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兄弟同心

“你……当真是这么和陛下说的?”杨晨颇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兄弟。

在从皇宫出来之后,杨震便去了工部见自己兄长,并把情况都说了出来。因为如今杨晨已是工部侍郎,有了自己独立的公厅,把门一关,倒不虞被人听了去。

在看到杨震郑重点头表示承认之后,杨晨便忍不住一阵发愣,良久才长长地叹了口气:“二郎,你这也太大胆,太草率了!你这么做,可就是彻底站在百官的对立面了,如此你还能在朝中立足么?”

确实,把一直潜藏在水面以下的那些污糟事全部在天子面前抖出来,如此行为就是当初的冯保、刘瑾都干不出来哪,因为那打击面实在太广了。

面对兄长的叹息和担忧,杨震只是淡然一笑:“大哥你觉着我不这么做,就能与那些朝臣和睦共处了么?”

“这个……”杨晨不觉有些语塞了,锦衣卫一向就是和朝臣对立,为百官所鄙夷的存在,说句实话,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他杨震照样不会为群臣认可。但随即,他还是摇头道:“即便如此,你这次也得罪人太多太狠,恐怕会遭到相关官员的报复哪。而且,兹事体大,这么做怕是对朝局很是不利……”

“报复?”杨震不屑地哼了一声:“如今事情为陛下所知,他们自顾尚且不暇,还能抽出手来报复我?我敢断言,这些与此相关的朝臣里,将有许多会因此离开朝堂,我又何必惧怕他们的报复呢?”

顿了一下后,他又继续道:“至于大哥你所说的兹事体大,如此做有些欠妥,我也是无法苟同的。边地军事糜烂若斯,就是因为许多知道内情的官员瞻前顾后,不肯及时指出错误才累积出来的!说句诛心的话,正是因为他们的姑息养奸,才导致了如今边事和朝局的种种问题!我杨震既然已查出了这些,就断没有和他们一样,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

听着他正气凌然的一番话,杨晨的脸不觉一烫,心下更是一阵惕然。自己在官场日久,居然也已沾染了那些官员们中庸的习气了,遇事再没有果断进取之心,反而当兄弟当真做出为国之事时,还以为不妥,想来真是叫人汗颜了。

“大哥,我知道你考虑的是什么局势,是什么边地的平靖。但你想过没有,这些不过是粉饰太平的借口而已。难道我们不提出来,这些藏在暗处的问题就会自己解决了么?不,它不但不会自己解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直至因此让大明王朝就这样走向毁灭!

“如今的大明朝早已病入膏肓,若不施以猛药,想救它已是千年万难!治重病沉疴当以虎狼之药,这其中的道理想必大哥你也是明白的!”

“治重病沉疴当以虎狼之药……”杨晨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话,面上神色便是一阵激烈的变幻,显然内心在做着剧烈的斗争。

杨震再踏前一步:“大哥,为人臣者,当官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国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然我们知道朝廷有病,为什么就不能大胆的说出来呢?像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员般,只为了一己

之私而活,就对得起这天下的百姓和所得的俸禄与身份了么?”

这话更如洪钟大吕,当头棒喝,直冲杨晨的心底,让他半晌都回不过神来。同时,他心里也在不知觉里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那些官员所以对此隐瞒,除了自身可能是涉事者外,更多是觉着此事与己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而促使他们有如此念头的,是因为国人一贯而来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理念。

哪怕大明朝真个因此而亡,只怕他们被后人指摘,认为该负责任的言论也不会太多,而更多的非议只会全部倾泄在这个王朝的代表人物皇帝的头上。

所以,在后来的史书里,大明中后期的天子的评价都很低,许多人都言之凿凿地认定他们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似乎只要换了某些更勤政的人坐上这个位置,大明就可保无忧一般。

但事实,显然不是那么回事。一个王朝的兴亡,绝不是某一两个人所能控制的,哪怕他是天子也是一般。何况,其实大明天子在历史长河里也是受制约严重的代表了,内阁、六科、都察院,那都是套在天子头上的枷锁,使他发布的每一个政令都要符合仕人阶层的利益。

所以,当后世——无论是辫子朝还是以后的人——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嘉靖万历等天子身上,认为是他们葬送的大明王朝两百年基业,那就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本事了。

而熟读青史的官员们,显然正是认准了这一点,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只求在自己手中有权时谋求更多的好处,不出什么乱子。至于这会酿成多么可怕的后果?他们可就未必会在乎了,因为那时自己早已不在其位了。

“我死之后,哪怕他洪水滔天……”史书里记下了嘉靖帝晚年所说的这句话,用以证明他是多么的自私昏聩,该为大明的败亡负责。但其实,那些朝臣所作所为只比他更加的自私,但是因为这只是一个群体,所以便被人刻意忽略了……

想着这些,杨晨的身上竟不觉生出了一层的冷汗,最后更是打了个寒颤,这里面的事情实在不能深思细想哪。

杨震见兄长面色凝重而多变地模样,就知道他已大有感触,联想到了什么,便只是静静地在旁等候着,看他最终能想通多少。

终于,在一番挣扎后,杨晨苦笑了起来:“真是惭愧哪,本以为我们这些臣子所做都没什么大错,现在看来,却是我们在姑息养奸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大哥,你毕竟才刚真正踏入朝事没多久嘛。何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杨震似是安慰地道了这么一句。

“那你到底打算怎么应付这个局面?真有把握改变这一切么?”杨晨此话一说,就证明他已被自己兄弟说服了。

杨震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来:“朝廷之内弊病丛生,尤其是作为中原的北地边军内,更是极其严重。我也知道,如此之多的问题不是短时间里就能解决的,但眼下这个可以整顿的机会却绝不可放过了。而天子也认为,抓住如今北边边患的

机会着手把一些人从边地拿掉,会对朝廷,对边镇更好一些。

“另外,朝中也将有所动作,虽然这满朝官员几乎是动不得的,但也必须先挑些出来杀鸡儆猴了。”

杨晨静静地听着,他看得出来,这一切无论是眼前的兄弟,还是宫内的天子都已完全打定主意了。所以在一愣之后便问道:“那你打算这次先拿什么人开刀?”

“吏部天官,严清!”杨震的回答很是果决干脆。

“啊……”杨晨却是大惊失色,差点都要认为自己听错了。这吏部尚书可是朝臣中仅次于内阁成员,甚至只在首辅之下的存在,他们居然要拿这么个大人物开刀,这实在太也大胆,太过出人意料了。

“怎么,大哥也觉着这么做很不可思议么?这就对了,我们要的就是如此效果,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杨震嘿笑一声:“到时候,还希望大哥你能帮着配合一二,只要将此人拿下,朝中局面便会清晰明朗不少了。”

“你已有计划了?”杨晨愣了半晌后,终于明白了什么,问道。

“正是。”杨震说着,便简略地说了一下自己之前与天子一起制定的策略。

听完之后,杨晨再次沉默,随后有些担忧地道:“这么做会不会太过冒险,你想过失败的结果么?”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能成功的,更没有不用担风险的事情。既然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有些险还是需要冒一冒的。”

“那要是群臣反对呢?”

“这就得依仗大哥你从旁配合了。那些官员本身就不干净,他们的底气一定不足,只要在他们反应过来前先把基调定下来,他们是没有勇气再反对的。”杨震解释道,而这,正是他这次来见杨晨的真实目的。

他毕竟只是锦衣卫都督,在朝臣里的势力有限,而这次的事情是需要一名部堂级高官响应的。其实,这个人选还有更好的选择——钟裕,不过相比起他,杨震自然是更信得过自己的兄长了。而且,这事一旦能成,其中的好处也是相当可观的,他自然更希望是和自己关系更近的杨晨得利了。

杨晨深吸了一口气,在答应这个请求之前,他还想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做这一切可是要担很大风险的。而我早上刚知道,弟妹他刚为你生下一对儿女,你在这个时候做这些当真值得么?”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会去做这一切。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沦为亡国之奴!”杨震平静地回答道。

这两章里路人夹杂的私货比较多,但这一卷既然是叫“天下”,着眼点自然就会比以前要大些,希望各位能够理解。

另外要提一句的是,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在后期都会想法去改变国家的政体,从而强国。但以路人的愚见,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毕竟几千年的传统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而且这样做也未必真能让国家强大起来。

所以还不如用加强皇权的手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本章完)

第八百九十一章 漫长一日之酉时(下)第九百六十八章 猝然发难(上)第三百零八章 离京启程(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芳踪杳杳(三)第九百六十五章 破敌(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内部矛盾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四百四十章 谋位(上)第九百八十章 杨震的目的第一千零三章 献枪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离播州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雷雨不眠夜(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各自的后招(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破局(下)第八百十八章 意外收获(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把柄(上)第九十四章 全面压制(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幕后黑手(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两年之约第五百零二章 水患亦人患(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围捕(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围(上)第九百七十七章 声讨杨震第三百八十三章 穷途末路(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封赏问题第三百六十三章 死里逃生第四百二十八章 尘埃落定(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深不可测(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棘手的差事(中)第五百六十章 暗战(中)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杨晨的坚持第一百八十二章 特殊身份第七百七十八章 攻与防(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长谈(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能和你一起睡吗?第八百九十六章 漫长一日之亥时(下)第一千零二章 果断的回击第十二章 事后余波(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回大同(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南之冬(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诏狱风云(中)第一千十五章 早朝激辩(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鞑子的命门第二百十一章 林天德(下)第七十四章 威胁与妥协(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变(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真实目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进京(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把柄(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接头第三百九十六章 主动权(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面君交旨(下)第四百十五章 内讧(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喜与悲第一百零二章 继续向南第一百九十一章 临别前夕(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消息与抉择第五百二十六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零七章 诸暨县衙第七百八十章 西南大乱(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隐忧第七十六章 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下)第八百十六章 逃不过(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保的焦虑第二百八十章 僵局第三百零二章 人选问题(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把柄(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张首辅的苦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芳踪杳杳(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抗灾(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芳踪杳杳(三)第九百四十二章 再回大同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似有蹊跷(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叛军内乱(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万历十五年第四百七十九章 水来土屯(下)第一百十七章 查案陈家坳(下)第五十章 漕帮(上)多谢带雨梨花的打赏支持第二十六章 探狱离乡(求收藏)第八百三十九章 阮通的自述(下)第三十二章 锦衣卫(二更求收藏)第八百八十一章 漫长一日之巳时(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隐忧第五百五十八章 阴谋与陷阱(下)第八百零七章 剿贼白家村(上)第二百十六章 敲诈勒索第九百零三章 漫长一日之寅时(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应对第二百六十三章 陛下错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内忧外患第五百三十三章 树倒猢狲散(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芳踪杳杳(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赶尽杀绝(中)第九百一十章 漫长一日之卯时(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夜剿倭人(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自投罗网(下)第九百九十章 天意如此(上)第八百十三章 意外发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