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9章 祸根

老宫人坦言:“吴二奶奶原不知道七殿下的事。太后娘娘自接她母女进宫,便一直让她住在慈宁宫花园边上的小院里,远离他人,足不出户。她直至出宫前,都不曾见过七殿下。吴珂少爷倒是比她更早知情。七殿下开蒙后,太后娘娘就把吴少爷接过去,给七殿下做伴读,陪七殿下同住,只是不许他将此事告知吴二奶奶罢了。”

太后对归夫人封锁七皇子的消息,倒不是觉得她会泄密,更多的是迁怒。

坤宁宫大火几乎将整个坤宁宫的人都烧死殆尽,还牵连上三皇子与他的随从。这里头固然有火油助燃,致使火势蔓延极快的缘故,但火烧得再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吴皇后甚至还能在此期间生下一个孩子,难道她就真的来不及逃出去了吗?若说她是因为刚生完孩子,没有力气,那三皇子呢?

事实上,他们母子当时是真的没法逃走。吴皇后遭人袭击,惊吓中引发早产,三皇子为救母被人砍断了手臂,两人能在榴花与许秋娘的搀扶下,逃到坤宁宫后殿廊下的小屋中,已经是极限了。吴皇后挣扎着生下小儿子的时候,三皇子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断了气。吴皇后只求心腹榴花能将小儿子平安带出火场,却不指望产后大出血的自己能逃过一劫。

当时,整个坤宁宫中的宫人内侍,不是中了迷药人事不醒,就是被人事先砍死砍伤,全都失去了抵抗之力。会发生这种事,自然是因为有内奸做了手脚。

坤宁宫中的一名女官,亲妹妹也在殿内做宫女。归氏随婆婆入宫给吴皇后请安时,曾因这宫女言语间得罪了自己而出言羞辱,逼得对方愤而自尽。那女官伤心于亲妹之死,眼见着吴皇后虽然不喜弟妇所为,却没有处罚归氏的意思,心中愤怒,叫人一挑拨,便做下了背主之事。不过她事后也没得好下场,骂了吴皇后一顿后,回过身,连坤宁宫门都没出,就叫人捅了一刀,同伙扬长而去,她则成为了坤宁宫大火的受害者之一。

当时能逃过她算计的,只有刚进宫就因为思念儿子而悄悄躲起来哭的许秋娘,以及刚告了假去西五所探望同乡的榴花。大火烧起来后,她们匆忙赶回坤宁宫正殿,也成了当时在场唯二两个还能活动如常的幸存者。

老宫人告诉镇国公夫妇:“吴二奶奶就只见过七殿下这一面。出宫后,她就再也没回去过了。不过逢年过节,她都会亲笔写信,向七殿下问安,由承恩侯夫人转呈到太后手中,再由太后交给七殿下。七殿下十分懂事知礼,每次都会亲笔回信道谢,只是为防书信落入外人之手,并未署名。”

承恩侯不确定她到底送了几封信出去,等他发现这件事时,她因为弟弟拒绝回京而生气,正要给弟弟回信,说明自己让他们回京的原委——也就是七皇子的存在。她希望娘家兄弟们能拉拢朝臣,助七皇子夺回本来身份,名正言顺地争取储君之位。

榴花从吴皇后处听说了原委,事后也将这场大火的起因告诉了太后。太后能理解吴皇后是因为归氏身怀六甲,才没有处罚她,以至于引发了手下女官的怨恨,可心里还是过不去那道坎,认为是归氏在宫中行事张狂,失了礼数,方才酿成大祸。她可以看在吴家两个遗孤的份上,庇护归氏,却不想见到对方的脸,也不想让对方知道太多机密。

老宫人沉默地听着镇国公夫人的斥骂,听完后,还要补上几句:“吴二奶奶与吴家少爷、小姐这些年原在承恩侯府住得好好的。承恩侯忽然向太后娘娘请旨,要将他们送来长安避险,也是因为偶然发现吴二奶奶私下与娘家兄弟通信,还在信中提及七殿下的缘故……”

归氏几次请求承恩侯帮忙,将她娘家兄弟调回京城任官,承恩侯都没答应。她心里急了,便悄悄给兄弟写了信,拿钱收买了府中的奴婢,叫对方把信送出去,雇人送往弟弟手中。

去年孙阁老被人参的次数多了好几倍,被皇帝训斥的次数也增加了。再加上纪王世子迟迟未能还宗,皇帝还提拔了亲表弟做新宠臣,显见是要拿后者取代孙阁老。这种种迹象表明,眼下正是公开七皇子身份的好时机。不然等到八皇子被册立为储君,还有七皇子什么事?!

归氏抱着这样的想法,给娘家兄弟写了信。据她交代,自己最初并没有明言七皇子的存在,只说有立功的机会,让兄弟尽快回京。只是她兄弟都不听她的,纷纷来信坚拒,她才想在信中写得更明白些,点明七皇子的存在而已。但那封信被承恩侯发现,没来得及发出去,因此她并未走漏消息。

然而,这只是归氏单方面的说辞,承恩侯不能确信真假,只觉得自家府第周围似乎多了不少盯梢的人,疑心是孙家那边得了消息之故。为了保护吴家遗孤们的安全,同时也要封住归氏的嘴,他才当机立断,临时决定让儿媳带着孙子孙女们前往长安省亲,顺道将吴家三人夹带离开。

若不是归氏在出宫前忽然闹腾起来,太后担心她会出夭蛾子,影响了七皇子出宫的大计,根本不会将七皇子的存在告诉她。

估计归夫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会觉得自己与七皇子情谊深厚。自己母女再加上吴珂,是七皇子母族仅剩的亲人了。将来七皇子继位登基,他们便是最尊贵的外戚,身份自然不是旁人能比的。镇国公听得连连冷笑,都懒得对此多作评论。镇国公夫人忍不住暗暗咬牙:“她也好意思?!若不是因她之故,七殿下在慈宁宫住得好好的,又怎会有被发现的风险?榴花也不会丢了一条性命!就连皇后与三皇子惨死,也是她惹出来的祸根。她不知反省就算了,怎么还有脸怪太后娘娘与我们周家?!”

为了让归氏明白事情轻重,当时太后亲自领着她去见了七皇子,说明了事情原委。而七皇子当时年纪虽小,却也很懂事地主动安抚了归氏,口称“舅母”,对她十分尊敬,向她打听了许多外家往事……

镇国公夫人听了老宫人的说明,越发咬牙切齿了:“我就知道!这个归氏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不是为了两个孩子着想,我怎会容她在府中嚣张?!”她抬头看向丈夫,“国公爷,我前儿那提议,你还是不肯答应么?”

镇国公摆摆手,拒绝讨论这个话题,只对老宫人道:“听起来,这些年为了护住七殿下,太后娘娘与许娘娘冒了许多风险。只是我不明白,为何许娘娘会成为皇上的嫔妃?五年前太后娘娘将皇上接到慈宁宫中养病,想必也让皇上见到七殿下了吧?那为何多年来,京中依旧没有七殿下的消息?朝臣讨论储君人选,就只有纪王世子与八殿下。难不成皇上不肯认七殿下么?!”

第2章 物是人非的穿越(已修)273.第273章 新年329.第329章 两条线索405.第405章 四百章零四 筹码264.第264章 失算318.第318章 断开的线索273.第273章 新年433.第433章 选择437.第437章 账簿381.第381章 第一步393.第393章 迎难而上200.第200章 威胁与反威胁163.第163章 杀手与箭143.第143章 野心348.第348章 摔倒433.第433章 选择226.第226章 封院185.第185章 归省416.第416章 引导165.第165章 好人设的局限576.第576章 谎言也会成真487.第487章 涟漪585.第585章 团圆124.第124章 吓人的猜测469.第469章 祸根210.第210章 喜与忧91.第91章 和谈结束510.第510章 惊惧425.第425章 不求虚名226.第226章 封院179.第179章 心不在焉的午餐356.第356章 路人202.第202章 严防死守437.第437章 账簿119.第119章 袍子的秘密第41章 出个好主意378.第378章 悔恨533.第533章 长安前卫的大比武325.第325章 挡箭牌70.第70章 德光三十一年的新年130.第130章 姨奶奶来了164.第164章 甩袖离开138.第138章 育珍154.第154章 屠家与杜家443.第443章 焦虑361.第361章 恼怒193.第193章 出气第53章 练马451.第451章 后园109.第109章 意外受伤158.第158章 知情578.第578章 互惠互利454.第454章 相见难280.第280章 归人324.第324章 计划380.第380章 嫌弃341.第341章 新情报131.第131章 诉苦68.第68章 挑拨离间120.第120章 撒谎72.第72章 渣皇帝与狠书生283.第283章 幸存者507.第507章 小心536.第536章 寿宴上454.第454章 相见难530.第530章 防备第55章 跑马463.第463章 判定256.第256章 更进一步566.第566章 金家二房的现状80.第80章 硬骨头不必急着啃136.第136章 新仆268.第268章 说漏嘴第13章 分析 劝说 出主意(已修)470.第470章 许娘娘很委屈93.第93章 夫妻分歧439.第439章 收获310.第310章 茶楼偶遇356.第356章 路人第9章 记忆中的家(已修)351.第351章 归家的黑历史575.第575章 金家本家486.第486章 终局424.第424章 写信453.第453章 时机206.第206章 质问214.第214章 提线木偶132.第132章 继母和继母是不一样的469.第469章 祸根444.第444章 马家的新闻201.第201章 攻心378.第378章 悔恨208.第208章 内鬼的身份454.第454章 相见难543.第543章 兄妹议事589.第589章 不耐415.第415章 故人的结局451.第451章 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