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国运论的疑问

“办法很简单,下西洋要造船,要水手,要军队,需要很多的钱。”

“而这个钱,由皇帝带头,让所有宗室都出份子钱,勋贵则按爵位等级出钱。”

“一开始,可能会有人不愿意,但现在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看着皇帝的面子上,都不可能不出这份钱。”

“甚至于,为了讨好皇帝,哪怕认为这份钱是皇帝想要揣进自己的口袋,他们也会攀比争抢着出钱。”

“而只要一次满载而归,只要他们分到一次比本钱多得多的利润时。”

“他们就会不需要任何人游说,自动全力以赴地加入到下西洋的事业中。”

“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固有的稳定的某个利益阶层,转化为海洋贸易的坚定支持者。”

“而贸易这种事,是随着本钱的增加越滚越大的!”

“大明的丝绸、瓷器、香料,卖往极西之地,统统都是天价!”

“只需几年,大明就可以从海洋贸易中掠夺远超田赋无数倍的财富!”

拨云见日!

朱棣顿时恍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因饮酒而有些微微涨红的脸上,更是肆意地透出了笑意。

如何实现自己心中的盖世功业,这个问题朱棣早已经思考过无数遍了,只是在这个时代,受困于所谓的时代局限性,他根本找不到答案罢了!

既然基于农耕文明的田赋,无法满足他成就盖世功业所需的耗费,那就另辟蹊径,用海洋贸易,来助他成就千古一帝!

而自己的力量不足,就捆绑上宗室,捆绑上勋贵!

如果所有宗室和勋贵都上了他的大船,那就算是以耕读传家的士绅阶层再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根本不用皇帝暗示,那些得到了海量利益的宗室、勋贵,就会成为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去跟士绅文官对抗。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开海决策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士绅文官也踏上这条大船。

而士绅文官,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中分裂为开海派和禁海派,互相内斗都来不及,怎么会掣肘皇帝、宗室、勋贵的行动?

到时候,大明将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

有了钱,他朱棣想修多少书就修多少,想怎么打北元就怎么打!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这个刚刚还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朱棣忽然觉得,竟然离他如此之近!

朱棣猛然站起身,激动地连声赞叹。

“姜星火,绝世奇才也!”

同时,隔壁的朱高煦也恍然大悟地说道:“姜先生,俺悟了!”

“说说看。”

“所以,第一条调整宗室供养制度,和第二条海外贸易,根本就是您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也不是?”

不待姜星火回答,朱高煦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

“调整宗室供养制度,是为了减轻未来大明朝廷的财政压力,而其中诸如‘藩国贡献率’,便是让各个藩国互相比较、竞争,看谁在海外贸易中出的钱多、人多,做的贡献大;而‘宗室成员的敬业方面’,便是看这些宗室成员在参与海外贸易的时候,或者是在皇庄等地方任职的时候,做事认不认真,对不对?”

“正是如此。”姜星火欣慰地点了点头。

另一侧的朱棣则有些惊喜。

一方面,是回过头看,同样搞明白了评价藩国时的‘贡献率’和评价宗室成员时的‘敬业’是怎么回事,

惊喜于姜星火设计制度时,竟然是如此地环环相扣,一步不差。

另一方面,则是惊喜于,自己的这个傻儿子竟然开窍了?要知道,小时候可是拿鞭子抽都不去读书学道理的,只知道舞枪弄棒,姜星火竟然能把这石头一样的傻小子点拨开窍,可真是太厉害了。

“削藩的事情,俺算是弄明白了。”

“敢问姜先生,您三番几次提到的《国运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听到朱高煦的提问,朱棣的心中,也升起了浓浓的好奇心。

似乎......这个《国运论》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这个回头再讲,我可以先给你提两个问题,你去做一些思考,带着你思考的结果再来听课,效果会好得多。”

“姜先生请问。”

干过百万军中取敌方大将首级的朱高煦,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姜星火,此时却恭谨无比,仿若一个等待私塾先生开蒙的孩童。

“为什么会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现象一遍遍在中华大地上重复?历代王朝寿命普遍不超过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 真的是五德相克天道循环吗?”

“为什么王朝开创之初总是君王英明,历经两到三代帝王往往能达到国力顶峰的盛世,而接下来便是数代君王昏聩无能,最终权柄操于外,直到亡国?”

“这两个问题,你好好想一想,下次讲课时再告诉我你的答案。”

随着放风结束的哨声响起,隔壁再无动静。

朱棣却屏退了密室里的两名文书小吏,坐在椅子上,用指节一下一下地叩击着扶手。

朱棣垂眸看着书案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今天姜星火讲课内容的纸张,陷入了沉思。

今天,他受到了极大的思想冲击。

朱棣在陷入迷雾很久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法,同样,也带来了新的困惑。

王朝更替、王朝寿命,究竟是为什么?

或许该把今天的事情和姜星火提出的问题,带去大天界寺跟道衍大师聊聊了。

良久之后,朱棣整理好了今天的收获,方才抬头看着纪纲。

“刚才那两个人......”

“微臣明白!”

纪纲神色肃然。

这两名文书小吏,听到了太多不该听的秘密,注定无法活着走出诏狱了,而他们的家人,纪纲会予以照顾。

人命,在上位者眼中,一文不值。

更何况朱棣这种征战半生,杀人无数的马上天子眼里。

但出乎纪纲预料,朱棣一边亲手把书案上的纸张拢在一起,一边随口道。

“明天让他们继续来。”

第五十三章 公平与平等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二十四章 什么是王朝寿命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四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第三十七章 无耻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二十七章 臣有办法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为储君吗?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上架感言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六十一章 白银货币化第七十七章 变钞?我从这跳下去都不会变钞!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一十一章 郑和开航母第六十七章 白银宝钞!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四十七章 摊役入亩第一章 指点江山又不会改变什么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三十三章 朱棣与姜星火的初见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国俺也修黄河!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七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十章 君不见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九章 二虎竞食之策第四十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四十二章 朱高炽的质疑第五十四章 我已开悟,立地成佛!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谁?!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第四十八章 总想给后人留一把伞罢了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为储君吗?第二十章 何谓王朝?第四十八章 总想给后人留一把伞罢了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十章 君不见第五十章 道衍疯了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对对对’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七十六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五十章 道衍疯了第八十一章 模拟结束,失态的夏元吉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二十五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七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第一十三章 国运论的疑问第九章 二虎竞食之策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一十三章 国运论的疑问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当之!第十章 君不见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六章 纠结的朱棣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四十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四十八章 总想给后人留一把伞罢了上架感言上架感言第三十章 姜星火丢了第八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四十七章 摊役入亩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一章 指点江山又不会改变什么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三十六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谁?!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三十六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第一章 指点江山又不会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