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大本营的至高权威

大本营的掌权者们知道,如果不先把海陆军之间的矛盾解决了,或者是先让他们暂时的妥协了的话,接下来对外动武不过是一句空话。

好在对外动武这个前提大家都是同意的,其它的不过是兵种不同造成的小分歧而已,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从作战角度来讲,海军的战争准备主要是只在基地保持一定的兵力和充实的战略物资,因此即使撤销一度准备好的战备也比较容易,所以海军有把战争准备看得比较简单的倾向。

陆军的准备则是首先要动员大批兵力,然后将其集结到预想的战场附近,把它展开。

同时还要对敌人的动向进行严密的监视,从而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过程极为繁琐。并且还需要天皇陛下以及全体国民的支持,远比海军要复杂费力的多。所以从手续上也需要首先确定国策,然后取得政府的同意。

另外,根据历来的经验,在外交决裂的最后关头,海军有可能不下决心开战而中途退出,陆军对此十分担心。因此陆军主张现在先下定对美英一战的决心,在这个决心之下同时进行战争准备和外交工作,外交谈判一旦决裂就决心开战。

9月27日和28日两天,在大本营的主持下,陆海军部局长等连续举行会议,对开战决心问题进行讨论。经过三天的努力,大本营陆海军部之间的意见已经完全一致,关于是否继续与美国谈判,海陆军都一致认为可以继续与美国接触。

同时,海陆军还要求政府方面立即着手战争扩大的相关准备,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保证大日本帝国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英美法荷开战。

并且还为政府方面提供了一份所需物资的清单,要求政府方面在明年5月底之前将清单上的物资全部准备妥当!(。

对于海陆军提出的意见政府根本不敢怠慢,近卫文磨立即召集所有重臣开会,研究讨论此事。

也不能怪近卫文磨没主见,完全是因为在此时的日本,军部大本营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尽管在表面上无论是陆军部还是海军部都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部门的权力大得吓人,名义上要内阁政府的调遣和命令,实际上可以压政府,鼓动天皇撤掉内阁

大本营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是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最重要的军事机构。

日本陆军是仿照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建立起来的,因此日本明治时期摹仿普鲁士建立起直属于天皇分管军令大权的陆军参谋部,海军也分出相应的军令机关。军令大权被分立出来,只将军政大权归属于内阁。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从法律角度来说,只有天皇能够管辖军部,但近代天皇制的特点是“廷政分离”,天皇不亲政,即使在御前会议上裁决争端,也多数是只听不答。所以,陆海军名义上直辖于天皇,实际上无所约束。自成中心,在天皇权威神圣光环中。军部成为明治宪政的“权力核心”。

但是真正使日本军部成为发动战争的中枢以及绑架政府的巨擎,这还得靠一个人,一个不是军人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前首相广田宏毅,广田宏毅这个人应该不陌生,战后被定为28个甲级战犯之一。

日本军部能有今天这样的权势与此人有着重要的关系,广田弘毅并不是像人们所知道的出身于精英外交官那么简单,他原来是想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成为职业军人的。甲午战争之后,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迫使日本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价格让大清赎回了辽东半岛,这让广田弘毅觉得当一个外交官比单纯的舞刀弄枪更有利于国家,这样他才报考了东京帝国大学,成为一位职业外交官。

广田虽然没有直接从军,但和陆军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战后从外务省发现的资料,在日俄战争之前的1903年。当时还是帝国大学学生的广田就曾经作为陆军的情报员在朝鲜半岛和满洲等地以“修学旅行”的名义收集情报了。

本来广田弘毅就读帝国大学期间的学费就是右翼团体玄洋社支付的,再加上广田夫人又是玄洋社干部的女儿,所以广田弘毅进入外务省之后的表现就是亲军和极右翼的混合体。大隈重信内阁提出臭名昭著的“对华二十一条”时,广田弘毅是外务省通商局第一课课长。

广田当时不同意这个二十一条,因为在广田看来还应该再加上黄河的“疏浚权”,这样可以在保证日本帝国在黄河的航行权利之外。为日本企业在中国中原一带的进出提供方便。

战后广田弘毅最致命的罪名是在冈田内阁的外相任上时提出了“广田三原则”,以及在首相任上时恢复了在1913年就已经被山本权兵卫内阁废止了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后者给了军部以绑架政府的武器。

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到底是什么东东,竟然有这样的作用,可以是让日军军部绑架政府?事实上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就是广田宏毅提出来的一个让军人掌权参政的制度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他们猛烈攻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独裁和集权,制造了一连串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构成了势头汹涌的军队法西斯化。

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傀儡政权广田弘毅内阁被扶持上台,广田内阁按照军部的意志确立施政方针并改组国家机构。

首先,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以上的军人担任,加强了军部力量,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加强对国内人民的专治统治。同时,确立了对外侵略方针,由内阁召集首、陆、海、外、藏等五相会议,制定“国策基准”。

其主要目标是“鉴于帝国内外形势,帝国应确定的根本国策是依靠外交和国防,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这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法律上的确认。

过去,军部对政府干预,往往是对某项政策或对内阁成员发表意见,到广田内阁时,军部可以全面改组并控制政府,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国家的权力和内外政策已从属于军部法西斯。军部控制了政府,初步结束了分裂已久的“二重政府”局面,使分裂已久的国务和兵权在服从军部的条件下,重新结合,达到了新的法西斯主义政治统一。

根据这条制度,军部只要不派现役军人出任陆海军大臣,内阁就无法成立。而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广田弘毅内阁也还就是因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坚持辞职而垮台的。

广田宏毅虽然下台了,但是这条制度却完完整整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被逐渐的强化,到近卫文磨时期,日本军部大本营已经彻底将政府绑架了,成为了军部控制下的傀儡,所以陆海军提出的意见政府岂敢无视。(。)

第41章 钓鱼第66章 我看挺好的第396章 暴怒的杉山元第363章 朱长贵第800章 应对之策第507章 山东独立师第387章 联队级冲锋第833章 大变局第653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782章 诱人的条件第848章 大青山特训第1122章 瓮中之鳖第500章 内讧第639章 重炮攻城第1140章 防空作战第128章 将帅不和第184章 胜算几乎第1116章 计划第77章 BOSS出击第528章 烦躁的老蒋第441章 经略晋北第876章 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幸福的第154章 民心可用第535章 张铁集第632章 捞着大鱼了第306章 拿下矿区第1185章 空降安庆第765章 战休第649章 庞然大物第1123章 “第9号作战计划”第890章 疑惑第873章 冈村出手了第965章 针锋相对第628章 惊天计划第234章 倒三角伏击阵第594章 日本亲王的关注第131章 将官会议第955章 朱可夫访延安第一干一百六十四章 火箭筒再建奇功第920章 观察团抵达第533章 两万大军第804章 蠢蠢欲动的泰国第246章 老蒋眼中的马铮第1086章 发现问题第377章 借鉴第240章 缴获半部军旗第474章 为晨泳堂主法第632章 捞着大鱼了第1126章 搭台唱戏第1149章 跌落神坛的关东军第322章 杉山元到任第1123章 “第9号作战计划”第279章 剑指大同第299章 大同城外的万人坑第965章 针锋相对第37章 晋察冀危机第77章 BOSS出击第34章 别无选择第456章 福善庄战役第453章 孤注一掷第827章 陈兵逐鹿第108章 赚了第451章 深夜被惊动的大佬们第923章 水淹坦克第1194章 德国投降第733章 反攻永安第938章 延安的命令第79章 找花心大萝卜去!第1010章 二占天津第807章 战争前的准备第936章 当前任务第701章 关门打狗第三百三四十一章 治安肃正作战计划第633章 攻占青岛第610章 庆功宴第772章 大调整第1015章 王启贤第451章 深夜被惊动的大佬们第681章 阴霾第135章 千里截杀第1080章 迅速败溃的日军第92章 老兵归来第965章 针锋相对第873章 冈村出手了第672章 外贸战略计划第1063章 悲催的伞兵联队第118章 清水河歼灭战第537章 实力对比第875章 信任第1080章 迅速败溃的日军第233章 独七师在行动第357章 挺进冀东第908章 要塞化的张家口第191章 战时会议第65章 军装的问题第819章 和冈村过招第956章 双辽大捷第94章 马铮的愤怒第三百三四十一章 治安肃正作战计划第1137章 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