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

罗昭云御驾亲征,士气高昂,大军主力按照常规的行军速度,抵达上郡的三川城外,安营扎寨,挖壕沟,立倒刺,建立行辕与箭塔等,井然有序。

原本魏晋隋唐时期,门阀氏族盘根错杂,君王要驾驭地方和权贵,有很大困难,很容易被掣肘、架空,但罗昭云戎马十年多,如今三十岁左右,正值壮年,沉稳刚猛,带兵打仗无往不利,因此不论在军中的无敌威望,还是对门阀权贵的威慑,都是相当大的。

故而,陛下亲征,全军上下众志成城,军纪严明,哪怕北上要面对二十多万的匈奴铁骑,也并不胆怯,反而觉得这是在陛下面前立功表现的大好机会。

“报——前方奏报!”

前来送情报的斥候,经过一层层稽查、对口令,然后被带到了皇帐之前,账外侍卫接过了奏报,转身进入了账内。

军营刚设置完毕,罗昭云正与几名武将和大臣商议排兵布阵的细节,侍卫带着前方先锋军的奏报呈递上去。

罗昭云接过之后,摊开一看,是关于先锋军大破突厥的捷报。

“哈哈,不错,裴将军幸不辱命,在昨日大破了突厥先锋,消灭两万敌军,俘虏数千,获得战马牲畜上万头,兵甲也不少,目前在前面整军,等待我军主力感到汇合。”罗昭云将捷报的内容说了出来。

来护儿、萧瑀、史大奈等随行的武将、文臣,都高兴起来,担忧前面先锋军战况的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果然是大捷,裴仁基父子,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了。”

“然也,这可是大胜,三万突厥先锋骑兵,可都是兵强马壮,善于马战,却被裴将军正面击败,没有令人失望。”

“事关重大,对战局影响深远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在赞许、祝贺,都是没有嫉妒、上谗言之人。

暂时大华国初立,加上罗昭云知人善用,赏罚分明,懂得平衡各基层势力,倒是还没有形成党争,所以,大臣之间还没有因为军功、职位等,恶意中伤、进谗言。

罗昭云微微点头道:“朕与诸位在京城时就反复论述过,第一战至关重要,如果大华骑兵输了,短期内无法补上骑兵军团,对抗后面二十万骑兵大军,就是一句空话,很可能这次北伐也会失败。”

“只有大胜,消灭突厥先锋军,扬我士气,壮我声威,消灭突厥精锐力量,打击敌方的锐气,才能为后面的大战,做好准备!所幸的是,我们取得了开门红,这场大捷,终让朕放心了不少。”

“陛下圣明,早就有了对付突厥的办法,这次大捷,恰恰说明了陛下提前布局的准确性,让臣等佩服!”黄门侍郎萧瑀,此时不忘为皇帝贴金,为天子争功。

“陛下圣明——”其它人闻言后,也都异口同声地喊了一句,这也是为官之道所需。

罗昭云自然听得出了,这是臣子们有意捧赞,虽然谈不上溜须拍马,但也类似,但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多时候,领导明知那是属下的逢迎和虚捧,心里不信归不信,但仍会觉得舒坦。

他没有在这一点上深挖,继续围绕作战的话题道:“突厥先锋军覆灭,会对突厥后方主力大军,造成一定的士气影响,双方此消彼长,对我军士气的凝聚,稳定后方,都有一定作用,大捷消息,今晚各军营都要传开一遍,另外,萧侍郎替朕拟笔一封大捷诰书,派人送回京城,张贴在京城内,让百姓知晓,安稳民心。”

“臣遵命!”萧瑀、来护儿等人拱手领命。

“大军明日渡河,然后全速开拔,争取落日前,与先锋军汇合,继续向北推进,等待与突厥主力的交锋。此外,各军抽调一些懂骑术的士卒,或是骑兵备用的骑士,与先锋军汇合后,多出的战马,都能及时使用,掉过来对付突厥主力......”罗昭云审时度势,根据目前的情况,当机立断,做出一些战略的微调。

.........

突厥大军二十多万人马,奔腾起来,声威壮大,兵甲锵锵,旌旗飘展。

远远望去,沙尘、战马与人混杂成天地一色,那种金戈铁马、万马奔腾的雄浑气势,苍凉中带着无比的震撼,

始毕可汗亲自带兵南下,就是打算奔袭大华的长安城,如果能击败大华留在京师的主力军队,拿下长安,彻底改写中原的命运,到时候,很可能大华瞬间崩塌,群雄割据再次上演,阻扰中原统一,这样突厥人才有利益瓜分,而且不必担心被讨伐。

另外,草原因为去年冬季的雪灾,各部落也有不少困难,所以需要战争,来转移草原上的矛盾,集合兵力南下,以战养战,哪怕无法攻克长安,收兵返回时,还能在上郡、延安郡、朔方郡等,狠狠捞一把。

“大汗,有紧急军情,从前方传来。”

始毕可汗在坐骑上看过后,脸色沉下来,甚至带着一丝铁青,怒喝道:“先锋军覆灭了,多少草原勇士埋骨在中原,不斩大华的皇帝小儿,誓不罢休!”

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灯烛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灯会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进展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场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十章 天高任鸟飞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军汇合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六十二章 长安行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四十二章 伏击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群妃聚第四百八十章 惊人言论第八十九章 逍遥一叹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四百二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杀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势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肉飞仙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第九十六章 爱莲说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五百六十八章 荥阳形势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议(中)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为谋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归西第四十七章 男儿胆气第八百五十四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一百五十七章 练兵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战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与不反的争论第七百九十九章 郑国举措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第十三章 少当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八十一章 密谋第七百七十四章 盘踞关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战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弃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讳第四百三十五章 聪慧的塔格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战辽东城第九十六章 爱莲说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四百五十章 阔谈局势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萧后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四百七十章 审帐目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军之乱第六百零七章 谋划战略第二十四章 守岁第两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两百零七章 朝议科举第九百七十七章 开元通宝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十五章 初窥门径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关风与月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传说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