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分忧

第353章 分忧

“金铉!”

“你狂妄!”

养心殿内,当金铉振聋发聩的质问脱口而出,魏忠贤仿佛被踩了尾巴一样,当即跳出呵斥,并在呵斥后转身对朱由校作揖:

“万岁,奴婢请旨拿下金铉这个离间天家的狂妄之徒!”

“万岁,请将金铉拿下,打入诏狱!”王安也不得不跟着开口。

只是他们二人的开口,并没有引起朱由校的任何举动,朱由校只是靠在椅子上,看着殿中金铉,忽的发问一句:

“他们二人都要把你关起来,你不怕?”

“为何要怕?”金铉挺直脊背,毫不避讳道:

“臣既然敢说出这些话,自然也就敢承担后果。”

“不怕死?”朱由校很好奇金铉这种人,为什么能以死来明志。

“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金铉回应朱由校,并作揖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倘若万岁能将臣今日的话听进去三分,臣个人之死,于国朝来说,微不足道。”

金铉的话让殿内再度寂静,王安和魏忠贤都不敢开口,因为他们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已经气过头了。

但凡百姓们和京官们一样,知道了朱由校的真实面目后,恐怕只会对其讥讽。

“直人……”听着王安的话,朱由校笑了笑:

“人都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靠得住,一种是蠢人,一种是直人。”

倒是曹化淳北上之后,御马监的军报和财报这块,也有人能为王承恩和朱由检自己分担了。

朱由校的心计和手段在帝王之中只能算得上一般般,这是会厅内所有人的共识。

“不要冲动!”成德也在人群中劝阻。

既然一般般,那么不确定的因素就变多了。

“先散去吧。”二楼的颜胤绍也大声喊着。

对此,朱由检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想了想后才开口道:

说白了,金铉为什么会直谏?

这是会厅内大部分人的猜想,而这点一旦达到,那金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时,酒肆门口传来了大声喊叫的声音,临近门口的人纷纷看去,这才发现是官吏坊的衙役赶到了。

在他退出后,王承恩才敢站出来说道:

“殿下,是不是先去宫里问问万岁的态度,然后再好好安抚燕山的官吏们?”

大部分官员对此,都有些捉摸不透,甚至在想金铉这样的举动,是不是有人指使。

如果朱由校真的能隐忍八年,然后做出这些安排,那其心计不比汉朝文、景二帝差。

对于金铉这种执拗的人,说实话顾秉谦等人还是很钦佩的,不过这不代表他们支持金铉的做法。

这时在酒肆二楼的一名青年官员忍不住开口道:

不过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朱由校对朱由检的态度不是装出来的话,那么金铉大概率是被关入诏狱,然后等一段时间外面消停了一点后,朱由校再默认朱由检将他放出来。

“殿下,传万岁的话……”王安进入书房内,便马不停蹄的说起正事。

毕竟朱由校在历史上被言官指着脸骂了那么多都没有杀人,唯一涉嫌杀的杨涟,还是因为杨涟被人当枪使,非议了许多后廷没有发生的事情。

“这些人和万岁可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受惠过太大的恩情。”

成德站到了桌子上,大声高呼,看得出来他不想让事情闹大。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随后退出了书房。

“人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即便是父子兄弟,那也先要自己人争气!”

朱由检对自家哥哥有自信,虽然他贪玩,但不至于杀金铉。

作为齐王党,实际上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希望维持现状,因为他们看出了一点,那就是朱由检个人是容不得贪腐存在的。

杀金铉是不可能的,把金铉调往瀛洲,不仅能保护金铉,也能监视颜思齐,还保住了皇帝的权威,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他完全就是用个人的性命来赌朱由校的真实面目,不管赌输了还是赌赢了,他个人的获利实际上都不大。

在金铉被净军关入诏狱的时候,消息就已经在百官之间散开了。

“授金铉南岛知府吧,他的性格去监督金银矿开采的话,能杜绝一些贪腐的事情。”

顾秉谦望着眼前的众人,扫视一圈后继续回到话上。

第一,如果朱由校真的是装的,并且杀了金铉,那五军都督府和朱由检也可以看清朱由校的面目了,该反的赶紧反,支持齐王称帝后,齐王好好治理国家,改革大明。

李若琏的分析让人心慌,但毕自严很快摇头说道:

“万岁若真的能伪装八年的兄友弟恭,那以这样的心计,必然不会将金铉下狱,而是喝退后,安抚齐王和五军都督府诸位都督的情绪。”

“照你说的办吧……”朱由校说罢,便低头看着桌案的奏疏,在王安作揖回礼的同时拿起一份处理了起来。

这么一来、算上吃饭的时间,朱由检每日也能休息六个时辰了。

好在他没有这个心思,不然顾秉谦他们也不可能舒服到现在。

不可否认金铉是直臣,也是谏臣,但即便是谏臣,直谏也是有目的的,不可能是为了提醒皇帝而死谏。

《官吏定禄》和按时发放俸禄算个什么好处,他们要的是陋规收入!

要不是庙堂之上隐隐有齐王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凭朝廷改革的这些政策,被损害到利益的文官们早就把朱由校骂的狗屁不是了。

毕自严扫视了一眼众人,没说什么话,但众人却也心知肚明。

他觉得肩头的担子轻了不少,心里也对金铉的死谏尤为欣慰,至少他是骂醒了朱由校,朱由校也虚心的接受了他的谏言。

“等等!”

顾秉谦的话说的还是有些揭不开,比较他,崔应元就没有那么担忧了,直言道:

“金铉虽说是万岁的臣子,但也是殿下的人,万岁若是不顾殿下颜面杀了金铉,那过往所谓的兄友弟恭,也不过是装出来的罢了。”

说白了,就是守旧派和革新派的碰撞。

“不要让同僚为难,尔等要是真的想要联合上疏,那也得等伯玉的处理出来了再说。”

即便金铉没有上疏,皇帝也没有下旨,但内廷的事情却逃不过朝臣的耳目。

简短的一句话,牵连的是数以百计的人。

齐王府内,朱由检压着怒火质问眼前的陆文昭,而王承恩只能站在一角,艰难的咽了咽口水。

朱由检当上皇帝,那就是第二个朱元璋,可谓臣子的噩梦。

“是……”陆文昭应下,转身准备去办,但朱由检却叫停道:

“查出来,抄家流放!”

人群之中,当燕山派官员还在争吵怎么让皇帝放出金铉的时候,还没有授予官职的士子中,阎应元旁边的刘寿正在为他介绍着正在劝事的人。

他们一走,酒肆内就只剩下了千余名燕山官吏,不过对于燕山官吏们来说,他们可不惧怕衙役。

朱由检如果当上皇帝,没有了别人的掣肘,那顾秉谦他们或许不会遭殃,但下面的人一定会遭殃。

“到时候以殿下的性格,必然不可能用南军和西军都督府来打一场内战,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殿下服软,入主京城称帝。”

按照明代文臣的要求,哪个朝代的君王都会被诟病出一堆问题,除非这个皇帝给了文官好处。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王安风尘仆仆的赶来,帽子上和肩头还有些雪迹。

“朕若是将伱下狱,亦或者杀了你,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朱由校的话,并没有让金铉慌乱,而他也继续说道:

“你这是在逼着朕罢黜你,还是在逼着朕杀你?”

淮北大饥朱由检就妥协了,可后果是什么?

齐楚浙宣昆东林……

“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来报,应该是阉党官员散播的,不过从中也有浙党的影子……”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群人可不会管殿下的态度了。”

但是在思想还停留在万历年间的朝臣和百姓们来说,这就是贪图享乐的庸主。

“奴婢看来,此人狂妄,若不是狂生,便是直人……”

“殿下……”

北京东城的官吏坊的一所酒肆内,当有人讽刺皇帝的时候,人群中的成德只能好声劝阻了起来。

毕竟官吏坊的主事人大多都是燕山教习出身,算得上他们所有人的老师。

“蠢人愚蠢而没有心眼,直人聪慧而不使心眼。”

“此外,调曹化淳回京城,兵仗局孙良调往南场。”

这么多党派如果不是需要他们维持平衡,朱由检早就把他们杀的人头滚滚了。

只是人群虽然散去,但怒火却已经积压下。

“殿下……”王安小心翼翼道:

算下来、一番调动,差不多能减少朱由检两个时辰的工作量。

毕竟他们不仅学了经世之道,还学了战阵之道,身手不比百战老兵差。

两者就这样僵持了许久,直到官吏坊的主事带人赶来,才厉声喝退了他们。

“只不过依朕看来,你金铉算不得直人,因为你的一字一句都在耍心眼。”

“殿下虽然用兵如神,可一旦北方三军都督府和南边的海军都督府从上到下都举旗造反,先不提万岁会不会将殿下下狱,仅凭皇城三卫和大汉将军,以及锦衣卫和少量上直拱卫营这不到三万的兵马,如何对付北方三府的三十余万兵马?”

在朱由检吩咐王承恩的时候,杨如是走到了书房门口,对朱由检开口道:“王安公公从宫里赶来了,是否接见?”

这两条,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目标,那就是推动改革,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因此朱由检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蠢货会不会借机去杀金铉。

“一旦战败,殿下哪怕被推上皇位,但动乱却已经定下。”

或许在朱由检和燕山官员、学子们看来,朱由校喜欢做木工并不是什么值得诟病的事情。

朱由校要把金铉调走,这不是他看金铉不舒服,而是金铉干的这件事情,对于百官来说,实际上不是一个好的表率。

金铉的直谏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善用齐王”。

二人有一句没有一句的聊着,但主要还是在看酒肆里的燕山官员在批判和讥讽朝廷。

“不止……”北镇抚司的李若琏紧皱着眉头说道:

“面为直谏,实为死谏……”朱由校侃侃而谈:

“先静一静,事情才刚刚发生,先看看殿下怎么处理才是正理。”

这便是金铉对朱由校所说“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的真正含义。

“不上疏,是不想给万岁和殿下难堪。”

“不过是离间天家的小人罢了!”魏忠贤死死咬住金铉离间朱由校和朱由检关系的事情,反倒是王安则是说道:

“金铉是燕山派之中,最为亲近皇帝和太子的人,而燕山派官员又都是殿下的门生。”

可问题来了,朱由校给了文官好处吗?

“说不定燕山派官员会集体上疏,或者集体攻劾阉党,把阉党压下去。”

冯铨几人不会纯的去杀金铉,金铉要是死了,阉党和浙党都得玩完。

“他开口若是都死了,那事情就很明了了……”

“传!”朱由检摆手示意杨如是传王安,而杨如是也在回礼后转身离开。

“万岁若是真能做到如此……”

明代很奇怪,对君主的道德要求水平极高,对自己反而十分放纵。

“满桂、孙应元、曹文诏、周遇吉,还有上直都督府的孙守法、曹猛,海军都督府的黄龙、黄蜚、李旦、颜思齐……”

至于兵仗局的孙良也是朱由检在官宦之中的老部下了,调往南场虽然不一定能管好,但最少能遵守王安、曹化淳留下的规矩。

四部和都察院的奏疏一旦转交内廷处理,朱由检最少能每天多休息一个时辰,这让他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尽管事情最多的吏部和户部奏疏还需要朱由检处理,但朱由检也确实不放心把这两部的奏疏交给内廷。

要是金铉死谏骂了皇帝一顿还没事,那以后百官就都跑来骂皇帝了。

朱由校有这样的手段和心计?别说笑了……

“应该是……”

陆文昭低着头回禀,而朱由检闻言则是攥紧了手中的军报。

也就是朱由检一直宣传皇帝如何如何,不断地推功,百姓们才会觉得皇帝是圣君。

“万岁有口谕,今日起礼部、刑部、兵部、工部,以及都察院、大理寺、六科和其他三寺的奏疏,一律转交内廷处理。”

金铉的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恐怕造反的人就不是种地的,而是这群能提笔治国,能上马打仗的燕山官员了。

王安明白,皇帝不亲自决断,是为了不让外臣以为齐王和皇帝关系有裂痕。

诚然朱由校手段还可以,但如果放在五千年泱泱华夏中,也不过是中庸之主罢了。

金铉见状,作揖之后不用王安开口,便自己退出了养心殿,并跟随门口的净军,前往了锦衣卫的诏狱。

朱由检皱了皱眉,沉吟片刻后才道:“冯铨、姚宗文、施凤来几人有没有参与,调查清楚。”

“南军都督府和西军都督府还好说,北军都督府和上直都督府、东军都督府、海军都督府才是最大的变数。”

大时庸坊内的一处宅院中,当身着道袍,坐在书房会厅主位的顾秉谦在得知内廷消息的时候,他第一句话便是如此。

说白了、金铉的想法和目的很纯粹。

“这么一来、不仅不会动乱,对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们,也是最好的一种结果。”

眼下的容忍是一种妥协,可一旦有了别的机会,那他绝不会妥协下去。

衙役们也都知道燕山官员的厉害,因此没有轻举妄动。

说罢,朱由校看向了王安和魏忠贤:“你们以为他是个什么人?”

在燕山学子们看来,金铉的直谏根本就没有问题,比起勤政的朱由检,朱由校不配当皇帝!

“所以说是谁散播出去的……”

“奴婢这就转告万岁……”王安听到朱由检没有异议,也不由松了一口气,随后作揖道:

“臣领口谕……”听到这些话,朱由检知道,金铉没事了……

“都让开!让开!”

朱由检闻言,也起身接口谕表示尊重。

他金铉个人,死就死了,要是死了能换来一个“天启盛世”,那也值得了。

“况且,以眼下的局势,只需要南方爆发一场大案,殿下必然会南下,而殿下若是不在京城,三军都督府皆反,那京城陷落不过是朝夕之间。”

将泰昌元年的烂摊子收拾到如今这种“治世”地步的,不是他皇帝朱由校,而是齐王朱由检。

“若以往那些都是装出来的,那万岁就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了。”

百余名衙役冲了进来,但为首的总旗却作揖请人回府,看得出他们也不愿意得罪这官吏坊内的人。

第二,如果朱由校不是装的,没有杀金铉,那他就赶紧为朱由检分忧,而不是躲在内廷里自己享福,让朱由检劳累不说,大明的改革还会受到掣肘。

“皕亨,上面喊着静一静的那个好像是天启五年恩科进士的颜胤绍,他应该是眼下官吏坊内官职最大的人,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听闻他是颜府这一脉的旁系子弟。”

在座的无不都是人精,手中的消息和情报都不比顾秉谦差,金铉的图谋是什么,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如果过往万岁对殿下的兄友弟恭是装出来的,那么万岁曾经对他们的承诺,实际上就等同是欺骗。”

只有少部分官员明白,金铉这么做的深意是什么。

“金铉的事情,万岁希望能将他调往瀛洲,您看……”

真正想让朱由检当上皇帝的,只有北方三府和海军都督府,以及燕山官员。

“奴婢说,金铉狂妄,应该打入诏狱,让其反省自身……”

没看到朱由检在陕西大案里,连燕山官员都杀了这么多吗……

顾秉谦他们是把这件事情研究的透彻了,并且也觉得金铉能完好无损的走出诏狱,可在有心人的散播下,一些不该知道这些消息的人却知道了……

“臣无话可说……”

“臣……”金铉低垂着眼帘,沉吟过后开口道:

赌输了他就身首异处,赌赢了他也不可能再继续教导朱慈燃,成不了未来的帝师了。

“按照字辈,他应该是七十二贤中颜回的六十五世孙,验证的二十六世孙吧……”

“朕想知道,你这么做的用意又是什么。”

“上疏!一起去干清宫门上疏!”

要是真的打起来,哪怕一对一,衙役们都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在他面前,毕自严、李长庚、李若琏、崔应元、吴孟明等人坐在下方,但神情和心思都不在顾秉谦的话上。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不是殿下态度不明,恐怕他们早就黄袍加身了。”

只是他们的喊叫声,并没有让燕山派的官员离去,反倒是没有取得官职的许多本土学子先行离开。

“慎言……”

阎应元闻言,看了一眼在二楼不断劝阻的颜胤绍。

“……”看着金铉,朱由校沉默片刻,随后才道:

“王安,你刚才说怎么处置金铉?”

官吏坊酒肆只有五所,因此每所都建立极大,高二层,占地十余亩,因此这里围簇了上千名燕山派,和三千多恩科过后还没有分配官职的今岁恩科本土官员。

燕山学府对朝廷和皇帝的描述和现实严重不符,这本就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眼下那课本上需要尊敬的皇帝,现在还逮捕了直谏的金铉。

“诸位大人请回府!”

怎么处置金铉,由他这半个齐王党的阉宦之人开口最为合适。

“文官动乱,最多不过是庙堂混乱罢了,可金铉若是被杀,真的应该注意的,应该是五军都督府的态度。”

“不……”朱由检否决了这个建议,想了想后他才道:

“王府正常运转,不要问,也不要出手,更不要去宫里,让崔应元保护好金铉就行。”

要是朱由校真的热血上头,然后下令把金铉砍了,那大明才真的有亡国之兆。

“临走前,奴婢为万岁转告殿下一句话……”

“你说吧。”朱由检很坦然,而王安也用朱由校的口吻转告道:

“万岁说……弟弟辛苦了”

更得晚了些,下午估计也是六点半左右更

(本章完)

第188章 齐王挂帅第506章 蒙古西迁第205章 战事打响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290章 膨胀的野心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700章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32章 全陕赤如血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137章 训喀喇沁第81章 天赋异禀第693章 后记(十三)工农罢工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364章 上元佳节第1章 当从移宫案始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360章 天启九年第2章 最毒妇人心第314章 贫者越贫,富则越富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36章 南征北讨(恢复两更)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360章 天启九年第7章 可罚不可杀第29章 御马监的家底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98章 纸币金本位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7章 可罚不可杀第352章 直谏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220章 阉党抬头第345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203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162章 宗室问题第238章 罢黜百官第351章 悯农者厌农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221章 战后功赏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36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10章 局势艰难第249章 墙式冲锋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381章 朱由校站台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9章 忠心耿耿魏进忠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储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307章 天启七年第143章 大反攻第559章 零丁洋里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616章 债多不压身第566章 故人再见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359章 火烧草津城第583章 北军西征第74章 百事艰难第579章 山雨欲来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106章 愚民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590章 子不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