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惶恐不安

崇祯皇帝看回殿内,叮嘱温体仁道:“温阁老,教育部之事还待保密,但具体事宜,包括,各级学堂的设立,老师的来源,各级学堂所学课业的内容等等内容,你都要事先拟出具体条例。可以与中兴伯,工部尚书商议此事。”

“是,陛下。”温体仁知道新组建部门肯定会有很多事情要忙,对于崇祯皇帝所说的各项事宜都已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慌乱,镇定地答应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很满意温体仁做事不慌不忙,时时胸有成竹的样子。听完温体仁的答复后,就对三个臣子道:“该用午膳了,三位爱卿,就陪朕一起用膳吧。”

自从钟进卫醒来后,崇祯皇帝让臣子陪他吃饭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钟进卫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才发现已经中午了。想起今天陶瓷厂要烧制水泥,就站不住了,当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今日烧制水泥,臣想马上回陶瓷厂,盯着此事。”

徐光启听了,他也要跟着去。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有点紧张,他太在意这个水泥以及新式窑的高温法子是否成功,这关系到国企的成立和后面的一系列安排。因此,他连忙答应钟进卫的要求,让他这个当事人快点回去盯着。

于是,钟进卫和徐光启向崇祯皇帝告辞直奔陶瓷厂。温体仁一个人就不好意思蹭饭吃,也向崇祯皇帝告辞回去处理工部尚书的辞旧迎新一事。

工部尚书府邸内堂,暖壁给室内提供热烘烘地温度,使得张凤翔在这大冬天,并不需要在室内穿棉衣,捧手炉取暖。

室内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丫鬟随侍。坐在八仙桌边的扶手椅上,喝着酒。桌子上面还有一个热酒壶,喝完了手中酒,就自己倒上一杯。

看似悠闲,却见张凤翔不时,发出长叹一声,像是心中郁闷难解。

忽然,内堂的门一下被人推开,一阵冷风跑了进来。张凤翔抬头看过去,自己不是吩咐过,不要有人过来打扰么,门口的管事难道都不听自己了?

没等张凤翔看清来人,就先听到一阵抱怨声:“老爷,你是不是太小心了啊?”

听着声音就知道是自己的正妻张刘氏,张凤翔于是吩咐了句:“把门关上。”然后就又低头喝起了酒。

张刘氏并没有让跟随自己过来的丫鬟进来,自己动手回身把门掩上,然后解开身上套着的貂皮大衣,挂到门后的挂钩上,走到八仙桌的另外一边坐了。

坐定之后,她把身子半扑到桌子上,探向张凤翔道:“老爷,万一皇上要真准了你的辞呈。不是弄巧成拙了?”

“你妇道人家懂什么!老夫身为工部尚书,皇上就是要真准我的辞呈,也不是这么快的,总得有个两三回,才会准的。”张凤翔说完,又去拿热酒壶倒酒到杯里。

“就怕皇上真的准了,那岂不是没这尚书当了。”张刘氏嘟囔着。

张凤翔一听,直接把刚拿起的热酒壶用力地放回桌面,发出“砰”的一声响:“当当当,你是要这个尚书还是要老夫这条命啊?”

张刘氏愣了下,没想老爷发这么大的脾气,然后脾气也上来了:“至于这么严重么,把你吓得,还没查到你头上来,就赶着上辞呈了。”

张凤翔也有点怕这个悍妻,见张刘氏和自己顶上了,就换了个和缓的口气:“昨日那两个御史,不就被皇上抄家流放了么。”

张刘氏不以为然,道:“那是他们没脑子,收钱又不仔细,竟然还敢去弹劾皇上面前的大红人。”

张凤翔看看自己的夫人,有点无奈,解释道:“谁能知道东厂早就盯上他们了呢。”说完,他叹了口气:“谁又知道东厂是不是盯上了老夫呢,毕竟老夫因为上次的城墙案差点陷进去。”

张刘氏听了有点紧张,又有点害怕,对张凤翔说道:“老爷,你不要吓我,东厂会找上咱们?”

“刺杀中兴伯一案被定为谋逆,其实是有点冤的。保定侯和京营提督只不过也是想发财而已,只是采取的手段太激烈,又被东厂抓到了证据。皇上行如此手段,怕也有敲山震虎,整顿吏治的意思在里面。”张凤翔给张刘氏细细分析起来。

“那皇上会查旧账么,现在的官场上,谁不收几个钱,那不都是傻子么,这要是真查起来,还有几个人能站在朝堂之上?”张刘氏有点想不通,皇上真会这么干么。

“以前的时候,皇上就只能靠我们这些文臣做事。想整顿吏治,搞贪腐,不也没下文么,你还记得老夫跟你说过的那个户部给事中韩一良么?”张凤翔问张刘氏道。

“记得,真是好笑,有反腐的心却没有得罪同僚的胆,老爷,是这样吧?”张刘氏想起前两年发生的这事,当时在官场和京师都传为笑谈。

张凤翔点点头,不过他现在却没有一点和当年一样嗤笑的心:“可现在不同了。你看看,刺杀中兴伯一案才过多久,就被破获了;两御史当日收钱,第二日就被抓。”

张刘氏听到这里,紧张地看看关着的房门,然后轻声问张凤翔道:“东厂和锦衣卫的缘故?”

张凤翔点点头,叹道:“所以,我们的日子难过了啊。谁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算旧账。如果皇上要算旧账的话,让厂卫去查,就又有一批人会倒霉。”

“这倒是。”张刘氏赞同地点点头,厂卫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老夫在皇上那,是挂了号的,算起旧账来的话,老夫怕是会第一个被查。你说,与其被皇上惦记,还不如辞官归去。这么多年的积攒,就算子孙无能,也够他们吃喝几辈子了。”

张凤翔说着这话的时候,还是有点心有不甘。不到万不得已,谁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

商人风餐露宿,千辛万苦才能赚到钱。但官老爷只要动动嘴皮子,就有人能送来钱,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以权谋私更容易。也难怪当官的看不起其他职业。

张刘氏心底涌起一阵惧意,要是像昨日那两个御史一样,被查抄家,这些年的辛苦不都白费了!

“那老爷,我们该怎么办?”张刘氏有点不知所措了。

“什么怎么办,老夫不是已经上了辞呈了么。如果皇上不想追究以前的事,就会挽留。如果皇上不想再查以前的事但又介意,那就会挽留几次后让老夫归去。”张凤翔给张刘氏分析。

“那要是皇上根本不挽留,直接准了呢?”女人的敏感,让张刘氏直接问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应该不会吧,老夫也算朝廷重臣,应该会留点脸面。除非,除非皇上想算旧账,但又没有证据,见老夫识相主动致仕,才有可能是这个结果。”张凤翔倒是没想过这种可能,现在听张刘氏提起,就皱着眉头分析。

说完后静了下,又对张刘氏道:“最险的情况,就是皇上已经掌握了一些以前事情的证据,就会先稳住老夫。所以就算皇上这次不准老夫的辞呈,老夫也要再上几次辞呈。唉,真不知道皇上是稳住老夫还是真不计较以前的事了,这日子过得真是提心吊胆。”

张刘氏一下就理解了老爷为什么一个人躲在内堂喝酒的行为了,起身过去掂起热酒壶给张凤翔满上,相对发愁。

第835章 赶往湛江第233章 鞑子想撤了第754章 红夷大炮来了第701章 献宝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369章 危险机会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568章 抢粮缺人第233章 鞑子想撤了第183章 劝降不成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578章 演戏所带来的好处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91章 舍命相救第109章 再议盐政第374章 巡抚衙门第841章 暴乳第267章 功败垂成第437章 练兵提上议程第308章 要自救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757章 辽阳易手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36章 袁可立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28章 浩劫第727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121章 徐光启第50章 死人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48章 结账第670章 战事间隙第297章 赚钱的几件事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484章 运几船回大明如何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227章 投石报信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86章 理想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654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225章 再访教坊司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802章 直升飞机第60章 猛虎出笼第732章 那中兴侯本王认识第575章 作茧自缚第43章 早朝第22章 攻守第648章 吐血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352章 如何处置第735章 专利法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801章 斗战胜佛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么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机制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682章 突变第290章 胜了败了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105章 匆忙善后第515章 持久战第478章 禁言反弹第715章 追债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675章 束手无策第5章 相信(3)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55章 白话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818章 虎头蛇尾第817章 坐地起价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799章 过扬州叹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677章 赶回京师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775章 文明的进步第564章 登莱的士气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