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宝爷

认宝爷

郑应才对张支云严厉中饱含慈祥的举动肖青海早就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很高兴,便开始思谋着怎样实施自己心中的计划。

1940年春的一天,肖青海把张支云叫到身边问道:“支云呀,你光埋头干活,就不想学酿酒技术吗?”

“想啊!”张支云回答道。

“想学就好,我觉得老爷子好像对你有点兴趣,这是一个好机会,能想办法让老爷子把酿酒的技术真传教给你就好了。”

“老爷子会教给我吗?”

“很不好说。按说,烧酒技术的传承一般必须是嫡传,但大酒师的思想不保守,只要有培养前途,愿意上进,老爷子就有可能进行培养。何况老爷子没有儿子,郑永福还是他抱养的。我想,你如果能认老爷子做宝爷(干爹),就有条件跟上他学烧酒了。”

“他肯认我吗?”

“只要你有这个心,我来给你帮忙,试试吧。”

俗话说:“小孩勤,爱死人。”小支云自到酒坊之后的种种表现的确非常讨人喜欢,肖青海更是喜在心头。其实,就在肖青海第一次在酒坊门口看到张支云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种直觉: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所以,一年多来,他一直对小支云很关照。最近一段,大师傅对张支云的那些超乎寻常的举动,更让他感到高兴,便大胆地做了一个设想:让张支云拜郑师傅为宝爷,然后,再让张支云拜郑师傅为老师,让郑师傅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但这些只是他的观察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究竟郑师傅是怎么想的,他的心里还没有底。

“那就有劳肖师傅帮忙。”小支云心里很感激,腼腆地说道。

张支云对肖师傅一直心存感激,但他的嘴皮子不行,就是不会表达,能说这句话已经很不简单了。

张支云自从听了肖师傅的话之后,便产生了学会烧酒的强烈欲望,心里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满脑子胡思乱想。一会儿遐想:自己拜师学艺了,学会技术了,成了一名让人尊重的酒师。一会儿忐忑不安:自己卑微的出身,特殊的情况,造就了自己就是一个苦力,那样的奢求能不能实现?肖师傅这样说行得通吗?郑师傅认我吗?整整一天,小支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崩崩直跳,一直都没有安宁。

肖青海自对张支云说了这话之后,心里也不踏实,郑师傅愿意不愿意接受小支云他并没有把握,就想抽个时间、找时机向老爷子打探打探。

晚饭过后,肖青海调整了一下心态,准备好了说词,大着胆子去了郑师傅的住所。

“师傅!”进门以后肖青海诚惶诚恐地打了一声招呼。

“哦!是青海呀!坐下。”郑应才让肖青海坐下。

严肃古板的郑应才平时很少说话,肖青海在大师傅面前心理总是忐忑,两个人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一会儿沉默之后,郑应才开口了:“有事吗?”

肖青海赶紧回答道:“想和您商量一点事。”

“你说。”郑应才的话语总是很吝啬。

“您觉得支云这孩子怎么样?”肖青海试探地问道。

“还行吧。”郑应才只蹦出了三个字。但就是这三个字,已经给肖青海壮了胆子,他大着胆开口说道:

“郑师傅,这一段我发现支云这孩子很有出息,您老能不能把您的手艺给他去教教?”

“怎么教他?”这一次郑师傅的回答虽说只多了一个字,但已经透漏出没有拒绝的态度。

肖青海赶紧说道:

“支云没有爹妈,没有人照应,他想认您为宝爷,不敢给您说,让我来问问。”

“他小小年纪哪会有这样的想法?肯定都是你的鬼点子!”郑应才心里很清楚,一针见血地说道。

“我觉得这个娃娃的确不错,您就认他做您的干儿子吧。将来也好有人照应您。”肖青海脸一下子红了,他知道什么都不可能瞒过大师傅,只好绕了个圈子。

“我还有永福呢!”郑应才脸上不悦地说道。

老人的态度让肖青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不知如何应答。两个人又沉默了一会儿。

干坐了一会儿,肖青海看看老爷子和颜悦色,不像是不高兴,就大着胆子说道:“永福是您老人家抱养的孩子。小支云做您的干儿子,其实都一样。我总觉得多一个人照顾您总比少一个强。再说,支云天赋很好,您的一生所学肯定能够在他的手上发扬光大,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想法。如果您老人家不愿意……”

肖青海看着郑老师的脸变的有点严肃,心里七上八下,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一会儿沉默过后,郑应才开口了:

“唉!让我再想想吧。”

“看来有门!”肖青海提到喉咙的心一下子放下了!但他觉得这个时候不能再说下去了,便起身告辞:

“您老想想再说,这也是件大事。我就不打扰了,您早些休息。”肖青海说罢就起身准备出门。

“你回吧。”郑应才坐着没动,只说了三个字。

肖青海走后,郑应才躺在了床上。老人此刻的心情也很复杂,膝下无儿是他多年的纠结,后来捡了一个孩子自己养着。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幸福,他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永福。这些年,他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长大,并尽心地将自己酿酒的技术传授给他。永福忠厚老实,但就是学东西慢一点。经过多年的培养,永福虽说不是很出色,但进步还是不小。因为酒师很缺,荣和烧坊就来向郑师傅要走了永福,永福就在荣和烧坊当了掌火师(酒坊里的技术负责人)。因为没有亲生的儿子,这些年也没有遇到过一个好苗苗,他也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自从看到张支云这个孩子之后,他就萌生了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传人的念头。但郑应才做人非常严谨,他是不会轻易做出决定的。于是,他就利用一切机会对这个孩子进行考验:考验他的智商,考验他的能力,考验他的吃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的人品。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了解,老人心里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是苦于不知如何来成全这件事。今天肖青海来了,给他铺了一个台阶,老人的心里其实是很高兴。但为人持重的郑应才不可能表现的那么轻率,才给肖青海留下了再来说合的伏笔。

那肖青海离开郑应才的房间后,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郑师傅不多的两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心思,看来自己的观察是没有错的。于是,他决定明天晚上再去一趟,尽力将这件好事促成。

第二天一天,他什么也没有说,按部就班地做他该做的事儿。

张支云看到肖师傅一天都没有对他说什么,心里七上八下。是不是郑师傅没有同意?是肖师傅还没有和郑师傅说?他的心里虽说很担忧,但却不敢去问肖师傅。

因为此事没有敲定,肖青海当然不会给张支云说什么。

下午收工之后,肖青海随便吃了点饭,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在考虑今晚该不该去见郑师傅,考虑如何和郑师傅说起此事。想了一会儿,他觉得还是趁热打铁,今天晚上就去见郑师傅。

吃罢晚饭,肖青海便去了郑师傅的宿舍。

进门之后,肖青海看到是郑应才的脸上是一种平时很难看到的笑容,他松了一口气,便坐下来和郑师傅商量。

两个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郑应才答应了认张支云这个干儿子。肖青海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这件事总算是定下来了。

隔了几天,在肖青海的主持下,郑应才和张支云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认亲仪式。

张支云认了一个宝爷,有了一个爹,这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干起活来更觉得浑身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