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三省峰

南华山上住了几日后,将安托送饭的道童传话求见无为真人,当面得了他首肯可在藏书楼指定区域观书。南华山的书楼极大,占据半座山,不是建成楼房,而是整整挖空了半座山安置书架。书楼中不仅有道家典籍,修炼功法,也有凡间常见的《诗》《书》《礼》《易》《诸子百家》和各类传说、志怪传记。

高高的书架连书名都看不清楚,找本书本来就如同在大海里捞针,难寻的很。偏生将安还不会御物飞行,只能在矮处逗留。好在书楼看护相处熟悉后还肯帮一把,难为他居然把位置记得那么清楚,一寻一个准。

此后将安大半的时间都混在书楼中,除了送饭和书楼中人,知道山上多了一个常住外客的人并不多。郑氏兄妹初时倒是常来,尽尽地主之道。玄泽几次后就基本不再前来,积素时不时还来两趟,约着将安在南华山中四处走走,几番相处下来,一个活泼娇俏,一个沉稳有度,两人倒也是真心相交。

冬去春来,斑斓的色彩回归大地,新抽得嫩芽,半开的花苞,生机盎然。前几日郑家妹子就来邀约定下今日去看白云真人的桃林。外出见人,将安也把自己收拾一番,换上新裁的春裳。来南华不过数月,忽然间又长高了一截,脸也长开了些,积素曾笑称若不是常常相见都要以为是换了一个人。

白云真人是无为唯一的女弟子,师兄妹中排行第二,她的桃林在南华东侧,林间以桃树为主,间或种着一些梨树,远远望去,粉红雪白交错成景。走到近处,积素抬手扣了扣铜铃,就有童子前来应门,言师尊去了三省峰,一会就回来,请客人先行赏景。

“三省峰名字起自‘一日三省吾身’,因为上面有一天生石壁可照见人的一生过往,前人称其三省镜,山峰也就叫三省峰了。那是座孤峰,南华九峰十谷中最险峻的一峰,禁飞,只能从最近的云都峰铁索桥过去,是南华弟子犯错思过之所。偶尔有人想回溯从前的话也会主动上去看看,听说以前可兴盛了。现在去的人少了,因为不知什么原因,石壁出了几道裂缝,画面断断续续,无法很完整的显示过往了。”

积素随口解惑,说者无意,听着有心。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将安愈发认为自己应该不是人,至少父母中一半不是人。生而为人,即便是南华掌门这样的存在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日渐老去,自己半点本事没有,怎可能是例外。

南华典籍中提到曾有数段跨界姻缘,但多数没有子嗣,惨淡收场。因为各界灵气不同,可游玩却不可久居,人间算是最能融合各族气息的,百年不成问题,其他几界多只有数十年,故而跨界姻缘多数都在人间。

相爱容相守难,越界的生灵总是不得不退回本界,幸好少有子嗣,只当露水一场,分了也就分了。也有极少的几对留下孩子,半人半妖,半仙半魔,天地不容,族人不护,流浪于各界,艰难度日。

也许自己就是个半人半什么的存在,那些梦境都是些被封印的记忆,现在逗留人间的时间快用尽了才隐约想起。可若这样又该怎么解释梦境中自己不是婴儿,还有镜妖的存在呢?而且镜妖为什么能一直呆在人间。还是该再多找些典籍来印证想法,或者——直接去三省峰验证!

一边想着心事一边伴着积素漫步桃林中,一阵春风吹来,粉色白色的花瓣迎空飘洒,轻轻落到地上,盖住林间的石子小路,片刻后又被下一阵清风吹起。落英飞舞中,积素冲进花雨翩然起舞,南华众人都说郑家小妹有两好,一是舞姿极美,二是经她手的花总比别处开的艳。

花,将安见过,舞这还是头一回,干脆靠着桃树饱了眼福。

不知白云真人在峰顶看到了什么,一直到夜幕降临,游桃林的两人离去都不曾打照面。晚饭时分,将安惦记着三省峰之事,拉着送饭的童儿仔细问清了路线,隔一日后一早天未大亮便出了门。

三省峰果然是是南华九峰十谷中最荒凉的一峰,孤峰突起,状如石柱,只有零星绿意点缀,怪道成为是犯错弟子思过之所。离三省峰最近的是云都峰,平常无奇,峰下住的是杂役和粗实弟子,峰顶无人居住,只有零星几间瓦房堆放杂物所用。

到达云都峰只是费些力气,不难走,通往三省峰的铁索桥才是真正考验的地方。铁索桥果然实至名归,两条小臂粗的铁索并排挂在两峰之间,桥上没有木板也没有护栏。桥下世万丈深渊,看不见底,细细听去,渊底还有流水声。

站在桥边,只向下看了一眼便觉头晕眼花。这样的桥当真是凡人能过的吗?或者他只是障眼法,真走上去会有变化?将安蹲下,尝试着用手摸摸,玄铁冰凉,没有变化,用脚试踩,也无变化。爬过去?可是没有保障的爬,万一掉下去怎么办?

峰上呆了半日,此路不通,只得另寻他法,将安转身离开。南华山认识的人不多,勉强说的上话的也就那么几个人,郑家兄妹算是其中最熟悉的。现在大家都在准备下月的榴花会,忙得狠,也不好意思去打扰,还是先去书楼找找有无线索,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想让南华的人知晓这事以免泄露秘密。

书楼寻线索也非易事,书中都是一些大同小异的记载,如:“山阴之南有山名华,南华之上有峰名三省,峰顶之上有石壁,触之可照见前尘旧事。”“若问前程往事,可往南华求借三省峰一登。”之类。

这一日在书架角落积灰处看到一残本,内有一小故事,“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一天地宠儿,十八娶亲,十九有子,二十三学道,四十大道有成上天赐仙水一道助其飞升成仙。不想临近飞升妻儿被诛,心境不稳,险坠魔道。其师以毕生功力封印其记忆方才助其稳住道心,但在飞升当日还是功亏一篑。只因飞升当日四海巡游以示告别同门,路遇一怪峰,峰顶有一石壁,相触时回溯一生过往,从而封印解开,他想起了妻儿,自绝而亡。”

一个悲伤的故事,不过是假的,人本就成不了仙,也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写出来给人看有什么意义,是在说求仙还是说重情。为仙断情,可舍?为情断仙,可怨?将安合上书本,放置一旁,自己的事都未解,还想这么多作甚,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小娃娃,是你动了这本书?”一位鹤发童颜,面目慈祥的老者忽然出现在眼前。左右皆无路,这人是怎么出来的?虽心中有惑,但将安还是恭敬的问了安,请老者先行。

“小女娃,你还未曾回答我?”

“是我,我在书楼寻书,偶然看见这本拉在角落,不知是您的东西,请……”

“不必!”老者摆摆手,“我在书上下了禁制,一般人触不到它,你能看见既是有缘。我来问你,书中故事如何。”

“这就是一个故事,凡人是不可成仙的,不然,无为真人这般道法高深早该飞升了。”

“真假不论,我只问你这故事如何?”

“写书之人文采甚好。”将安思索一下,既然是这老者的书,好听话总该没错。

“你这不老实的小丫头。罢了,你也说不出什么,其实我又是想问什么呢,过了便是过了。今天相见既是有缘,我可应你一愿望。”

“多谢老伯,我暂时没啥想的。”

“那便留着吧,有缘相见再提不迟。”老者没有追问,呵呵一笑消影无踪。

离开书楼前,将安问了守门人,他也不知南华有此老人,但南华立派悠长,人才辈出,许是哪位避世先辈也未知。

四月过尽转眼五月,筹备了半年的榴花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南华上下人来人往,张灯结彩,好一派繁荣景象。

因南华弟子中男子居多,客人却是有女客也有家眷,女侍人手不足,将安和积素也搭上手帮忙,领了给女客院中送鲜果的任务,日日穿梭在人群中。

这一日,将安照旧换上应景的石榴裙,上粉下红,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她现在要送两份鲜果去碧霄门的院子。还没走到客房就听得前面有争吵声来,一男一女。女的好像是碧霄的明兰姑娘,此女性格泼辣,这几日都听惯了她的声音。那男的声音听起来也很耳熟,一时间想不起来,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