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师

拜 师

三年牛马不如的长工生活,让张支云这个小失去爹娘的苦孩子历尽了人间的艰辛。逃兵途中,在茅台遇到了好心的肖青海,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肖师傅的关照下进了酒坊做工,有了一口饭吃。由于两位酒师的看好,刚一进厂,便有幸开始了正式学艺的学徒生涯。后来又认了郑大师傅这样一个宝爷,总算是在他黑暗人生中看到了一片亮光。这些天,他的心里真说不出有多么高兴,干活更有劲了,更勤快了。闲暇之时,他经常帮助宝爷做一些杂事,上班的时候总是浑身有劲地忘我干活,活脱脱换了一个人。

转眼端午节快到了,肖青海把张支云叫到跟前,一脸不悦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有心眼!眼看着你宝爷一天天年龄大了,你就不想把他的真传抓紧学到手?”

“想啊!”张支云赶紧回答道。

“既然想,为什么不拜师?你以为宝爷就是师傅?”

“我不懂得。该怎么弄呀?我真的不知道。还望肖师傅给以指点。”

“支云,宝爷和师父不是一回事。认宝爷是亲缘,学艺却是要拜师的!拜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是有规矩、有仪式的。”

“肖师傅,你说怎么弄我就怎么弄。支云不懂得,还得靠您多指点。”张支云说道。

“每年的酿酒,都是从端午节开始的。端午节前必须举行拜师仪式。拜师以后,师父就会从头教你,你就能系统地掌握酿酒技术。这样吧,你到街上找一个有文化的人,求他帮你写个拜师的文书契约,我来给你操办拜师议程。”肖青海指点道。

按照肖师傅的指点,张支云到茅台镇上去找文人帮他写拜师文约。

写文约是要花钱的。张支云没有钱,就拿了一瓶酒(当时的学徒不发给工钱,每月的工钱就是给你一瓶酒),找到了镇上有名的文人朱先生,讨回了一张拜师文约。

酿造馨香的美酒,靠的是酒师过硬的技术。一道一道复杂的工艺技术,是酒师们智慧的结晶。所有的酿酒工艺技术全凭酿酒师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品以及手脚的感觉来把握。那些古老而科学的工艺精髓从来没有文字记载,书本上根本是找不到的。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没有写在书本上,却全都是刻在了酿酒大师的脑海里面,由酒师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解放前,烧房和酒师之间纯粹是一种雇佣关系,烧房老板付工资,酒师酿酒。酿酒质量是顾客价值、企业价值、股东价值、管理者价值、员工价值的共同诉求点。这些因素决定了任何酒坊都离不开技艺精湛的酒师,酒师的水平不行,酒坊的生存就困难。因此,酒师在酒坊里很有权威,除了购销不管,其余全部都管,权力是很大的,就连掌柜的也要让他三分。

技术要素的资本化,使酒师的报酬很好,他的薪水在酒坊是最高的。1940年代末,总酒师的月薪是7-8块银元,是其他工人的7倍。

依附于酒师的技术传承及保密制度,形成了嫡系传承的古老规矩。酿酒技术的传承,唯一的途径就是师父带徒弟、口口相授,一代一代往下传。

酒师带徒弟,一般都是家族嫡传,并且传男不传女,传婿不传媳。郑应才没有儿子,虽说教过几个徒弟,但一直没有嫡传弟子。后来抚养了一个养子,老人就将希望寄托在养子郑永福身上,将他的一生所学倾心传授。郑永福勤学、能吃苦,就是学的慢一点,老人心里一直不满意。因为一直没有一个嫡传弟子,一直到了临近耄耋之年,技术传承仍是郑应才的一块心结。

自从肖青海撮合成他和张支云的父子关系之后,算是了却了老人的一个最大心愿。因此,由肖青海主持拜师仪式是天经地义的。

一九四二年农历五月初四这一天,是张支云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在肖青海的主持下,郑应才和张支云在成义烧房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师仪式。

因为是大师傅收徒弟,酒坊掌柜薛相臣当然也参加了拜师仪式。

中午时分,拜师仪式正式开始。工人们在烧房门前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拜师台,台上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香案,郑应才危襟正坐在一把传统古朴的座椅上,张支云规规矩矩地站在香案的前面。薛相臣坐在主宾的位置上,酒坊的全部员工列队站立在香案前的院子里。

肖青海站在拜师台右侧下首,拉长了调子唱起了拜师议程:

“张支云拜师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鸣炮!”

事先安排好的酒坊工人开始点鞭放炮。

“第二项。由薛掌柜宣读拜师文约!”

薛向臣拿起文约,站起来**地宣读道:

“立拜师文约人张支云,经肖青海引荐,介绍给师傅郑应才名下为徒,习学酿酒手艺。从拜师之日起,徒弟要尊师好学,听从师教,严守师规。习艺之余,要侍奉师父衣食起居,克尽孝道,以报师父教诲之恩。若违悖管教,任凭师父处置。师父要待徒如子,严管细教,传承茅酒之精髓。空口无凭,特立拜师文约为据。

师父:郑应才

拜师学艺人 :张支云

引荐人 :肖青海

壬午年端午”

薛向臣宣读拜师文约之后,将文约递给了主持人。肖青海转身**地将文约递给了郑应才。郑应才在拜帖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继而,徒弟张支云、举荐师肖青海、见证人薛向臣都在拜帖上了签字。

签字完毕后,主持人便大声宣布第三项议程:

“下面由张支云行拜师大礼。”

张支云诚惶诚恐地跪在了师父面前,按照主持人的吆喝,向师父三叩首跪拜大礼,然后起身站在了师父面前。

主持人紧接着宣布了第四项议程:

“下面由见证人薛向臣掌柜宣读《师训》,举行“戒尺加身”仪式!”

薛向臣高声宣读道:

“酱香茅酒 源远流长

火尽薪传 重任肩扛

入我门者 礼仪四方

入室升堂 尊师敬长

闻鸡起舞 勤学苦练

不遗余力 传承酱香

弘我茅酒 源远流长

艺高一筹 不事张狂

做人做事 慎独坦荡

以诚为本 守信为上

以和为道 宽宏大量

待人和宽 处事善祥

继承衣钵 德艺成双

师训宣读完后,紧接着举行“戒尺加身”仪式。

郑应才手持戒尺、张支云单腿跪地,介绍人肖青海宣读受戒内容,师徒跟着节奏照办:“一戒尺敲头,师父要求徒弟头脑清醒,心态端正、理想宏伟,敬业乐群;二戒尺敲肩,师父要求徒弟刻苦勤学,精益求精,弘扬茅酒文化;三戒尺敲身,师父要求徒弟做事要有尺有度、踏踏实实、循规蹈矩、楷模典范。”

戒尺加身仪式结束,张支云再行磕头跪拜礼。

拜师大礼圆满大成,全场响起了热烈的祝贺掌声。

从此,张支云便成了成义烧房的大酒师郑应才的唯一的一个关门弟子。

师徒关系确立之后,郑应才对张支云的要求更为严厉,学徒三年,张支云不知挨了多少磕拽和棍打屁股,可算是吃尽了苦头。由于大酒师的尽心教导,聪明伶俐的张支云勤奋好学,张支云很快就掌握了从制曲、制酒、贮存到勾兑的全部酿酒工艺,成为华氏酒坊的二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