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异(为盟主wangzechao8加更)

二月二过后,天气一下子暖和了起来。

流水潺潺,草长莺飞,惠风和畅,百花盛开。

颍阴郊野之中,一群人正在春游踏青。

他们兴致勃勃,高声谈笑,放着好好的驿道不走,专往没路的地方行去。

蹚过草丛,越过小溪,穿过树林,直到前方实在走不通了,哈哈大笑一番,吩咐仆婢随从布置场地。

嗯,这确实是士人风范。

有些人觉得他们率性而为,洒脱不羁。

有些人则觉得他们是神经病……

仆婢们熟练地在地上铺了毡毯,摆上蒲团、食器、酒器、乐器、笔墨纸砚等物事。

护卫们则去砍柴,烹茶、温酒乃至煮饭都用得上。

庾珉与荀畯并肩而行,偶尔交谈几句。

不远处是大片的农田,麦苗青青,长势喜人。

农田边的树林内,虫鸣鸟叫,嘉木绿叶,泉水叮咚。

就在那红花绿树之中,峨冠博带之士众多,嬉笑之声连连,偶尔还能见到掩映在绿叶中的白玉酒樽,以及一闪而过的红妆乐伎。

“汝颍多奇士。”庾珉感慨道。

荀畯倒背双手,笑而不语。

他和庾珉不熟,数十年间只见过两三面,盖因他是当代济北郡侯,大部分时候要么在兖州济北国,要么在外游山玩水,回到颍川老家的时候少之又少。

再加上他的性格因素,故庾珉虽贵为侍中,仍然不至于让荀畯巴结,而是维持着一种淡淡的疏离感。

不过颍阴老家这边,确实就他的身份最适合出面交游了。

其祖父荀勖乃开国功臣,共有十子,其中七人声名不显,唯缉、藩、组三子做过显宦。

荀辑是荀勖次子,因兄长早死,承袭郡侯爵位。

荀辑死后,荀畯袭爵济北郡侯,故身份尊贵,甚至可与荀藩、荀组二位长辈相提并论。

他当然有骄傲的理由。

“君侯可知,前年王弥之乱后,陈侯就力推广种冬小麦?仅此一事,就活民无数啊。”庾珉手一伸,指着那些绿油油的麦田,说道:“去岁大旱,颍川百姓春种之粟,大多毁于一旦,收获大减,歉收严重。秋雨之后,遂种小麦,以期来年丰收。再等三个月,这麦子便可收了,届时即便蝗旱交加,亦可稳如泰山。”

荀畯微微点头。

有些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还不屑于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那就没意思了。

“汲桑、石勒于河北作乱,肥乡、野马冈两次大战,陈侯剪灭贼众数万,令其不敢南侵。”庾珉继续说道。

“匈奴连岁寇境,进薄洛阳,当其时也,又是陈侯兴义兵,驱逐贼寇,力保洛京不失。”

“这般勇武之人,正是豫州士人需要的啊。”

“陈侯确实善用兵。王堪、王士文、裴宪、刘洽之辈皆不如也。”荀畯点评了一句。

“今王弥、石勒在濮阳肆虐,袁兖州不能制。贼众随时可能南下陈留、济阴乃至颍川,君侯不妨想想,新蔡王可能抵御?”庾珉说完这句,摇头叹息一番。

荀畯没有说什么,只默默走着路,很快来到了聚会的地方。

“庾公、荀公。”众人收了嬉笑之态,纷纷上前见礼。

庾珉微笑回礼。

荀畯板着一张脸回礼。

“来者一时俊彦,且坐。”庾珉双手下压,笑道。

说完,当先盘腿而坐,如同胡人一般。

众人亦纷纷落座。

庾珉扫了一眼,颍川诸族子弟基本都到了,很多人都认识,甚至被他点评过。

而颍川各个家族,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从后汉年间就是如此。

比如,李固、李膺曾以荀淑为师,荀爽、李膺对陈寔执师礼。

钟皎娶李膺的姑母为妻,荀彧将女儿嫁给陈群,钟繇是荀勖的外公等等。

呃,好像没庾氏什么事。在那会,陈氏、荀氏确实风头更劲,两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除这两家之外,颍川郡还有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士族,有的一个县甚至挤了好几家,非常密集——可想而知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想要当自耕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庾亮在人群中用眼神询问了下,庾珉微微点头。

庾亮拍了拍手,乐伎们便奏起了音乐。

一时间,丝竹阵阵,气氛热烈了起来。

庾亮嘴角含笑,这才是真正的士人生活啊。

广成泽“监狱”什么鬼?天天对着一群蓬头垢面的屯丁,入目所见,好山好水好无聊。

还是颍川好,诸般享用不缺!

喝了一圈酒后,有人兴致上来,长啸一曲,搏得满堂喝彩。

“叔治向来方正,不想亦擅此道。”庾亮仿佛了回了花果山的猴子,畅快地大笑道。

周谟赧然一笑,举觞相敬。

他是阳翟令,出身汝南周氏。自汉以来,汝颍士人向来并称,“汝”指的便是汝南。

因为阳翟就在颍川旁边,庾珉路过时,将他喊了过来,一起参加聚会,帮着敲敲边鼓。

“啸”是此时士人群体非常热衷的一种消遣方式。

《说文解字》:“啸,吹声也,从口,肃声。”

郑玄说“啸”是蹙口而出声。

其实就是吹口哨。

在前汉年间,啸是招鬼之声,有“啸阴”、“呼阳”的说法。

到了后汉,含义更丰富了。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大伙自行想象,诸葛亮在清晨、夜晚双手抱膝,一個人吹口哨的画面……

此为安逸、恬静之啸。

周谟方才是内心愉悦之啸。

“谢幼舆(谢鲲)折齿后,许久未闻如此美妙之啸歌,当满饮此杯。”庾珉高举酒觞,一饮而尽。

众人亦举杯痛饮。

随后又谈笑玩乐一会,庾珉突然面露悲色。

众人不解,但也不惊讶。

士人嘛,讲究真性情,笑着笑着突然哭了本就很正常。

“高朋满座之日,听丝竹啸歌,赏曼妙舞姿,其固快哉。但这样的日子,却不知还有几天。”庾珉叹息完毕后,亦清啸一曲,洒落几滴眼泪。

众皆凄然。

“伯父何必如此?”庾亮劝道:“听闻陈侯即将率部东行,纵有贼寇南下,亦挡不得银枪劲兵一击,颍川必无事也。”

“陈侯虽勇,然银枪军不过数千之众。石勒、王弥合兵十余万,如何挡之?”庾珉叹道。

“颍川大郡,钱粮丰足、户口殷实。”庾亮说道:“若援应陈侯,破敌不难也。”

这话说得有道理。

颍川不是朝廷的颍川,是世家大族的颍川。自汉以来便人烟稠密,只要出些钱粮人丁,助陈侯破敌,想必不难。

庾家伯侄二人一唱一和,旁人哪个不懂?甚至于,今天这场聚会是为了什么,大伙也略知一二。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演员。

也别觉得自己演得尬,这不重要,感情、意思表达到位就行了,艺术手法夸张点没关系的。

在场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荀畯。

荀畯默默放下酒觞,道:“世道确实变了。”

众人耐心等他下文。

“卢子道至项数月,但搜罗钱粮、征发人丁,此陈侯之教也?”荀畯问道。

“养兵需钱粮,御敌需人丁。”庾珉回道。

“若仅止于此,倒也不是不可接受。世道如此,需得共度时艰。”荀畯叹息一声,道:“陈侯如何看待颍川士人?”

“君侯何忧也?”庾珉笑道:“我家侄女已与陈侯定亲,颍川俊异都是陈侯自己人。”

荀畯心下稍安,但还觉得有些隐忧。

颍阴荀氏面临着匈奴、邵勋两大势力的威胁,危机重重,一着不慎,就要落得个凄惨下场,家里几个主事人坐下来商议是必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希望他们快点吧,别等到陈侯大军开至,还没商量出结果,那就不美了。

而荀氏一屈服,其他家族也就没了抱团相抗的勇气,好对付多了。

颍川定矣!此乃庾氏之功,美哉。

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一百章 中邪第五十二章 交接与赏赐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二十章 分赃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二十一章 财富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异(为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四十四章 接战第八十九章 开诚布公(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八十四章 规划与变化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七十八章 围攻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七十五章 新兵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六章 裴氏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第五十三章 笼络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第三十五章 后悔来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决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第三十章 勤王第二十六章 谶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二十四章 比烂第五十五章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