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窑洞种蘑菇(2)

这些实习生包括陈实和老胡,一个一个也都听的很仔细。老胡和陈实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多年,自然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有这么一个直观的机会,是怎么也不会放弃的;至于那些实习生,也面临着毕业工作,对社会的未知,让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老师的教导中,多吸取一些养分,免得到时候遇到事情措手不及。一个愿教,一个愿学,气氛很融洽,展示了新时代的浓浓的师生情。

培养料配制完成以后,就进行下一步培养料的堆置和发酵。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麦)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菜饼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

这些工作倒是可以和蚯蚓养殖场的工作一起来完成,只是到时候工作量有可能增大很多,再一个场地也可能有所不够,这倒是需要提前考虑。这下大熊也不怕没什么事情做了,本来养殖蚯蚓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光这样,大熊还按照需要,培育出了一下用于钓鱼的蚯蚓,做完这些事情,也就只剩下蚯蚓厂的常规工作了,倒是占据不了太多的时间。大熊被陈实念叨以后,以后估计工作也不会轻松到什么地方去了。

被陈实念叨的大熊,正在褐马鸡园追着笨笨在捉迷藏,突然觉得脑后一凉,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也没有放在心上,没心没肺的人生活就是单纯,别人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就算是大熊知道被陈实算计,安排工作这么一回事,多半大熊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是长寿的节奏,要不然事事操心的诸葛亮怎么会英年早逝。

老师接下来讲的是发酵,这发酵也是有说法的,分为常规发酵和二次发酵。

常规发酵(一次性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堆温达到75℃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

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

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这就需要场地的配合了,在陈家庄来说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酵。

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

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维持4~6小时。

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保持3~4天。

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左右时,保持12小时,当温度降至45℃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

当然这些都是操作的步骤,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做出一定的调整。只是在老师介绍到必须要用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的时候,陈实明显眉头皱了一下,老胡也发现了这一点。

想一下也就明白了,这样的做法和陈实一直倡导的绿色无污染的理念是有所违背的,但是如果不用药的话,一个不好,这些菌种是有多少死多少。陈实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毕竟这样操作的方法都是成熟的方法了,老师这么说,那就应该是没有问题,陈实只能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到时候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解决。

培养料配制完成以后就是翻格和播种了。

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

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气,要重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

当然也有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些培养料和种苗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长条形的塑料袋把这些带有种苗的培养料装好,并且封口,这样就是成型的菌包了,现在一般也都是采用的这样的栽培方式。这两种方法,陈家庄都可以采用,但是以后陈家庄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建设的话,势必在这环境方面是要下功夫的。

这些培养料也不可能都在窑洞中制作,这制作地点和窑洞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那样就会有一定的不雅的气味出现,所以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这样的情况,陈实决定还是采用菌包的形式种蘑菇,清洁、方便、保护环境。

这也是实情,如果给你一桌山珍海味摆在你面前,让你不用客气,但是这时候边上拉粪的车络绎不绝,估计你就是有心情吃上几口饭菜,也没有好多的兴趣继续下去,那不是找虐吗?

说到播种后的管理,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镊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

第一百零三章 事业的奠基(1)第二十五章 当过兵的煤老板第三百一十九章 竹子(6)第一百四十一章 事情的后遗症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麻烦第二百七十八章 丰收第二百一十一章 先到先得第二百三十三章 生态湖泊养殖经营(2)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麻烦了(3)第四十七章 刚开始(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 重回陈家庄第三百四十八章 走出去的陈家庄(9)第一百八十六章 医药费我出了第二百四十章 生活还要继续第二百四十六章 与外界的初次接触第三十二章 干还是不干第三十八章 回到聚居地第九十三章 小有名气第三百四十八章 走出去的陈家庄(9)第三百二十五章 买竹子(6)第二百八十四章 与母校合作第二百零五章 你要多大的地方(1)第一百七十六章 小学的规划第一百九十九章小唐的战友第四十三章 什么是杯具第八十九章 第二个合作伙伴第六十三章 不用死了(1)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老板的投资(5)第二百七十三章 开门大吉(6)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事物(1)第四十四章 极限就是处女第二百七十九章 存在的问题第四十九章 小心看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黄老板的投资(2)第二百二十一章 忙碌的五月、六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买竹子(2)第九十九章 初见黄老板第二百零二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二十章 准备种枣第一百八十四章 讨论养殖褐马鸡第二百九十七章 养土鸡(2)第十九章 制服怪鱼第一百三十四章 有麻烦了(4)第二百一十七章 育苗基地的运行(4)第八十章 开垦处女地(4)第一百六十三章 镇上第四十二章 小米式训练第三百三十七章 种茶(4)第二百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建厂意向第三百四十五章 走出去的陈家庄(6)第二百七十章 开门大吉(3)第三百零七章 高速公路(2)第一百四十五章 黄老板的投资(2)第三百三十九章 种茶(6)第八十一章 开垦处女地(5)第二百六十章 留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陈家庄游记(3)第三百四十一章 走出去的陈家庄(2)第二百四十九章 转机第一百五十三章 种子有问题(3)第四十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四十三章 连轴转(2)第二百二十章 准备种枣第二百四十二章 连轴转(1)第二百零九章 陈家庄的新住户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老板的投资(3)第三百零八章 高速公路(3)第二百七十三章 开门大吉(6)第三百二十一章 买竹子(2)第一百一十九章 过年前准备第二百零四章 局花第五十三章 喊吧,喊破喉咙也没人救第一百零四章 事业的奠基(2)第一百九十八章驻军的到来第七十一章 双喜临门(2)第二百九十七章 养土鸡(2)第二十一章 陈家庄的队伍(1)第三百二十九章 前往紫阳(3)第一百四十一章 事情的后遗症第三百二十六章 原来是姐妹第一百七十五章良心企业第八十六章 初次见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前往紫阳(5)第一百五十二章 种子有问题(2)第七十七章 开垦处女地(1)第二百五十八章 学生穷游队(3)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项目(1)第一百五十二章 种子有问题(2)第十四章 收拾第二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养土鸡(2)第一百八十一章 褐马鸡园的成型(3)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老板的投资(5)第十五章 回家(1)第五章 再探天坑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门迎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门大吉(2)第二百六十三章 答卷(2)第一百二十三章 年后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