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报纸

不过这回王承恩料错了,今时不同往日,有些东西因为钟进卫穿越而发生了改变。

曹于汴先是按照顺序查看了三份急递,然后听到崇祯皇帝对他说道:“南京民变之事,涉及甚广,朕决意派你前去一查真相,押相关人等进京受审,曹卿可愿前去?”

“陛下之命,臣不敢辞。”曹于汴干净利落地回答道。

崇祯皇帝见他答得干脆,心知他必有计较,就再问他道:“曹卿对于此事,有何思路?”

曹于汴知道崇祯皇帝是有点担心自己是否会偏袒某人,他当即回答道:“陛下,从三份急递上看,已有证据表明那复社与民变有莫大的干系。不管最终如何,其居心叵测定然是要处理的。至于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人是否有为非作歹,臣去了一审便知。另外有关哪些官员是否有亵职,或者有包庇闹事者的行为,臣也会据实查之。”

王承恩听了,不由重新打量曹于汴,这好像不是他印象中的都察院左都御史。

曹于汴之所以要这么干,完全和他屁股坐在那里有关。

都察院之前的名声太差,一直是他想改变的。

在上次的票号闹出事情,银行业为之改革一事上,他赌对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都察院只会贪腐不干事的风评,同时他又为各衙门争取到了利益,成立了为民银行。都为他的名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南京那边竟然在银行业改革之事上出现波折,对于他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

再说现在一切的证据指向,都很明了,这绝不是百姓自发的民变,是背后有人指使。

曹于汴已下了决心,再搞一把大的,把都察院的名声重新打响起来。

别人或许不敢动那名声在外的西张先生张缚,不敢碰内阁辅臣周延儒,但他曹于汴就敢,而且还偏要去动,去碰。非如此惊天大案,不足于让都察院的名声一下就扭转过来,也使他曹于汴的名声能传遍大江南北。

崇祯皇帝听了曹于汴的回话,很是满意,他点点头说道:“东厂在江南也已调查多时,曹卿去南京之后,朕令东厂把相关证据移交给卿,由卿出面之。”

“臣遵旨。”曹于汴躬身答应了一声,然后转向王承恩道:“还请王公公多多相助。”

王承恩这时忽然想起,好像东厂已经在法理上凌驾于都察院之上了。不由暗自一笑,笑自己之前还是老思路想事情。

“陛下有令,咱家一定遵从的,请左都御史放心好了。”王承恩公事公办地回答道。

崇祯皇帝看他们说完了后,就吩咐曹于汴道:“曹卿须尽快赶往南京,处理完事情后,督促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开业。如若有什么问题,可以调派当地军队相助。”

曹于汴知道崇祯皇帝是怕那些人又来围攻自己,他一脸严肃地回答道:“臣明白。”

他很快领了圣旨,当日便兼程赶往南京去处理民变之事。

而在文华殿上,等曹于汴出了殿门之后,钟进卫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次南京民变之事,臣觉得有几个事情应当引起朝廷的注意,最好加以防范使之不再出现。”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钟师傅,你所言何事,速速道来。”

王承恩和温体仁也带着好奇看着钟进卫,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其一,南京民变的事情会发生,就是那些生员先贴大字报,后聚众鼓动百姓闹事。分析起来,就是他们先行掌握了舆论,才有后面的事情。”

钟进卫的分析让几个人都点点头,也明白了他说这个的意思。

“陛下,臣之前的时候,已多次说过舆论引导的重要,为此也让教坊司培训出戏班子往各地演出。对了,其实之前的托也是一种舆论引导。”钟进卫继续提醒道。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当即赞同道:“朕知道了,是朝廷对南京的舆论事先没有做好引导,因此才被人有了可趁之机。”

“陛下英明,臣现在觉得京师之外的地方,舆论控制还有待加强。”钟进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道。

在崇祯皇帝和钟进卫说话的时候,温体仁已在考虑这个问题,此时才发表看法道:“陛下,臣以为此类朝政实施最好事先通过邸报发行天下,让天下事先有个了解为好。”

钟进卫刚才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听温体仁说解决方法,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下,然后马上就舒展了开来,他看向温体仁说道:“温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也有一策,可以和温大人所言相补充。”

崇祯皇帝在上面听了,心中欢喜,连忙问道:“钟师傅,你有何补充?”

钟进卫转向崇祯皇帝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温大人所言朝政先发到邸报上,这是一个好主意。但看到邸报的人群会比较小,再由他们传出去,这扩散速度就慢了。”

温体仁听了一想也是,就问道:“中兴侯,那你的意思呢?”

这等于是替崇祯皇帝又催了钟进卫一次,他便不再分析解释,直接先说出了他的建议:“臣建议朝廷办报纸,至少要在两京十三省的省会有朝廷控制的报纸。”

王承恩一直没有说话,听着钟进卫讲解,此时一听,心想又是一个后世的新鲜东西吧?

“钟师傅,何为报纸,如何办这报纸,又如何控制?”崇祯皇帝心急,一连问出了三个问题。

钟进卫听了笑着答道:“陛下,这报纸,顾名思义,就是一张纸。可以这么说吧,报料的纸张,就是报纸。把朝廷想告诉百姓的事情都登记在上面,然后分发全国。”

温体仁听得有点无语,他不由问道:“中兴侯,你这不还是邸报么!”

确实,邸报其实就是最初的报纸。都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的功能。

钟进卫只好更加细致地解释道:“邸报是给各地官府的,而报纸是用于面向普通百姓,这样受众面就广了。因为对象的不同,所刊登的内容可以不一样,文章也可以写得不一样。这邸报和报纸的区别,其实还是有不少的。”

崇祯皇帝认真地想了一会,虽然觉得钟进卫说得不无道理,可要大张旗鼓地搞这个的话,好像也不是非常有必要。

于是,他面上还是露出点笑容,征询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是否再考虑下这报纸是一定需要么?”

第43章 早朝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85章 密谋第67章 将爷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162章 战前气氛第95章 脱险第541章 乌超哈真第811章 繁体和拼音第40章 军需官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688章 脑袋被驴踢了第532章 一丝不安第234章 鼠疫第574章 应对第345章 背水一战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766章 垂死挣扎第382章 烟草第810章 吃西瓜第762章 兵变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389章 要解决宗室问题第55章 白话第771章 鞠躬尽瘁第633章 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789章 睡吧乖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726章 太不象话了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279章 杀奴第340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640章 粮食问题第238章 建虏自大第100章 阎应元的要求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813章 最长的奏章第214章 万人敌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630章 当场石化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488章 朝鲜局势第344章 白杆军现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279章 杀奴第592章 明军太凶残了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253章 数学的应用第289章 战局突变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11章 昏迷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387章 四小归心第498章 藩王会议(8)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94章 一线生机第181章 昌黎动员第80章 通州路上第677章 赶回京师第157章 贪心不足第507章 阎应元的请求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38章 两策之论第467章 登莱战报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24章 防御第532章 一丝不安第262章 血债血偿第94章 一线生机第407章 肉松第260章 首胜第124章 话剧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204章 昌黎第四战(4)第602章 否极泰来第138章 永平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48章 结账第350章 难言之隐第85章 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