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

南粤的红棉树

——高恬波

恬波和啸仙夫妇二人,为了工、农、妇女等民众运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可以留名于后世。

——何香凝

高恬波(1898~1929),生于广东省惠阳县。17岁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阮啸仙结婚。1924年春,高恬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党员。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高恬波不幸被反动派逮捕。反动军阀张辉瓒对她严刑拷打,高恬波始终横眉冷对、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1岁。

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爱国运动的热潮。广东的一批进步学生,一直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

在广州妇孺产科学校不远处的一条街道上,一群女学生在一家商店门前集会。一位眉清目秀、留着短发的女学生,大声地发表演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中国人民的死对头!二十一条约是一个卖国条约!我们广大学生要团结起来,组织和发动各界群众,要求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坚决抵制日本货……”说完,领呼口号,群情激奋。

这位高呼口号的进步女学生就是高恬波。

高恬波,原名高慕德,生于1898年,家乡在广东惠阳县秋长镇白石村一个叫高坳围的小山村。父亲高若汉,是一位医师,在淡水开过诊所,经营过“康和堂”西药房,并曾到广州博济医院坐过诊。据说高恬波父亲与孙中山有过交往。高母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高恬波共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

高恬波天资聪颖,幼时在家乡读书,成绩出众。受父亲影响,她尤喜习医术。17岁时,由父母包办,她嫁给了一个有钱有势丧偶的杨家阔少爷。高恬波不堪封建家庭的折磨,冲出牢笼,逃到广州,在一个亲戚家里躲了起来。1919年春,在亲友的鼓励和全力资助下,高恬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高恬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苦读,认真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她认真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中华新报》等进步书刊,受到新思潮的影响。由于她的家庭状况和自身遭际,她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很快就接受了这些新思潮新事物,眼界更开阔了,思想觉悟也迅速提高。“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参加示威游行,走上街头演讲,坚决抵制日货,成为广东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女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

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断深入,青年学生运动也一浪高过一浪。

1923年6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建立了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阮啸仙任书记,高恬波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新学生社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和争取学校校务公开的鲜明纲领,成为学生界推动革命运动的主力军。

10月,盘踞在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的残部洪兆麟、杨坤如,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犯广州,妄图扼杀孙中山的革命政府。孙中山下令还击,与敌在东莞县石龙镇一带作战。新学生社社员组成30多人的慰劳队,前往前线劳军。当慰劳队到达石龙前线时,敌军凭借坚固的工事,用机枪封锁通道,使队伍无法前进。在这节骨眼上,阮啸仙高举红旗,奋不顾身地带头冲锋,高恬波紧随其后,大声疾呼:“同志们,冲上前去!”在他俩的带动下,全体队员迅猛地往前冲,敌军乱了阵脚,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慰劳队已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

当士兵们看见慰劳队冒着枪林弹雨来到前线慰问,个个士气大振,终于击溃敌军,收复了石龙。慰劳队徒手退敌的故事,一时轰动了广州。高恬波是慰劳队中唯一的女性,她的勇敢行动被人们所称颂。

深入到群众中去

1924年春,高恬波庄严地在党旗下宣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这一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从而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高恬波按照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当时,担任妇女部部长的是国民党左派何香凝,高恬波便成了她的得力助手。

妇女部的任务是组织和发动各阶层的妇女,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恬波为此日夜奔波,她除了处理部里繁杂的日常事务外,还常常跑到工厂、学校和街道,找妇女群众谈心,了解她们的生活和疾苦。有时,她还登上停泊在珠江岸边的小艇,同艇家妇女促膝谈心。这些水上居民,从来被视为“贱民”,被人看不起。高恬波十分同情那些妇女们的处境,经常为她们免费治病和接生,深得她们的欢迎。高恬波循循善诱,对大家说:“一个人生了病,要医治并不难;一个国家生了病,要医治好就比较困难了。现在我们的国家就像长了两个大的毒瘤,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要割掉它,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必须大家都来动手。”高恬波通俗易懂的宣传,给艇家妇女以很大的启发。不久,沙面洋务工人发起反帝斗争,在示威游行队伍里,就有不少是艇家妇女。

为了开展农村的妇女运动,妇女部派高恬波到广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这一届农讲所由彭湃主持。38名学员中有五四时期的活动积极分子,有从事工运的青年,全班只有2名女生,高恬波就

是其中之一。

高恬波在农讲所里还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早晨,她身穿灰色军装,背上步枪,同大家一起步行到东较场操练。从持枪立正稍息、上下刺刀,一直到实弹射击、肉搏演习,每一个项目,她都认真苦练。军事教员对女学员的要求比男学员低一些,但高恬波对每一项动作都做到一丝不苟。一次,在进行马术训练时,她在跑马途中不慎掉了下来,腿部受了伤,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教官见此情景叫她回所休息,但她坚决要求继续训练,终于完成了军事训练任务。

彭湃为了引导学生们了解农村的情况,规定学员每星期日要步行到郊区农村调查,有时还与农民进行联欢,高恬波特别喜欢参加这项活动。每次都是迈着欢快的步伐,来到郊外农民家里,帮农妇们打扫院子,挑水洗衣,还向她们讲述城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工人们最近组织了哪些工会、沙面洋务工人怎样同帝国主义做斗争等等,启发她们像工人那样组织起来,同地主豪绅作斗争。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第一届农讲所结业了。毕业分配时,高恬波再三要求下农村工作。于是,组织上决定让她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

从此,高恬波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花县、顺德、中山、曲江、潮梅等地。高恬波常常跋山涉水到这些村子中来,有时还同阮啸仙一起来,启发群众的思想。

高恬波播下的革命火种很快在贫苦农民中燃烧了起来。花县各地纷纷组织了农民协会,1924年八九月份,该县九湖村、元田村及宝珠冈村农民协会成立时,高恬波和阮啸仙等代表农民部和新学生社到会祝贺。

此外,高恬波还奔波于粤北、东江和海南等地开展农运工作。广东农村多为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语言、风俗不一。高恬波每到一处,都向当地群众学习方言,尊重地方的风俗习惯。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掌握了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能用流利的土话同农民交谈。农妇们都十分喜欢她、尊敬她,甚至称她为“活观音”。

当时,妇女部的专职干部不多,加上有些成员是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小姐太太,她们根本不愿意接触工农群众,不肯做实际工作,因而常常受到何香凝的批评。何香凝对高恬波则十分器重,她到哪里都喜欢带高恬波一起去,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一次,何香凝带着高恬波到一家纺织厂调查女工状况,发现一些女工面黄肌瘦、精神疲惫地站在机器旁工作。经过调查,才知道她们身体有病而无钱医治。女工们还反映,一些怀孕的女工因劳累过度,婴儿一生下来便夭折了。

女工们的遭遇使她们深感不安。何香凝决定以妇女部的名义在广州筹办贫民医院,对赤贫妇女治病和分娩实行免费。由于经费短缺,高恬波为筹集资金到处奔波。她以何香凝的名义,向海外华侨及国民中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募捐,得到他们的支持。不久,贫民医院终于开办起来了。高恬波又受何香凝的委托,管理医院的日常事务。她把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抽空为产妇接生,对病者进行精心护理。

1925年夏,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广东、香港的工人在共产党人苏兆征、邓中夏等的领导下,从6月19日起实行罢工,以响应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6月23日,中共广东区委在广州东较场主持了有10余万群众参加的反帝示威大会。当游行队伍经过沙基路时,突然遭到帝国主义者的伏击。顿时鲜血飞溅,死伤无数。当天高恬波因忙于替产妇接生而未能参加大会。惨案发生后,她接到何香凝的指示,立即带领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抢救。高恬波指挥大家把重伤者抬上汽车送往医院,对轻伤者进行包扎。此时,埋伏在对岸的敌人还不时向人群射击,高恬波随时有中弹的危险,她却毫无惧色,只想着争分夺秒抢救伤员。

沙基惨案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帝决心,把省港大罢工推向**。此时,高恬波的工作也就更加繁重了。她组织起妇女支持革命斗争。同时,高恬波对罢工妇女的思想进步和文化生活也非常关心。罢工妇女多为文盲,有些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妇女部为这些妇女开办了识字班,由高恬波担任教员。她耐心地教妇女们识字,反复给大家讲解革命道理,由于讲课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高恬波还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女工们进行宣传教育。她了解到工人们很喜欢看戏,于是就提出组织民间剧社。她与阮啸仙一起物色人才,编写剧本。有时,他俩还登台演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高恬波还常到罢工工人宿舍了解女工们的生活和疾苦。当她发现一些罢工妇女有病,或是怀了孕,便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对这类女工给予特殊照顾,给她们做点可口的饭菜。有一次,她到顺德县时,特意到县城的丝厂调查了解女工状况,发现该厂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光是罚例就有20余条。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有时还得加夜班。女工更是常常无故被罚,被克扣工钱;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工分娩也不给假期。高恬波返回广州后,立即向罢工委员会做了汇报,要求迅速加以解决。省港女工大会通过提案时,她要求解决女工的特殊利益,如女工分娩前后应有8个星期的产假,工资照发,以及男女工资平等。

由于高恬波与劳动妇女同呼吸共患难,处处为工人群众的利益着想,深得女工们的爱戴和赞扬,大家都把她看作是罢工妇女的领袖。

为了把各阶层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投

入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恬波除了担任妇女部的干事外,还积极参加筹备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工作,成为妇女解放协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6年3月8日,为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进一步激励广大妇女投身革命运动,高恬波又写了《三八国际妇女节与中国妇女解放》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投降媚外,致使中国现在的社会“是满天乌云黑沉沉的社会,尤其是受双重压迫的妇女,为这个黑沉沉的社会笼罩着,强制着,束缚着”。她鼓励妇女们:不要畏难退缩,继续鼓起我们的勇气,彻底打破数千年来物质精神上三重的压迫,一致跑到国民革命的战线上,整好我们的队伍,拼命铲除我们的大障碍——帝国主义和军阀。

救护队的“女将军”

1925年9月,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部。高恬波受革命政府的委托,带领妇女解放协会、新学生社的部分同志组成慰劳队,前往汕头、梅县等地。她奔波于军队驻地、医院、学校之间,分发慰劳品,表演节目,组织军民联欢会;有时还到医院里护理受伤的官兵,鼓励东征军将士勇敢地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1925年冬,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由妇女部何香凝、邓颖超等人发起组织“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培训北伐救护人员,所址设在广东大学医科学院内。高恬波负责教授包扎技术,并协助管理该所的事务。参加传习所学习的学员有120多人,其中军人家属占70%,罢工妇女占20%。高恬波向大家讲授抢救伤员的常识,并耐心地传授包扎技术。有些妇女一时学不会的,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去个别辅导,手把手地教她们,直至大家都学会为止。

1926年夏,学员结业后,妇女部决定成立北伐妇女救护队,随军出发。高恬波带头报了名,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的夫人也参加了救护队。救护队组成后,大家一致推选高恬波担任救护队队长。

1926年7月9日,北伐军浩浩荡荡地从广州出发。高恬波率领救护队员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随军前行。每当到达宿营地、官兵们休息时,她就带着救护队员检查病号、护理伤员。8月间,救护队到达湖南长沙后,《民国日报》还做了报道:“由队长恬波女士率领的救护队入湘……全队由长沙开赴前线,实行救护工作。”

8月26日晨,北伐军第四军发起对汀泗桥的总攻击。第四军连续冲锋十几次,每次均有伤亡。高恬波指挥救护队员冒死抢救受伤官兵,左腿不幸中弹,顿时鲜血直流,倒在地上。当她苏醒过来时,感到疼痛难忍,她从衣角上撕下布片包扎好伤口,继续抢救受伤官兵。官兵们都为之感动,赞她是救护队的“女将军”。

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10月武昌攻下后,决定移主力于东南战场,集中力量消灭孙传芳部。高恬波便随军转战江西。她除了抢救伤员外,还对俘虏的敌军士兵进行政治宣传,苦口婆心地说服他们参加革命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党组织决定派高恬波从江西回到广州护理病重的阮啸仙,并决定让他们转移到农村。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广大工农群众拿起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做殊死搏斗。高恬波按照党的指示,又回到广州。她的任务是把妇女发动起来,组织救护队护理伤员。当时,形势十分紧张,反动派从四面八方向革命据点进攻,战斗愈打愈激烈,伤员也越来越多。高恬波忙得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同志们劝她休息一会,她微笑着说:“等打完仗把敌人消灭了,再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吧。”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失败了。高恬波跟随部队撤离广州。

不久,她又被派往江西省委工作。高恬波除了担任妇女工作外,还兼任交通、会计、庶务等工作。

1929年底,江西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高恬波将情况电告中央,并细心侦察机关的异动,时刻保持与中央的联系。12月25日,正当她在街头联络工作时,不幸被叛徒发现而遭逮捕。

在江西的湖南军阀头子张辉瓒妄图从高恬波身上获得情报,便亲自审问。他以为高恬波是个女子,比较容易对付。张辉瓒说只要交出省委组织名单,就可以马上释放。当他洋洋得意等待回答时,冷不防被高恬波重重地打了一个耳光。高恬波说:这就是我的回答。张辉瓒气得浑身发抖,咆哮着命令刽子手给高恬波施以重刑。然而,不管是威胁利诱,还是毒刑拷打,对这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都不起什么作用。高恬波横眉冷对,只字不吐。刽子手狂叫喊:“高恬波,难道你就不怕死吗?”高恬波坦然地回答说:“到了你们手里,就不想活着出去。我现在只要求一死。”刽子手凶狠地说:“要死也不让你死得舒服!”

随后,高恬波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中,壮烈牺牲了。

高恬波牺牲的消息传来,正在上海工作的阮啸仙在悲痛之余,借用杜甫《蜀相》诗里的两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痛悼与自己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密战友和妻子。何香凝听到高恬波牺牲的噩耗后,不禁泪如雨下。她深情地回忆说:“恬波和啸仙夫妇二人,为了工、农、妇女等民众运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可以留名于后世。”

(本章完)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左联志士——冯铿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英雄母亲——陈若克女游击队长——毛泽建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闪耀的青春——陈铁军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闪耀的青春——陈铁军正气凛然——李青林“双枪老太婆”——邓惠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闪耀的青春——陈铁军七月榴花开——张露萍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双枪老太婆”——邓惠中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英灵不朽——八女投江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英灵不朽——八女投江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革命女将——胡筠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英灵不朽——八女投江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革命女将——胡筠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七月榴花开——张露萍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左联志士——冯铿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正气凛然——李青林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闪耀的青春——陈铁军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英雄母亲——陈若克“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红色花木兰——区夏民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正气凛然——李青林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左联志士——冯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