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落长河—(四)

刘邦灭掉黥布,撤军回京,途中绕道了老家沛县。这是他最后一次返乡。

此时的刘邦已是个六十一岁的老头。四十七岁起兵,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在彭城大败时,匆忙地往老家跑一趟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彭城大败时的那次回家,匆匆忙忙、失魂落魄,也有些丢人。而这一次,刘邦是快意的。以一个“亭长”的身份从这里出发,十四年后,以大汉帝国皇帝的身份回家,这是何等的荣光。

这次返乡,刘邦是惬意的。在这里,他痛痛快快地作闹了半个月。这一次,应该是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

在这里,他留下了很有名的一首诗——《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的三句,概括了其一生的作为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气磅礴的语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雄主的本质。

写到此,我觉得我依然没能真正认识这个人,没有真正讲明白这个人。对于这个人,我有些束手无策。

但是,我尊敬这个人,无论我用过什么样的词语描述过这个人,但我依然尊敬他。因为,他是真正的英雄,也是真正的伟人。这个人,值得顶礼膜拜。

在沛县、丰邑作闹一阵后,刘邦终于起身回京了。在刘邦回京的路上,萧何的表演开始了。

就在刘邦埋头赶路之时,一群百姓跑了过来,拦住了銮驾——告御状。这种情景,我们在电影里都碰不到几次,刘邦真幸运,能够参与表演一次,如果买彩票,肯定稳中五百万。

老百姓要告的人就是萧何。萧何前一阵抢房抢地捣鼓事,强买民间房宅土地价值数千万,动静有些大,到现在终于开花结果了。

这些人呈上了十几捆汇报材料,一二三四地列了一阵排比句,热情洋溢地问候一下萧何全家,然后成功地为萧何定了性:沽名钓誉,贪腐糜烂,扎烂别人气球,抢小朋友棒棒糖,头上生疮、脚底溃脓,彻头彻尾一个坏蛋。

刘邦高兴了。真没想到,萧何同志还能做出这等事,还有机会挨骂,自己终于抓住了他的小尾巴,看来这个人也没什么大心胸,不足虑也。

也许大家可能会疑惑,相国办坏事,皇帝不生气反而挺高兴,有些莫名其妙。实际上,这也很好理解的。刘邦关注的是自己的位置,当然他也并不是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但两者相较,他更倾向于前者。如果萧何一如既往的干好事,名声越高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所以,此时的刘邦是高兴的。

但我个人认为,这次百姓拦驾告状应该是一次表演,萧何同志可能就是这场戏的导演,最少他应该算是个编剧。

拦路告御状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所告的人是当朝相国。无论是皇帝还是相国,平头小民都是得罪不起的,谁要不信你大可试试。一般人碰到这种事情都会忍气吞声、背地骂几句娘了事,只要不是被逼上绝路或者神经有问题,绝不会傻着脸办这事。

这是很好理解的。就凭这丁点理由去和权相叫板,定性你会败诉,没有人那么天真地认为皇帝能依法办事,再说那也不是法治社会。

不要轻易去相信什么“告御状”能够解决一切疑难杂症,很多时候那只是一个象征性地口号而已,拿出来吓唬吓唬人,过过嘴瘾算了。皇帝们没那么闲,天天陪着你打官司。这条道路要是能走得通,皇帝家门口将会天天人满为患,这么一来,唯一一点好处就是增加了街头老大娘的茶叶蛋销量,别的事情不敢保证。

所以,按常规套路出牌的话,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状告萧何这件事,很明显是有人在幕后操纵,具体操纵的人不用想就知道是谁。

萧何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一个保命的办法,不拿出来显摆显摆怎么也说不过去。当然,这种事情也不能胡显摆,要是折腾到周昌的手上,那个二百五肯定会甩开膀子死缠烂打。所以,最佳的对象就是刘邦,最佳的办法就是拦路告御状。看似折腾的动静很大,实际上影响面却很小,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

应该说,萧何自编自导的这场戏,还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因为这些人的表演很出彩,也让刘邦很高兴。

打发走这些人后,刘邦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他坐着马车、哼着小曲,连迎面吹来的冷风,也让他觉得无比舒畅。

刘邦回京后,萧何第一时间前来拜见。他的确是应该来拜见的,一则出于礼貌,二则也要调研一下观众们对这场戏的认可度。

萧何来了。

刘邦笑了。

刘邦歪着脑袋看萧何一会,如同发现了个新大陆,一脸坏笑地说到:“你行啊!竟然抢房抢地,当上了相国竟然会为自己谋福利了!你自己去向百姓请罪吧!”

萧何是个老江湖,刘邦一开口,他就知道自己又一次顺利过关了,不过嘴上还是要承认一下错误的,既然是演戏嘛,就需要把戏份做足。因此,萧何规规矩矩地磕磕头、认认错,痛心疾首地表达了自己痛改前非决心。

萧何这次危机似乎要渡过了,不过这只是似乎而已。

此时的萧何是兴奋的,真没想到这么个馊主意竟然如此有用,因此他和刘邦一样喜形于色,俩人又默契了起来。

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不能太高兴,高兴的太狠就容易得意忘形,萧何这次就犯了这个毛病。萧何的得意忘形,让刘邦那刚刚缓解了的疑心病,又加重了起来,差点没要了萧何的性命。

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是做不得假的,这完全是由性格决定。纵然在某件事情上玩玩手段、弄弄假,看似表演的不错,取得了一些短期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暴露自己的本色。

萧何就是如此,他本身就不是那种抢房抢地的主,虽然在这件事情上表演的很精彩,但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让他的本性暴露无余。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与其违心作假,不如展现本真,纵然见疑,也不会把事情弄糟。萧何这一次作假就吃了个大亏。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他没能弄明白说客之言的精髓,既然让你去抢房抢地,那从此开始,你就不再是原来的萧何,不再是为民请命的萧何,而是一个背弃民意、惹人唾骂的萧何,最起码你不能再按原来的套路出牌了。

然而,萧何没能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只认为做做假混过了关,就可以大摇大摆地、一如既往地做事。事实证明,他错了。

当然,严格意义上也不能说是他错了,更不能说是刘邦错了。他们都没有错,只能说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将要过去了。功成名就之后,的确是需要往后站站,给别人腾腾位置,让别人上台表演表演。你一个人把戏演完了,那些龙套该怎么摆置呀?更何况,还有很多大腕等着上台呢,你总不能死乞白赖地不挪窝吧?

就如一场精彩的电影,**过后就是结尾,萧何主演的这部电影该收尾了。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章 起点——(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1章 起点——(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9章 日落长河—(六)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4章 军挺咸阳—(三)