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听战绩奏报

大军主力在三川城外得到补给之后,次日一大早,罗昭云就下令开拔出发了,浩浩荡荡,加快了行军速度。

由于大战在即,所以最近的伙食也都得到改善,每个士卒可以得到一荤两素,牛油、羊油入锅,加上没有毒质的细盐,其它作料的调味,压碎谷壳的米饭,这些细微之处得到提升和改善,使得大华将士吃饱喝足,体力都有所增长。

中原人由于食用五谷粗粮,加上稻谷无法去壳,煮饭发硬,面食也是那种黑馒疙瘩,没有油水,只煮一些青菜,导致士兵体质很弱,体力涨不上来。

当然,许多百姓连一天两餐都无法满足,军人的吃喝相对那些贫民,已经是不错了。

大华境内,推行了碾子去稻米谷壳,加上细盐的产出,提高了伙食中一些的细节,这几日又加了牛羊肉,荤素搭配,让出征壮士们,吃的很饱,白天加快行军,锤炼体质。

一天的赶路,终于在黄昏时候,抵达前线与骑兵先锋汇合,安营扎寨。

裴仁基、裴元庆、薛万仞等人前来迎接陛下,汇报作战成果以及突厥主力的情况等。

大帐之内,罗昭云坐在主位,账内聚集了七成武将,三成文官侍郎等,商议军情。

听了裴仁基将战斗的细节描述出来,排兵布阵,以及长弓、弩机、黑火药的运用,打乱了突厥骑兵的冲击节奏,使得敌军由主动变为被动,反而被大华的骑兵反扑击败。

如果是硬碰硬,那还真不好说,虽然大华先锋有骑兵阵,以车悬阵冲锋,但是突厥骑兵的雁形阵,同样也有一些兵法奥妙,真的对抗起来,厮杀惨烈,即便大华先锋能够胜利,也是残胜,绝对不像这样只伤了三四千人而已,奸敌两万多兵力,俘虏了数千匈奴人。

“启奏陛下,我军先锋斩敌两万一千六百余人,俘虏四千二十六人,逃散数千,战马有三万多头,死伤的战马大约一万多头,趁乱逃散的马匹也有近万头,斥候营已经全部出动,除了侦查突厥主力之外,也在搜寻失散的马匹......”裴仁基禀告战果。

“我军先锋伤亡有多少?”罗昭云询问先锋军的伤亡,对将士们很关心。

账内的文武大臣心中大受触动,陛下听到这样的捷报后,竟然并没有大喜过望,而是冷静地询问己方的伤亡,体恤部将,令人心底暖呼呼的。

“回陛下,先锋军阵亡三千四百人,重伤一千二百四十多人,轻伤两千一百五十多人,目前伤兵营已经住满,许多重伤士卒都被包扎,由于随军的军医队伍人手充裕,加上药草带的也足,所以,伤者比以往要多出三成的存活机会,轻伤者,救治及时,休养半年都能够恢复。”

罗昭云微微点头道:“安排好伤员,重伤的人,立即派人送往三川城救治,轻伤者,军营就医,随时作为替补,死伤的战马,及时割肉储存,用地窖的方式......”

上万头战马,一匹战马出肉百斤的话,那也是一百万斤的马肉了,只不过在春季,天气暖和,外放很容易坏掉,所以,尽快屠宰割肉,然后挖几座地窖,储存肉食,表面用盐涂抹,这样可以保存时间较长。

至少跟突厥作战期间,有肉可以使用,多余可以送我三川城储存,然后想办法冻冰块,运肉回去,解决长安城缺肉的情况,堂堂京城人士,目前也是缺少肉食的,毕竟这年头不吃猪肉,牛是耕作物,很少舍得宰割,羊肉虽然可以,但是关中又不是牧区,而且连年征战,哪里有许多肥羊待宰,所以,鸡、鸭肉往往是城内权贵人家或是酒楼菜谱里,用的比较多,牛羊肉相对少一些。

“一些残缺的马匹,无法用于征战,但是短期内不会死亡的,都装车运回京城,这样用的时候屠宰,肉保持的时间就比较长了。”罗昭云作战期间,同样关心民生,只有让京城百姓能够吃的好一些,生活比以前有起色,当地百姓才能更加支持和拥护大华。

这个时代讲究入乡随俗,政权需要当地百姓的支持,当今天下未平定,即便大华在长安城站住脚跟了,但关中百姓的认可,配合朝廷,京城繁荣等,都是大华稳固运转的保障。所以,罗昭云时刻关心京城的生活状态,那些日子微服私访之后,深知民间疾苦,能够改善一番百姓生活,哪怕只是临时缓解一下肉食供应,也是有意义的,绝非无用功。

“突厥主力,目前离我们还有多远?”罗昭云询问完伤员、安排好战利品后,

裴仁基回答道:“大约两百六七十里,以突厥行军速度,若是今夜不休息,明天辰时即到。若是正常休营,明日午后抵达这里,臣已经派出斥候、巡骑卫,时刻探查突厥主力军的动向,笔名突厥偷袭。”

罗昭云闻言后,赞许道:“做的不错,要当心后半夜,突厥主力军派出一支先锋前来袭营。另外,检查火药、弩箭、武器等,这次与突厥主力交战,绝非一朝一夕,可能要鏖战一阵子,火药备足,让突厥吃尽苦头,还有长盾阵,也是专门针对突厥骑兵所准备,组装起来,让突厥人见识到我中原的工匠精神。”

所谓长盾阵,就是制作了许多标准大小的大铁盾,边角有可以安装螺丝的地方,到时候,能够彼此连接,上下连接,穿插出长矛、长枪,形成一道钢铁城墙一般,让突厥骑兵望而却步。

各种手段,只为这次对付突厥的大军,此外,秦琼、罗士信、程知节、郭孝恪等人的大军,分散在几处隐藏,等到大战之后,进行突袭和攻击,起到奇兵的作用。

裴元庆站起来,请求明日能够带骑兵打先锋杀敌,薛万仞、史大奈当然也想痛快杀敌,冲锋陷阵。

“几位将军不必心急,明日你等三人,各自率领一支骑兵万人队,轮番进行冲击抗敌,裴卿、来卿,你二人负责步兵方阵的配合,以及弓箭阵、火器营等,挡住突厥一波波强大进攻!”

“臣等明白!”在场的武将拱手领命,所有偏将、都尉也都充满斗志,摩拳擦掌,期待明日的大战来临。

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敌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五百零一章 坚守孤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二十一章 夺嫡谋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七百七十五章 劝谏立后第五百零七章 南陈遗族第一千一十五章 发明不断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二百一十六章 术士之言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边陲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九百二十三章 层层设伏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议投诚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二百三十一章 试图改变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隘口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九十一章 拜临长孙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一千一十八章 杀猪菜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难与共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护送任务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业曙光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为帝第四十章 虽远必诛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议投诚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九十六章 爱莲说第五百九十章 接纳秦琼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雪归途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一千章 流民入长安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略谋划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一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三百一十八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对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军拦路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势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华时代周刊第二百五十六章 余波第一千一十八章 杀猪菜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伤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风月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动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