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呜呜……”

二月初七的午后,汽笛声在门头沟中响起。

由于是山谷地形,因此汽笛的声音传出数里,而数里外,听到汽笛声的朱慈燃连忙打开窗户,把头探了出去。

他那期待的眼神没展现两秒,甚至连地平线的军备院都没有看清,便被一只手给大力拽了回去。

“回来坐好,随意打开窗户容易被刺客袭击。”

李定国嘟囔着把窗户关上,而朱慈燃则是双眼带光的看向朱由检:

“齐王叔,第四版蒸汽机出来吗?”

“暂时还没有,这应该是是第三版蒸汽机高压锅炉实验而引发的汽笛声。”

朱由检端坐着处理奏疏,而朱慈燃听到后连忙如海绵吸纳海水般的迫切询问道:

“高压锅炉是什么?”

四年连续大旱之下,迁移陕西和山西的人口出去很容易,但等大旱结束,想把人迁回来就很难了。

米麦是会损耗的,尤其是运往内地,哪怕走水运,顶多也就运到洛阳,剩下六百多里路,最少要损耗四分之一的粮食。

“下官,恭迎殿下,殿下千岁……”

毕自严的奏表里,明确提出了最少有七百万百姓受灾需要撑到秋收,算上陕西、山西、湖广和广东的灾民,合计约一千三百万人受灾。

可如果不迁移去河西,那西北人口不足,明军想要西征,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有吗?”听到物理课本都有,朱慈燃立马转身在马车的书架上搜索了起来。

一百五十多万在河套,二百万在关中,还有三十多万在汉中。

看着朱慈燃懒洋洋的模样,朱由检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继而才解释道

“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便得以结束。”

可留下人口,每年又得花费数千万米麦来养活他们,进退两难。

至于陕西和山西,以及北直隶的宣府,三地合计受灾八百万人,山西为最,受灾四百余万人,宣府六十余万人,陕西三百四十余万人

这三地里,工钱定价均为十文,而三地募工分别是山西一百万,宣府二十万,陕西一百万,三地工期一百五十天,赈灾款项为四百万两银子。

尽管入春以来下了雨,旱情在减退,但去年因为大旱而绝收的百姓依旧需要朝廷为其解决春种到秋收这几个月的收入和吃饭问题。

“如果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贯彻。”

他说着,而李定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朱慈燃则是感觉在听天书。

对此,朱由检低头处理奏疏,并补充道:

“还为了维持大明的宗藩体系,建立起属于大明宗藩体系的经济圈,保证大明的正统性。”

当然,户部也确实穷。

朱由检算了算,军备院的时速是时辰,而非小时,因此火车和轮船速度换算后,基本是十五公里每小时。

这样布置,最少这三百八十万人能在今年旱情烈度降低后,活出个两年人样。

刚才毕懋康和朱慈燃的对话他听在耳里,自然知道第四版蒸汽机的事情,因此询问道:

如果关中只养二百万人还是能养得起的,但问题在于剩下的二百多万人迁移去哪里。

不仅如此,工部请御马监则是从三月开始,将各地粮食运往山陕,平抑粮价,将粮价维稳在四百文的价格,直到九月。

“第四版蒸汽机车重三万斤,时速五十里,能牵引六万两千斤货物,十节车箱和两节煤炭,可乘二百人,加注一次水,托运两节煤车可以跑五十里地。”

他提起朱笔把七百多万两银子划去,随后直接写下“一日工、三斤米”的笔迹。

目前湖广只有这三府是直接受灾的情况,用湖广、南直隶年产的一百五十万石水泥,加上瀛洲的七百二十万石来以工代赈可以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还能修建二千七百里府道,一举两得。

一本便是他手里这本,另一本放在齐王府的图书馆内,最后一本放在朱由校的书架上。

李定国看向了朱由检,而正在办公的朱由检闻言也停顿了朱笔,他刚准备开口回答,却见朱慈燃兴致勃勃的抱着《基础物理》,立马就招呼道:

眼下物价稳定,货币稳定,再使用大量海外金银就不太好了。

可即便如此,二十五亿两白银的货币总量下,一口气释放上千万两外来白银,那对于农耕文明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毕自严的想法很好,但却并不适用眼下的大明。

总的来说,便是七百四十万两银子,三千万石米麦,七百万石番薯。

大明的货币总量,也就是黄金、白银和铜钱,这三项加起来折色为白银,货币的价值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亿两白银。

“第四版蒸汽机虽然还需要实验时间,但其搭载火车、轮船上的大概功率我们已经算出,大概如下……”

“安静点看书吧……”朱由检无奈,面对眼前这个十万个为什么的“朱十万”,他只想静静,赶在抵达军备院前处理完剩下的三本奏疏。

不过……

朱慈燃连忙跑下了车,而李定国则是第二个跟上,不过他是为了拿凳子给王承恩和朱由检下车。

一见到科研四人组,朱慈燃就咋咋呼呼的跑上了前,而毕懋康则是笑着躬身回应道:

“有了突破,大概距离其出来的日子不远了。”

朱由检对王承恩交代了一句,随后才低头继续看起了毕自严的奏疏。

九月北直隶的番薯成熟后,再调五百万石番薯前往山陕直接赈灾。

这份奏疏通篇都在哭穷,而哭穷的原因则是毕自严盯上了国帑的那几千万两金银。

朱由检瞥了一眼,然后才解释道:“高压锅炉就是蒸汽表压力高于普通锅炉的锅炉。”

工部给出的标准是,每个地区一百二十天工期,工钱十二文,预计招工一百四十万人,赈灾公款二百八十万两,工期结束后每个工人收入一两四钱,可购买三石米。

朱由检的话说完了,王承恩也扶着他下了马车。

车内只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王承恩要扶朱由检起身,而他也同时说道:

“陕西的灾民,再迁一百万前往四川,安置在川北的保宁、潼川、顺庆,至于当地的八十余万百姓,与重庆、泸州、叙州的四十万百姓一起南迁云南吧。”

现在人口最多,但生产力和沙化比后世更严重的西域,注定易守难攻。

关中养民二百万不难,渭水平原在崇祯十七年大旱里从未断流,这代表关中平原的那一千多万亩水浇地用于耕种是没有问题的。

“让崔应元查一查南直隶,看看南直隶是不是有那么多受灾百姓。”

面对询问,十岁的李定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想了想后才说道:

“为了资源和市场,另外就是把藩王册封出去,将原本国朝内部不安因子排出,这么一来不仅能解决藩王的问题,还能从藩王手中获取土地和金银。”

“传令李邦华发一百二十万石米麦给灾民作为路费南迁,另外拨一百万两白银交付云南,告诉洪承畴,用这一百万两银子好好安置这一百二十万灾民。”

“那压力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高压的锅炉?这个锅炉和火墙、地暖这些供暖的锅炉有什么不一样吗?”朱慈燃连忙询问。

他一边看还一边说:“齐王叔,为什么您能写出这些其他书都看不到的东西啊。”

而且西北人口不足,后续也难以掌控整个西域和中亚地区。

“四川抄查士绅家产后,不是得了一百五十多万两白银和一百七十多万石米麦么?”

“喔……”听到朱由检叫自己,朱慈燃才不舍的放下手里的书,然后没有精神的参与到了政治和战争的话题里。

尽管朱由校和张嫣表现得都不想让三个皇子去官学就读,但朱由检安排教育他们的教材,基本和官学一样,并且增加了国学。

“殿下,我看《政治论》和《战争论》,总感觉有些相通,这是为什么?还有《战争论》开篇那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您能给我讲解一下吗?”

“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快快快,带我去看看。”听到第四版蒸汽机有了重大突破,朱慈燃立马央求了起来,让人看着想不到他是当今太子。

或许他是看到了早前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而萌发的念头,但当时的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也是因为当时大明的局面是白银紧缩。

也就是说,朝廷眼下需要直接调七百四十万两现银。

王征说着,便从袖中拿出了两张实验草稿,而朱由检接过后瞧着与比十九世纪末火车、轮船繁琐的设计图纸,只感叹大明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没有人重用他们,挖掘他们罢了。

朱由检根据李定国的军事天赋,故意让他在读书的同时来就读这本《政治论》。

只是他眼红,朱由检却不能眼红。

说句实话,明朝的户部尚书在开源节流这块做的不错,但金融意识却很差。

因此,在年初时,朝廷就已经向朱由检申请调拨了二百多万两的金融司铸币银。

不过即便如此,铸币的银子依旧还有二千一百多万两,黄金更是有一百五十四万两。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自然知道国帑藏着多少铸币金银,眼红自然不奇怪。

清军在小温暖期出兵,结果人口千万的河西居然连南路的那两三万人都养不活,更别提眼下还处于小冰河期,而河西人口只有四百多万的大明了。

在南方释放还好说,南方人口多,能容纳的也多。

他这着急的模样,朱由检看了有些不安,感觉过渡开导对方兴趣,或许会导致对方“不务正业”,因此朱由检皱眉道:

“这些东西,物理课本上都有,你好好看书便是。”

谁知道是不是毕自严联合地方士绅来以工代赈,用朝廷的金银来恩德百姓?

原因比较简单,那就是几省的大旱导致各地粮食绝收。

“这……”毕懋康无奈笑了笑,抬头看向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带着李定国和王承恩走了过来。

另外想要平抑山陕粮价,让山陕受灾八百多万百姓吃口饱饭,这又最少需要两千四百万石米麦,另外后续还需要调五百万石番薯。

宝钞这种利器,硬生生被皇帝和户部尚书玩废也是没谁了,把宝钞玩废了,结果朱由检得拿金银铸币来一点点挽回百姓信任,给他挖了一个大坑。

除非明军能用一万人击败西域控弦数万的叶尔羌和瓦剌,不然就老老实实的等火车修建起来。

“当然这是在河水里实验的结果,到了海上或许会打折扣,我们估计是效率会打八折。”

按照户部的估计,湖广和南直隶一共有一百多万直接受灾的百姓,以及三百多万粮食绝收的百姓,合计在四百七十万左右。

“第四版的蒸汽机弄出来了吗?!”

思索过后,朱由检还是决定再迁移陕西的百姓,而且这次还是要迁移四川,因为四川也有灾民可以南迁。

只是在下马车后,王承恩犹豫道:

当然,这是市面流通的,埋藏在地底的不算。

朱慈燃只看到了表层的东西,但眼下的他也不过八岁,能说出这些已经不错了,而朱由检则是把目光放到了李定国的身上。

内阁和六部给出的方案,依旧延续了朱由检制定的“以工代赈”方案。

迁移去河西,但河西后续似乎还有几年旱情要爆发,到时候山高路远,更难赈济。

“简单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朱由检吩咐王承恩的时候,军备院的大门打开,一直在这里科研的毕懋康、王征、宋应星、宋应昌等四人身着圆领袍走出了城门,身后带着百余名翰林博士。

“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

比之他,旁边的李定国要早熟许多,不用谁催促,他就在朱慈燃安静过后拿起了一本《政治论》来观看。

“喔……”朱慈燃被叫安静后也没有什么不满,而是饶有兴致的翻看《基础物理》。

因此,工部给出的建议是,把把瀛洲这六十万盈余的水泥,按照一年七百二十万石的配额,分别直接调给湖广和南直隶,尤其是湖广的荆州、襄阳、郧阳三府。

基于瀛洲南部水泥场的投建,瀛洲在保障自身建设下,每月可出口六十万石水泥,能修建二百里水泥路。

朱由检有意把李定国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他按照自家哥哥定下的时间算过,估计在四十五岁的时候,他就会前往美洲,就藩齐国。

因此对于这次赈灾,朱由检想了想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粮票。

涉及水泥府道、南直隶、湖广,这事情由不得他不上心。

“前年好不容易安稳了一年,去年遭遇大旱,眼下好不容易又安稳一年,刚刚春种结束又要他们迁移,这四年两迁,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如果再加上铜,那三项折合为白银价格则是四千二百多万两银子。

“陕西的大旱还有十二年,十二年足够繁衍一代人了……”

大明的科技在进步,未来不太需要单纯的军事将领,需要的是像熊廷弼、孙传庭、洪承畴、杨文岳、吴阿衡这种允文允武的将领。

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伤这一百二十万百姓,花一百多万两银子重新安置他们,总比花几百万两让那一百万陕西百姓苟活要好吧。

去年秋税征收后,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田赋并没有收到五千五百万石米麦,而是只收到了四千九百万石。

可在北方,尤其是在经济已经几乎不存在的山陕释放这么多白银,那就有点炒高物价的嫌疑了,因为白银很难流通起来,哪怕是皇店想要运送物资也很困难。

“殿下,川东那一百二十万百姓,有一百万都是之前陕北迁移南下的。”

“人都活不下去了,又管什么伤不伤呢……”朱由检摇了摇头。

这占据大明十一分之一的人口受灾,对于大明的财政考验自然很大。

铸币金银虽然多,但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它们都是海外运回的金银,如果一下子投入市场,大明会瞬间遭遇通货膨胀。

后续的奏疏里,广东四府受灾百万人,毕自严请调交趾一百五十万石水泥前往广东以工代赈,工期一百五十天,工钱十文,招工三十万人,赈灾公款六十万两。

“没有太多难题,主要还是热效率和转速问题,目前的热效率在百分之五左右,转速在一炷香二千二百四十转,虽然超过了第三版蒸汽机,但还达不到第四版的要求。”

朱由检解释之余,考校般的询问,而朱慈燃则是抢答道:

“为了金银,为了土地,为了人口市场!”

这还是黄龙那一百七十多万两黄金,五百多万两白银和一百多箱珠宝运抵的数额,如果等海军都督府的金银船运抵,那国帑的铸币金银会达到六千七百多万两。

这尽数折色下来差不多是二千四百万两银子,毕自严哭穷倒也不奇怪。

毕懋康说出了问题,紧接着有宽慰道:“这些问题,良甫都可以解决,只需要实验便可。”

“还有什么难题?”

他手中的奏疏是户部的,来自毕自严所写。

李定国说的比朱慈燃更全,但也漏了许多关键的东西。

李定国见状,也重新拿起了《政治论》,而朱由检则是在为手中的奏疏而头疼。

“我就是好奇问问,我功课已经做完了。”朱慈燃表功似的将自己的功课拿出来,递到朱由检面前。

前者伤民,后者杀民,两者皆不讨好,只能避重就轻。

眼下迁走一百万人,陕西便只有三百八十多万人了。

他决定之余,马车也抵达了军备院城池的门口,并且停下。

“果真?”朱由检闻言看向了王征,他没想到王征的速度居然这么快。

西北的难题在这里,不留人口,日后西征困难,并且对西陲的疆域掌控将是所有疆域里最低的,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

这速度看似很慢,但已经达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期的效率。

他瞧着朱由检不开口,又偷偷摸摸的拿起《基础物理》看了起来。

“九千料船只可以装载八十万斤煤炭,四十万斤水,再运载一百八十万斤货物。”

这看似不错,但朱由检却起了疑心。

朱由检之紧皱眉头,他有个尴尬的点,那就是山西和陕西。

“例如眼下的南亚诸藩战争,国朝为什么要去打远在万里海疆之外的当地?”

大明的白银通胀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而变成白银紧缩,眼下好不容易朱由检把白银紧缩的问题解决,如果他释放太多金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尽管这么一来,大明需要转移更多的米麦前往山西、陕西,但最少不会让当地的经济继续遭到破坏。

因此面对李定国的询问,他都是尽量的回答,例如眼下……

“高压锅炉就是……”朱由检顿了顿,反应过来后皱眉将目光从奏疏转移到朱慈燃身上:

“你问这个干吗?这个不需要你操心,你先完成伱的功课就行。”

“基本每艘船要留四成载重水和煤炭,基本装载一次,可以让船只对应的蒸汽机运作八到十六天,一口气跑五千里到一万里不等。”

这本书是朱由检写的,但这本书并不在市面流通,只有三本。

朱由检想的从来都是用新币换旧币,然后随着大明人口增长而慢慢释放金银,而不是有了就用。

朱慈燃在书架上找了找,然后找到了《基础物理》这本书,随后便翻开目录寻找起了关于锅炉和气压的基础知识。

“燃儿,先听这个问题的解答。”

王征有些谦虚的解释,而朱由检听后却十分精神:

“八折也足够了!”

“山西和陕西的人口还是太多了……”

“不敢欺骗殿下。”王征作揖回应,并继续汇报道:

去年朝廷岁入四千九百万石米麦,二千九百多万两税银,然而今年仅仅六部支出便是一千八百万两,军饷支出一千三百万两,合计支出三千一百万两。

他四十五岁的时候,李定国刚好三十五,不管是担任上直都督府的都督,还是担任任何一军的都督,又或者是入阁辅政,这个年纪都没有太大问题。

“蒸汽机船的蒸汽机更重些,十万斤,九千料的船只装载蒸汽机后可以让船只时速达到五十里左右,每两千斤煤可以跑五十五里。”

不提铸币的事情,单单眼下大明的货币总量来说,一下子释放外来的上千万两金银,就足以对地方的物价造成冲击。

布置八十个煤炭、水站,七天的时间就可以从京城运送物资抵达四千里外的嘉峪关,十二天就可以抵达伊犁河谷,十八天抵达中亚的撒马尔罕。

如果还要去更西的地方,那即便是前往一万三千多里外的莫斯科,也仅仅需要二十二天。

蒸汽机船就不用说了,从天津出发,十三天抵达广州,三十天抵达旧港,五十天抵达中美洲。

可以说,大明已经可以为第四版蒸汽机投入建设而做准备了,这也代表大明即将踏入工业革命……

第二更晚上九点

(本章完)

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225章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10章 局势艰难第260章 收复朵甘第539章 好景不长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289章 北上东出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546章 齐王摆烂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65章 帝者不怒第700章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462章 哥舒夜带刀第352章 直谏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307章 天启七年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69章 风声鹤唳第607章 师徒相悖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109章 五党让利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273章 争权攘利第575章 天无二日第144章 北沙河血战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299章 齐王返京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长成第132章 波流涌动第364章 上元佳节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33章 客氏恼怒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10章 局势艰难第102章 打肿脸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66章 黄台吉的计划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03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367章 八个心眼的颜思齐第595章 天灾人祸第249章 墙式冲锋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604章 以身作则第573章 燕山不满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174章 汉奸该死第133章 谋划山西三镇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60章 谋划草原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长成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165章 强藩反应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386章 杀绅分地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09章 兴亡又如何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93章 大仇得报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96章 扶弟魔第500章 古来白骨无人收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600章 叔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