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个人所得税

钟进卫回复崇祯皇帝道:“陛下,文武百官,勋贵皇亲应该是京师里面最富的一批人,但捐助的物资价值只有其他阶层的一半,确认是够让人气愤的。”

“有句俗话:吃饱了思淫yu,这些人生活无忧,就转为糜烂奢侈之风了。现在风气已经形成,要想改变就不是一时三刻之事了。”

“自古以来,那怕是臣那个时代,事关社会风气,人生价值取向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陛下需要耐心,还是之前臣所说的舆论导向问题,强行压是压不下去的,只能潜移默化。”

钟进卫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其实也还是没有一针见效的方法,这些道理,其实崇祯皇帝都知道,只是气愤这些人的不作为。平时嘴上说的是为国为民,可从他们的实际行为上却找不到一点点的为国为民之法。

“钟师傅也看到了,朕昨晚连夜让人把安置难民所需的钱粮给算了出来,缺额是如此之大,朕刚下了圣旨,宣布今年过年给百官的赏赐全部取消,依惯例节庆之典礼也取消,所得财物全部挪用为军需及安置难民之用。”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解恨的笑意,又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是不知道那些臣子听到这个决定后的神情,就像朕断了他们命gen子一样。”

说到这里,发觉自己好像说的粗鲁了点,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后又道:“也幸亏是有温体仁,毕自严他们支持朕,才强行把旨意颁了下去。”

钟进卫有点担心道:“如果没有这些赏赐,那些清官过年吃什么?”

“平时所有办公之费用,都是朝廷所出,不费他们一钱一粮,他们的月俸,只要不行贿,不攀比,不奢侈,就足够用了。更何况他们平时刮的钱财还少么?朝廷如此困难,他们还不肯捐助点,那朕就帮他们出点血好了。”

说到这里,心中的郁闷吐出来,舒服了点。

钟进卫忽然却想起一个法子,虽然不是很好,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奢侈风气。于是,他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有个想法,应该可以缓解社会风气的糜烂。”

“哦,钟师傅又有什么主意了,不是刚才所说的舆论导向吧?”崇祯皇帝不大肯定钟进卫有新的想法。

“陛下,臣是这样想的,这些人,富起来后,就开始享乐,而贫穷的却饿死人。臣的想法是对所有的富人都征税,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且,分等级,收入越高,征收的比例就要越高。这样能限制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

崇祯皇帝听了,不大确定:“钟师傅是说所有的富人?除了商户,还包括文武百官,勋贵皇亲?”

钟进卫点点头,理所当然的呀。

崇祯皇帝摇摇头,道:“商户征税,这个还说的过去。但文武百官,勋贵皇亲还要征税,闻所未闻。还有,你说的那个个人所得税,又是什么呢?”

“就是每个人的一年收入所得。”钟进卫解释道。

崇祯皇帝听了更觉荒谬,道:“你如何得知每人收入几何?”

钟进卫一听,愣了下,好像这是古代哦,这东西在自己那个年代,统计出个人所得税也不是件靠谱的事情。当下哑口无言,过了会,讪讪地道:“臣以前的家乡就是这么做的?”

“包括了文武百官,勋贵皇亲?”崇祯皇帝不信。

“是啊。”钟进卫肯定的点点头,其实他也没看到过自己那时代的文武百官,勋贵皇亲到底是不是跟自己这个打工仔一样老实缴税的。

崇祯皇帝觉得真是匪夷所思,但认真想想,好像诱惑很大。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对钟进卫说道:“此事历朝历代都未有过,如若颁布,怕会起轩然大波。暂缓之吧。”

崇祯皇帝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诱惑力太大,但现在实在不敢讨论此事,要传出风声的话,那些人说不定就不管建虏了,直接跟朕开战了。

想到这里,他转移话题,对钟进卫说道:“朕把你从城外军营叫回来,一个是因为汰兵完成,朕派钟师傅前去帮孙师傅的目的已完成;二是户部这两天赶工,把钟师傅说的纸币图样给朕了,朕让你来看看。”

钟进卫一听,也不再管文武百官的破事,崇祯皇帝用了两天时间就把纸币样板印出来了,值得期待啊。

崇祯皇帝从御案上拿起一张纸,转手让内侍给了钟进卫。

钟进卫拿起一看,很无语。只见这个纸币图样比后世普通书本还要大点。图样横标“大明通行宝币”,两端护以火焰。花栏内上框中上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叠篆“大明宝币、天下通行”八个大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文:“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币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崇祯年月日”。计四十二字分七竖行刻印。

太没创意了,完全是照抄了之前的大明宝钞。

崇祯皇帝在一边解释道:“他们原本想把那十串钱贯换为朕的头像,被朕给骂了一顿。钟师傅看看怎么样?” шωш● тt kдn● ¢ ○

钟进卫苦笑着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很无语,啊,无语就是说让我哑口无言,这不就是大明宝钞嘛。”

“他们给朕说这个纸币取名为大明宝币,说法和大明宝钞不一样,就是区别了。”

其实崇祯皇帝知道这个图样和之前的宝钞相差无几,显然不是很合适,可看看图样里面的内容,好像又是每个元素都是需要有的,所以就只好把钟进卫招来,让他提提意见了。

“陛下,臣提几个建议,您听听,看是否合理。”

崇祯皇帝点点头,自己招他来不就是提建议的嘛。

“陛下,纸币这东西,是代替银两铜钱进行流通用的,所以,第一个要耐用,第二个要精致,难以模仿。因为之前大明宝钞的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有比较大的区分才行。另外,纸币的背面最好也利用起来,并且,这个纸币实在太大了,携带也不是很方便,成本估计也高,都是不利的因素。”

钟进卫想了下,补充道:“臣建议,最好召集全国最有名的印刷,雕刻,油墨等方面的专家,哦,专家不是砖家,是大师的意思,一起来研究这个纸币图案,争取做到以上要求的几点。”

钟进卫已经对崇祯皇帝的神情敏感了,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什么词可能有问题,听不明白,顺便就解释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没想到这小小纸币的要求还那么高。看来办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下功夫才行。

他想到这里,对钟进卫道:“钟师傅少待,朕把户部尚书传来问问。”

很快,户部尚书毕自严过来觐见了。他先向崇祯皇帝行礼,然后也向钟进卫行了个礼,道:“多谢中兴伯。”

钟进卫知道他是为能汰兵如此之多,助其减轻了沉重的后勤压力而谢自己。当下也不敢托大,光论年龄,都是自己的一倍还多,连忙还礼。

崇祯皇帝对毕自严不先听自己说召见他的原因,而去和钟进卫先客套的行为,也不以为意,毕竟这是非正式场合。

其实,哪怕是正式场合,明末的臣子也不怎么讲君前礼节的。

有人总结过一句话:明朝前期欠文臣的,明朝后期文臣来讨债的。只是,这讨债,就讨的太狠了点,把大明都给讨没了。

第262章 血债血偿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114章 官员俸禄第743章 洗衣机随便洗第377章 叮嘱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533章 全军覆没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730章 见不得别人好第564章 登莱的士气第606章 懦夫第629章 阅兵仪式第379章 李自成第819章 陈子壮第200章 昌黎隐忧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259章 滦州建虏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439章 开中法救急第70章 汰兵安置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27章 投石报信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318章 范永斗现身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718章 体检结果第566章 重组夜不收第48章 结账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128章 终有所获第293章 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第221章 加薪养廉第235章 显微镜的重要性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629章 阅兵仪式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241章 作秀和托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117章 工匠的处境第596章 城破第14章 趁机捞钱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697章 要敢野战第60章 猛虎出笼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575章 作茧自缚第794章 钢铁厂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49章 扁人第25章 拖拖拖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792章 在北方推广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83章 喜从天降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584章 海滩演讲第547章 有喜了第385章 开封府第768章 突围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708章 自然灾害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740章 长生天也要听大明皇帝的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766章 垂死挣扎第71章 亲近第593章 杀明军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776章 问罪左良玉第33章 苏醒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第530章 招降卢象升第314章 赌约第717章 冷面孙传庭第81章 废墟新棚第433章 孙传庭出山第56章 纸币第78章 思念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735章 专利法第530章 招降卢象升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367章 洪承畴第277章 求援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