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父子合谋

“嘭嘭嘭——”

夜晚,南京皇宫内外繁华灯火一片,皇宫内盛情莫名。

朱棣高坐在华盖殿门前金台之上,头戴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绯色常服。

常服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腰间佩玉带,脚下皮靴。

在他身旁,分别坐在左右椅子上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各自穿着绯色常服,头戴翼善冠。

在华盖殿下广场上,上百张圆桌坐着数百名文武官员,待时辰到来,他们纷纷起身向高台上三人作揖敬酒。

“贺陛下凯旋而归,万岁、万岁万万岁……”

面对着朝臣们的献礼,朱棣稳坐椅子上,脸上透露几分骄傲的同时举起酒杯,与群臣共饮。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宫廷上空绽放。

那种绚丽万分的光芒,让人不禁为之沉迷,更添加了这次宴席的几分繁华。

由于明初宫廷及光禄寺庖厨都是精挑细选的,加上郑和上次下西洋带回香料十分丰富,因此此次国宴做出来的宫廷佳肴沁人心脾,美味难以言喻,让人陶醉在那舌尖上的快感之中。

朱棣为了帮自家妹子诊脉,自学了两年医术,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从洪武九年被册封燕王妃,到洪武十八年生下咸宁公主朱智明算起,差不多十年时间里,徐皇后连续为朱棣生了七个孩子,早就伤及了根本,更别提生朱高炽时不过十六岁了。

两人聊了几个时辰,直到晚宴时才让众人入殿吃了顿家宴,随后徐皇后便让朱棣送自己回干清宫。

唐长孙皇后在三年内连续为李世民生下李承干、李泰、李丽质这二子一女。

烟花与天空的交织,如同彩色的绸缎,让人心旷神怡。

朱高煦所谱写的曲子已经多达九十余首,其中有军曲的《从军歌》,也有适合国宴的《象王行》、《破阵乐》,还有靡靡之音的《风月》等曲子。

华盖殿广场上架起了五颜六色的花灯,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笼照亮了四周,驱散了黑夜。

“可惜你娘不喜欢这份热闹。”

虽是满眼繁华,但当上千名乐师演奏乐曲,上百名身着戎装的兵卒齐声合唱歌曲时,一首《男儿当自强》无疑群臣心中的那点贪欲压制,将男儿血性的一面唤醒。

朱棣自然点头,亲自扶着自家妹子上大辂,返回了干清宫休息。

在烟花的衬托下,宫殿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豪华壮观的装饰细节尽显汉家那浓郁文化底蕴。

倒是相比较二人,朱高燧显然对这种演唱方式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朱高煦谱写的那些靡靡之音。

说通俗些,就是朱高炽这些年吃的太好了,加上纵欲过度,虚不受补的就连补药都吃不进去。

周围的宫女身穿锦衣绣裙,为华盖殿广场上的群臣斟酒同时,负责将太监端来的饭菜上桌。

几乎所有的西方乐器,都能在大明朝找到合适的平替,只是曲风与本曲不同罢了。

朱高煦与朱棣解释着此种合唱与以往不同的区别,而对于知音天子的朱棣来说,他自然能理解朱高煦是什么意思。

那种舞曲,才是朱高燧和朱高炽喜欢看的舞曲,尤其是《风月》。

如今他二十有八,郭琰二十有六,两夫妻恩爱同时,身体情况也十分不错。

“昨日我听你娘说,汉王府长史上疏说你大哥去礼佛路上摔了一跤,眼下身体如何?”

似乎是朱棣回来了,她再住干清宫也就不那么冷清了。

“此为团体合唱,可有伴奏或无伴奏,不过要求演唱者单一声部音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儿臣发掘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这些曲子,早已传播出去,尤其是南京十六楼中的官妓与乐师们,他们几乎将《风月》、《青花瓷》等曲子都编练成了舞曲。

朱高煦闻言苦笑一声,而后才回答道:“我派云南布政使司官员去看了,说是得在床上躺半个月,王府的御医不敢随意开药给我大哥服用,担心他大补过甚。”

当下徐皇后的病,朱高煦都怀疑是连续且频繁生产所至。

毕竟两夫妻在一起十三年了,即便朱高煦以家国为重,却也无法忽视郭琰对自己和对自家家人的用心。

“这不错,俺喜欢……”

朱棣频频点头,单纯对这种方式感到喜欢,朱高煦见状也颔首以示回应。

也就是徐皇后经不起折腾了,不然他说不定还想要第八胎。

在医学条件尚不发达的这个时代,如此年纪下频繁生产那么多孩子,如果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朱高煦是不相信的。

朱棣举着酒杯饮了一口,同时询问了一声朱高煦。

朱棣叹了一口气,他昨日刚回来便去看了徐氏,为了说些悄悄话,朱棣还把朱高煦他们给赶了出去,自己和徐皇后在华盖殿独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马皇后和唐长孙皇后身上,马皇后七年内为老朱生下五个男嗣,而后休养三年,又在三年内生下两个女婴。

“大补过甚?”

朱棣可以想象到自家那个贪嘴的老大,如今究竟长成什么模样。

正因如此,他始终为自己晚碰郭琰而高兴,也为郭琰晚诞子嗣而高兴。

相比较他们夫妻,朱高炽那边就有些不太妙了。

“这曲子不错,还有这唱曲的方式也不错。”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这烟花璀璨,美人忙碌的场景,让许多人陶醉其中,满眼繁华。

朱棣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满意的看向朱高煦。

“让汉王妃好好管管他的嘴和身子!”轻哼一声,朱棣便不再讨论朱高炽。

父子三人同时将目光放到了国宴上,瞧着群臣们在广场上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只可惜往往这种时候,偏有搅局的事情会发生,例如当下。

“殿下……”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走到了朱高煦身旁,低头在他耳边呢喃几声,朱高煦听后面色有些动容。

朱棣一直关注朱高煦,见他如此,便开口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回父亲,播州宣慰使杨升、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思州宣慰使田琛举兵叛乱。”

朱高煦作揖说出了足以震动朝堂的事情,朱棣闻言却道:“你不是早已着手平叛了吗?”

“因黔地雨季而推迟,眼下雨季刚过,还未出兵他们便叛乱了,这倒是一个机会。”

朱高煦解释之余,也对朱棣说起了此时的西南情况。

由沐春、李景隆两人为主,顾成、杨文、何福、瞿能、盛庸、刘真、瞿郁、瞿陶等人为辅的朝廷十五万官军已经对贵州地区展开合围。

眼下雨季过去,沐春本想等着天晴些,等道路结实些再携带火炮大军出发,不曾想这两家土司率先出手了。

“沐春和其它的安、宋两家什么举动?”

朱棣询问沐春和另外两家土司什么举动,朱高煦则解释道:

“黔国公得知消息,已经率领三万大军从綦江进入播州地界,准备先收拾播州再收拾田氏,最后招抚没有动静的宋、安两氏。”

“有十二万大军牵制,这四家土司都不可能分出太多兵马与黔国公对垒。”

“只要播州杨氏被捣灭,届时曹国公便会率广西三万兵马从南边进入贵州,切断田氏与宋、安氏的联系。”

“联系一旦切断,朝廷便可以调动湖广的两万兵马参与围剿田氏。”

“儿臣预计,最快的话两年就能结束战事。”

加农炮出现后,朱高煦便不把贵州土司放在眼里了,历史上朱棣派兵五万,仅利用碗口铳这种射石炮都能覆灭思州和思南宋氏,并一举设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八个府,可见田氏实力之强,明军实力之更强。

如今有加农炮,还有沐春这样的将领,朱高煦不认为播州杨氏和思州宋氏能蹦跶多久。

“你心里有把握就行,西南的事情你把握,俺放心。”

朱棣认可了朱高煦的安排,同时也开口道:

“俺之前审问过许多鞑靼部的官员,瓦剌暂且不用管,但鬼力赤却不得不管。”

“俺想试试看,能不能招抚鬼力赤。”

“儿臣觉得不太可能。”朱高煦摇摇头,他很熟悉鬼力赤,历史上鬼力赤虽然向明朝求援,但这不代表他就亲近明朝,而是在面对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瓦剌三方势力威胁下做出的不得已借势手段。

如果鬼力赤真的诚心归顺明朝,那也不至于派人毒死哈密的安克帖木儿,毕竟安克帖木儿可是亲明派。

“俺知道不太可能,不过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安抚他。” 朱棣捋着胡子,沉思着开口道:“现在朝廷在漠北有了千户所,屯垦几年就能从当地出兵征讨瓦剌。”

“不过,俺想试试拿下哈密,走以前汉唐故道去进攻漠西。”

朱棣对蒙古人很了解,但对于西域和漠西汉唐故道却并不清楚,这并不奇怪。

明初国外情报工作本就困难,毕竟周围一圈不是蒙古人就是西番人,而蒙番几乎一体,难以渗透。

汉人想要了解这些地方,一是翻阅古籍,二就是派遣官员。

不过官员前往漠西,往往都会被瓦剌骑兵监督,因此走着走着自己便记不清楚路线了,再加上翻译的问题,致使北征问题十分困难。

朱棣觉得大军可以走哈密北上杭爱山和金山(阿尔泰山),无非是觉得汉唐和蒙元可以,明军也可以。

“漠西的汉唐故道早已废弃,为数不多留有的道路,也多被瓦剌所占据。”

“若是我军真要走漠西,且不提补给如何解决,单说瓦剌若是污染水源,那我军数万人恐怕未战便败。”

朱高煦很庆幸自己懂得地理和气候情况,也能根据后世情况进一步分析这个时代的地理气候情况。

在朱高煦看来,明军这种需要大队民夫维护的军队,只有走漠北欧亚大草原这一条路,别无选择。

“稍许我让亦失哈送一份沙盘给您,您便知道为何不能指望哈密了。”

早早就猜到朱棣想法的朱高煦,自然早早就准备了一份沙盘来让朱棣更直观感受北方情况。

“不用等稍许了,老三你在这里招呼,俺和老二去看看那沙盘。”

朱棣起身吩咐坐在旁边全程看戏的朱高燧,不等他反应就向华盖殿走去。

“去把沙盘抬过来。”

朱高煦见状吩咐亦失哈,而后起身跟上了朱棣的脚步。

二人走进华盖殿入座后,不久便见到了亦失哈带着六名兵卒抬着沉重的沙盘走进了华盖殿内。

沙盘长一丈,宽六尺,南端从西安、洛阳、济南一线为结束,北端以小海(贝加尔湖)、奴儿干城、剑河上游(叶尼塞河)为结束。

向西则是讹答剌为结束,向东则是以奴儿干为结束。

在这样的一份沙盘上,蒙古的高原地形、水流情况,以及西域和东北、关内的地形、水文情况都一目了然,甚至根据地形铺设了细沙和草皮、细石子、木雕山脉来代表沙漠、草原、戈壁和山川。

朱高煦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这两日审问鞑靼部官员所获的情报,将代表蒙古诸部的旗帜给插上,又在西域插上了别失八里的旗帜。

“这一面旗帜代表一个部落或一个城池,上面都有备注。”

朱高煦做完这一切,开始向朱棣展示道:“以您的本事,不用我说,也能从这上面看出东西吧。”

他说完这话,便回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朱棣则是背着双手,在王彦、亦失哈等人举着烛火的情况下观看这个沙盘。

这个沙盘比例比之前朱高煦所制作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沙盘还要细致,所以许多小河流也呈现其中。

正因如此,朱棣在看到它的第一眼便否决了从哈密和甘肃出兵的想法。

蒙古高原之所以被称为漠北和漠南,主要问题就在于在漠北和漠南之间横亘着一块巨大的戈壁沙漠。

蒙古大戈壁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也是亚洲面积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五大沙漠。

从戈壁东界的开平卫算起,到向西域东部哈密地区,其直线长度能达到三千里。

如果算上哈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那东西直线长度能达到四千六百余里。

哪怕在后世,想要从哈密前往乌里雅苏台都不容易,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朱高煦为了避开大戈壁,特意开发的漠东三卫,为的就是借助嫩江水运,节省大批粮草开支。

如果没有嫩江,这次的北伐不可能耗费那么小,也不可能运送那么多火炮和火药、支撑那么多军队抵达呼伦贝尔大草原。

“恼温江、饮马河、色楞格河、甘微河(扎布汗河)……”

朱棣呢喃着这些被标注出来的河流,最后抬头看向朱高煦,眯了眯眼睛:“你倒是下的一手好棋。”

朱高煦所标注的这些河流,距离基本不超过五百里,而这些河流也是蒙古人能在漠北生活下去的原因。

它们带来了水源和生命,带来了充沛的草场,因此给了蒙古人可以常居漠北的可能。

沿着这些河流,如果大明在漠东三卫有足够的人口,那甚至能拉起一支三十万民夫的队伍,补给着五万骑兵横击漠北。

只是可惜,大明在漠东拉不出那么多人,也无法在短时间迁徙那么多人,更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看着这沙盘,朱棣叹了一口气:“老二,伱说俺们父子能把这漠北拿下吗?”

“拿下也没办法长治下去。”朱高煦摇摇头,他并不认为以大明当下的生产力,能将漠北的矿产开采出来并运送到南方,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没有利润,那漠北就是“赔钱货”。

漠北对于满清来说,起码还有“满蒙权贵”的统战价值,但对于大明来说就是鸡肋。

满清对漠北权贵的那些政策,如果朱高煦敢做出来,那他绝对被戳脊梁骨。

不管是和亲还是输送钱粮,这放在汉人,尤其是经历两宋之后的大明百姓看来,几乎都是丧权辱国的政策。

因此,在生产力和交通运力没有提高前,弱羁縻漠北就是朱高煦能触及到了唯一可能。

占据呼伦贝尔大草原,保持一定数量敢战军队,然后威慑漠北草原的同时,又对蒙古人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用文化和经济腐化他们的权贵,让他们渐渐依附大明,直到大明开始工业革命。

只要进入了工业的时代,只要拥有了火车,那朱高煦想不到比满清更烂的剧本。

满清小族凌大族,很难革新接受工业化,但汉人王朝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在朱高煦看来,只要把基础教育给弄好,把基础打实,即便大明不会主动进行工业化,也会在看到其它国家工业化成功后跟着开展工业化。

能做到这点,大明就算是正常发挥,反正不可能比满清的剧本更烂了。

“你说的不错,确实无法长治……”

朱棣想到了自己这一路北上南下所耗费的时间和钱粮,认可般的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道:

“海喇儿千户所那边,你好好招呼王义,俺不着急,但也不能太久。”

说着说着,朱棣坐到了朱高煦身旁,握住他的手,假装委屈道:“老二,你得知道,你爹我已经快五十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走了。”

“你也不想,让你爹我带着遗憾走对不对?”

“钱粮的事情靠你了,这个家由你来监国,我放心。”

“等我打残了瓦剌,到时候你也可以准备准备即位了。”

“我呢,到时候如果还活着,那就做一个太上皇,你每年拨个几十万贯给我,我搬到北京去,不碍你的眼。”

“你要是不放心,那就在北京修几个园子,我在园子里住,紫禁城给你住。”

“没事的时候,你就去看看我,毕竟人老了,怕受到冷落……”

朱棣说着所谓“心里话”,声音不知不觉中甚至带上了哭腔。

瞧着这一幕,即便已经见过无数遍,朱高煦还是忍不住的佩服。

也难怪前身会被老头画大饼给画的难以自拔,就这演技放到后世都能拿影帝,骗个前身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爹,您身体健朗着呢。”

朱高煦的手搭在了朱棣的脉搏上,冷不丁的来了这么一句,直接把朱棣准备的许多话给堵了回去。

“瓦剌是肯定要打的,不过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这得看漠东三卫和渤海的情况。”

“我们父子治国,自然是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小民安康。”

“四川的新政已经有了结果,现在也可以准备河南和北平、山西的新政事宜了。”

“要开始了?”朱棣尴尬的抽回手,朱高煦见状则是轻笑道:“过些日子您看了户部的《黄册》、《鱼鳞图册》就知道了。”

“这还只是四川府县的情况,如果沐春击垮了四大土司,贵州成功设置三司,到时候西南才是真正的百姓赖安,朝廷也可以全力着手北方了。”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要着手北方,你手下的学子数量得足够才行。”

“另外,我在漠北的时候,可没少有都察院官员弹劾新政地区的胥吏贪腐问题。”

“你要对北方进行新政,得先把这些把柄给解决才是。”

“父亲放心。”朱高煦的眼神闪烁,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自信道:

“今年的毕业考生,可是足有二十万之多呢……”

第520章 与时俱进第465章 风浪不止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67章 大本堂内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第550章168.第168章 茁壮成长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46章 为孙补偿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491章 各有心思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第347章 郑和回国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86章 施以恩惠第420章 亦步亦趋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18章 明日条约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229.第229章 破军如牧羊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56章 衣锦还乡第544章 各有心思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54章 北上之旅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86章 施以恩惠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第486章 为人三思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第23章 爷孙较劲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192.第192章 兵者诡道第428章 其势可谓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359章 自由贸易第520章 与时俱进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第403章 养倭为犬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337章 离经叛道第505章 直挂长帆第34章 战乱之苦第389章 日本国变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39章 敲山震虎第92章 鸟尽弓藏第397章 哀毁骨立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83章 恩赏难为第118章 未雨绸缪第358章 改书为史第494章 癸卯案终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31章 谣言害人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387章 中亚老四173.第173章 翻手之间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99章 闭门思过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472章 瓦剌西迁158.第158章 黑云压城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24章 燕台虎峪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97章 龙江船厂第482章 狼子野心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336章 未竟之业第40章 燕府三子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105章 匹夫无罪168.第168章 茁壮成长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61章 校台比试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407章 永乐十年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475章 父债子还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第521章 西方来敌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343章第63章 书房论兵第31章 谣言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