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昌黎隐忧

代善看着军帐中闹哄哄的场面,用力拍拍案几。待他们都静下来看自己时,才说道:“你们可见昌黎城头和其他城池有何区别?”

这些蒙古鞑子能当部落首领,也不是傻子,部队正在准备之时,已去看过昌黎城。

因此,代善一问,就有一个首领大声回道:“贝勒爷,其他城池好像没有这昌黎城头的木排。”

代善点点头,然后把木排的作用一一解释给他们听。

这些鞑子是空手而来的,手中的攻城工具只有云梯而已,听代善这么一说,不禁面面相觑。

代善看他们神情,心中暗自得意,然后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道:“你们放心,本贝勒已有法子,只用云梯,就能攻下昌黎小城。”

在蒙古首领的仰视期待中,代善说了他的方法。

其一,云梯两端绑上盾牌,以保护登云梯的兵卒减少两端城垛口对他们的伤害。

其二,云梯不要放的太散,最好云梯能并到一起攻城。

这两个方法其实都是针对昌黎城头放了木排,只能通过城墙垛口攻击攻城敌军,攻击火力大为减弱而想出来的招数。

在代善解释了之后,蒙古各部首领恍然大悟,纷纷向代善表示,要重新回去准备,改造云梯,并选取首批攻城勇士。只待准备完毕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起攻城,一举攻下这个小县城。

代善一边听着他们的打算,一边点头,然后下令散会。

就在帐内众人准备离开之时,有人闯了进来,拦住了他们。

代善看见来人,愣了一下道:“鳌拜,你怎么来此?”

“请问贝勒,这是要去攻城了么?”鳌拜拦住了蒙古各部首领之后,没再管他们,直接问代善道。

“不是攻城难道是去狩猎?”这不是明摆着么,还用问。

“那可是劝降失败了?那个劝降的人何在?”鳌拜连忙追问道。

啊,劝降,代善自从看到蒙古仆从大军来了之后,早把劝降的事忘到脑后根了。鳌拜这么一提,才想起来劝降之事还没有结果。

“你问那劝降之人干嘛?”代善感觉到鳌拜并不是很关心劝降成功与否,而是奔那个劝降之人来的。

“大汗有令,追回劝降之人,务必保护周全,送回永平。”鳌拜在提到大汗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庄重、恭敬。

“为何?”代善不明白,那不就是一条汉狗么。

在场的蒙古各部首领并不知道劝降的事情,现在看大金如此重视,纷纷关注起来,别不打了啊,要是劝降了昌黎,城里的财物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此人精通火器,能造红夷大炮。”鳌拜回答道。

代善一听,这才知道那个汉狗的重要性,就命蒙古各部首领先去做攻城准备,然后派出亲信岱松阿前往昌黎要人。

自从昨晚来了鞑子大军之后,昌黎城头就开始严阵以待。晚上值守的乡兵多了一倍,以防建虏连夜攻城。

幸好一夜无事,第二日一早,鞑子大营开始闹腾,昌黎城头以为鞑子要开始攻城,于是进入一级战备,没想过了很久,还是没见到鞑子出营攻城。乡兵们纷纷在心里猜测这新来的鞑子在搞什么鬼。

昌黎县令左应选站在箭楼上,眺望着远处鞑子大营,看刚才鞑子大营的喧闹劲,怕是会有一次前所未有规模的攻城战。

昌黎城已经坚守了六天,城内的物资正在急速地消耗掉。原本就是一座小城,城里的生活物资就有限,战事突起的时候,四周的百姓纷纷入城避难,逃难的时候谁能带多少吃的在身边,这就更是加重了昌黎小城的负担。

也幸亏城里的乡绅通情达理,明白大是大非。现在已是捐出了不少钱粮来维持昌黎城的稳定。

但左应选知道,这样的日子坚持不了几日。一般的百姓还可以熬个粥吊着一条命度日,但保卫昌黎的乡兵,包括支援战事的民夫,就不能只是喝粥度日的。

建虏的攻城能力比较差,而且据左应选的观察,建虏没有决死拼命的心,否则昌黎怕是坚持不到现在。

现在看城外建虏这几天的动向,左应选感觉到建虏是非要拿下昌黎不可。

左应选的心里暗暗焦急,城外的建虏兵力越来越强,城里的物资越来越少,朝廷的援军何时才会到来?

那日明军夜不收现身了一下之后,就再无音讯。左应选想过派人前去求取援军,但能突破建虏包围拦截的希望渺茫。

而且左应选不似那些乡兵,他身在官场之中,知道的事情比他们多。

昌黎只是一座小县城,又无朝廷大员或者皇亲国戚等人在内。朝中无人的情况下,会不会出动大军前来救援这座只有普通黎明百姓的小城,这是一个问题。毕竟,城外的鞑子大军就有四、五万之多,足以让一般人畏惧了。

就当没有朝廷援军吧,和鞑子对着耗,守住一天是一天,左应选心里暗下决心。然后,整理了下仪容,下了箭楼开始巡视城内情况。

城防上自有守备石国柱在看着,他昨日值夜,建虏没有动静,就在箭楼略微小歇,刚才建虏闹腾,就又去巡查城防了。左应选心里想着,要是有朝一日能守住昌黎,自己一定要举荐他。

左应选首先视察了城内支援城头的民夫情况,都已各就各位,待在城下不远,只等城头战事一起,就能支援。

然后左应选又去看了设在几个主要街道上的施粥情况。虽然现在熬出来的不是那种稀的能照出人影的粥,但这粥也不是能插筷子不倒。没办法,粮食有限,得省着点用。

左应选走去下一个施粥点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街角传来一个童音:“奶奶,我饿。”

“乖,奶奶这里还有点粥,你喝了吧。”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虚弱,随之传来。

“不,这是奶奶喝的,月儿不能喝。”那个童音说得很坚决。

左应选停住了脚步,听着那边街角的动静。

“奶奶,我要那边的粥,还有好多呢。”

“不行,那边的粥还有别人也要喝的,县尊说了,城里粮食不多,每人就只能喝那么多。”老人在给她孙女耐心地解释。

“但我看到一个叔叔要了好多,奶奶…”小家伙拖着长音喊着奶奶。

“乖,那个叔叔是要去帮你父亲打城外的鞑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情,乖一点啊,这粥奶奶喝不完了,你帮奶奶喝了好不好?”这位老奶奶和蔼地哄着自己的孙女。

“不,月儿听到奶奶的肚子响了。父亲以前跟月儿说过,这是肚子要吃饭饭。”小女孩没那么好哄,坚持不肯喝奶奶的那份粥。

左应选听到这里,快步走过去,拐过街角,看到一个屋檐下躺着一排老弱中,有一老妇和一女童正在互相推着一碗粥。

他明白,这些人都是逃难进的昌黎,人满为患,因此歇息在街边。

左应选快步走近,然后蹲下身子问道:“老人家,这孩子的父亲在哪?”

老妇人一看眼前的是县尊,连忙挣扎着起来,拉着女童拜见县尊。

左应选连忙扶住她们道:“老人家,不要多礼,大明讲究的是尊老爱幼。”

老妇人见拜不下去,就只好坐回位置道:“孩子他爹被选为乡兵,在城头上守着。”

左应选看向这个女童,梳着两条小角辫,秀气的小鼻头被冻的有点红,看着有三岁左右,大眼睛一闪一闪地注视着他。

“县尊叔叔,你能给我点粥么,我和奶奶都饿。”小家伙突然开口说道。

第54章 红会雏形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第742章 万事俱备第314章 赌约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92章 濒临绝境第71章 亲近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种部队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501章 南京民变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386章 开封戏曲第351章 收获不少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75章 祸福难料第622章 全功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还是葡萄藤第122章 温育仁第30章 饷银(2)第19章 中计第151章 期盼第632章 天朝上国第10章 遇刺第253章 数学的应用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18章 算计第188章 昌黎第二战结束第423章 自己儿子怎么办第116章 陶瓷厂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280章 意外收获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570章 苦啊第300章 宣传第593章 杀明军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64章 舆论之论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286章 挖坑等明军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647章 空城计第229章 军中不稳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764章 此生无憾第55章 白话第21章 汉魂汉奸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8章 两策之论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224章 妄想坐山观虎斗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776章 问罪左良玉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87章 漱口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680章 快点来吧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133章 历史教训第678章 东西方战船的差距第767章 诀别第70章 汰兵安置第491章 藩王会议(1)第223章 赎罪银第207章 祸福难料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87章 漱口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191章 都是以权谋财第408章 东江士气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572章 各有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