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持久战

“从丙比试验中看出,燧发枪加装了刺刀之后,多少都影响了装填速度。”

钟进卫先是说明了一下,然后又解释道:“之前臣已经察觉到这个问题了,只是因为暂时兵仗局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就将就了,想着通过训练多少能减轻加装刺刀所带来的影响...”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打断钟进卫的话问道:“钟师傅,你的原本意思是要在打完枪后再装上刺刀?”

钟进卫点点头,回答道:“陛下说得是。如果被敌人近前,不可能再装填弹药来射击,就只能用刺刀近身攻击了。因此要求这个装刺刀的速度要非常快才可以,否则等敌人冲到眼前了,还没装好刺刀,那就是致命的。而现在却是做不到这点,因此只能在一开始就装上了。”

“中兴侯...”

“钟师傅...”

温体仁和崇祯皇帝听到这里,不约而同地说了话,然后发现对方说话了,又都停住。

“臣唐突了。”温体仁连忙告罪。

崇祯皇帝笑着轻轻摆摆手,然后问钟进卫道:“你不是说通过训练来减轻影响么?”

钟进卫苦笑一下,才回答崇祯皇帝道:“臣刚才看着射击实验,发现就算训练得再好,也终归还是有影响的。而目前火器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射速,多打出一枪,敌人就少一份接近的机会,也就会多一份胜算。通过训练,有可能一分钟内影响不明显,可五分钟、十分钟、甚至半小时呢,这影响就大了!”

崇祯皇帝已有使用西洋钟,因此听得懂分钟的概念。他听了之后,也是微微点头。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也没什么好想法,就转过头,问温体仁道:“温卿刚才有什么要跟钟师傅说得么?”

温体仁听了,就对钟进卫说道:“中兴侯,你再要求兵仗局来改进这点,一定会有收获。”

钟进卫听了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地道:“温大人可是指枪炮伯?”

看温体仁微笑着看着自己,钟进卫呵呵地笑了起来。果然是人老成精,对于人心理的把握比别人敏锐很多。

崇祯皇帝在钟进卫一说出来之后,也已明白温体仁所指原因,当即微微笑了起来。这本就是自己重赏那名工匠的原因之一,千金市骨。

在下首站着一直没资格说话的兵仗局掌印太监范俊听得有点迷糊,他见几位大佬都没说话了,就好心提醒温体仁道:“首辅,枪炮伯是火炮铸造的工匠。”

他的言下之意是,枪炮伯不是枪械类工匠,是不是搞错对象了。

可范俊也不是傻子,在说出口之后已明白过来温体仁话中的含义。

他马上笑着继续说道:“但我兵仗局中还有很多类似枪炮伯的匠人,回头我一定狠狠地收拾他们一顿,就肯定会有办法了。”

几个大佬相视一笑,也不戳穿他。

既然这边完事了,崇祯皇帝就带着心满意足回宫去了。就钟进卫还留在兵仗局,因为新军还在那站着呢。

他来到新军士卒面前,缓步走在队列前面,一个个面孔的看过去。

新军士卒脸上的汗水都快成河了,要不是戴着头盔,估计都被晒晕了。但就算是这样,没有一个人的脸上有不忿之色。

钟进卫看完一遍后,站在他们的中间,大声地道:“你们今天的表现,我很满意。你们今天,给我长脸了!”

说完之后,钟进卫抬手给他们敬了一礼,这样的士兵值得他敬礼。

新军士卒脸上都露出一丝自豪,动作整齐地给中兴侯还礼。

礼毕后,钟进卫接着宣布道:“好,接下来你们就要进入下一个训练阶段,就是燧发枪的射击训练。”

钟进卫说到这里,手向后一伸,王鹏马上递上一支燧发枪。

钟进卫把枪向上一举,对新军说道:“看见没有,这种新式枪械,是现在全天下最先进的枪械。要是因为枪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炸膛,在枪柄上有工匠的编号,他就会被问责。因此这燧发枪的质量是一等一的,你们放心用好了。”

新军士卒们听了,虽然没有说话,可明显能看出他们眼中的一丝轻松。

“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尽量训练,把这第一支枪给我练坏它!”

钟进卫的说话别具一格,让新军士卒一下又变得诧异起来。

“只有无数次的练习,才有可能练坏它。只有这样,你们的射击速度、准确度都会提高。当然了,协同性也必不可少,到时候自然会有教官教你们。你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别让建虏冲到你们跟前,和你们拼刺刀,明白么?”

钟进卫说到最后,声音提得很高,让跟在一边的兵仗局同僚都差点吓了一跳。

“明白。”五百个声音同时吼了出来,回答了钟进卫的话。

钟进卫很满意,接下来就让兵仗局的人给五百士卒发燧发枪,当然是没有刺刀的那种。

他自己便不再管这个了,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前去找宋应星。

那个最为基础的显微镜这么久了还没有进展,钟进卫不得不过去看看。

出了兵仗局的门,钟进卫直感到闷热,抬头看看天,不由叹道:“这狗日的天,总算是要下雨了。”

他自从回到京师后,就没见过下雨,这明末的旱灾真不是吹的。

钟进卫一想起这事,不禁又有点为大明北方的旱情发愁。各地报上来的情况他都有看到,雨水很少,对庄稼的收成影响很大。

虽然在自己的努力和一些运气下,农民军在还没有成气候的时候,就被自己一举围歼了。历史上有名的那些农民军首领们,现在都在为国效力。

但要是旱情一直下去,虽有粮食开中法、减免田赋赈灾等措施,就算撑过了一年、两年、三年,也撑不了第四年。

老天不是自己能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鱼松多输送一点到内地,蕃薯等农作物的研发要加快,藩王也要快点封建海外,能腾出田地来,也带走一些灾民。

甚至再多点其他措施,就这么拼了吧,看是老天的旱情厉害,还是人定胜天,抗过明末这波天灾。

他是真心不希望大明倒在农民军手中,不管是农民饿死还是起来造反求活,杀官军还是被杀,伤得都是华夏的元气。

钟进卫一边想着,一边往玻璃研究所而去。他知道,宋应星肯定在那边。

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29章 饷银(1)第18章 算计第357章 报应第715章 追债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378章 一群猪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847章 再会唐王第362章 谁是老大第84章 相逢而泣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309章 前功尽弃第16章 面圣第259章 滦州建虏第229章 军中不稳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32章 反腐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366章 流放东江镇第156章 刘兴祚第843章 回京第765章 沈阳城破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582章 男儿本色第670章 战事间隙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46章 东厂第260章 首胜第844章 你是灯塔第39章 查漏补缺第49章 扁人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443章 中兴侯的鬼点子多第295章 献俘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726章 太不象话了第522章 人见人要第109章 再议盐政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46章 东厂第398章 王朝兴衰事第204章 昌黎第四战(4)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764章 此生无憾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83章 喜从天降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382章 烟草第388章 羞辱范氏第362章 谁是老大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197章 不抛弃也不放弃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316章 雷锋语录第820章 论奢华风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309章 前功尽弃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444章 皆大欢喜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648章 吐血第56章 纸币第597章 胜利者第854章 请罪第51章 难民营第533章 全军覆没第835章 赶往湛江第696章 终于盼到了第56章 纸币第372章 一石二鸟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439章 开中法救急第56章 纸币第19章 中计第100章 阎应元的要求第261章 简单任务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290章 胜了败了第638章 产钳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38章 两策之论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511章 泥模铸炮第460章 冰棍第744章 狙击手部队第68章 老少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