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大明的优势

崇祯皇帝一听,心想这么一来,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外国人。他当即就不愿意了,眉头皱成了一个“川”,略带一点无奈地道:“钟师傅,这专利法岂不是成了鸡肋?”

钟进卫还没有回答,一边的温体仁也是摇摇头发表看法道:“没有好的措施来防止他国之人白得好处,还不如不用这专利法。”

崇祯皇帝转头看了下温体仁,微微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臣刚才之所以没有马上说出这专利法,就是在想这解决方法。”钟进卫稍微咧嘴笑了下,然后才向崇祯皇帝奏道。

“哦,钟师傅,可想出什么法子了?”崇祯皇帝见钟进卫脸上的笑容,忍不住有点惊喜地问道。

温体仁也是差不多地表现,很期待中兴侯的回答。因为他暗自想了一会,根本就想不到比较可行的方法。

只见钟进卫点点头,仍然微笑着道:“臣想了两个法子,一个解决短期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长期的解决方法。”

温体仁一听中兴侯还想出了两个方法,不由得很是有点吃惊,他比崇祯皇帝还先一步出口问道:“中兴侯,是何主意,快快说来。”

钟进卫见他们两人都非常期待的样子,反而没有马上说自己的想法,先提个醒道:“不过先说明一点,这两种方法都不完美,说出来供陛下和温大人参考一下而已。”

崇祯皇帝有点无语,赶紧催钟进卫道:“钟师傅,朕知道这点,说出来听听。”

“是,陛下。”钟进卫答应一声,这才进入正题。

“短期的解决方法是不全面放开水泥的生产,也就是说,水泥的生产厂家会有资格审查,符合朝廷规定的条件才允许其生产。如此一来,就能减缓泄密的发生。”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听了,倒也觉得这算是个暂时性的法子。

“对于有些技术,影响比较大的,则厂家申请使用的资格将更严格。也就是说,专利法适用于分级的保密制度。”

钟进卫说到这里,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道:“在臣的家乡,也是这样的制度。”

崇祯皇帝一听,后世也是这么做,那敢情是不错的。

温体仁倒是更关注另外一个解决方法,他见钟进卫说了第一个方法后,便不再说话,在等崇祯皇帝发表看法,忍不住就插嘴问道:“中兴侯,那长期的法子呢?”

崇祯皇帝原本正准备开口点评,一听温体仁的话,就马上改口道:“对啊,钟师傅,再说说另外一个法子。”

既然两位大佬这么要求,钟进卫就继续说道:“第二个法子,就是把他国也纳入大明的专利律法中来。”

“这…”温体仁听了,想说没说出话来,感觉太匪夷所思了。

要是在大明境内,让外国人遵从我大明律法,那也说得过去。可现在讨论的情况是,人家把专利盗去,在本国生产,这怎么管?

崇祯皇帝也和温体仁一样,满脸的疑惑,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这是如何个纳入法?”

钟进卫就知道他俩都会有疑问,毕竟这在古代是没有过的事情。

因此,崇祯皇帝一问出口,他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就是让其他国家也来大明申请专利,并保证本国不侵犯大明专利法中保护的专利。”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过了好一会,才问钟进卫道:“他们会来么?”

他感到不可思议,来的是傻子吧!不过主意出自中兴侯之口,崇祯皇帝又觉得是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想到的。

果然,只见钟进卫还保持着之前的脸色不变,给他解释道:“为什么不来,只要给予其足够的利益即可!”

话是这么说,温体仁还是有疑问,当即问钟进卫道:“中兴侯,给他们足够的利益,怎么给?给了我们大明不就吃亏了么!”

钟进卫闻言看向温体仁,见他还是一脸的不解,就给他解释道:“大明当然不能吃亏,要做得只是双赢而已。”

“钟师傅,你不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答了,一口气把你的想法,前前后后,来龙去脉都说了吧!”崇祯皇帝急了,当即要求道。

钟进卫一听,这下不能灌水了,那算了,就从了崇祯皇帝吧。

于是,他面向崇祯皇帝,开始细细地解释起来:“陛下,这世界上要说最富有的国家,当属我大明,这点是毫无疑义的。所有的国家,都想着和大明做生意,从大明赚一大笔钱回去。套用臣家乡的一句话来说,大明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陛下,您想想看,哪怕他们只赚一个人一分钱,大明有亿兆人,他们所赚得钱会有多少?”

钟进卫习惯性地又开始挑逗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但马上又想起了自己这次该一次性说完,就赶紧自己接着道:“只要其他国家遵守大明的专利法,并在大明申请专利,就可以允许大明商人来用这个专利,并给他们分钱。”

“就比如说,假如玻璃是朝鲜发明出来的,来大明申请了专利。那么大明商人生产了玻璃,每卖出十两银子,大明朝廷收一成,商人得四成,朝鲜得五成,至于具体到朝鲜发明玻璃的人得多少,就由朝鲜官府自己去决定。”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了,质疑道:“钟师傅,那这发明玻璃的人岂不是亏大了,被分走了这么多利润,还会来大明申请专利?”

刚问完,他又想起钟进卫之前的比方,不由得又若有所思。

“陛下,这个很容易对比。因为人口和财富原因,发明人在朝鲜只能卖出十件玻璃品,得一百两银子;但在大明却能卖出一百件玻璃品,最后分得最高为五百两的银子。说到底,这就是我大明的市场足够大,购买力足够强的优势所在。”

“这么一来,大明赚了钱,朝廷赚了钱,发明人又赚了钱。对了,大明百姓也有更多的商品可以挑选。也就是说,这么做,对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钟进卫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细细地想着。过了好一会后,才不约而同地赞同:“好主意!”

谁知钟进卫听了后,又补充道:“其实还有一些间接的好处,也是不错的。”

第61章 布告第561章 找到了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240章 献女邀宠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566章 重组夜不收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81章 昌黎动员第88章 年夜饭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787章 新的三军第226章 宋应星第308章 要自救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236章 水泥商机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191章 都是以权谋财第691章 虽远必诛不是口号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618章 忧心第230章 朝局大变动第729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45章 银子第513章 咱是活雷锋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167章 如何发行纸币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611章 明军威武第14章 趁机捞钱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96章 灭口第865章 电第122章 温育仁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227章 兄弟情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776章 问罪左良玉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580章 汉奸理论第402章 做起来难第48章 结账第96章 灭口第806章 执着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777章 追击多尔衮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675章 束手无策第39章 查漏补缺第267章 功败垂成第263章 悔不当初第746章 天津卫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243章 宝钞隐忧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437章 练兵提上议程第167章 如何发行纸币第593章 杀明军第612章 血债血偿第580章 汉奸理论第806章 执着第373章 应对宁锦第352章 如何处置第582章 男儿本色第65章 监军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682章 突变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646章 冰封岛屿建虏出击第138章 永平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211章 围剿发泄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488章 朝鲜局势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78章 思念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564章 登莱的士气第28章 浩劫第263章 悔不当初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419章 大明烟草的危害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123章 解析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