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

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

“又是哪些蠢材做的这件事?!”

小时庸坊内,当身处府中的施凤来不顾姿态的质问着眼前的府邸掌事,这掌事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

“是崔呈秀和给事中赵兴邦、张延登、徐绍吉、商周祚,御史骆骎曾、过庭训、房壮丽、牟志夔等人……”

“一群蠢材!”听到这些名字,施凤来破口大骂,而这个时候,书房外的又一名掌事走了进来,作揖道:

“先生,姚都给事中和冯都给事中派人来问,燕山官员获知内廷消息的事情。”

“告诉把那几个蠢材的名字告诉他们,告诉他们二人早早撇清关系,别引火烧身。”施凤来压着怒意,但在二位掌事离开后,心里却不安了起来。

他在书房内渡步,想了想自己没有牵连这件事情,平日里也没有收受过那几人的贿赂后,这才慢慢放下了心来。

“告诉其他人,别在这种节骨眼上自惹是非!”

施凤来对着门口的三掌事开口,这人也回礼应下,随后派人去通知各级官吏去了。

不过就算如此,施凤来还是不放心,生怕有人牵连到自己,因此在衡量之后,决定向吏部告病假十日,并闭府封门。

施凤来的做法被姚宗文看到后,他立马开始效仿了起来……

“两个蠢材……”

“沈廷扬也上疏了吧……”

诸藩也不会傻乎乎的把四千多万亩田地都交出来,他们交出田地的前提,是朱由检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并且保证明年会打响诸藩就藩战争的。

“有一件事,颜思齐准备在正月十七发动北伐,在明岁年底收复殿下规划的本州府地区。”

况且,即便人为脱毒,也不能让这个时代的马铃薯绝对不减产。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走进入书房内,来人没有开口,似乎是担心朱由检睡着了,自己会吵到对方。

朱由检刚刚理清过半奏疏,便把奏疏放在了一旁,靠在了椅子上闭目养神。

“……”陆文昭话说完,朱由检沉默不语,过了片刻才道:

“沈廷扬的话要有道理,朝廷眼下正在渡过难关,四百六十万两银子的损失,朝廷承受不起。”

朱由检靠在椅子上,对着陆文昭询问道:

陆文昭说着,也拿出了两份奏疏,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桌案上,并补充道:

“告诉沈廷扬和黄龙,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的人,就说这话是孤说的……”

陆文昭有些担忧,而朱由检却摇头道:

“先生,眼下该怎么办?”站在冯铨书桌面前的掌事询问,而冯铨则是想了想,然后才开口道:

“退下吧……”朱由检开口。

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之所以能撑过小冰河期,也是因为欧洲已经开始了对世界各个殖民地的掠夺。

朱由检就想起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人为的收集真菌,让建虏迎接一场大饥荒。

“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这件事和我们无关,那些蠢材也牵连不到我。”

“我还得自己抱柴……”李定国小声叨叨一嘴,然后立马起身从屋里跑了出去,生怕跑得晚后被朱由检逮住一阵说教。

哪怕是眼下的大明,实际上也需要不停的用换种,选种、育种才能保持那三千万亩的马铃薯。

虽然只是半尺高度的降低,但却省去了一个时辰的处理时间。

“藩王就藩的事情传到了小西洋和天竺,在当地从事香料贸易的欧洲各国总督和商人十分不满,驻扎小西洋的黄蜚上疏给黄龙都督,黄龙都督上疏请示殿下。”

“顺带记得继续让北镇抚司探索西域、乌斯藏的情报,平定建虏之后或许能用到。”

对于这些藩属国,大明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饥荒,也会用他们的粮食来帮助大明渡过饥荒。

他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说比大部分皇帝都快。

“这……是……”掌事无奈,只能应下,随后转身去安排冯铨布置的事情。

大明从旧港出兵不过万里海疆的距离,但欧罗巴想要出兵来干涉,那得跨越整个非洲海岸线。

每日工作十六个小时的时光终于一去不复返,虽然还是零零七,但最少轻松多了。

“帖子我留下了,之前吐鲁番汗国让人送来了两匹汗血宝马,御马监培育了三十余匹,我让人给你送去一匹,就当互换了。”

好不容易等到中午崔应元忙碌回府,他却在打开了手书和东西后,匆匆的抱着东西前往了齐王府。

但由于当时的欧洲主要把人力物力集中在对外侵略上,本土粮食和渔业的减产对欧洲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回殿下,是上疏了,但上疏内容是请万岁暂缓诸藩就藩,或者要做好外贸税收骤降的准备。”

“……”看着李定国跑出去的背影,朱由检摇了摇头,随后又低头继续处理起了奏疏。

在《郑和航海图》所示,郑和在满刺加(马六甲),苏门答刺(苏门答腊岛),古里(天竺南部卡利卡特),忽鲁谟斯(波斯霍尔木兹)各地建立官厂。

“告诉沈廷扬,让皇店和海商们早早把货物卖出,暂停对欧洲各国的贸易,等货物都清空了,再告诉他们,朝廷要收复永乐年间在天竺建立的官厂。”

寒冷如此,但凡北方气温降个三四度,番薯和土豆就会降低三成到五成的产量。

“这……”崔应元看了一眼书房书桌上的锦盒和手书,而朱由检瞥见后也拍了一下站在旁边的李定国后背:

“去,帮孤把东西拿过来。”

“把东西拿给承恩,让他好好收起来。”

想必奥斯曼眼下那个年轻的苏丹,很想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来制衡国内,对抗波斯、匈牙利和神罗。

“这……”陆文昭顿了顿,想了想后才想了起来,作揖道:

“大概三百余艘,总料数在十万料左右。”

一个国家但凡内部爆发饥荒,解决的办法就只有向外拓展有效土地,获取新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源。

“让家乡的人最近做事小心些,再打点一下涿州的官吏,别给锦衣卫诬陷我的机会。”

说着,朱由检浑不在意道:

“南部土邦和莫卧儿能有多少军队?三十万?还是四十万?”

南熏坊的宅院内书房里,得知施凤来和姚宗文做法的冯铨忍不住骂了一句。

朱由检接过,随后缓缓将锦盒打开。

朱由检露出一抹轻嗤,因为他知道即便有番薯和马铃薯,可面对小冰河气温骤降的寒潮下,所有地方的粮食产量都会降低。

要是延了时间,先不说朝廷在诸藩内的威信力下降,单单那三十二营兵马耽搁的时间都是致命的。

接下来,朱由检只需要等曹化淳北上,那每日处理奏疏的时间,就能下降到六个时辰了。

“这……那件藏品要送人吗?”掌事有些不敢置信,而冯铨则是摆手道:

陆文昭的话倒是让朱由检很感兴趣,他饶有兴致道:

“看样子他们得了番薯,没有了粮食问题后,目前是想着死守来换取时间啊……”

朱由检抿了一口茶,随后起身走到了书桌后坐下。

“冯铨和姚宗文等人暂时留着,现在不抓他们,是让他们再吃一吃下面人的银子。”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人为脱毒的手段,马铃薯减产并不奇怪。

“还有别的事情吗?”

“趁我没反悔前送出去。”

面对他的借花献佛,朱由检也没有负担的开口道:

“战舰一百二十四万料,另外还有一千二百艘补给船,合计总料数八百万料左右……”陆文昭一开口,便有些绷不住了。

难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朱由检换了一下坐姿,随后才开口道:

“只是抓不是现在抓,现在要抓的是主谋这件事情的人。”

“既然送给了伱,你就先收下。”

虽说欧洲各国、特别是北欧地区各国靠近北极圈,理应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最为严重。

具体怎么说,解释权归大明所有,毕竟天竺的土邦和莫卧儿,都对这段历史不了解。

好不容易屁股坐上椅子,等拿起一张张字帖开始练字了起来。

只是他的命即便如此,却还有人想让他不安稳,给他找事情。

这么想着,朱由检也一本本的开始处理。

布置完,冯铨又觉得有些不妥,然后才不忍道:

“说说吧,出了什么事……”

“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让一些汉人奴隶前往朝鲜,然后试图绕道朝鲜返回我朝,窃取燕山火炮的技术。”

脚步声响起,似乎每次的脚步声出现,都要带来一些不好的消息。

“可若是他们依旧冥顽不灵,那国朝只有十二卫尽出,八大舰队荡平小西洋了!”

陆文昭不明深意,只是回应道:“黄龙都督询问,是否要给这群人一些苦头吃。”

这个手段不止可以针对建虏,也可以针对其他国家,就是有些困难。

对他这种人来说,《快雪时晴帖》跟普通的字画没有区别,反倒是汗血宝马要诱人一些。

“如果眼下的三十二拱卫营拿不下天竺,那就调六十拱卫营,调一百二十拱卫营。”

粮食产量的降低,得到的结果就是内部爆发饥荒。

要知道就连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北山女真人,都在小冰河期间选择了大批南下,这也是沙俄能轻松占领东西伯利亚的原因之一。

“卑职告退。”

“是!”陆文昭应下,随后缓缓退出了书房之中。

“海军十二卫,眼下有多少料数?”朱由检再询问。

“除了屯兵防守外,并没有什么调动的行为,不过……”陆文昭看了一眼朱由检后才说道:

“去岁还能一亩五石的番薯,今岁也只有四石六斗左右了。”

“沈布政使说,若是二者开战,市舶司最少会骤降一百万两的关税,皇店有大约三百万两的订单会遭受损失。”

“是……”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检见状则是询问道:

“建虏那边这几日有没有什么调动?”

他愣了一盏茶的时间,朱由检才察觉不对,抬头带着几分疑惑询问道:“你在这里干嘛?”

“本州府有瀛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告诉颜思齐好好准备准备。”

“谢殿下!”听到可以用这帖子换一匹汗血宝马,崔应元还是比较高兴的。

“泄露又如何?”

小冰河期可不仅仅针对大明,而是对世界各国都在针对。

“欧洲各国有多少船只在天竺?莫卧儿和南部土邦有多少舰船?”

直到一盏茶后书房外响起脚步声,崔应元立马站了起来,而朱由检也带着跟在旁边的李定国走进了屋内。

“另外,让黄龙先把所有兵马调往小西洋监察使司,皇店帮忙运送火药。”

“告诉各国,若是想要做生意,我朝可以继续开放市舶司,即便天竺沿海被拿下后,香料也会以之前的价格贩卖。”

不过他对这方面没有太大的研究,与其研究这个,倒不如看看建虏的栽培手法和大明百姓一不一样。

“请示什么……”朱由检明知黄龙想问什么,他却还是问了出来。

小西洋可以自给自足,眼下要做的就是出兵,以战养战的方式来反哺大明财政。

“送礼不投其所好,看样子是他是拿不出更好的礼物了。”朱由检拆开了冯铨让人送给崔应元的手书。

“给他们苦头吃,确定不是给朝廷吃吗?”朱由检的反问让陆文昭摸不着头脑,而朱由检紧接着说道:

他在书房主位处理奏疏,李定国在旁边写帖,从未时到申时四刻,一个半时辰的时间过去后,李定国才放下了笔:

“殿下、我写完了。”

“据镜城抓到的人交代,建虏凭借番薯,已经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了,不过他们粮食的产出每年都在下降。”

说着,朱由检将长帖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桌上,而崔应元低着头说道:

“卑职也没有想到,他会给卑职这个武夫送上这样一份大礼。”

盒中藏着的,是一张长帖,而当朱由检怀揣着好奇的心将长帖打开是,其中露出的内容只是让朱由检稍微迷惑两秒,紧接着就露出了笑容:

“天太冷了,出去也没什么好玩的,不如在殿下这里蹭一蹭火墙。”李定国一开口,朱由检就绷不住了:

“府里又没有亏待你,回你屋里,自己收拾火墙去。”

在他退出之余,朱由检开始回忆作物病菌传播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陆文昭吩咐道:

“你去问问承恩,各地的马铃薯和番薯地有没有病菌感染而死的情况,再让人问清楚建虏种植马铃薯和番薯的手段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当李定国的脚步声响起,他刚刚跨入书房内,朱由检就提醒起了他。

因此,靠近大明的国家都能活下去,而像外喀尔喀和建虏、林丹汗,以及瓦剌等国和部落,如果不保持侵略,获取新的生产资料,那就只有等着人口骤减。

手书上,事情的经过被冯铨隐晦的提及,其中为自己开罪的内容也繁多。

“说说吧、冯铨送了什么东西给你,把你吓成这样。”

熬了一夜,卯时的晨钟声响起后,掌事便带着一个长条状的锦盒前往了崔应元的府邸,并留下东西和手书后匆匆离去。

“不收拾冯铨他们了吗?”崔应元不解,而朱由检则是接过了李定国递来的茶杯,抿了一口才道:

“自然要抓,如果不抓,岂不是在说我大明朝没有天理了?”

在朱由校让人分走了四部和其他衙门的奏疏后,原本每日都堆积近两尺高的奏疏,眼下只剩下了不到一尺半。

距离书桌这七八步的距离,硬是被他走出了生离死别的感受。

只有诸藩战争反哺朝廷的金银够多,那大明才能一边安抚灾民,一边平定建虏。

面对提醒,他原本还洋溢的笑容,立马就变得愁苦了起来。

对于朱由检来说、处理奏疏就跟管理一个大家庭一样。

“战端开启,算上海商们的订单,朝廷最少要受四百六十万两银子的损失。”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像建虏那样,成片的种植番薯和马铃薯,那一旦两者作物生病,所得到的的就是成片成片的绝收。

由于种植土豆使用块茎作为繁殖用的种子的,实际上属于无性繁殖,母体所具有的缺陷或病毒都会为子代所继承,多代累积减产就很明显。

朱由检看着陆文昭询问,而陆文昭也道:

东亚眼下能占的土地,都被大明一一收复,剩下的几个国家也是大明的藩属国。

至于红薯,建虏如果在种植番薯时不换新种,那病毒就会在番薯体内不断积累,使病害逐代加重,导致种性退化、品质变劣。

他们要是真的敢出兵,朱由检不介意售出几十万斤火药给奥斯曼帝国,甚至为奥斯曼训练一支黑裔军队。

每日两张字帖,字帖内容是《纪效新书》中《练兵篇》和《为将篇》,又可以练字,又可以学习兵法。

朱由检走到了会厅的主位坐下,没有坐在书房内。

一个时辰的时间,当崔应元再出现时,已经坐在了齐王府朱由检的书房内。

官厂外立排栅,内设仓库,贮藏钱粮,集中货物,以备整理转运。

朱由检闭目开口,而出现在书房内的陆文昭也作揖说道:

朱由检没有心思和欧洲人扯皮,他前些日子在朝议时说出的诸藩分地事宜可不是说笑的。

“沈布政使说,即便要打,也得等五个月,让皇店和海商们把货物先卖出去……”

一说到绝收……

眼下的欧洲各国,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在上演大饥荒的戏码。

“卑职知道了,只是这帖子名贵,卑职粗俗不懂,还是留在殿下这里吧。”崔应元很懂得借花献佛。

“诶!”李定国闻言,迈着小腿就小跑了过去,抱着锦盒和手书跑了回来。

两年内他就要看到黄台吉和努尔哈赤的首级……

朱由检望着这字迹笑了笑,抬头对崔应元道:

毕竟在他的印象里,土豆的退化和土豆的栽培方式有很大关系。

除非建虏拥有后世那种专业脱毒过的马铃薯种子,不然就避免不了减产的结局。

在他走后,朱由检对李定国吩咐了一句,李定国也收好了《快雪时晴帖》,抱着他向着王府的外廷跑去。

“顺带让人监视好,给他们送银子的官员都是些什么人。”

无需多言,这样的“功课”,也就只有朱由检这厮能想出来。

“不到我朝十分之一料数,火炮数量的各国战船,怎么敢在我大明海疆内放肆?”

摆在朱由检书桌上的,则是冯铨送给他的锦盒和手书。

奏疏之中,多是五军都督府哪一府,哪一营的将士需要增添棉衣,或者置换刀枪,以及御马监麾下皇店、船厂的一些经营状况。

李定国才去了一刻钟,等他再回来时,朱由检就已经处理了十几份奏疏。

“你把我最喜欢的那藏品送去南镇抚司交给崔应元,再说清楚事情经过。”

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妻子也得顾着,底下还有那么多儿女要操劳,还有一群一直虎视眈眈的蛇虫鼠蚁,总之就是辛苦命,四处裱糊。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他倒是真的舍得下本钱!”

“做你的功课,不要贪玩耍赖……”

朱由检不确定明末黑龙江地区有没有遭遇什么灾情,但即便没有灾情,建虏也抗不过寒冬。

官厂是大明在永乐年间时,郑和访问西洋时设立的临时贸易站。

“那就去玩去吧……”朱由检头也不抬,而李定国应了一声后,就用手撑着下巴,双眼看着朱由检,呆呆发愣了起来。

他端坐着,哪怕书房内没有人,却也丝毫不敢怠慢。

“殿下,这么说,恐怕会泄露消息给南部土邦和北部的莫卧儿。”

这官厂,朱由检可以说它只有一个城池那么大,也可以说它涵盖整个天竺。

崔应元应下,随后缓步退出了书房的会厅。

“等他们吃得大腹便便的时候,再让他们把吃进肚子里的银子,一分一厘的都吐出来。”

一般来说,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番薯减产二到四成以上,最严重时,番薯甚至会丧失结薯能力。

脱毒和换种是治疗所有根茎类作物的最好手段,建虏的生产力和科技,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化肥和育种能力。

这种时候,如果真菌开始在建虏的耕地之中蔓延,那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不过再有意思,也不如眼下针对这次浙党、阉党官员的抄家有意思……

(本章完)

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486章 发兵平缅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检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363章 《平缅事宜》第378章 饥饿的盛世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367章 八个心眼的颜思齐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18章 国丧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130章 调兵援辽第57章 解决兵员第366章 诸藩战争开打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29章 御马监的家底第343章 东宫讲师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166章 黄台吉的计划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549章 广州繁会第578章 待价而沽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长成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654章 番外篇(二)仓中鼠第366章 诸藩战争开打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417章 争相斗艳第511章 乱世用重典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81章 暗流蛰伏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检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289章 北上东出第39章 文官多奸诈第607章 师徒相悖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37章 揉碎牡丹铺床前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154章 内部矛盾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27章 两相对照第390章 晚明两大人精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65章 父债子偿第359章 火烧草津城第385章 无过便是功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32章 百般无奈第596章 今岁打老虎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144章 北沙河血战第543章 双璧陨落第41章 巡视盔甲厂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饱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231章 西北的恶劣环境第270章 吹响革新的号角第299章 齐王返京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293章 游牧民族的传统手艺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292章 哈剌温山之战第683章 后记(三)永昌新政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453章 硝烟四起第56章 尽是空饷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194章 诸王认怂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204章 战前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