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四

初识的时节,并不晓得何方神圣,只认作一位平常的大姐姐,味口颇重,性情甚笃。嘻嘻哈哈地闹了几日,巧合之中,窥见了“波波”二字,却也不曾在意。直至遇着《绾青丝》,隐约有些记忆,方才恍然,竟是碰到了一尊大神。

其时心如鹿跳,情形怪异,大概与撞见陌生美女躶着身子,在眼下沐浴相仿佛。事后倒不难猜测,死皮赖脸地拜师,望能借着声望,在其她女生面前炫耀一番。待到没有话题的档儿,也好拍着胸脯,豪气干云地说一句:家师波波……

以上是些前时的趣事,说来与大家笑笑。

言归正传,家师修养数载,凡心未断,忽萌补叙前坑的念头。这是极好的想法,许多读者久候了,自应大力支持。她却嘱我写篇书评,以作鼓励,望能借着生出些动力。

我不懂言情,确实有些为难,怕写的狗屁不通,丢了脸面。不过作人门生的,也好去与师傅抵牾么?若能促成此事,说来也算一桩功劳,到时候,家师不免要说一声“此次回归,多亏了秋枫,你们中某某年龄相当,长的娇俏可爱,便介绍给他作……”

为了早日达成宏愿,我将《盛唐》匆匆阅了几章,便提笔上阵了。

入目繁华,辞藻极是绚烂,令人吃了一惊。念上几句,铺排整齐,颇合节韵,倒有几分词曲的味道。这样的写法,以前还算常见,放在今时的网文中,就难能可贵了。不免要替家师担忧,如此雕琢,真能吃得消?

进了正文,风格变换,尽管依就古朴,却已是明清小说的用法。心下了然,自以为窥破了伎俩。再阅数章,现代词汇夹杂而出,通俗透亮,则又变了写法。

如此说来,倒是乱糟糟的喽?

其实不然,楔子为先声夺人,作的自是奢华。之后的文体,则逐层削减,与主角露出的意识相配合。一个现代的灵魂,确实要用适应现代的表达。好在自始至终,文字作的考究,使得转换之时,未曾着了痕迹。

至于时空,也是变来变去的。

这样的安排,最大优点是节省时间,只捡了有用的东西,凑在一处,十分便利。家师用的自然,令人佩服。不过随着情节推进,时态多处于目下,已不好取用。多用易于俗烂,确实也不该多用。

再谈谈文中的人物吧,不知青珞与凤述以后要发生何种作用,但写的极为精彩。家师是善于描绘孩子的,天真活泼,自追竹蜻蜓一段可以看出。细腻的笔触,将孩童的天性轻轻点出,十分可爱。青珞似乎不是什么好性情,依然被写的粉雕玉琢,令我忍不住喜爱。

回念我少小的年纪,则太粗糙了一些,大概是女娲用绳甩出来,而非玉指捏出来的。

后文出现酒家小女一节,固然也是可爱的,对谈之中,则稍嫌繁复,已不是孩童口吻。较之前文,逊色一筹,此是失着,师傅还需注意。

主角的出场倒是精彩,躺在树上睡觉,寥寥几笔,神态毕现。性格也讨人喜爱,淡定从容,偏居一隅,有种冷清的气质。与刘然的对手戏,将性格中娇憨部分露出,丰满了不少。至纪询处,我不免又令我吃了一惊。

不伦之情,忽然现出,“父与女”的设定,吓煞了我。

以我的观察,“文如其人”是不很靠谱的,但在此一设定上,倒颇有些道理,家师是个“变态”,味口素来很重,果然是爱这种调调的。情感写的细腻,确实无可置喙,但那种别扭的感觉,仍是挥之不去。

只能说,我学的不好,难以继承衣钵,只好当个“正常人”了。

至于平行世界的设定,尚算不错。武则天既是穿越者,带来了许多变化,为作者省了不少力。严格说来,倒有些“投机取巧”了,古今的东西,可以随手取用,历史中的人物,也便于拿捏。

只选自己需要的,不需要的便当作没有,别人起了质疑,只一句“我故事里的大唐,跟大家想的那个大唐不一样”,托推干净,十分轻松自在。小小伎俩,我有两字评语,极为精当:呵呵。

总体而言,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书质颇高,值得一看。

写的有些累了,暂且搁笔,待遇着闲暇,再补叙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