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

二月十一晨,荀畯、庾珉、王玄等人回到了洛阳。

过建春门时,他们看到了一大队正在南下的士卒,带队的是陈侯府牧长吴前。

老吴带着长子吴勇上前见礼。

庾珉回礼,并与他说了几句闲话,然后便离开了。

吴前不以为意。

这些士族如何肯正眼看待他们这些没出身的人?君侯走的路子是对的,生生建立一个武人集团,盘踞在洛南、襄城等地,这才能得到士族青睐,甚至嫁女联姻。

他看了看儿子,可惜已经娶妻了。不过没关系,他还有孙子,将来一定要与银枪军、牙门军的将校军官联姻,咱们自己抱团互助,不用看你们士人脸色。

这边吴前等人带着新募的士卒南下,那边数人也各自分别。

王玄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对,问道:“钱璯既然在广陵造反,与处仲叔叔有何关系?他自间道回洛阳即可。”

王衍闻言,脸色更苦了,道:“处仲遣人送信回来,说要去禀报琅琊王,不能回洛阳了。”

王玄觉得更有问题了,但看见父亲的脸色后,他懂了。

信使能回洛阳,处仲叔叔不能回吗?

钱璯带着军队造反,还与处仲叔叔打了一仗,那么大的事情,早就不知道多少人禀报寿春周馥、建邺司马睿了,用得着你亲自跑过去汇报?

再者,处仲叔叔已经是禁军右卫将军,他不回来,这个职位怎么办?

这都什么事啊!

从来没有这一刻,王玄如此埋怨这個族叔。

若朝政不可为,跑了也就跑了。但正值紧要关头,你跑什么跑?

琅琊王氏即便不是最早一批南渡的士人,那也是去得比较早的,如今已有数百口人生活在建邺左近,茂弘叔叔更是琅琊王谋主,用得着你再凑过去?

如今洛阳更缺人啊!

“事已至此,嗟叹无益。”王衍深吸一口气,调整好了心情,勉强笑了笑。

王玄看着父亲的脸色,心中渐渐升腾起了一股怒气。

父亲厚着脸皮四处钻营,耐着性子与人勾心斗角,还不是为了家族?

王处仲你扪心自问一下,你那点烂事哪次不是父亲帮伱摆平的?你闯下的祸,哪次不是父亲帮你善后的?

上任青州刺史,因为路遇盗匪,就丢下妻子、下属,单骑奔回洛阳,一时传为笑柄。若别人闯下这种祸,即便不死,也别想再起来了,结果父亲卖着老脸,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先后帮你谋取秘书监、中书监,再至扬州刺史,让你重新站了起来。

对亲生儿子也没这么好啊!

现在需要你帮忙了,你是怎么回报父亲的?忘恩负义之辈!

“阿爷,右卫将军怎么办?要不从琅琊或建邺召人?”平复心情后,王玄建议道。

“晚了……”王衍仰首望天。

大概,这就是怀疑人生吧。

为家族谋利,谋到最后,族中尽是些不成器之辈,让他三番五次失望。

还不如外人邵勋呢!

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会出现,虽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王衍不怕付出代价,他早就习惯了与人做交易,他最怕的是不可理喻、无法交流、不能做交易的人。

最可靠的竟然是外人!

“右卫将军已经有人了?”王玄大惊失色。

“嗯。”王衍点了点头,道:“乞活军已经抵达洛阳北郊,以李恽为首,众至一万五六千人。司徒委任李恽为右卫将军,重整禁军。”

李恽是前并州刺史司马腾旧部,历任县令、太守、将军,最后混到乞活帅,也是黑色幽默。

乞活军大概也是有史以来初始“组织度”最高的流民军,州、郡、县三级领导班子的官员亲自“下海”,带着他们去河北讨饭,标准的体制内流民军——非常魔幻的一件事情,属于大晋朝的特色。

“能不能想想办法?”王玄急道。

王衍摇了摇头,道:“今日商议了一件大事,司徒要出镇外藩了。”

随后,王衍仔细解释了一下。

从去年十一月初匈奴大军退兵,洛阳转危为安以来,朝堂又进入了新一轮洗牌。

三个月内,天子慢慢得到了一批人的支持:以荀藩、荀组二人为首,刘暾也略微倾向于天子。

司马越身体不好,人心离散,愈发感觉不妙,下意识想要做点什么。

再加上东阳门太仓内存粮日渐稀少,乞活军一两万人抵达后,钱粮开支日渐浩大,支撑不了多久了。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司马越决定出镇兖州——恰巧在一年前,他还是兖州牧。

兖州毗邻豫州、徐州、青州,下辖濮阳、东平、济北、陈留、任城、高平六国,泰山、济阴二郡,总计八郡国,人口众多、物产丰饶。

徐州目前掌权的是王隆、裴盾。

前者出身东海王氏,乃司徒亲信,职务是“监徐州军事”(都督)。

后者是王妃裴氏的兄长,徐州刺史。

出镇兖州之后,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徐州——至少在司马越死之前,作为他的大本营,幕府众多士人的老家,徐州翻不了天。

王衍一度怀疑,司马越是不是发了疯,想要临死前干掉苟晞,出一口恶气?

这不是没有可能啊。

人临死之前的精神状态,你是难以猜度的。

另者,如果消灭苟氏兄弟(苟晞为青州都督,苟纯为刺史),拿下青州,将兖、徐、青联成一体,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藩镇。

司徒会不会想着以此三州为基,交给儿子掌控呢?

没人知道他怎么想的。

反正他在洛阳是没前途的,势力被一天天消磨,还不如出镇外藩,反倒能苟延残喘一阵子。

司徒也不容易啊,为了世子,真的拼了老命了。

“司徒要带走大军,这怎么行?”王玄有些着急:“若匈奴攻来,没有兵如何守御?”

“司徒要带走的是左军、右军一万五千众,外加乞活军一万五千。如果单是这三万人,没人能阻止,这本来就是司徒带来洛阳的军队。”王衍说道:“右卫一万兵,可能有点说头。能阻止司徒的只有陈侯,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为了这些人与司徒撕破脸了。毕竟,他也挺愿意看到司徒出镇外藩的。”

王玄叹了口气,心中不知道什么滋味。

怪谁呢?好像谁也怪不了。

给过你机会,自己没把握住怪得了谁?

“说说颍川之行吧。”王衍拧了拧眉头,有些心力交瘁。

“庾珉狐假虎威,压服了荀氏,颍川应该会顺从陈侯了。”王玄说道:“陈侯开出了条件,陈匡任太守,诸家族为陈侯提供钱粮、人丁,助其征战。作为回报,颍川一切照旧,条件很优厚了。荀家的那位颍阳亭侯大概要‘病死’了,家业也保不住,因为陈侯想在颍阴置辅兵屯田,荀家肯定要吐出部分田地、人丁,荀显一家的田地可能还不够。”

王衍点了点头。

荀氏屈服是必然的,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让天子下诏说这事算了?人家理你吗?这可是一个素有跋扈之名的军头啊。

死一个荀显,再吐出部分田地,事情到此为止,对荀家已是最好的结果。

而陈侯也第一次把手伸进了颍川这个铜墙铁壁之中,还是以这么一种温和、体面的方式,小试牛刀,让人侧目。

另外,王衍不觉得这就是荀家的最终结局。

颍阳亭驻军之后,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谁都不敢保证。

世道变得越来越快了啊!

父子二人聊完后,王衍要继续军议,王玄也准备旁听一下,毕竟他是参军,虽然尚未销假。

而就在此时,东海王妃裴氏搂着南阳王妃刘氏走了出来。

刘氏一脸死灰,双眼红肿。

裴氏脸紧绷着,似乎也很不高兴。

司马黎则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家父子没有多看,径自往书房而去。

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人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态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二十八章 大汉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与公事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七十章 韩陵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一百十一章 耕战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了,洛阳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人第三十章 塑造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四十一章 结交与重整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一百十四章 无能为力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六章 裴氏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一百十四章 无能为力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七十四章 突然袭击第七十六章 信号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三十五章 动员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二十一章 财富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四章 行宫第一百二十九章 对耗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七十八章 体系上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