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升堂前的小插曲

前来参加大堂会的文武官吏们,按着品级次序,分成文官和武将左右两列,先在大堂外排列好。

在这里,不许大声喧哗,不许随意走动,站姿要附和正规仪礼等等。

这里更有众多的幕僚们在一起监督。

陈天华亲眼看到,有几个品级在六品以下,穿青色朝服的青涩官吏,因不附合朝廷仪礼,被当众摘下凉帽官翎,赶出堂外。

接下来的命运很不妙,轻则罢官,重则下狱。

大清朝许多封疆大吏,他们都拥有一个庞大的幕僚团队,也称幕府。

华夏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就以野外搭起的帐蓬作为指挥部,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缘于此。

而幕就是指帷幄。

军政大员的幕僚人员众多,各种人才都有,也就有了一个衙属称谓,叫幕府。

清末从曾国藩开始,左宗棠,李鸿章,到现在的张之洞,都设有自己的幕府,人数加起来数百人。

无幕不成衙,这里是清末官场的写照。

跟其他朝代不动,清末军政大员的幕府,包括县知府的师爷,都是主印官自己掏腰包养着他们,叫私募。

因为清政府支付现规模的官吏俸禄,都有些吃紧,还要还庚子赔款,哪里有钱去开支这些幕僚。

不过,这不用担心,清朝属于官督民办企业,实际就是官商,军政大员们,包括县太爷都可以办企业。

那么,这些幕僚,师爷的薪水就不成问题了。

幕府权力很大,为东家出谋划策,执行具体事务,而幕僚内部也分成若干个室,秘书,副官,参谋,政策研究,甚至于情报工作。

幕僚就是总参谋长。

所以,在总督署里,除了卫兵,你见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内部缉查的幕僚,他们代为主官督察下属官员们的仪容仪表,精神气等。

官员们还没就位,大堂外的升堂大鼓还没有敲响。

他跟着前面的官员,徐徐进入了堂内。

此时,宽敝明亮的太和殿中,满是穿深蓝色和石青色朝服的官员。

署衙正常的走前方是总督大人的红木高靠背太师椅,前面是一张卷边翘角的案几。

因为今日是大堂会,原本左右两排椅子和茶几,都撤下去了。

左右有二根朱红色大柱子,上首是一块牌匾,写着‘惠洽两江’四个大字,据说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惠’指恩泽,‘洽’是遍及之意,合起来应该是把皇恩惠泽,要遍及两江各地百姓。

总督大人的座位后面,是一块巨大屏风,上面绘着一只巨型仙鹤在仰望东升的太阳。

这个屏风叫一品朝阳,寓意一目了然。

太阳比喻皇帝,仙鹤比喻一品总督,此图案和一品文官胸前的补子一样,既代表官衙威仪,又表示对皇帝陛下的忠心。

最靠近总督虎案位置的墀台,都是三品以上的深蓝色文武官员,每人都得站着。

在他们后面、应该是四五品官员。

肃立于堂门边的,是着石青色朝服的六七品官员,人数最多。

今天人来得确实不少,七品的文武官员,只能站在正常高门槛之外,连总督的面都见不上。

就这样,文武左右分列,从上到下,品级、服色等排列整齐,一目了然,等级森严。

陈天华今日穿的是绸缎便常服,他走到了正堂中间位置。

没有排入队伍里,却忽然发现自己显得另类多余。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走入正堂中,而是在正堂偏厅休息等待才合适。

昨晚那位礼房主事章于孝,他没讲得明白,而现在应该有人引他到偏厅才是。

旁边三品官员纷纷盯了他一眼,晃头晃脑都没说话,但对他的身份表示疑惑。

想想看,两江三省但凡三品以上大员,屈指可数,他们几乎经常相见,都能叫出彼此姓名。

这突然间,朝堂之上多出一个陌生人,而且十分年轻,这不让人诧异吗?

堂内警卫和幕僚执事,也发现了这个不正常状况。

一下子,陈天华这边风景特好,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他十分尴尬地站在那,不知所措,心里面急得是冷汗直冒啊。

他是奉命进入总督府署,准备接受总督大人召见的呀,时间就是今天上午。

陈天华敏感到这点,肯定是礼房哪个环节有了问题?

正当他浑身毛骨悚然,如坐针毡之时,章于孝助手从正堂大门迈入,急匆匆来到他的身边,耳语道:“大少爷,请跟我来。”

那名官吏带着陈天华快速离开正堂墀台位置,走入正常边上的一个侧厅。

这种侧厅设在正堂左右两边,狭长型与正堂开有若干个侧门,供中途休会时官员们喝茶歇息的地方。

“对不起大少爷,昨晚章大人交待卑职,要在署衙正堂门口等您,可刚才卑职又被幕府叫去询问几件事,待我过来一瞧,发现您不在门口,应该走了进来。”

这名礼房小吏低头作揖,感觉出了大差错,事后他和章孝白定将受罚,轻者罚没俸禄,重则丢官。

原来,章于孝是六品官员,按规定要参加大堂会的,所以才嘱咐助手办理接待。

可阴差阳错,幕府室另时抓了他的差,遗漏了陈天华。

那个章于孝排在队伍的那头,他看见陈天华跟着大伙走进正堂,引起众官员唏嘘,心里很是着急。

但他又不可能大声武气地叫喊陈天华,让其退出正堂。

否则,就更有可能引用骚动。

好在他的助手回来了,把陈天华引出了正堂。

阿弥陀佛,总算没出大的骚动否则祸事就大了去啦。

经这位礼房官更这么一说,他明白自己擅闯署衙正堂,责任在礼房。

“哎呀,这事嘛不能怪你们,章大人昨晚悄悄告诉陈某,说叫我在正堂门口等候,谁知我首次入总督署,觉得好奇,你恰好没在门边上,我就擅自闯了进去。”

陈天华自然知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觉得像章于孝和这位助手,都是些小官吏,挺不容易的。

他们兢兢业业,专门赶到驿馆送金牌并交待事宜,还把马车留了下来,自个步行回衙门。

估计晚饭都没及时吃上!

第292章 闯过辕门,开枪第744章 陈天华的海军梦第295章 冬季攻势第369章 租界见闻第334章 就这么点?第917章 组建工作队下乡第123章 械斗第688章 追查第820章 袁宫保的牌局第050章 年前拜望第800章 武昌城东码头第259章 爱唠叨的宋小牛第287章 揍他个满地找牙第676章 夫妻密谈第686章 跪求也无用第320章 凯旋门第833章 军咨司袁方第935章 逃兵逃成了丐帮第128章 乱了方寸第202章 难得的咖啡第076章 语重心长第008章 农家生活第483章 反制与再反制第973章 险中取胜第358章 风雪中体察民情第511章 首脑们忙中议政第740章 站好队,跟对人第363章 进言搞成了批斗会第717章 千头万绪第943章 宋小牛被重罚第378章 被伏击第022章 商议第871章 总攻开始第809章 成立武汉军政府第567章 秋风扫落叶第156章 巴老头之死第473章 光复会故友第657章 深夜,求见上将军第526章 巡抚大人在咆哮第175章 小娘们的脾性第427章 上海福开森公馆第478章 反伏击战的完胜第776章 红袖书寓的绝活第921章 亡命脱险第528章 山匪归降,绿营挑衅第074章 筹划石灰窑场第711章 官逼民反第353章 招贤纳士第904章 做人留一线第741章 演一出戏-招安第253章 登高饮酒第898章 年三十的新北城门第058章 正月初一第886章 镇海号巡洋舰留下第857章 卷土重来的太湖帮第237章 我要活下去第561章 紧急动员第574章 鱼雷-杀手锏第833章 军咨司袁方第322章 山坡上的罂粟地第051章 到咸亨酒店第818章 重挫大清舰队第669章 终于降了第759章 红袖添香花似容第633章 享受第402章 终于醒过来了第552章 开始武装护航第507章 女掌门的处境第129章 江湖英雄帖第562章 一招制敌第248章 升堂前的小插曲第412章 汉阳铁厂的往事第028章 镜明学堂第595章 进攻前夕第100章 投资股份第943章 宋小牛被重罚第669章 终于降了第337章 收获颇丰第656章 他精神崩溃了第129章 江湖英雄帖第928章 咱师徒俩干票大的第100章 投资股份第399章 亡命追逐第102章 争股份,唇枪舌战第642章 从城池暗河过去第042章 薛家台门第755章 大局已定第343章 发展实体经济第201章 上海李家祠堂第973章 险中取胜第505章 防弹马车第525章 赣南剿匪第723章 汲取历史教训第153章 选择下长兴第681章 城隍庙血案第905章 战前准备第849章 算计第536章 营救徐家人第718章 移花接木的戏码第763章 她在汉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