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造船平倭

第76章 造船平倭

“上谕:沿海为中夏之边,欲守中夏则清沿海,今倭寇无知……”

魏国公府会厅内,当朱高煦将圣旨内容念出,徐辉祖和徐增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圣旨是代笔,而且不是什么大事。

果然,当他们听完之后纷纷松了一口气。

原本以为北边有了什么大事,结果只是清理沿海倭寇,这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徐辉祖双手接过朱高煦手中圣旨,模样虽然庄肃,但朱高煦却能感觉到他心中的不重视,因此不免开口提醒道:

“爷爷派我来,便是想让我与舅舅说清楚这剿灭倭寇的重点和地点。”

“你?”徐辉祖不信任的看向朱高煦,朱高煦见状也如是将自己对海上倭寇的见解与徐辉祖交代。

徐辉祖的表情多变,从一开始的怀疑,到中间的不可置信,再到最后的信服,他不得不承认朱高煦说的很有道理。

以往沿海水师发现倭寇的地点,基本就在朱高煦所说的地方附近。

想到这里,他皱眉说出自己的疑惑:

“以往诸都司水师都在你所说的地方巡逻,但并未发现倭寇。”

“没发现是正常的。”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应:

“这些倭寇在岸上有自己的探报,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跨省调动水师,以长江水师围剿浙江倭寇,以浙江水师围剿福建倭寇,以福建水师围剿两广倭寇。”

“懂了。”徐辉祖颔首,他听懂了朱高煦话里的意思。

朱高煦虽然说的隐晦,但徐辉祖却能猜到,那些沿海倭寇应该都在盘踞海岛的本省水师中有自己人,不然不会每次都能提前藏起来。

“只要跨都司调动水师围剿,想来这群倭寇是逃不了的。”

朱高煦信心满满,因为明初的倭寇还比较容易对付,他们之中真倭比假倭多,只要找到就能确定是不是倭寇。

相反嘉靖年间的倭寇大多是十假一真,一旦想要藏匿,顷刻之间就能伪装成海上渔民和商船,想要抓捕围剿的难度更大。

“陛下让我便宜行事,你以为我当出兵船几何?”

徐辉祖拿着手中圣旨,心中生出一丝荒诞感,他从没想过自己还需要自己这外甥指点打仗。

面对徐辉祖的问题,朱高煦心中早已有了腹稿,因此不假思索的回答:

“小子看过龙江船厂的造船图志,恕小子说句实话……”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将明初水师的问题给说了出来:“国朝战船种类虽多,并有沿海、长江、两河等五千余艘船只,但真正能称为战船的并不多,甚至不足三百艘。”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他的看法让徐辉祖皱眉。

明代战船种类繁多,除了历朝历代已有的楼船、蒙冲、斗舰、海鹘、走舸、游艇等外,还有元末明初崛起的四百料战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划船等。

可是这些船只在朱高煦眼中,居然连战船都算不上。

“伱以为该如何?”徐辉祖虽然觉得朱高煦张狂,但还是耐着性子询问,毕竟这小子在对倭寇的看法上,确实要比自己看的更完全。

“舅舅能调多少钱粮造船?”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询问了一个问题。

“不经陛下的情况下,大约五千贯。”徐辉祖思索着说出一个数额,朱高煦闻言点点头:“足够了。”

“要出海围剿倭寇,以眼下的船只是万万不行的,四百料战船所能承载的火炮数量并不多,如果没办法将倭寇围歼,那下次想要围剿他们就困难了。”

“五千贯钱,能造一千料战船三十余艘。”朱高煦先说出价格,再继续说装备问题:

“若是每艘战船配备三十门五百斤铜炮,水兵一百五十人,那只需这三十余艘船,便能肃清沿海倭寇。”

说罢,朱高煦看着徐辉祖,想要知道他的想法。

对此,徐辉祖还在沉思,但旁边的徐增寿却已经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夭寿……”徐增寿瞧着眼前的这一幕,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 他居然看到自己那个顽劣的外甥在教自己大哥怎么打仗,即便是水仗,这也足够让他不敢置信。

只是这会儿没人注意徐增寿,就连感到不适的徐辉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在略微计算后与朱高煦对视,同时摇了摇头:

“按照你的话,哪怕三十艘战船,也需要九百门铜炮,最少得三万贯。”

“战船加铜炮,费用就得三万五千余贯了,必须得请示陛下。”

徐辉祖摇头开口,而朱高煦闻言则是改变口风道:“换做铁炮如何?”

“换做铁炮也不行……”徐辉祖摇摇头:“熟铁炮的造价也需要十八两一门。”

“这就难办了……”朱高煦皱眉,他倒是没想到明初火器造价居然那么贵,几门炮就能抵得上一艘一千料战船了。

这么想来,明代战船并不是不能承载太多火炮,而是火炮造价太贵,根本没办法大批量装载。

细细思索后,朱高煦只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对徐辉祖建议道:

“可以造一千料战船十艘,配铁炮一百六十门,另从各省水师调二十艘四百料战船和四十艘鹰船,加上八十艘哨船和二十艘货船。”

“如此一来,应该能拉出一支骁勇的水师,将浙江、福建、两广的倭寇剿灭。”

“不过不能打草惊蛇,最好多配货船,在南京补货出海后,一路沿海南下,中途不得靠岸,直扑双屿、漳州、琼州、澎湖等岛。”

“好!”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点了点头,紧接着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对着朱高煦反问:“你可有看得上的水师将领?”

“督运海运的杨文,还有崇明所的杨俅不错。”朱高煦提了一嘴杨文,以及杨展的父亲杨俅。

前者是洪武末期出现的一位出色将领,不仅能打山地战,还能打平原战和海战。

在靖难之役中,杨文、平安、吴高三人所率领的辽东集团,可以说极大拖延了朱棣靖难成功的脚步。

眼下杨文还没有去北方,朱高煦很希望能和杨文拉近关系,让他一直以水师将领呆在南方。

如果不行,他也能让杨展的父亲杨俅在之后接管水师,继续平倭,以待天时。

虽然杨俅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官,但就朱高煦从杨展那边听来的消息来说,对方还算是一个合格的水师将领。

“好,我稍后便去安排,你领命回宫吧。”

徐辉祖清楚杨文,尽管眼下他还没去北方,但他在西南平月鲁帖木儿一战中早已崭露头角,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倒是杨俅,徐辉祖虽然不知道是谁,但能被自家外甥所记下,想来本领也不会太差。

“我哪还需要回宫……”听到徐辉祖的话,朱高煦无奈摇头:

“我与爷爷对平倭一事产生分歧,他早早将我赶了出来,我稍许应该要去颖国公府读书。”

说罢,朱高煦也对徐辉祖、徐增寿作揖:“两位舅舅,小子先走了。”

“不留下吃饭?”徐增寿终于插了一句嘴,但朱高煦却摇头示意自己还有事,随后在徐辉祖的点头下转身离去。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徐增寿突然觉得朱高煦变化很大,不由得看向自己身旁的徐辉祖。

“大哥,这小子不过学了半年多的兵法,怎么进步那么大?我都不敢认他了。”

“老子打仗不差,儿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徐辉祖心里也疑惑,但他还是觉得朱高煦就是朱高煦,眼下的变化不过是浪子回头后的进步神速罢了。

他转身向偏厅走去,而留下的徐增寿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看着朱高煦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他才咋舌道:

“你要这么说,那我就怀疑爹是不是对我们偷藏了……”

徐增寿一边说,一边跟上了徐辉祖的脚步,而朱高煦也走出了魏国公府,向着颖国公府赶去,渐渐消失在了长街尽头。

(本章完)

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28章 潜龙在渊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37章 一举一动第511章 不甘人下223.第223章 战火奋燃第46章 为孙补偿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53章 难成大器201.第201章 丧子之痛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11章 亲亲相争第82章 拓土之论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72章 色厉内茬第461章 解决民生第47章 东宫名录308.第308章 父不识子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第493章 癸卯贪腐第436章 春风吹又生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486章 为人三思第546章 愚蠢至极第490章 担子难挑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407章 永乐十年第540章 衣锦还乡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375章 卧龙凤雏190.第190章 百步穿杨第498章 万国来朝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359章 自由贸易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236.第236章 演员陈亨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83章 擅寡而长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121章 除夕守岁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28章 潜龙在渊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550章第417章 京都保卫战第364章第418章 明日条约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53章 难成大器第379章 家国难掌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11章 亲亲相争第367章 调停诸国第539章 君子之泽第120章 各有难处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第57章 入宫觐见第15章 武英殿中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33章 北征告终第340章 青藏驿道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12章 天下糜烂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471章 西南事终第528章 民康物阜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31章 谣言害人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第346章 永乐五年第523章 岁朝兆佳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223.第223章 战火奋燃第475章 父债子还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93章 谨言慎行236.第236章 演员陈亨第113章 功臣末路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