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

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

“旁人顶多是不做不错,他倒好,一个守规矩便把自己摘出来了。”

快马加鞭的六司奏疏和刘余佑二人的案牍,只在五日后便被送到了京城。

正旦已过,眼下是天启十年正月初七,朱由检端坐齐王府内,而曹化淳四人端坐其下,各有表情。

关键时刻,还是王承恩贴心,他小心翼翼的开口,把僵局给打破了:

“殿下,那这刘余佑和潘士良的案子怎么判?”

“案子怎么判都行,重要的是周延儒的作为。”曹化淳开口回答,并提出了更有深意的建议:

“殿下,这规矩得守,而守规矩的人更得守。”

“下面的士绅还没知道消息,得让他们都知道,朝廷的规矩,大体还是在的。”

曹化淳的话说出,而朱由检端坐主位,听着他的话便回应道:

“朝廷的规矩一直在,但规矩得看人。”

“周延儒卖弄卖弄聪明,帮助朝廷安抚士绅,也想要帮助自己登阁。”

虽然之后因为各国跟上而跌落到了一亿五千万两,但依旧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稳定收入。

二月初一,当北直隶官学报名截止,拿到所有汇总文册的朱由检,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养心殿。

朱由检在感叹北直隶的入学情况,而朱由校则是在感叹隐户和田地的查清。

七年,顾秉谦都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而反观朱由校和朱由检,七年后的他们也不过三十三岁和二十七岁罢了。

哪怕攻破一半,大明也能达到十九世纪后期的科技水平。

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岁入暴涨到两亿六千万两。

这七个阁臣,都代表一方势力,除了毕自严算是个中立派,顾党、东林党、浙党,每党独占两席。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感叹。

眼前的局面是,北直隶的城镇人口达到了二百六十九万,农村人口达到了五百一十一万,而其中京城人口便达到了一百三十四万人,其他各府县镇仅有一百三十五万人。

长江以北,北直隶也仅有宣府依旧大旱。

“另外,全民教育的支出高,也是为了推进户籍清查,耕地清查。”

因此,事后论功行赏,按照他的功绩肯定可以入阁,而他如果要入阁,第一个被挤掉的便是黄立极。

曹化淳主动开口,并解释道:

随着成都府李邦华监斩刘余佑、潘士良,大明本土便没有什么再值得提及的政治事件。

这样的年纪,如果不出意外,他能在内阁多呆几年,多掌几年的权柄。

因此他提笔当着朱由校的面,用朱笔在十三的数字后增加了十七的数字。

如果要推行全民教育,岂不是说,仅仅教育支出,大明每年就需要支出两千四百多万两银子?

且不提大明需不需要这么多读书人,单单这占据了朝廷近二分之一财政的支出,就让朱由校认为这政策不可能推广成功。

朱由校开始支持起了全民基础教育的政策,而相比较他只关心人口和耕地,朱由检关心的更多。

交趾、小西洋、旧港、瀛洲这四地可以提供每年价值八百多万两的金银矿,还有两百多万两的税银,以及两千多万石米麦。

更别提北面朵颜府很有可能会被朱由检划给北直隶,届时朵颜府的三千多万亩草原也会分给百姓。

且不提其他,单单他留给军备院的那三百多课题,就足够他们花费上百年时间才能攻克。

科技人才需要课题来攻克,而课题这种存在,朱由检的脑里多得是。

也不看看当初的方从哲、孙如游,朱国祚、沈潅、姚宗文这群人,都被熬走了三批人,如果不是浙党变弱,说不定现在都第四、第五批了。

从科技上来讲,按照北直隶的比例,大明适龄的两千多万孩童,只要走出两千个科技人才,大明就能保持对西方各国的百年领先。

之所以它们目前没有爆发这样的潜力,是因为交趾的蠲免还有一年时间,而旧港的粮食虽然每年征收九百多万石,但受限于距离,实际上只有吕宋的粮食可以运抵广东、福建。

位置只有一个,不能增,也不能减,因此想要提拔周延儒就难了。

但问题在于,大明不止有本土,还有海外。

英国靠着海外殖民地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就从一七九一年的岁入五千一百万两,提高到了一八一二年的一亿九千多万两。

二人坐在下方,顾秉谦坐在主位,门口有顾党的翰林编撰当值,三人才能肆无忌惮的在偏殿议论。

他这么一说,薛凤翔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黄立极还皱着眉,显然还是担心自己的位置。

这才是朱由检改革的依仗,本土收入维持基本支出,海外收入用于其他额外支出。

不过中农经济只能维持几十年,随着工业革命,顺天府和天津府必然会成为后世那样的当代人口大城。

他的心思在顾秉谦面前藏不住,而顾秉谦也老神在在的端起了茶杯,沏了沏茶,平静道:

“他入不了阁,大概率是去顶替六部尚书的职位,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不是世故,是无耻!不要脸!”

可即便如此,天启十年一开年,大旱波及的人数,还是从三千万人骤降不到一千二百万人。

多查出三百多万亩耕地,就等于增加了三十几万石米麦的赋税。

“殿下,奴婢以为都不提拔最妙!”

顾秉谦见状,反而淡定的喝起了茶。

他这一退,手里的权柄还能再紧握几年……

只是他虽然获得了朱由检的青睐,但却惹恼了其他人……

全民基础教育后,朱由检要做的就是清理所有私塾和私学,禁止私下补课。

当然为了保障地下水,耕地最好还是限制在五千万亩左右,而五千万亩耕地分给五百万农民,人均十亩,户均五十亩的情况下,中农经济很快就能得以实现。

到了元宵节后,大半个广东降雨,广西降雨,长江以南只有广州、惠州、潮州、韶州、漳州等五府之地未曾降雨,依旧保持大旱。

他的质疑,朱由检能理解,但他清楚眼下大明的赋税新增在哪里。

说白了,他们都明白周延儒给朝廷解决的一个难题,把朝廷的规矩立住了。

可眼下周延儒的异军突起让他有了危机感,因此他才特别针对周延儒。

但问题在于,北直隶的耕地没有增长,因为没有足够的畜牧来开发一些山脚的耕地。

黄立极表现得尤为愤怒,心里却也尤为畏惧。

“第四版蒸汽机和挽马的培育得同时进行……”

比起内阁,齐王府的位置才重要。

那三百多课题一旦攻克,大明基本也就能达到一战时期的科技水平了。

因此面对朱由检的想法,他提起朱笔同样写了数字。

“只是府内没这么多位置安置他,先让他去刑部担任尚书吧。”

至于下面的人会不会反对?

一群当初从其他党派当墙头草跳来依附齐王府,眼下又倒戈来依附自己的软骨头,他们又能有什么反应?

顾秉谦老神在在,而事情也如他预料的一样,整个在京顾党官员,根本没有几个人提出异议。

他与朱由校促膝长谈,二人手中轮流看着文册汇总,脸上笑意掩盖不住。

涉及阁臣的事情,四人反而不敢开口了,沉默片刻后,还是王承恩再度打破僵局:

这一切的基础早就打好了,按部就班做,错不了……

“阁老高见……”黄立极闻言附和,显然他们是要抛弃刘余佑和潘士良了。

“这上万万石田赋折色后,国朝便有税银五千万两,从这五千万两里拿出一半来支持教育,有何不可?”

或许学子们回家能吃到更多的肉,但在放假的情况下,八个月只吃十三斤肉,这不符合朱由检用海外对国朝输血的政策。

将茶杯放下,顾秉谦起身,佝偻的走向主敬殿,准备继续处理奏疏。

“八个月在校,三十斤肉,全由御马监的官场提供。”

文臣入府,对于他们来说都十分不妙,因此所有人都看向了曹化淳,不知道他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打击不是说全部杀死,而是想办法把田地收归国有。

短则三年,长则七年。

施凤来是浙党眼下的魁首,退了他,浙党势力大减,而温体仁也不足以服众。

“银行和新币一旦推行成功,这便是海外三省一司一州能每年提供给大明的收入。”

“近百万学子就学五年,这对朝廷的财政还是有不小挑战的。”朱由检放下就学汇总文册,然后才说道:

“北直隶此前前前后后迁移了近二百万人前往辽东、泰宁三府,这么看来哥哥登基时,北直隶应该有近千万人口。”

能在朱由检身边伴驾的,也就那几个人,而周延儒还是文臣。

“不入阁,便只有来府上办差了。”崔应元小心翼翼开口,而李若琏也警惕了起来。

眼下面对周延儒的虚晃一招,浙党或许会还在高兴,但只要他顾秉谦不挑起和齐王的党争,那浙党这次算盘就会落空。

顾秉谦称呼上了周延儒的表字,显然已经将他视为自己核心圈子的一人。

至于眼下,尽管遭遇了旱情,但北直隶百姓基本人均三亩,而勋贵文臣们手中的田地下降到了七百多万亩。

“弟弟别忘了,我朝两京十九省,北直隶只是其中的一,还有另外二十行省等着这个政策的推行。”

这一来一去,哪怕被超越,也是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朱由校手里此刻拿着北直隶最新的人口汇总和耕地汇总,纸面所写的情况是北直隶七百八十二万四千六百人整,耕地三千余六十七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亩三分四厘。

在他看来,朝廷给了学子就读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眼下居然还要负责他们的肉食,以及火墙燃料费?

唯一让所有人关注的,除了四川新政,便是北直隶的官学新政……

“有的时候,退一步才能活得长久……”

别忘了,这只是一个省,人口规模只是大明在册的十七分之一。

一年一百四十万两银子,这看似不多,却已经占据了大明眼下四十分之一的财政支出。

从政治来讲,它可以扼制士绅对教育,经济,民生,政治的把控。

他们如果能活,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侵占军屯田,而军屯田一旦倒下,那大明的财政就会倒下四分之一。

顾秉谦也是早就看透了这点,所以一直没有和朱由检正面为敌的打算。

就他们做的这事,但凡齐王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让他们活。

“刘余佑和潘士良,眼下他们的命在殿下手上,我们是帮不到忙了。”

想到这里、顾秉谦心里有些得意。

他眼下六十二岁,虽然已经老迈,但在阁臣之中却属于比较年轻的两个人。

只是他的话一出,李若琏便犹豫道:

“阁臣有七,虽说退黄立极而上周延儒,顾党实力不减,但若是周延儒上了,恐怕温体仁也得上位……”

“可大旱过后,粮价下降,即便是上万万石田赋,折色税银也不过四千万两。”朱由校皱眉提出质疑。

在军饷、官员俸禄、基础教育等各项支出总计五千万两的情况下,除非大明其他什么都不做,不然财政很容易赤字,连修路都不可能。

“国朝眼下八万万七千万亩耕地,哪怕尽数十赋一,也能收到上万万石田赋。”

“事情他说的很明白,传旨太监带去了殿下的话,他能做到如此,已经不易了。”

这么看起来,基础教育的推广,无疑让大明的户籍制度更为精确。

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四分之一的耕地,这自然让朱由检坚决了打击勋贵士绅的想法。

朱由检的话,便证明了周延儒这次博弈的正确,只是选对了该做的,他便直接成了六部尚书之一,挤进了大明权力中心。

到时候别说大明还存不存在,便是他朱由检也早就化成灰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南粮北运来维持局面,那北方粮价暴涨是绝对的。

哪怕后续被西方仿照,照抄给跟上,但遗产也足够汉人吃上近百年的了。

哪怕北直隶的勋贵,百官不愿意,但在皇权掌握最深的北直隶,他们手里的耕地却很难隐藏。

三千多万亩草原,五千多万亩耕地只分给五百万农民,中农经济或许能在朱由检这一代就实现。

一杯茶,他慢慢喝,直到黄立极舒展眉头,他才说道:

朱由检忽的开口,吸引了众人注意,但很快他又否决道:

“阁老,他没按您的话做,您难道不生气吗?”薛凤翔听到顾秉谦的话,迟疑询问,而顾秉谦却平淡道:

“虽说朝廷收了八十文书本费,还有学子的口粮,从地方靠捐献得到了牲畜家禽,但情况并不容乐观。”

私塾和私学,不出意外会在全民官学后,成为贵族学校。

他想要的,便是再当个几年首辅,在局面掌控不住前卸任首辅,告老还乡。

这个数目让朱由校瞪大了眼睛,甚至以为自家弟弟在夸大,但只有朱由检明白,这个数据想要实现有多么简单。

“周延儒太世故了……”

朱由校直勾勾的看着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带着笑意把朱笔放下:

“这我自然知道,但我也知道,只要这百万学子走出一百个可以进军备院的人才,那朝廷就不会亏。”

不过,今年瀛洲就能反哺大明,在稳定当地粮价的情况下,运送六七百万石米麦给朝廷并不困难。

盐酒茶矿,摊丁入亩,这一切都做完后,大明本土的赋税潜力,在不考虑金银库存的情况下,大概率是在五千万到六千万两之间。

朱由检在给周延儒授刑部尚书的时候,文华殿的一处偏殿里,顾党成员的工部侍郎薛凤翔忍不住埋怨,而阁臣黄立极却破口大骂。

见过贪的,但联合地方御马监一起贪腐侵占军屯田的,这朝野上下的百官还是第一次见。

如果北直隶的农民能通过迁移,进一步下降到五百万,而朝廷又收回这七百多万亩耕地,并且利用蒸汽机来进一步开发北直隶,那农民的日子会过的更好。

顾秉谦、袁可立、孙承宗、施凤来、朱燮元、毕自严、黄立极……

天启元年的北直隶,情况可能是十几万勋贵、文臣、卫所军官侵占近两千万亩耕地,而近千万人分近千万亩地。

一个不好,周延儒便是下一个“顾秉谦”。

朱燮元身在浙党而心在朝廷,又有功劳,退了他则是让功臣寒心。

只是相比较去年波及三千多万人口的八省大旱,今年的一场场春雨给大明续了一口气。

除了毕自严小他一岁,其余人都比他大两到六岁。

朱由检想到了徐霞客带来的那些欧洲大挽马,随后才整理了思绪,将想法放回到了基础教育上。

“虽说要安抚南方士绅,把规矩立住,但并不一定要让周延儒入阁。”

毕竟今年的海外收入,主要大头也不过就是黄龙平灭南亚土邦的前后三千多万两金银罢了。

朱由检缓了一口气,然后才说道:“官学司的成德给出了今年官学司的支出。”

如果不是下面的人架着他,他还宁愿老老实实的在齐王府办差。

比起洪武年间的二百六十多万人,二千六百多万亩耕地,人口翻了三倍,耕地增长了三百多万亩。

这个模式下的大明,财政不比晚清同治年间差。

“弟弟倒是趁这个机会清查出了六十多万的隐户,一百三十多万亩隐田,估计北直隶的隐户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朱由校被朱由检这话给问住了,他还真的不太清楚海外有这么大能量。

不得不说,除了黄立极,其他几人都有必须在阁的意义。

尤其是瀛洲、交趾、旧港、小西洋这四块地方,它们一旦全部稳定,每年向朝廷输送价值上千万两的税银,以及两千多万石米麦。

“加上六万教习的俸禄和伙食,官学每年冬季的火墙燃料费用,官学司给出的支出是一百四十万两左右。”

因此基础教育要施行,福利政策也要执行,面对自家哥哥的质疑,朱由检写下了“两千”这个数字。

“九十七万六千余人,比我和哥哥你想的还要多。”

眼下大明的财政,是建立在外部不断输血的情况下。

元宵节前后,南直隶、福建、河西、四川、湖广等各省纷纷降雨,十五天的时间,前后降雨数天,干涸的河道复通,各地旱情慢慢减退。

“国朝这近百万学子,负责他们的教习数量明显不够,臣弟从其他地方凑了凑,一共是凑齐了六万教习。”

朱由检把手中文册推到了朱由校面前,上面写着猪四万三千余头,家禽八十七万只。

“有了这两千万两的额外收入,哥哥伱认为大明能不能拿出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赋税来推行全民基础教育这条政策呢?”

朱由检说着,提笔又写下了一万万这个数目。

二十……

废除这种存在,实现教育公平,这样才能扼制士绅和勋贵这些贵族阶级的领先。

黄立极的怒火,顾秉谦看在眼里,但他也知道黄立极的怒火中带着恐惧。

“你们啊,别对人太刻薄,玉绳这样的人能起来,对我们是好事。”

英国能做到的,大明没有理由做不到,限制大明的是金银,而币制改革和海外金银流入会解开这道枷锁。

这些种种,折色下来后,大明海外可以入国帑近两千万两银子。

唯一限制大明的,似乎只有内地的大旱。

他们保不了?自然是能保的,但要保他们,需要的代价太大,顾秉谦不愿正面和朱由检硬钢。

“眼下阁臣有七,位置皆满,你们说让谁退下来……”

对付这两兄弟,也不知道要培养多少人才能熬到他们走,太浪费心神了。

这个局面是多久?他具体从这次朱由检颁布的四川、北直隶新政里看出来了。

按照后世的开发情况,整个北直隶比河北要小一些,但也最少能开垦出六千万亩耕地。

“奴婢以为,黄立极……”

内阁位置不多,齐王府更不多。

这个数目自然很多,因为他们的人数也不过就六万余人。

王承恩想让黄立极退下来,因为他在阉党倒台后就投靠了顾党,动他而推举周延儒,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入府也不错……” щшш ▪Tтkā n ▪C〇

基础科学的普及会诞生人才,人才进入军备院后会帮助大明科技进步。

用四亿人的赋税来养最多一亿六千万人,大明养得起,而且科技会让大明的海外收入逐渐增加。

这规模看着很多,但算下来,人均年肉量不足十三斤,这是成德写在了后面的数据。

就这年龄,除非他们早亡,不然眼下庙堂之上的所有人都熬不过他们兄弟两人。

在他们看来,刘余佑和潘士良可以说胆大包天。

不过,全陕再度依旧没有下雨,便是关中地区也仅靠渭水、泾水而耕种,山西承平了一年的太原府也遭遇大旱,倒是辽州、泽州、潞安府降了几场小雨。

“如果南昆仑监察使司站稳脚跟,而南州开发成功,朝廷又收复三宣六慰,诸藩在南亚站稳脚跟,那朝廷的海外岁入或许能达到这个数目……”

“……”听到朱由检说的这串数字,朱由校皱了皱眉。

大明的亚非经济圈和宗藩体系一旦树立起来,大明完全可以在三十年内,在人口稳定提升,物价不涨的情况下,把岁入提高到一亿五千万两白银的程度。

城镇人口不超过三百万,农村人口不超过五百万,这就是朱由检对北直隶的规划。

“银行和新币制,真的有这么大能耐?”

朱由校还是有些难以相信,毕竟在他看来,大明是世界中心,海外的能量,不可能有大明那么大。

只是面对他的难以置信,朱由检却轻笑着把关于银行和新币制的文册放到了桌上,慢慢推向了朱由校:

“有没有这能耐,哥哥看完就清楚了……”

晚上九点半左右更新

(本章完)

第500章 古来白骨无人收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564章 西征第610章 海外态度第91章 人间惨状(七千字大章)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49章 闯王来了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486章 发兵平缅第56章 尽是空饷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417章 争相斗艳第279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41章 巡视盔甲厂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244章 复设旧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见不合第146章 辽事落幕第695章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578章 待价而沽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386章 杀绅分地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59章 御马监裁军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第302章 内外有难题第345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90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92章 点醒杨涟第576章 制衡欧洲第174章 汉奸该死第37章 浙兵戚金第3章 难兄难弟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58章 杀倭取赏第653章 番外篇(一) 弹冠相庆第49章 伤心总是离别日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145章 老奴怂了第222章 西北难题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第484章 烈属安家第517章 走山访水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227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第698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23章 兵部又来要银子了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90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273章 争权攘利第10章 局势艰难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9章 文官多奸诈第289章 北上东出第215章 炮击老奴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172章 诸事繁杂第46章 布局西南第265章 病来如山倒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510章 天启通宝发行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47章 国之柱梁孙传庭 忠心耿耿洪承畴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433章 残暴嗜杀第304章 建虏内斗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182章 螳螂捕蝉第530章 河西轶闻第130章 调兵援辽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亚之行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