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风清月明(2)

杨志远的第一把火,烧向了信访制度。

杨志远一直都在思考,按说经济上升,老百姓的生活不断改善,政府的政治信任度应该相应上升才对。可是这些年来,经济不断增长,生活得以改善,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老百姓对政府的政治信任问题,各地群众上访事件频频爆发。稳定正在成为中国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社会矛盾的生长点在增加,并且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比如就业、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和基层选举等问题,都很容易传导、延伸到社会稳定层面。

这些深层的问题,都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以前是市长,思考可以,进言也行,偶然市长还会有所指示,但许多的事情还得戴逸飞去通盘考虑,他杨志远不宜过多插手,只能在经济工作奉行让利于民的基本行为准则,现在戴逸飞走了,就得由他杨志远来。

杨志远往靠椅上一靠,看了一眼窗外的那排香樟一眼,发出第一道指令,不是召开常委会,而是让邵武平通知毛世轩同志过来一趟。

毛世轩为谁?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群工部部长和市信访局局长。市委副秘书长兼群工信访,可见市委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但光重视就行了,显然不够,还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信访制度。上面重视,下面却阳奉阴违,不落实,重不重视都一样,信访还是会层出不穷。

毛世轩四十多岁,一接到邵武平的电话就赶忙跑了过来。

大家都不是初次打交道了,杨志远任市长,对群众来信都非常重视,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杨志远都会明确有关部门,限期给群众明确的答复,尽快依法按政策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也必须给群众一个信服的理由,政策依据又在哪。含含糊糊,拖拖拉拉,在杨志远这里肯定行不通。

杨志远就任会通市市长后,一直都懂张弛有度,即便是解决于小伟的问题,也是谈笑之间,让于小伟犯罪集团顷刻间灰飞烟灭,但杨志远还是拍过二次桌子,骂过二次娘:一次是去年的12月28日,杨志远对着市城建局副局长刘平之流怒目而视,严词以厉,一干贪官纷纷落马。

还有一次,是杨志远刚到会通上任不久,有一回晚餐时间路过环线公路,见路边有一临时搭建的建筑,屋顶,四周都搭满稻草,形如牛棚,杨志远下车一看,竟然不是牛棚,有人居住,二老一小,挤在草棚之中,正是严冬之时,寒风索索,老人悉悉率率,孩子鼻涕直流。杨志远惊愕万分,会通的经济本省全三,市郊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居无定所的情况。杨志远一问,草棚的出现竟然是与环线公路有关,环线工程,征收了老人家的几间破房,老人是外来户,儿子死了,媳妇疯了跑了,留下一个近十岁的小孙子,一贫如洗,拆迁的补偿根本就买不起房,不拆还不成,市重点工程,不同意也得同意,这样的人家本就无权无势,岂能与政府抗争,何况还有于小伟这种带黑社会性质的同伙成员的恐吓,两位老人的房子说扒也就扒了,房子没有了,买不起房,怎么办?只能捡些砖块,拾些稻草,于路边搭一个临时草棚,勉强安身。

杨志远问两位老人:“上信访局信访了?”

老头一脸沧桑,说:“去了,没用。”

杨志远说:“就让您老就这么住着,政府就没人管了?”

老头悲哀:“谁管啊,我们两个老东西倒没什么,快入土的人了,可孩子还小啊。”

杨志远铁青着脸,当即指示邵武平:让信访局局长副局长、城建局的局长副局长和拆迁办主任副主任立马到现场来。

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一听邵武平语气严肃,不知道杨志远是何事,赶忙赶了过来,一看杨志远一声不吭地站在草棚旁边,怒目而视,顿时诚惶诚恐。

杨志远质问信访局的局长、副局长:“老人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

局长副局长都说:“知道。”

杨志远问:“怎么处理的?”

“让城建局、拆迁办协商解决。”

杨志远怒不可视:“这就是你们协商解决的结果,如此寒冬,让老人孩子几乎可以说是露宿街头,你们有没有父母?你们有没有孩子?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看看你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正喝着吧,可当你们花天酒地的时候,群众却是饥寒交迫,你们喝得拿是酒吗,我们你们喝得是血。不要跟我解释拆迁补偿有规定,预算就这么多,只能这么干,一条环线公路,超支那么多,这超支的部分都用在哪了?喝到肚子里去了?还是装到口袋里去了?退一万步说,补偿就这么多,不能超标,政府不是新建有廉租房么,廉租房呢?都谁在住?奔驰宝马?你们就这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群众为什么对政府失望?群众为什么对政府的不信任?就是因为你们,一群没有良心的东西。”

那是杨志远到会通以后第一次发怒,会通市的官员还没有领教过杨志远的厉害,不知道杨志远最恨的就是这种只知道鱼肉百姓,视百姓如草芥的官员。杨志远随即指示房管局,着手解决两老一小廉租房的问题。

那天到场的所有官员,都不用回去了,都在草棚里过夜,数星星,寒夜没有星星,那就喝喝西北方,喝酒喝多了,有必要醒醒酒,长长记性,体验民情,知晓疾苦。邵武平、邝文韬留下,在车里监督。局长主任们带来的车,杨志远带回,顺便安排老人住政府的招待所。

喝完西北方,这就完了?自然不可能。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第二天哈欠连天,鼻涕直流,哆哆嗦嗦地回到单位,打击接踵而至,先是信访局局长副局长被免职;市委常委会通过了腾澜对拆迁办副主任立案调查的提议,市拆迁办不久之后从主任到科员被一窝端;时隔一年,杨志远一拍桌子,市城建局副局长刘平瘫倒在地,这次不用住草棚,与拆迁办的主任副主任于监狱相会。

毛世轩就是那时候兼任信访局局长的,原来只是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只管市委那边的信访,从那时候起,市委市政府两边的信访都归其管。

杨志远批示事涉群众疾苦的群众来信,从不含糊其词。画个圈,打个勾,签上杨志远,目的不明确,相关的部门肯定会能拖就拖。杨志远的批示从来都是“转某某同志处理!”点名道姓。不仅如此,市长工作繁忙,每天的批示形形色色,一二封群众来信,批示了也就批示了,时间一久,哪里还会记起?为免相关部门钻空子,杨志远安排秘书一科的两位同志专门负责,但凡批示过后的信件都会登记在册,处理结果反馈意见都会有所说明,为免官员欺上瞒下,还会有专人给群众打电话,核查落实,如此一来,谁敢不把杨志远的批示当回事。当然,有些问题,可能时间过长,也可能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详加了解,不能随便批示,这时候就有必要把毛世轩找来,说明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杨志远曾经与毛世轩就群众有问题有诉求不找信访局,喜欢直接找书记市长反映问题的现象有过交流:其实群众信访,涉及的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基层官员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此类问题早就可以解决,根本就用不着上信访局,也用不着给书记市长写信,究其原因,还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问题。为什么上访人认为遇上事情找信访局没用,只有找书记市长才行?这是什么问题?其实这就涉及体制的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矛盾被集中化、政治化了。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书记市长一批示,什么问题都好解决。所以他直接找书记找市长,这反映了我们体制的特点,上级集权和个人集权。现在越级上访多,是我们执政系统的特点反映到基层社会里去了。因为这个特点,一件很简单的事,本来应该通过行政体系日常运作来解决的,最后变成通过政治压力来解决,被政治化了;本来在分散的不同部门能解决的,结果都弄到书记市长这里来了,被集中化了。这就又牵扯到了基层扩权问题。

会通的群众喜欢越级上访,动辄就到省委省政府去告状,杨志远上任之后,会通发生过二次集体上访事件,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是省信访局一个电话,驻扎在省城的市信访局驻省城办事处赶紧派人派车将上访群众劝退。

重大上访事件,影响坏,影响各级官员的升迁,邱海泉在某次截访后,有些气急败坏,在市长办公扩大会议上,建议动用公权,将为首之人送进监狱或者是精神病院:“不制制不成,无法无天,不把政府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政府的威信何在?”

杨志远自然反对,杨志远说邱市长你以为我们的官员都是由上面任命的,和人民群众就没有关系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能总想着怎么去统治和管理人民,而没有一丝服务的观念,群众有问题上访,你就认为调皮不听话,我就要治你,就要抓你。这样行吗,我们现在的官员,本末倒置,从不去想“公仆”这两个字的实质是什么,官僚思想严重,群众在网上发几句牢骚,就上纲上线,危及国家安全了?敌对了?难道这个国家是纸糊的?你做的好不好,群众评一评,说一说,有什么不可以?你做得不好,群众的问题没有解决,说几句真话,上几次访,你就受不了了?不要以为抓人就可以解决问题,群众就永远甘愿臣服?一不如愿就抓人,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官民矛盾、基层矛盾频发的重要原因。政府的威信不是靠抓一两个人,也不是靠说说就可以树立起来,政府的威信是靠大家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邱海泉当时面红耳赤,很是下不来台面。

杨志远对邱海泉不予理会,发表感言:政府动用公权,从来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虽然说上访是判断社会矛盾、社会稳定的指标之一,但并代表上访量大,就一定是社会矛盾很尖锐;上访量小,矛盾就不会激化。很可能上访量相当小的时候,是问题更严重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跑到信访系统之外了,如果他对政府彻底失望,通常就不会选择上访。他愿意上访说明他还是认可这个体制的,相信政府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群众对你不报任何希望了,何必还要上访?把人抓起来?问题就解决了?肯定不可能,只是暂时把问题压制了,一遇上其他的事件,就会产生共振,星星之火一点就着,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找出矛盾的生长点在哪里?不稳定因素是怎么积蓄的?不稳定力量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杨志远认为,现在的社会形势处在变化中,变数很多,变化的方向也很多,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群众的行为有时过激了一点,可以理解,但群众过激的诉求或情绪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说群众就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不要随便动用公权,随便定性。

市长办公扩大会议,但凡涉及信访工作,毛世轩都会作为列席代表列席会议,相对于邱海泉的简单粗暴,杨志远的观点无疑属高瞻远瞩,从哲学的层面考虑:任何事情的发生它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它的发生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杨志远这是在通过挖掘必然后面的深层原因,将必然消灭于无形。

毛世轩是省大哲学系毕业,一直比较自负,杨志远是市长,名校经济管理学院的高材生,经济管理工作有一套这没什么,很正常,但他把信访问题看的如此透彻,这就不容易了。毛世轩在和杨志远接触过多次后,对杨志远暗自佩服,杨志远的大局观和世事的洞察力,非他人可比,这样的人当市长,将会给会通带来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

毛世轩走进杨志远的办公室,杨志远一看毛世轩到了,起身,说世轩同志来了,怎么样?出去走一趟。毛世轩笑,点头说好。

去哪?会通市群众信访接待中心。杨志远任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信访接待中心,毛世轩还真是有些没想到。

会通市的信访接待机构原来分别在市委和市政府两个地方,而有些问题需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处理的,地点也非常分散,增加了群众上访的时间和成本。去年,杨志远向戴逸飞建议,干脆将市委市政府的两个信访接待机构合二为一,成立会通市群众信访接待中心,统一办公。

当年周至诚还是省长时,杨志远的前任省长秘书宋华强到榆江市下辖的平定县任书记,宋华强搞了个“平定三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立政务中心,将各职能部门统一办公,为民办实事。现在在本省,政务中心全面开花,市县二级都设有政务中心,会通也不例外,会通市政务中心就设立在会通市汽车站的旁边。政务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涉及的部门都有交集,杨志远和戴逸飞一商量,得,信访接待中心就设在市政务中心一楼,这端多部门阳光办公,一条龙服务,那端信访局设立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设立窗口,接待来访群众。

信访中心的设立在杨志远看来,无法就是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社会公共空间,让所有有诉求的利益群体都有制度化的表达渠道,把话都说出来。而且这种利益表达能够和执政系统形成积极、良性、快速的回应。群众有诉求,有矛盾,政府尽可以敞开渠道让群众把话说出来,天塌不下来。如果政府对问题视若没见,避重就轻,渠道堵塞了,这样反而会形成堰塞湖,一旦群众的情绪冒领,怎么堵?肯定是堵了这头,那头又冒了出来,一旦群众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其结果就会像8·13荷塘决堤一样,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信访中心试运行已近一年,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会通市的广大群众通过信访中心这个窗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会通市这一届政府放下身段,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也因为如此,这一年来,会通市政府越来越多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第5章 鱼苗事件(2)第23章 线上有线(2)第7章 夜色迷离(1)第32章 人大议案(3)第4章 元旦前后(2)第10章 依依惜别(1)第25章 心如电击(1)第24章 将军光临(2)第27章 省委考察组(3)第3章 呕心沥血(1)第3章 将军令下(2)第29章 意外当选(2)第44章 千里姻缘(4)第35章 皆大欢喜(1)第31章 情深意切(2)第18章 问政于杨(3)第47章 雨意江南(2)第5章 融资贷款(1)第37章 更上层楼(3)第28章 风清月明(4)第38章 临危受命(2)第11章 勿忘历史(6)第4章 先谋后定(1)第42章 人生之幸(3)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爱你(2)第6章 沿海调研(3)第15章 风雨欲来(1)第21章 务虚务实(2)第15章 旧地重游(3)第22章 桃李天下(1)第6章 交通局长(2)第6章 有情翩翩(4)第23章 蓄意阻击(2)第11章 新年快乐(3)第4章 元旦前后(1)第47章 雨意江南(1)第6章 交通局长(3)第24章 将军光临(2)第18章 换届在即(4)第23章 线上有线(3)第39章 农博会(2)第8章 市长调研(4)第23章 蓄意阻击(2)第35章 心情愉悦(3)第44章 千里姻缘(3)第16章 无怨无悔(1)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3章 呕心沥血(1)第32章 人大议案(1)第33章 初具雏形(3)第23章 线上有线(1)第34章 花香遍地第21章 务虚务实(4)第16章 天网恢恢(4)第3章 将军令下(2)第6章 沿海调研(2)第4章 不拘一格(3)第10章 前所未有(3)第11章 勿忘历史(6)第27章 大器必成第8章 新春团拜(2)第8章 新春团拜(4)第37章 献礼华诞(1)第35章 皆大欢喜(1)第17章 吉祥号码(3)第18章 问政于杨(2)第4章 元旦前后(3)第11章 勿忘历史(4)第38章 在商言商(1)第24章 将军光临(3)第37章 献礼华诞(1)第19章 雄才韬略(1)第13章 得失之间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5章 书记莅临(5)第8章 知无不言(2)第10章 渔翁得利(3)第11章 勿忘历史(1)第3章 呕心沥血(1)第11章 勿忘历史(1)第7章 官德民风(2)第9章 国庆长假(4)第32章 昔日重来(4)第5章 鱼苗事件(1)第11章 两会期间(1)第8章 新春团拜(3)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13章 思变之力(2)第26章 寻根之旅(3)第11章 新年快乐(2)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14章 通普高速(1)第4章 元旦前后(4)第17章 堵不如疏第28章 风清月明(1)第3章 多方会谈(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45章 花开蒂落第22章 江山多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