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宝钞隐忧

“大哥,又有什么发财的机会,上次的水泥到现在还没消息呢。”矮个子好奇地问道。

“我打听了好久,还是没打听到水泥的消息,只能等消息了。刚才想到的发财机会,却是可以马上去做的。”商贾说道。

“大哥,啥发财机会,说说,我们听大哥的。”壮汉说道。

“现在去收一些以前的大明通行宝钞,放手里,我估计这东西可能会涨。”商贾说到这里,又提示风险道:“但没有确切把握,所以大哥给你们的建议是用闲钱去收一点放着,不影响生计为要。”

“大哥是觉得大明通行宝钞也能兑换银两?”壮汉一听商贾的话,连忙确认道。

商贾摇摇头说道:“我觉得应该不可能,朝廷从开国之后开始,二百多年发行了多少通行宝钞。就算从正德年间开始,不再发放,但现在还存在民间的宝钞也是不少。这要是都能兑换,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银两?”

“那大哥为什么还看好这通行宝钞,让我们去收呢?”矮个子问道。

商贾看看矮个子,又看看壮汉道:“大哥只是觉得,朝廷推出了这新式宝钞,怎么的都要给通行宝钞一个交代吧。但大哥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让你们有闲钱就收购一些,反正现在就是一个废纸价,亏也亏不了多少的。”

壮汉和矮个子点点头:“好,听大哥的。”

三人说完这事,就各回各家了。

而钟进卫,此时正坐在大明皇家银行二楼的办公室里,听着他派出去的托把消息汇总回来。

其中有一个叫王复夕的回报让他有点忧心,就是大明通行宝钞的问题。

大明九思宝钞和大明通行宝钞都是老朱家发的纸币,是有官府背书的,现在两者如果区别对待,怕会引起是非。

但要接下大明通行宝钞这个历史包袱,不说现在大明的财政是属于连年赤字的状态,就是再有钱也接不下来。

钟进卫记得当初在和崇祯皇帝讨论纸币的时候,崇祯皇帝就表示过不会回收通行宝钞。

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提这九思宝钞,百姓就想起通行宝钞了。这时间久了,说不定手里有比较多通行宝钞的人,就会开始闹事。

难道是让朝廷用铁血镇压,好像有点不讲理。这通行宝钞也是朝廷按照面值支付出去的,是收到宝钞人的血汗钱。虽然因为其贬值而损失惨重,但以前是没办法,只能贬值下去。现在他们看到有兑换银两的希望,就想来兑换,也是应该的。

钟进卫左思右想,找不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好马上求见崇祯皇帝,看大家商量下有没有办法。

崇祯皇帝原本想不管,但在钟进卫拐弯抹角的提示下,也觉得不管不行,否则就等于是赤裸裸得从百姓手里抢钱,这是一向以爱民如子自称的崇祯皇帝所过不去的一道坎。

崇祯皇帝传来首辅温体仁,户部尚书毕自严过来一起商议此事。

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商议了半天,几个人都没有好主意。

到最后,几个人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决定坚决不能放开大明通行宝钞兑换银两的口子。

二是拨出一小部分钱,去市面上偷偷收购大明通行宝钞,能回收多少就多少。按照现在大明通行宝钞几近于废纸的价值来估计,应该能收回大量宝钞。

三嘛,是等以后看情况再决定市面上剩下的通行宝钞怎么解决。

也幸亏是发了一笔横财,否则的话,这第二条共识也别想有。

谁也没想到的是,等到后世,大明通行宝钞的收藏价值反而比第一套大明九思宝钞还要值钱,原因就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存世的通行宝钞极其稀少。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崇祯皇帝大为兴奋。

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军已经到达保定府地界,再过个四五日就能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连忙把这个喜讯通知给京师城外的孙承宗,让他采取相应的措施。

孙承宗听到消息后,也是大为松了一口气,召集将领说了此事,并宣布歼灭关内建虏的日子不远了,而后开始派出大规模的夜不收探查关内建虏的兵力分布以及动向。

将于建虏决战的消息传到钟进卫这里后,他放下了国企方案的研究,直奔水泥厂,找到玻璃匠,查看他们制作望远镜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玻璃匠竟然是按照以前水晶制作的经验,在慢慢地磨制成镜。

不过钟进卫马上想起中国古代就是精于手工制作而短于流水线生产,他记得这两个概念,自己是给崇祯皇帝和徐光启讲过,徐光启也因此改进了水泥生产流程,有一些步骤改用水力代替。

其实流水线和标准化是工业化的象征,现在能普及起来的话,就是一大飞跃了。

钟进卫把各类工匠头们以及管理他们的安贵义等人都叫到了议事厅,给他们普及流线线和标准件的概念。

说完概念后,钟进卫就专门讲玻璃的例子,他说道:“刚才我去查看玻璃作坊的时候,发现他们在做的玻璃器皿是一个个吹塑成形的,领头的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西洋人的做法,是最正宗的做法,他在以前的时候好不容易探听到的,当然照此来做了。”

说到这里,钟进卫看了下全场,看他们都在注视自己,当然,也包括那个被他不点名提及的工匠。然后他继续说道:“不错,对于玻璃行业来说,我们大明是刚有的,西洋人比我们多了很多年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在以前的时候是正宗、先进的。但是...”

全场一丝声音都没有,静待钟进卫的下文。

“但是他们的做法在我看来,是狗屎,是垃圾。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有了那么多年的玻璃制作经验后,还一直停留在从最初开始单个吹塑的做法上,没有想着去改进。”

“今天有人不服气,那我就和你们说说这个玻璃制作,其他不是玻璃制作的工匠也听听,看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钟进卫俨然一派大师的说话风范,再加上他背后站着几个威风凛凛地东厂番役,更是增加了他的气势。

“我们汉人很早就有了模具做东西的事例,不说你们工匠的活,就我们平时生活中做饼吃。你是一个个做的呢,还是用事先刻好的模具一个个的压制出来,那个更快?做出来的东西又是不是一模一样?这也就是刚才我要你们做到的标准化。”

一下说了好多话,钟进卫有点渴,先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然后继续说道:“这个事例放到玻璃制作上,那是不是也可以事先做成模具,然后把玻璃水或吹或倒进去做呢,这样做是不是会更简单?那个凸透镜,是不是可以事先用圆规画出不同弧度的圆形模具,用这个模具做出镜片后再来磨制会不会省很多功夫呢?”

那些玻璃工匠们虽然没听过圆规是什么,但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嘛的。他们听得一个个脸红耳赤,低下了头。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做事都有一个惯性思维。他们把以前做水晶镜片的经验带了过来,还没有一定的时间来创新,或者说缺少足够的动力来马上创新。

“还有那个平板玻璃,我看送到银行做窗户的玻璃很小,你们的做法是先把玻璃吹成球,再弄成圆筒状,等其略为冷却,去掉两头,从中间剪开摊平,用这种方式来做平板玻璃。是,你们是做出来了,但用这种做法得到的平板玻璃大小受限于玻璃匠肺活量与玻璃气球的体积。今天我说了这么多了,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启发。谁有更好的方法来改进?理论上的也可以。”钟进卫说到最后就给了这些工匠一个问题。

第771章 鞠躬尽瘁第606章 懦夫第794章 钢铁厂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713章 灯下黑第531章 登陆辽东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594章 陷阱第704章 宣言第85章 密谋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672章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第308章 要自救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539章 战后第56章 纸币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128章 终有所获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43章 早朝第351章 收获不少第800章 何方神圣第618章 忧心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437章 练兵提上议程第350章 难言之隐第4章 相信(2)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736章 大明的优势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35章 卢象升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517章 宋氏镜片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36章 监军制度第13章 辽东第746章 天津卫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编队第443章 中兴侯的鬼点子多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166章 海盗问题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41章 不成熟第136章 京师风暴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第595章 灭个干净第132章 开民智第457章 杀神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264章 滦州光复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697章 要敢野战第733章 荷兰人的反应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707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第861章 坏事变好事第854章 请罪第74章 汰兵归去第505章 如何赚钱第542章 冷热寒症第530章 招降卢象升第689章 重现大明无敌水师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125章 发现刺客第354章 竞拍第262章 血债血偿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441章 票号之议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782章 班师回京第504章 报纸第117章 工匠的处境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225章 再访教坊司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731章 哥萨克第126章 闯侯府第408章 东江士气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226章 宋应星第7章 变故第511章 泥模铸炮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713章 灯下黑第805章 义善社第229章 下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