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专利法

过了好一会,钟进卫才抬头看向崇祯皇帝,稍微有点犹豫地奏道:“陛下,不若放开水泥的生产技术,让民间都能生产水泥。这样一来,水泥产量就会得到很大提高,成本应该也会降低不少,让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

温体仁一听,这眉头就皱了起来,没想中兴侯只是这么一个主意。水泥发明出来也才一年多点,朝廷从中赚了不少钱,但如果一下没有了水泥的红利,朝廷财政的收入就会少一大块的。

“中兴侯,这怕不妥吧,朝廷还指望着这水泥的钱呢!”温体仁提醒道。

虽然水泥是中兴侯搞出来的,可已经献给朝廷,并且产生了极大的收益。到现在为止,都是供不应求,并且主要供于朝廷修建水泥路之用,有时还会被当作宝贝赏赐给各国来使或者王公大臣之用。

这么高大上档次的一个东西如果一下放开,免费给民间生产,方方面面的问题会有不少。

崇祯皇帝也不是很同意,紧皱着眉头没说话。不过他了解钟进卫,既然他这么说了,就有他的道理。因此,崇祯皇帝就等着钟进卫的解释。

钟进卫听温体仁问话,知道这也是常理之中,他能理解。

于是,他转向温体仁,给他细心解释道:“温大人,我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你且听我分析。”

温体仁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钟进卫。

“第一,水泥生产,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修建水泥厂,用于当地修建水泥路。这生产规模扩大,虽然有保密措施,但时间久了就难免会泄露出去怎么生产这个水泥。”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想起除了京师的水泥厂之外,还有张家口、山海关、锦州、陕西、西川、南京等地也已经建有水泥厂了。

未来还会有更多水泥厂会建立,不说张同敞的奏章,光之前要求修水泥路的奏章,就已经压了一堆,自己都没有批。

参与生产水泥的匠人越多,存在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确实是个问题。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颇有点无奈地看着钟进卫,听他继续往下说。

“第二,水泥的好处自然无须多说,就只讲水泥路吧。如果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所有道路一下都修成了水泥路,不但交通方便很多,对于促进大明的经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幼学也能马上就在全国开展起来,为大明早一日提供人才。”

普及全民的教育,这点在之前就已经达成共识,并得到相当大的重视。如果能早日在大明境内实现全体百姓的识字,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特别是温体仁,他年纪大了,如果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盛况,那就少了一份遗憾。因此,他听到这里,就有点心动了。

“第三,就算是转让给民间自行生产水泥,朝廷也是可以收钱的...”

钟进卫这话还没说完,就被有点惊喜地崇祯皇帝打断了,他连忙问道:“钟师傅,怎么收钱?”

如果能做到既让民间来生产水泥,扩大其产能,朝廷又能收到钱,减少财政危机的可能,那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心里明白他的想法,微笑着给他解释道:“陛下,臣家乡有个律法,叫做专利法。规定谁发明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新技术,可以向朝廷申报专利权,一旦得到确认之后,以后不管谁生产这种东西或者用到这种新技术,就要向发明者交纳一定的专利钱。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哪两个好处?”崇祯皇帝盯着钟进卫,追问道。

新鲜名词的出现,对于知道钟进卫来历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觉得理所当然。

“第一,能鼓励发明者避免敝帚自珍,把好东西分享出来,却又不用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钟进卫在解释的时候,还看了温体仁一下,发现他也全神贯注地在听,就继续说道:“第二,新发明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并向大明全境推广,就能早一日造福大明所有的百姓。就比如这水泥,就能早日普及开来,再不用为产能和相关资金而担心。”

“不错,钟师傅这个专利法,正是解决目前难题的好方法!”崇祯皇帝听了,兴奋地一拍御桌,大声叫好道。

但温体仁却有问题,他还是皱着眉头问道:“中兴侯,要是民间都知道了如何生产水泥,他们私自生产,朝廷又怎么来查处这些未交钱的厂呢?”

钟进卫转向他,毫无犹豫地回答道:“这很简单,只要交了钱,就发给他们生产许可证。地方官府只需检查他们有没有这生产许可证,就能知道这个厂家是否具有生产的资格。”

这个操作简单,温体仁点点头,眉头才舒展了开来。

但钟进卫却没有特别高兴,他转向崇祯皇帝,给兴奋中的他泼凉水道:“陛下,但现在实施专利法,还是有困难的。”

崇祯皇帝一听,愣了一下,高涨的情绪马上降了下来:“钟师傅,有何困难?”

刚才钟进卫没有直接说出专利法,就是想到了一些难点,他给崇祯皇帝介绍道:“大明的疆域很广,专利法的鉴定和保护就都会存在困难。不像臣家乡,直接在家里就能申报专利,全国其他地方都能看到,知道这项发明是否已经被申请了专利。”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大致知道后世的通讯,比如钟进卫的手机,他们都是亲眼见过的,更何况还有飞机之类的东西。因此,他们两人并没有惊呼什么在家里就能申报的疑问,省了钟进卫不少口水。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怎么防止这些专利流传出去。臣指得是流传到大明境外去,这是关键。”

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国际法庭之类的,可用于国际间的纠纷。可以想象,如果一旦实施了专利法,新技术在民间一普及开来,必然会流传出去。

不管是汉奸主动售卖,还是外国人主动盗取,都是防不胜防的事情。

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152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第293章 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344章 白杆军现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第740章 长生天也要听大明皇帝的第236章 水泥商机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742章 万事俱备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727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498章 藩王会议(8)第176章 捷报分析第81章 废墟新棚第656章 第一次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507章 阎应元的请求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97章 闻报震怒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591章 不做死不会死第861章 坏事变好事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497章 藩王会议(7)第68章 老少合谋第733章 荷兰人的反应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696章 终于盼到了第771章 鞠躬尽瘁第811章 繁体和拼音第612章 血债血偿第631章 授勋第14章 趁机捞钱第164章 定期体检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87章 漱口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26章 再坑第711章 北海道问题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3章 集中供应第90章 危机四伏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179章 兵书第387章 四小归心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564章 登莱的士气第586章 奴酋上当了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549章 生员之论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462章 最可爱的人第649章 跳雷第156章 刘兴祚第207章 祸福难料第83章 喜从天降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224章 妄想坐山观虎斗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713章 灯下黑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358章 坏消息接二连三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63章 荣誉榜第81章 废墟新棚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136章 京师风暴第14章 趁机捞钱第557章 闭关锁国第163章 山海关前的笑话第820章 论奢华风第631章 授勋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83章 喜从天降第784章 封赏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677章 赶回京师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354章 竞拍第642章 扩招锦衣卫政委第498章 藩王会议(8)第492章 藩王会议(2)第810章 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