门,势必引发城门的混乱,被大华军队趁机杀入城内,大伙都完了。”

刘弘基道:“派人下去,告诉李国公,立即向东南小门撤去,在那里开个小城门,把他引入城内,切不可证明开大门,引发混乱。”

这个时候,唐军渴望逃命求生,一旦打开城门,乱哄哄挤入,势必引发乱局,城门难以关闭,到时候大华军队衔尾掩杀,就能冲破了城门防线。

可不开城门,城外的一万守军,大多要投降大华了,李秀宁看着干着急,泫然欲泪,一万大唐将士就这样成了俘虏,也太窝囊了,对城内守军士气打击太大了。

“事实证明,他们不是大华军队伪装的,昨晚就该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李秀宁埋怨道。

慕容罗睺与刘弘基脸色都有些尴尬,但是他们一位是统帅,一个是谋士兼长史,如何肯轻易承认自己的过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时情况,还是稳妥为妙,否则,依靠侥幸,会栽大跟头。”慕容罗睺辩解道。

刘弘基也分析道:“这群军中,未必就没有大华的人,看那些临阵脱逃者,多数都是伪装的人,搞垮了城外军队的士气,否则,不会连死都不怕,依旧飞蛾扑火,要离开队伍,带动了更多的人做逃兵。”

“有道理!”慕容罗睺点头赞同,二人一唱一和,给彼此找台阶下,不肯承担罪名。

“杀啊!”

大华军队靠近,但凡反抗者被击杀,大部分缴械投降,抱头蹲地,很快逼近了城池下。

“放箭!”慕容落后下令放箭,朝着进入一箭之地的大华军射击,而大华军的弓箭手方阵,同样还击,万箭齐飞,一时间,如同乌云笼罩,暴雨倾下。

城外的唐军如同惊弓之鸟,约有五六千人全都丢了兵器,逃向了大华军队的阵营,被组织起来,拉向了方阵之后进行编排,然后带走了俘虏,不让他们在这碍事,毕竟是五六千的俘兵,安置不好,容易出问题。

侯君集亲自指挥大军,尝试攻城,但岐山主城经过修缮加固,变得非常棘手,易守难攻。

攻城器械推上来,搭云梯,然后攀爬城墙,朝着城头杀去。

城上唐军在顽强抵抗,朝着下面射箭,还扔着滚木、大石块、火油、沸水等,抵挡大华军队的爬城。

双方解开真正的攻城战,正面交锋,异常激烈。

城下的唐军被围歼的围歼,被生擒的生擒,已经很少有唐军士卒在城下了。

“禀告将军,唐军主将李道玄已经趁乱撤走,通过东南小门,进入了城内。”

侯君集脸色微沉,哼道:“这个大唐国公,皇族一脉,丢下将士自己逃生了。”

“报——,启禀将军,前锋擒住了一名唐军将领,好像名叫张公谨,负伤被捆,正押挟过来。”一名斥候禀告。

“甚好,把唐军将领,押到后营,我会亲自审问。”侯君集轻笑,总算活捉了唐军武将,功劳更大了,还能趁机询问城内的防御情况,为夺城做准备。

岐山主城的攻城战,持续了半日,僵持不下,战鼓不断轰鸣,厮杀震天,大华军队拥有超强的士气,优质的兵器与器械,但大唐军队拥有地利优势,形成胶灼战,甚至唐军还略战上风

最终,侯君集见无法克城,不愿再增伤亡,下令金鸣收兵,等来日再战。

大华军队如潮水般退下,留下一地的死尸,双方各有伤亡,血腥之气随风飘荡。

慕容罗睺、刘弘基、段志玄、潘仁、戴元祥等将领,看到大华军队撤退了,都松了一口气,目前被对方的士气所压制,都没了信心能坚守多久。

刘弘基道:“大华虽然退了,但我们的压力反而更大了,瓮城这么快失守,我们根本不知道其中缘由,这种事,会不会在主城内发生?”

慕容罗睺叹道:“究竟是不是有大华奸细策反唐军将领,来个里应外合,都是未知数,没有定论,城内的奸细不排除,也会采取这种战术。”

潘仁道:“但城内的守军将领,已经排查了一遍,没有什么可疑身份的,除非,暗中被策反。”

慕容罗睺道:“看来,只能加强防御,尤其是城门地带,必须加强换班及巡逻,将篝火和灯笼点旺起来,不留死角,这样,有人偷袭就能及早发现。”

李秀宁沉默着,没有发一言一语,她内心极度失望,似乎已经看不到取胜的希望。

如此坚厚城池,连敌人如何破城都不知,还如何防御?

一夜之间,瓮城告破,两万大唐壮卒,战死过半,被俘虏一半,她只能站在城头眼睁睁看着大华军队为所欲为,而不能施救,不能杀敌,这种憋屈感,让有傲气的平阳公主难以接受,气得头晕目眩,差点吐血。

“难道这罗成,就是我李唐的宿敌,要消灭我李唐不可?”李秀宁心中带着浓浓的担忧。

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阵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争议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十三章 少当家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惊人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阳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话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谈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一百零六章 逍遥游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四百八十二章 乱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会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四百四十四章 铁勒盟会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布于众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四百零一章 计中计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两百零七章 朝议科举第八百九十六章 杀念消除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九百五十三章 惨烈之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敌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抚东都第七百二十四章 战力锐减的骁果卫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七百九十七章 东征序幕第八百章 诸侯反应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后围堵第一千零一章 天灾人祸第四百一十五章 联袂出谷第九百八十四章 御敌之策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四十一章 出关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四百五十一章 论豪雄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点将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一百八十一章 驰骋疆场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败垂成第一千零五十章 亲征江淮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计第三十四章 积累财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六百一十八章 夺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红拂女的经验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五百二十三章 长兄逼婚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讳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七章 识破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群妃聚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波欲来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争议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军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创十八骑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严惩不贷第四百六十六章 谋计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谋而后动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六百零七章 谋划战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烟雨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