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

吴前等人于二月十八日抵达了梁县。

招募回来的新兵在休息两天后,立刻开始了训练。

先从基础的金鼓旗号辨认开始,间或夹杂一些队列、技艺训练,待身体慢慢适应之后,会逐渐上量。

邵勋抽空教导了一些弓箭方面的基础知识,小露了几手,给新兵们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后,又到梁县武学授课几日。

这些事固然重要,但皆非一朝一夕之功,按部就班即可。

最重要的事情则已经商议完毕。

豫州十三郡国,在原则上被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直领。

顾名思义,这一类需要你派出自己的心腹官员,深入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丈量田地、厘清户口、派役征税、教化百姓等等。

什么都需要你自己来。

毫无疑问,这需要大量有能力的官吏来填补空缺,或者把当地旧官吏慢慢变成自己人。

而且,这些官吏还要有能力摆平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关系。

比如,邵勋要求在某郡征发五千役徒夫子,太守接到命令后,将五千名额分解至各县——这个分派名额就不是随随便便定的,它需要太守对各县的情况有深入了解。

诸县令长接到太守的命令后,派吏员至各乡征发人丁。

这一步也很关键,吏员有没有能力?对本地情况熟悉不熟悉?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征集到足够的人丁?

如果吏员不称职,这事就干不成。

那么称职的吏员在哪里?一般在本地豪强或士族家里。

外地人其实干不好这个活,除非他们得到地头蛇的支持,就像邵勋在宜阳给杜耽、杜尹兄弟打招呼,让他们配合自己的学生一样——说到底,还是邵勋收服了一泉坞杜氏兄弟这个最大的地头蛇,他的学生才能打开局面,不然就和睁眼瞎一样。

那么,他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甩开杜氏兄弟,靠自己单独完成任务呢?

这就需要时间的积累了,主要积累人脉、经验,另外还要看他们各自的悟性、能力。

派役如此,征税同样如此。

那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委托给世家大族,让他们管理郡县。你需要什么,报個数,问他们要就行了。

他们是扎根当地几十年、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大家族,地头蛇中的地头蛇,对地方上各种事情门清。如果愿意认真支持你的话,征丁、派捐、征粮很快就能给你搞定。

历史上南北朝的各路诸侯不是傻子,谁都知道集权的好处,谁都知道直接控制人口、钱粮而不是靠代理人征收的好处,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呢?

伱的意志,终究需要人来执行,你有没有这个人?

邵勋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不会瞎搞乱来。

以他培养的学生班底,以及部分投靠过来的河北士人,在花费了数年时间后,目前也就勉强厘清了梁、宜阳、阳城、阳翟、鲁阳五县,襄城还在慢慢建立独属于他的秩序,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在豫西十二县(含襄城郡七县)之外,他又额外把陈郡五县(陈、项、苦、阳夏、武平)拿过来直领,已经属于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达到阶段的极限了。

第一类直领的之外,第二类则是半直领。

比如就在眼皮子底下的颍川郡,属于有点基础,但又没有太多基础的地方。

他打算通过日积月削的方式,慢慢控制。

颍川后面想削的则是汝南国、新蔡国、梁国。

现在诞下麟儿,她只觉得人生至此,已经臻于圆满。

想到此处,她挣扎着转过身来,看着被侍女抱在手里的孩儿,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她已经在想以后该怎么与孩儿玩耍,怎么教他读书识字,怎么教他做人的道理,再让他阿爷教授一身武艺军略……

还有——她本来对南阳王妃刘氏印象很好,心中也有愧疚的,在这一刻,什么愧疚都没有了。

范阳王大半生积累的钱财,一部分还在洛阳王府之中,钱帛、金银器、字画、地契、粮食等等,应有尽有。另外一部分则被她遣人带来了绿柳园,交给了邵勋,资助他养兵。

洛阳的那部分,她本来打算交给刘氏,表达歉意的,但现在改主意了。

在看到儿子的那一刻,她仿佛激活了母兽的护犊本能,她想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给她的孩子,哪怕孩子的父亲将来会给他挣下更多的家业。

这是母亲留给孩儿的财产,意义不一样。

卢氏体力不支,又躺了回去,但目光仍在襁褓上打转。

在外间,邵勋已经冷静了下来。

父亲邵秀故作镇定,与儿子聊起了军国大事。

母亲刘氏在探望卢氏之后,又去了乐氏那里,陪她做女红,说说闲话。

邵勋在心中翘了个大拇指,阿娘情商太高了,心地也善良,帮他稳住了后院,厉害。

“那个石勒虽然杀了王车骑,但四处流窜,不像能成事的样子。”老邵一本正经地说道,耳朵却竖了起来,待听到孙儿的哭声时,便高兴地捋着胡须。

“阿爷高见。”邵勋拱了拱手,敷衍道。

王车骑就是王堪,已经——挂了。

仓垣亭之战,一溃数十里,为石勒骑兵追斩而死。

比他先死的是兖州刺史袁孚,在鄄城为石勒、王弥所败,退保城池后,被哗变的部众所杀。

邵勋对袁孚有点印象。

此君是汝南人,当过汝南太守,对朝命非常积极。

天子让修广成苑,立刻出粮出丁。

司马越让修千金堨,立刻出粮出丁。

袁孚死后,大晋的忠良又少了一个。

石勒在兖州肆虐一番后,又渡河北上,折腾河北去了。

这厮果然是快进快出,重在掳掠,跟偷鸡一样。

王弥则还没有退去,又从鄄城回到了白马,不知道想干什么。若他作死南下,等待他的将是“三年四败”。

“豫州百姓,能救就救一救吧,别总想着让人帮你烧荒。”邵秀突然叹息了一声,道:“烧荒得到了地,但地上的草木也被烧光了。”

说完,起身离开,到外间闲逛去了。

邵勋愕然。

父亲想得倒还挺多,心地也确实不错,至少比他这种进了权力大染缸的人纯粹多了。

邵勋在绿柳园又留了三天。

二十三日,在诸军集结完毕之后,告别了家人,率部东行。

临走之前,他遣裴康去了趟洛阳,司马越要走可以,右卫禁军不能带走。

这可是整整一万人,哪怕没法与匈奴野战,守城却是合格的。

接下来与匈奴的战争无穷无尽,“精锐师”固然重要,“填线师”也必不可少。你把人弄走了,我再从头招募、训练,哪有现成的方便?

反正话带到了,他也不在乎司马越知道后是什么表情。若司马越实在一意孤行,他直接在半路上将其拦下,那样可就太难看了。

二十七日,大军进入颍川境内。

此时邵勋收到消息:颍阳亭侯荀显暴卒于家中。

大军加快速度,直奔颍阴县而去。

济北郡侯荀畯亲率荀氏族人劳军。

第九十五章 抢种与养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二十六章 谶纬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十四章 无能为力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四十六章 传统之人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四十一章 结交与重整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六十章 谈妥第四十九章 势力格局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一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机会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业?第五十二章 交接与赏赐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议与分化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园的海棠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一章 县令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一百十一章 围魏救赵(下)第一十二章 争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三章 潘园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险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六十九章 双向奔赴(为盟主美酒甘薯我都爱加更)第一百十四章 无能为力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十六章 汲桑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