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

古礼,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天子大行,并不会现在就办葬礼,而是停灵在一处宫殿,等待数月后下葬。

因此,司马越现在并不需要将多少精力用于天子后事上。他所烦心的,更多的是河北那堆烂摊子。

东燕王司马腾刚刚被新君改封新蔡王,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但这并没起到“冲喜”或“换手气”的效果。相反,局势急转直下。

河北人对司马越一系人马的态度是微妙的。

有人热心功名利禄,支持。

有人不那么热心,中立。

还有人反对司马越,给叛军提供钱粮、武器乃至兵员。

打着公师藩旗号的汲桑势力发展很快,已经快要逼近邺城了。

这给了司马越很大的压力。

他预感到,冀州这么一块大肥肉很快就要离他而去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做点什么。而且,己方的阵脚一定不能乱,切忌发生内讧。

内讧的主要压力来自朝臣和禁军。

在这个时候,他的使者频繁穿梭于世家大族、公卿朝官、禁军大将的府邸——当然也有人南下梁县了……

来的人是潘滔和庾亮,彼时是四月初十,有幸参观了第二次骑兵冲锋训练。

比起十天前的那次,这回银枪军士卒们从容了不少,调整阵型时的慌乱错漏减少了很多,速度也更快了。

不停地找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让官兵们形成条件反射。将来上了战场,就能胜算大增。

牙门军也跟着操练了一回,整体表现比银枪军稍好,毕竟他们的平均军龄略长一些,有过厮杀经验的老兵也更多。

看完之后,二人跟着邵勋一起上山,觐见皇后。

先帝大行后,太常定谥号曰“惠”,是为孝惠皇帝。因此,新君下诏,尊羊献容为“惠皇后”——她是皇嫂,显然没法当太后,这也是当初急着让清河王登基的原因之一。

潘滔先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天子诏书。

羊献容拜谢之后,满面轻松地站了起来。

天子承认了她的身份,令别居广成宫,并赐器物、宫人、侍卫若干,前往广成宫服侍。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今上确认了广成宫作为皇家行宫的地位。如果有可能的话,接下来可能还会进一步营建,没有停工之虞了,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因素。

“将军所练之兵,颇有章法、气度,却不知真上了战场会如何。”潘、庾、邵三人出了正殿,坐在山顶的一处观景凉亭内,潘滔率先打开了话匣子,说道:“若能不散乱,便合格了。”

是啊,合格的要求真低。面对骑兵集群冲锋,能站住脚,不当场溃散就算合格了。

这就是如今的现实。

生产力水平低下,充数的壮丁一大堆,他们一上阵,自然被骑兵拿来刷战绩。

“其实,禁军很多营伍也能做到这点。”潘滔继续说道:“银枪军中,新卒不少吧?若能再好好练个年余,定能更进一步。”

邵勋拱手致谢。

潘滔是提醒他不可骄傲自大。

禁军还是有一些老底子的,多为原洛阳中军老卒,军事素质超过银枪军老兵,和长剑军相仿,只不过上头总有人瞎搞,导致他们发挥不出实力罢了。

邵勋多次领禁军征战,对这些老兵也很垂涎。但他现在养不起,只能作罢了。

“银枪军还需见见血。”潘滔又道。

“第一幢在长安杀过鲜卑,算是见过血了。”邵勋说道:“其余数幢,在熊耳山中剿过匪贼,对厮杀也不算陌生。”

“君精于战阵,当知剿匪与阵列厮杀完全不是一回事。”潘滔说道。

“潘侍郎好口才。”邵勋笑道:“说吧,太傅想让我作甚?”

“让你去河北,你去不去?”

“可有朝命?”

“你想不想去?”

“诸事繁杂,须臾不得离开。”

“那不就是不想去了?”潘滔笑了笑,道:“太傅可能要出镇外藩了。”

邵勋心中一动,问道:“去哪?”

“自然是许昌了,避开洛阳这個是非之地。”潘滔说道。

“人言可畏啊。”邵勋故作叹息道。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司马越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这下全完了,又不得不离开洛阳。

或许他还存着避一阵风头后再回来的打算,但世事变幻,又岂会事事如他意?

“许昌的位置很关键。”潘滔又道:“位于洛阳之东,出镇之后,东西南北皆能呼应,还能直领豫州,不是什么坏的选择。”

如果有选择的话,司马越一定会继续留在洛阳,不去许昌。

不过事已至此,没什么好的办法了,以平定叛乱为由,暂时离开洛阳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司马越人在洛阳的话,对徐州的控制力度会减弱——他并不会完全信任裴盾、司马睿二人。

在许昌建立霸府,还可以通过政治上的盟友王衍遥控朝局。

如果这也不行的话,司马腾(冀州)、刘琨(并州)、司马模(关中)、司马略(荆州)以及司马越直领的豫州,从四个方向包围了洛阳,总能有点效果吧?

总之,司马越做好了一切布置,然后便把精力放到军事上了。

是的,“越总裁”又要上线了,亲自微操河北、青州的战事。

刘伯根被杀,王弥二度起事,连杀两个太守,不但在青州肆虐,还攻徐州。

青州司马略拍拍屁股走了,徐州司马睿、王导二人拿王弥没办法,二州为之动荡。

到最后,还是兖州都督、刺史苟晞派兵东行,一举击溃王弥,让二度创业的王大将军(王弥自封征东大将军)单骑走免,收拾了点残众后,再度蛰伏了起来。

王弥被压下去后,汲桑又冒起了头。

不得已之下,苟晞这个救火队长又分兵北上,等司马越到位后,即进军河北,厉行镇压。

第三批下场的造反者们,陈敏、刘伯根、公师藩皆死,依然旋起旋灭,无法对抗晋廷的围剿大军。

但通过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晋廷的围剿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了,按下这头起了那头,疲于招架。而且,很多原本镇压叛乱的官军将领成了叛贼,没当叛贼的也成了军阀,这进一步为晋廷敲响了丧钟。

“太傅是真的在认真考虑让你北上。”绕了一圈后,话题又回到了原点,只听潘滔说道:“先去河内、汲郡,后面或者去河北,或者北上并州。刘渊也在攻城略地,朝廷大军连连失败,不断退守,现在也就剩个晋阳了,十分危急。”

“并州户口已不满二万户。”庾亮在旁边插了一句。

邵勋沉默地点了点头。

这是司马腾的锅。

并州大旱、蝗灾接踵而至,司马腾不恢复生产,相反不断乱搞,临走之时又拉走了大量军民(乞活军),并州可以说完全瘫痪了。

二万户,也就十万人罢了。即便算上隐户,又能有多少呢?

相反,当地本有匈奴五十万人,还有羯人等杂七杂八的部族,听闻刘渊还在草原上诱招部落南下,当地的胡汉人口比例至少已是3:1,可能达到了4:1。

刘琨也就只能勉强自保晋阳一地罢了,无力对外拓展。

“潘侍郎,新君这些时日如何?”邵勋问道。

“今上登基第二天,就开始留心庶事。”潘滔说这话时有些茫然,有些惊讶,还有些冷笑:“群臣皆言,自武帝后,终于迎来一圣主。故群情激奋,声势愈众。”

一个司马越扶持上来的傀儡,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想要亲政,这么性急吗?还是吃准了先帝刚刚驾崩,笃定自己不会有事?

但他确实达到目的了。

先留心政事,表达了自己亲政的渴望,同时吸引忠臣围绕在他身边,讨论国家大事,发表的见解纵然不算多高明,但肯定也在水平线上,故得到臣子认可,以至于大家都兴奋不已——有惠帝做对比,今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新君不是那么容易摆布的,他早晚与太傅起冲突。”邵勋悄悄放了一点结论出来,并观察二人反应。

庾亮不太相信,潘滔则信了七分。

“潘侍郎,太傅有没有邀你入幕府?”邵勋又问道。

“或有此意。”潘滔说道:“这会尚未腾出位置,将来可能会给个司马吧,小郎君为何问这个?”

“侍郎真要去当幕府司马吗?”

“尚未下定决心。”潘滔实话实说。

邵勋点了点头。

作为留守洛阳的一分子,潘滔从未正式加入过司马越幕府,他一直只有朝官身份。

司马越应该还是想用潘滔的,但暂时也确实腾不出位置,需待内部人员调整完毕,拿个司马或长史的高级职位出来,潘滔才有可能应允。

不过即便潘滔真去了太傅幕府,也不是什么大事。

聪明人从不会只给自己留一条路。

“看来,出征势在必行了。”邵勋叹道:“太傅既然开出了条件,这个时候不能不给面子。不过,能否帮我拖个一两月,多索要些钱粮、器材?银枪军操练频繁,积存器械消耗很快。”

“现在还能拖。”潘滔想了想后,说道:“如果邺城或太原告急,就真的没法拖了。”

“太原我不去,打不开什么局面,相反会损兵折将。”邵勋摇了摇头,道:“能否见一见天子?”

“尽量吧。”潘滔回道。

邵勋连忙致谢。

作为被解散的“洛阳留守群”的一分子,潘滔倾向于他,但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可能完全倾向他,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忙,已经很够意思了。

庾亮从头到尾没说上什么话。

在这个场合,他这种小角色真的没有插话的余地,只能默默学习、体味了。

这种难得的经历,对他是有好处的,能学到多少,就看他的悟性了。

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举荐第九十三章 垃圾时间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状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态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八十八章 挺会玩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三十一章 谶谣第三十一章 起风第二十八章 大汉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八十四章 规划与变化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国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华台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监狱签到第一百七十八章 邺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简单介绍下南北朝骑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六十二章 举荐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一百七十九章 对付第三十一章 起风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七十章 韩陵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六十章 稳定与返回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九十一章 会议(为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六十章 谈妥主角养兵数量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十七章 先锋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一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第九十三章 垃圾时间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