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

“呜呜——”

七月下旬,在东北季风不断吹入海湾的时候,察地港内的主干道左右林立甲胄鲜明的孟加拉国兵卒。

他们紧张的握着手中长枪,死死注视着那从北方街道走来的一支骑兵队伍、

他们的马蹄声和突厥化的装扮让孟加拉国的军队紧张万分,紧张咽了咽口水。

在那悠扬的号角声中,这队近百人的骑兵队伍拱卫着一名穿着清真长袍的贵族走出了街道,来到了察地港的广场上,也见到了不远处的临时行宫建筑。

自德里苏丹国建立后,印度北部的许多地方和国家都开始渐渐地清真化,不管是建筑还是服饰都开始向中东靠拢。

即便德里苏丹国分裂后,这些风俗习惯也没能改正过来,因为二百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民族彻底丧失自己的文化。

在广场上孟加拉国兵卒的注视下,这队带着些突厥化的清真风格骑兵队伍来到了孟加拉国的临时王宫面前。

若是以往,即便面对孟加拉国的这数千孟加拉国军队,他们也能保持着优越感和自豪感,可如今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孟加拉国,还有那传说中极为强大的“震旦国”。

对于中原王朝,印度诸国一样知之甚少,哪怕是曾经的德里苏丹国,也只知道将中原地区的国家称为震旦。

随着他们坐下,霭牙思丁也将目光投向了郑和。

郑和端坐开口,并不把左来四放在眼里。

郑和的话咄咄逼人,这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全因下西洋前朱高煦的交代。

“无他,只是想请贵使移步看看烟花罢了。”

“我天军两万,舰船数百就在海港外,若是贵使觉得我还不够有诚意,那我想请贵使移步高台,让贵使看看我天朝的诚意。”

“震旦未免太瞧不起我们了吧?!”

左来四无奈,只能在明军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命令周围护卫带着自己移步。

不多时,待六人走上高塔,整个察地港全貌也几乎被他们一览无余的尽收眼底。

对于霭牙思丁来说,拥有近百万人口,军队倍数与己方的章普尔国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可是对于郑和来说,章普尔国如果不听话,那他不介意让陈瑄带着大军去北边活动活动,反正有水路可以直抵章普尔国内部。

这一幕让坐在王位的霭牙思丁吓了一跳,左来四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霭牙思丁才找到了郑和,而郑和也才有机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中。

不过虽然他们不了解大明,但却因为贸易的缘故见过不少中国人,所以当近千名中国面孔的明军列队在孟加拉国王宫外时,作为来使的章普尔国使臣也十分紧张。

“你们要干什么?!”

由于帖木儿入侵导致印度北部地区陷入了一段混乱时期,而章普尔的总督沙尔吉也宣布独立并自称第一任“章普尔国苏丹”。

那座高塔是察地港内最高的建筑,足有四丈之高,而在郑和的领路下,霭牙思丁和左来四二人分别来到了塔下。

郑和说着,并示意霭牙思丁先走。

左来四见状,也知道郑和是真的想让他看些东西,心里虽然将郑和骂了千百遍,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上了高塔。

霭牙思丁倒是没有那么多担心,毕竟这是他的国家,如果他出了事情,即便郑和有灭亡孟加拉国的实力,却也无法让海上的明军突然赶到这里来救他。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章普尔国的情况告诉了郑和,郑和也对章普尔国知根知底。

大明需要再三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建立足够的威慑力,那就不能光靠舰船威慑,而是得拿出足够让小西洋诸国畏惧的战绩才行。

他说着章普尔地区的语言,不过对于大明的文武官员来说,一切外国都是音译,因此他口中的章普尔国就成了“沼纳朴儿国”,萨拉斯则是被音译成了“左来四”。

独立过后的章普尔将目光放到了孟加拉国身上,双方几次作战,均以孟加拉国的战败而告终。

他们来到了临时王宫的宫殿,并见到了坐在王位上的霭牙思丁,以及右侧端坐的一堆中国人。

说起来,章普尔国之所以能立国,主要还得感谢帖木儿帝国的入侵。

在孟加拉国兵卒的引路下,他们走入了王宫之中,并在穿过长长的长廊过后进入了一座拱门内。

郑和说话间,数百明军已经行动起来,将左来四和他周围百余名下马骑兵围得水泄不通。

“榜噶喇国已经奉我天朝为朝,自愿为臣属。”

明明是在孟加拉国的地盘,可章普尔国的来使却忽视了霭牙思丁,直接走到郑和等人的面前缓缓行了一礼:

“章普尔国使臣萨拉斯代表我国苏丹,向来自震旦的诸位问好。”

正因如此,陈瑄才会一直想着搞点事情出来。

他们硬着头皮跟着郑和走出了宫殿,向着宫殿外的一处高塔走去。

三人与三人的翻译走上高塔,护卫们则是小心翼翼的跟在后方。

“沼纳朴儿与榜噶喇国先前的恩怨,我也已经让榜噶喇国国主放下,眼下之所以召见贵使,便是希望贵使贵国之后与贵国国主好生交代,若是沼纳朴儿国再兴兵扰边,我天朝兵马只能教导教导贵国国主什么是道理了!”

郑和起身向外走去,霭牙思丁见状也起身跟上。

因此,他们对大明的了解,其实与大明对他们的了解差不多。

他的话经过翻译传到了左来四的耳中,左来四听后有些生气,不过一想到自己并不清楚大明的实力,只能忍下这口气向霭牙思丁行了礼,随后不经霭牙思丁开口就入座了左侧的位置。

“贵使和国主可以随我上高塔,我居中,二位一前一后,避免二位顾虑。”

明人身材高大,加上来自“异域”的甲胄,这些存在无一不加重了章普尔国使臣的心理负担。

左来四生气的起身,不过见他起身,郑和身后的明军干脆拔出了腰间短兵,举起了手中火绳枪。

“这里是榜噶喇国的地盘,贵使到来,理应先见过国王才对。”

正因如此,霭牙思丁不假思索的就走上了高塔,而郑和则是紧随其后。

不过比较这些印度北部遍地的伊斯兰风格建筑,远处港口上那几乎看不到边的硬帆才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这得是多少战船……”

左来四咽了咽口水,心里已经相信了郑和所说的那些话。

此处高塔距离港口不足半里,加上明军战船广袤,只要视力稍好的人都能看清楚明军舰船的规模。

在左来四紧张的时候,他只见郑和拿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但见郑和点燃火折子,他手中的那奇怪东西便在引线燃尽后突然发出了爆炸声。

“砰!”

号炮的声音吓了左来四和霭牙思丁一跳,只是不等他们开口,郑和便主动笑道:

“此举,是为了给两位证明,我天朝绝对有实力插手两国的国事。”

郑和的话说完,远处便响起了一声又一声的号炮声。

当号炮声结束,霭牙思丁和左来四面面相觑,不明白郑和想表达什么。

然而几个呼吸后,他们便知道郑和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了……

“轰!轰!轰!轰——”

只听霎时间,宛若天塌地陷的炮声传出,双耳几乎短暂失鸣。

“这便是我天朝的底气……”

郑和回头看向了被吓得瘫软在地的霭牙思丁和左来四,轻笑开口的同时,也反问道:“二位应该知道这是什么吧?”

“知…知道……”

相比较霭牙思丁的一问三不知,左来四显然经历的比较多,自然知道能传出这种声音的东西是什么。

帖木儿入侵德里时,便使用过威力大的惊人的射石炮,也只有射石炮才能弄出那么大动静。

不过就刚才的炮声来说,明军的火炮显然比帖木儿帝国的更多,而这也是左来四站不稳的原因。

“如果二位不信天朝有这样的实力,可以去舰船上亲自参观,近距离看看天朝的火炮是如何摧毁城墙的。”

郑和笑容和善,但在霭牙思丁和左来四二人耳中却比来自地狱的声音更为恐怖。

“不必…不必了……”

左来四没了先前对阵郑和时的胆气,此刻的他完全将郑和麾下的明军,与他曾经见过的帖木儿军队放到了同一高度水平。

仅他参与过的战事来说,他从未听过如此密集的射石炮声,这足以说明明军的实力。

他敢说,即便是最为坚固的王都章普尔,也很难抵抗这样一日的炮击。

大明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震怖之余,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如何跟随郑和走下的高塔,只记得郑和让自己先去休息,明日请自己去参观舰队。

等他被护卫搀扶回到霭牙思丁为他安排休息的地方时,他才瘫坐在了椅子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只是待呼吸暂缓后,他又狐疑了起来。

正因为他从未听过那么多射石炮的声音,所以在冷静下来后,他觉察到了不对劲。 在他的世界观里,从未有一个国家能有那么多射石炮,即便是帖木儿帝国也不行。

“明日得去震旦的舰船上看看,避免他们诈骗我。”

在左来四如此作想时,翌日很快到来,而他也和霭牙思丁也在郑和所带数百明军的护卫下前往了港口。

初到港口时,左来四就为明军战舰之高大,数量之众多而震惊到了。

昨日隔着半里在高塔眺望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可眼下近距离面对这群三千料以上战船和武装马船,左来四只觉得与之相比,自家章普尔国的水军似乎都成为了孩子的玩具。

“这是我的副坐船,诸位可以上去看看。”

在郑和的带领下,霭牙思丁和左来四来到了一艘三千料的战船面前,在郑和的引路下,忐忑不安的走上了这艘战船。

走上战船过后,映入眼帘的便是甲胄鲜明的数百名兵卒,以及百余名穿着短打的水手。

即便是三千料的战船,那甲板也足够跑马,并且甲板两侧还有一门门火炮。

它们旁边有放置好的雨布,显然如果不是他们的到来,这些火炮都会被雨布包裹,以免接触海水过多而受到侵蚀。

“天朝的射石炮,与我所见到的有所不同。”

当左来四登上这艘船,他便见到了不下于十门火炮,尽管它们的造型不同于射石炮,可却让左来四知道了昨日的炮声并非作假。

仅是一艘副坐船的甲板就有不下十门火炮,那在这海湾之内的数百艘战船,得有多少艘火炮?

“我国火炮比射石炮威力更大,距离更远,能从这里直接炮击越过察地城,打到北方的农田。”

郑和自豪说着,而这句话则是让霭牙思丁和左来四倒吸一口凉气。

察地城南北南北起码二里,也就是说明军的舰炮能打出二里远。

如果是这样,那当下他们所了解的一切射石炮,威力都不如明军的这些火炮。

“贵国的这支舰队,有多少门火炮?”

左来四忐忑不安的摸着身旁的舰炮,脱口而出后又觉得郑和不会告诉自己。

“算上武装马船的火炮,差不多两千门吧。”郑和谦虚的说出了一个数字。

“两千门?!”左来四差点咬断了舌头,他不敢相信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自家的章普尔城能否抗住这两千门火炮的一轮齐射。

“我这副坐船便有二十门火炮,我带你们去看看。”

郑和笑着开口,并带着震惊的左来四和霭牙思丁走去了船体的二层观看。

看完之后,郑和又带着他们前往了其它战船和武装商船观看,一路走下来,单他们所见到的火炮就不下二百门,兵卒不下三千人。

当双脚重新站在码头上,左来四询问出了他好奇的问题。

“天朝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为何不吞并所过之处的所有国家?”

左来四的询问,也让霭牙思丁紧张万分,不过对此郑和依旧笑道:

“我天朝居世界之中,为世界之中国,向外辐射四方,四方只要愿意的,都是我天朝臣属,即便不愿意,也可以作为朋友互通有无。”

“只要没有冒犯我天朝之举动,我天朝自然不会随意攻占他国,奴役他国人民。”

“正如榜噶喇为我天朝臣属,既是我国臣属,我天朝便有庇护之责任,因此才会参与贵国与榜噶喇国的调停之中。”

见左来四不相信,郑和也开口笑道:“自然,我天朝下西洋也有所需,那便是极西之地有我天朝所缺之物。”

“因此我国才会招抚臣属,设立官厂来为船队补给。”

郑和加上这个解释后,瞬间便让左来四信服了。

见左来四信服,郑和也继续道:“加入我天朝,以天朝臣属自居后,我朝亦会庇护海内外诸国,同时并不需要对臣属收取钱财,而只需要贡赋。”

“贡赋?”左来四心里一紧,霭牙思丁则是解释道:

“贡赋就是上贡一些天朝所需的东西,例如良马马种、还有一些香料和名贵木材的树种,天朝也会给予回赐。”

霭牙思丁解释完毕后,他还想郑和献媚道:“我已经为天使准备了二十匹大食马种,以及鹦鹉、兜锣绵、撒哈剌、糖霜等各类香料各百斤。”

“嗯。”郑和颔首,笑道:“我朝也为国主准备了青花白瓷罐、青花白瓷盘各十对,丝绸二十匹作为回赐。”

郑和的话,让霭牙思丁和左来四瞪大了眼睛。

对于大明来说,这些东西成本不过数百贯,但对于海外诸国来说,这些东西的价值起码三千贯以上。

左来四很清楚霭牙思丁送出那些东西的价值,顶多也就一千五百大明贯,可得到的却是倍数的回赠。

这样的买卖,让左来四心思活跃。

“如果章普尔也能加入其中,哪怕大明无法庇护章普尔,章普尔也能从中获利。”

想到这里,左来四行礼道:“贵国的实力让我大开眼界,我在这里可以代表我国苏丹承诺不再与榜噶喇发生冲突,此外我归国后也会与我国苏丹诉说天朝的强大,相信我国苏丹听后,一定会愿意供奉天朝天子。”

左来四显然也想进入大明朝贡体系捞好处,对此郑和自然欢迎。

“好好好,那我在此地多停留半个月,无论消息好坏,我与贵使都是朋友。”

郑和笑呵呵的回应,并不因为会被左来四占便宜而郁闷。

在左来四等人看来,大明的回赐就是赔钱买卖,可站在郑和的角度看,朝贡回赐后大明也有赚头,并且朝贡之后的贸易才是大头。

如果所有人都觉得大明维持朝贡是赔钱买卖,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维持本国与大明的朝贡贸易,而这就是郑和想要的。

“官厂会驻扎属国馆,如果榜噶喇有事都可以联系属国馆解决。”

“如果榜噶喇国发生内乱,官厂内的军队也会保护您的安全,护送您前往附近的天朝属国暂时避难,随后天军会前来为您平叛。”

郑和对霭牙思丁说着他能享受到的一些待遇,这让霭牙思丁的底气更充足了些。

他最担心郑和走后自己没有依仗,而北边的章普尔国趁机再次入侵。

二人的对话被左来四看在眼里,他很清楚这是郑和对章普尔国的警告,不过左来四现在已经不想再和榜噶喇国发生冲突了,起码在眼下他不会想发生什么冲突。

“既然这样,那我现在就返回章普尔,告诉我国苏丹这里发生的一切,请天使在此地稍等我半个月时间。”

“好!”

左来四说罢,便在郑和的注视下缓缓离去,而霭牙思丁看着曾经趾高气昂的左来四这么谦卑,整个人的腰杆都不由挺直了些。

他热情欢迎郑和前往自己的临时王宫,并在王宫组织了宴席。

由于宦官的身份,郑和在事情谈拢后便选择带着万余官兵在察地港不远处的荒地开辟了官厂,至于陪同霭牙思丁的事情则是交给了他带来的礼部官员。

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名礼部官员将会在榜噶喇国待上三年,等待三年后的轮替。

陈瑄率领战船在榜噶喇的航道四周开始清理海盗,这些海盗大多都是阿拉伯和印度本土的武装商人。

由于满剌加海峡已经十分繁荣,因此这些武装商人早早就知道了大明舰队的到来。

在大明舰队没有出现的时候,他们化身海盗,在大明舰队出现的时候,他们则是立马伪装成为商人。

由于是民营贸易区,所以陈瑄倒是没有像在南洋一样直接炮击,而是拦截他们,对他们吩咐不得抢夺大明商船后便送走了他们。

他们自然不敢抢大明的商船,因为大明的商船每经过一处大明官厂,就会领取几只当地官厂所养的信鸽。

一旦他们遭到抢劫,他们就会描述敌船情况,然后放飞信鸽。

只要信鸽飞回最近的官厂,那官厂的战船就会对航道进行封锁检查。

但凡船上出现了大明的商品,并且无法解释其来源的,就地俘虏船只。

若是有反抗的举动,则是就地斩首。

这套流程,陈瑄在大古剌宣慰司的航道上已经玩了快一个月了,过往的许多小西洋诸国商船都知道大明的手段,因此鲜有抢夺大明商船的不长眼海盗。

也正因他们无所作为,所以陈瑄的搜捕没能取得什么成果。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赶在八月中旬前,左来四成功带着章普尔国苏丹的贡赋抵达了察地港城。

在众人的见证下,章普尔国加入大明朝贡体系,并献上大食马种百匹。

郑和见状,回赐绒锦、金织、文绮、彩绢各百匹,青花白瓷罐、青花白瓷瓶各十对。

在等待左来四的期间,印度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阿里沙(奥里萨)、案达罗(安得拉)两个邦国也派遣船只前来察地港邀请舰队前往当地。

郑和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因此在结束了对章普尔国的册封后,郑和舰队也开始扬帆起航,向着原定航道上的阿里沙、案达罗等国进发。

站在甲板上,眺望渐渐远去的察地港,郑和感慨:“这调停如此轻松,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都快闲出个蛋了。”陈瑄从身后走来,疑惑的询问郑和同时,也不免为自己没能大展身手而遗憾。

郑和见状,想了想后才道:“前往阿里沙后,我们暂时停下,对近海航道进行搜捕,解决一些还不知道天朝的海盗。”

“估计我们的大名已经传开了。”陈瑄啧啧几声,只觉得自己这次下西洋毫无功绩,估计等回到南京也得不到太多赏赐。

只是陈瑄说这话的时候兴许不知道,对于部分利益熏心的国家来说,即便听到了大明的强大,他们也不认为大明能对他们造成威胁,更不会认为郑和下西洋舰队真有传闻中的那么强大……

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516章 自爆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12章 天下糜烂第470章 洪熙元年306.第306章 定额之争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244.第244章190.第190章 百步穿杨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24章 领功受赏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65章 上架感言第518章 颜李案第519章 长治久安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第515章 天家无情第5章 洪武暮色第5章 洪武暮色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409章 资本道路238.第238章 破阵胡儿第86章 施以恩惠270.第270章 兵临城下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427章 积学有待第123章 北返建功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92章 衣冠禽兽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第343章326.第326章 筹备北征第50章 汉人皆说胡儿语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385章 试点江南158.第158章 黑云压城第338章 朝贡外交体系第495章 孝子慈孙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31章 谣言害人第348章 恩逾慈母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80章 紫金山下第96章 孙帮爷背锅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46章 为孙补偿第489章 仓攒吏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32章 得陇望蜀第436章 春风吹又生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82章 拓土之论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8章 徐氏治戎第339章 帖木儿东征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第435章 四方云动276.第276章 理清税制第502章 洪熙大阅兵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231.第231章 辽事糜烂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362章 后事之师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7章 便宜舅舅第10章 轻钞重钱第77章 北地难安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337章 离经叛道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325.第325章 永乐三年第401章 再议北征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342章 开港招抚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78章 何安瑶苗第62章 老丈难当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07章 乱云飞渡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256.第256章 蒙古来投第495章 孝子慈孙260.第260章 首战即决战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500章 朱门父子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83章 擅寡而长173.第173章 翻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